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7 陈 情 表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熟读全文,掌握文中"见、拜、除”等重点词语的意义。
学习重点 记住重要的文言词语
学习难点 记住重要的文言句式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1、解说文体 : 陈,陈述。表,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本文是李密向晋武帝司马炎上的表文。
2、作者简介:
李密(234—287),一名虔,字令伯,晋武阳(今四川彭山)人,父早亡,母何氏改嫁,祖母刘氏抚养长大,甚孝谨,勤学。青年时仕蜀汉,数使吴,有才辩,敬慕诸葛亮。蜀汉亡后,泰始三年(267年),晋武帝司马炎下诏征他为太子洗马,他因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不肯应命,上表陈述自己的情况,晋武帝看了他的表,很受感动,说他在当时的名望不是虚传的,就不再勉强他。
此文详尽而委婉地叙述了作者和祖母相依为命的处境,申述不能应诏的苦衷。言语恳切,表情达意淋漓尽致,有扣人心弦之力。李密此文影响很大,被收在梁萧统编辑的《文选》中,成为经典名文,也收在《晋书·李密传》中,在文化传承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3、背景资料
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明贤到朝中做官。以文学见称,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笼络的对象。
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
预习检测
1、给下列划横线的词语注音:
臣以险衅( ) 悯( )臣孤弱 夙遭闵( )凶 终鲜( )兄弟
常在床蓐( ) 猥( )以微贱 责臣逋( )慢 犹蒙衿( )育
宠命优渥( ) 岂敢盘桓( ) 有所希冀( ) 日薄( )西山
除臣洗( )马 逮( )奉圣朝 过蒙拔擢( ) 门衰祚( )薄
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 常在床蓐( )
零丁孤苦( )
3、解释加点字词:
日薄西山( ) 茕茕孑立( )
终鲜兄弟( ) 猥以微贱( )
责臣逋慢( ) 犹蒙矜育( )
宠命优渥( ) 不矜名节( )
4、翻译下列各句,并解释画横线的词语。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学习内容
1、 整体感知:
1、结合课下注释翻译第一、二、三段。
2、翻译下面重点句子。
九岁不行,零丁孤苦。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二、合作探究
概括四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三 、拓展探究
本文主要陈的是什么情?作者为何要陈情?是怎样来陈情的?
学习小结
达标检测
1、古今异义
至于成立( ) 而刘夙婴疾病( )
除臣洗马( ) 告诉不许( )
臣之辛苦( ) 九岁不行( )
2、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如:诸葛亮的《出师表》等。
B、在古代,“拜”是授予官职之意,而“除”则是免去官职之意。“东宫”指代太子,因为太子居于东宫,故称。
C、“孝廉”是指善事父母、品行方正的人。从汉武帝开始,令郡县每年经考察而推举孝、廉各一人,晋时仍保留。
D、“期功”是古代服丧的名称。期,服丧一年。功,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服丧的长短可表明亲属关系的远近。
3、词类活用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但以刘日薄西山( ) 历职郎署( )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 臣具以表闻( )
4、文言句式
而刘夙婴疾病( )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
学习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背诵全文。
学习难点 学习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学习重点 背诵全文。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中国的孝文化
“百善孝为先”,中华民族的孝文化历史悠久,源源流长。在传统文化中,孝文化最受推崇。
孔子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孟子也把孝悌视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秦汉时的《孝经》则进一步提出:“孝为百行之首。” 汉代“以孝治天下”,孝悌则成为人们做人的准则和行为的规范。
孝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表现。在选官制度上,也体现出对孝的提倡。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就是“孝廉”,孝廉就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如果乡里有人以孝出了名,地方长官是有责任向上推荐的,而且还可以直接任用。
“孝”在古代具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所谓圣朝以孝治天下,做官的人,不管文官武官,也不管官做多大,碰到父母之丧,如果不马上请假还乡,那是不对的,监察御史马上提出弹劾,可以处分到永不录用的程度,是很严重的。不过有一点例外,以武将来说,他正在前方作战,假使父母死了,仍然要向朝廷请假还乡,皇帝可以下诏书,着他移孝作忠,予以慰留,这才可以不还乡。
古代连皇帝也要守丧三年。譬如说丧期之间是不准结婚的,年轻皇帝登位前若要结婚,除非由皇太后下命令才可以。在唐代、宋代、明代、清代都有,老皇帝一死,新皇帝没有就位以前,丧事没有发布,先办婚事,第二天再发丧,否则就违犯礼制。这种古礼连皇帝都要遵守,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
预习检测
