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的方法,有序地观察和描写景物。
2.从多种感官出发,借助修辞手法,多角度描绘景物。
教学重点:
会观察,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实现与自然的沟通。
教学难点:
通过教材中景物描写的范例,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实现景物描写
的生动性、形象性,抒发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
一、激趣导入
教师可用一段优美的文字描述四季的美景,可以诵读描写美景的古诗词,也可以借鉴中国诗词大会有关景物描写的开场白作为导语来导入,或者出示美景图片来激趣;也可以让学生当小导游,播放自己参观游览时拍摄的照片、视频进行解说,调动各种已有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审美感受。
二、导学流程
任务一: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所谓景物描写,是指人们以自己的所见所闻为基础,把见闻中的某些自然风光景象,或是社会环境的风俗景观用形象生动的语句表现表达出来。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 使人身临其境,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的情绪心境,使人物性格更突出,感情表达更强烈。
任务二:回顾课文,学习写法
《与朱元思书》写了哪些景物?是怎样描写的?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写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视觉,正面写水清)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视觉,侧面突出水清)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水急的特点)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从视觉、触觉写树林的苍翠茂盛)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拟人,形态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 百叫无绝。(听觉,对偶句,以动衬静)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句式相对,富有节奏美)
任务三:抓住景物特征细描绘
景物特征指所独有的不同于其他景物的特点,指某种景物的颜色、形状、气味、声音、位置、格调、氛围等,抓住景物特征,也就抓住了景物的本质属性。
1.调动“五觉”多感知。
在写景时,很多同学只习惯于描绘眼中看到的景物, 这样难免单调。其实,我们不妨充分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多种感官,甚至形成通感,从多个角度描写景物,从而构建一幅立体的图画,带给读者真切的感受,让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景。
妙用“五觉”写景法作为写作训练点,有源自课文的充分依据,朱自清的《春》通过五觉的妙用,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的画卷。朱自清先生以多种感官感受春风,把春风写得有感有情:从触觉上感受“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轻柔、温暖,充满爱意,让人依恋;从嗅觉上感受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各种花的香,与轻风融在一起,使人沉醉;从听觉上感受轻风中传来了一曲鸟鸣、流水、短笛相和的和谐悦耳的春之圆舞曲,令人入迷。
2.言之有序条理清。
设问:《答谢中书书》一文中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是从哪些角度观察的?
明确:有三种观察视角,分别是高峰入云的仰视,清流见底的俯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的平视。
归纳:(1)定点观察。定点观察观察景物时,观察者所在的位置叫作立足点,立足点固定在一个基点上,观察位置相对固定,视线所及却是自由的。可以开展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等次序的观察,也可以自上而下、从里到外、由中间到四周等有次序地描写,还可以用平视、仰视、俯视、环视和远观、近望,调动多种观察视角描写,才能更加立体生动。
(2)移步换景,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所看到的不同景物描述出来,一般是用于游记或者参观。
3.景物变化显神貌。
抓住景物眼前特征进行描写,有时还不足以表现景物的全部魅力,若能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捕捉变化,必然涉及景物在不同时间的不同形态,会拓展景物的描写,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设问:回顾课文,郦道元的《三峡》一文中写出了水的哪些变化特点?
明确:郦道元的《三峡》抓住了三峡四季的变化来写水,夏季的水量大流势猛最具代表性, 那就先写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的迅疾与凶猛,再写清丽的春冬季节的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水之清,最后写秋季林寒涧肃的水之枯,三峡流转的风光就这样向我们走来。动态观察捕捉景物变 化,按照时间顺序写,既可以是春夏秋冬的不同变化,可以是一天的早晚,也可以是景物形成的变化过程,只要所写之景符合发展阶段的特征就行。
4.动静结合相映衬。
自然万物,有的相对静止,有的不断变化,因此,描写景物,既要写出景物静止时的优美一面,又要写出其运动变化的动态美,静态与动态搭配,形态与姿态配合,景物才能形象生动起来。
如《三峡》,作者描写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景象,“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会其中,蔚为壮观。
再如“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按照时间顺序动态观察事物,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抓住景物中颜色、声音、动态的特点,调动多种感官,突出景物,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5.妙用修辞巧描摹。
世间万物皆有个性,自然风景各具神韵。写出景物的特征也就是要写出该景物与其他景物的不同之处,写出其个性,写出其神韵。在描写过程中,准确、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有助于把景物写得更生动形象,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美好感受。
如《与朱元思书》中作者描写“异水”,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出其晶莹清澈的静态美:这水仿佛透明似的,可以一眼见底,连那倏来忽去的游鱼、水底累累的细石,都可以一览无余;然后以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其急湍猛浪的动态美:这水有时迅猛奔腾,一泻千里, 让人惊心动魄,显示出富春江水之“异”与“绝”。
6.情景交融情韵美。
写景之文,有情,景才会生动,才会有声有色;有景,情才能有所依附,有所寄托。只有做到物中有我,方可情韵悠长,意蕴无穷。
如:“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怎样情景交融的?
明确: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然后借景抒情,既表达了作者对月色的喜爱,又抒发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之情。说到底,写景是为了抒情、达意。
小结:山川之美,是大自然的恩赐,更是我们笔下情感的绵延和寄托。当我们能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景物的特点,在写作过程中把情感融入描写,我们的景物描写就能开出一朵个性之花。
任务四:小试牛刀写景物
对学生来说,学校是他们观察景物的最好地方,美丽的校园到处都有可写的景物。让学生认真观察学校的树木、花草、建筑等,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写一段景物描写的文字。注意用到本单元学到的景物描写的方法,不少于3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