1、 结合课下注释,试着翻译下列句子。(课后38页第二题)
2、默写课文第一、三段。
学习内容
1、整体感知:
1、背诵第一、二、三段。
2、默写第二、四段。
二、合作探究
把你认为好的语句画下来,读出来,然后结合文章的构思,分析这些语句在艺术上有什么特点?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2、“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4、“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三、拓展探究
有人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召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
学习小结
达标检测
1.选出加点词注音不正确的一组( )
A.祖母今年九十有(yǒu)六 母、孙二人,更(gèng)相为命
B.臣以险衅(xìn),夙(sù)遭闵凶 宠命优渥(wò),岂敢盘桓
C.寻蒙国恩,除臣洗马(xiǎn) 内无应(yìng)门五尺之僮
D.门衰祚(zuò)薄 茕茕(qióng)孑立
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翔实 词不达意 冷寞 一愁莫展
B.痉孪 不经之谈 偏辟 励精图治
C.风靡 蘖根祸种 攀缘 始作俑者
D.倾轧 气冲宵汉 弘扬 扑溯迷离
3.下列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B.宠命优渥,岂敢盘桓
C.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D.先帝不以臣卑鄙
4.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B.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C.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D.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5.下面关于本文表达感情的方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使用短句,形成排偶 B.长短交错,对比鲜明
C.借用古语和典故 D.叙述故事生动形象
6.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B.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C.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D.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李密是西晋人,曾在前朝作蜀汉之官,入晋后不再为官。
B.“陈情”即申诉自己的苦衷。二字道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申诉自己不能在晋朝为官的理由。
C.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臣子写给国君的奏章。我们学习过的这类文章有诸葛亮的《出师表》。
D.从表达方式上看,本文成功地将描写与抒情相结合。可以说,是文中的抒情打动了晋武帝。
8、语段修改:下面是一篇广播稿中的一段话,有几处语病,请按要求修改
离毕业考试不到半年时间了,我逐渐越来越感到时间不够用,一心只想多读点书。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我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语文水平太低,肚里没几个词,于是拼命读小说、散文、诗歌等等。然而,我看书只是从兴趣出发,一目十行,走马观花,光看故事大意,不注意提高分析能力和积累词汇,所以收获很小。后来我才发现这种做法并非有问题.
(1)文中有一处词语重复累赘,应删去“______”一词。
(2)文中有一句话脱离中心,应删去,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一个句子有语病,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做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l2题。
公讳德用,字符辅,其先真定人也。至道二年,太宗五路出师,以讨李继迁之叛,而武康公①出夏州。当是时,公为西头供奉官而在武康之侧,年十七,自护②兵当前,所俘斩及得马羊,功为多。及归,公又请殿将。至隘,公以为:“归之至隘而争先,必乱;乱而继迁薄我,必败。”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武康为公令于军曰:“至阵而乱行者,斩!”公亦令曰:“至吾阵而乱行者,吾亦如公令!”至阵,士卒帖③然,以此行而武康公亦为之按辔④。继迁兵相随属,左右皆望公,莫敢近。于是武康公叹曰:“王氏有儿矣!”
明道元年,除福州观察使。军人挟内诏,求为军吏。公争曰:“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且军吏不可使求而得,得则军人必大受其侵。”明肃太后固使与之,公固不奉诏。已而太后亦寤,卒听公。于是天子心贤公,遂以公检校太保、签署枢密院事。公固辞:“武人不学,不足以当大任。”
始,人或以公威名闻天下,而状貌奇伟,疑非人臣之相。御史中丞孔道辅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天子不得已,以公为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大都督府长史,赴本镇,赐手诏慰遣。或闻孔道辅死,以告曰:“是尝害公者,今死矣。”公愀然曰:“孔中丞岂害某者乎 彼其心所以事君,当如此也,惜乎朝廷无一忠臣。”
嘉佑九年,进封鲁国公。明年二月辛未,公以疾薨。
公忠实乐易,与人不疑,不诘小过,望之毅然有不可犯之色。及就之,温如也。平生少玩好,不以名位骄人。而所得禄赐,多散之亲党。善治军旅,宽仁爱士卒,士卒乐为之用。与士大夫游,士大夫亦多服其度,以为莫能窥也。
(选自王安石《临川文集》,有删节)
【注】①武康公:王德用之父王超,谥武康。②护:统率。③帖:安定,顺从。④按辔:扣紧马缰缓行。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乱而继迁薄我,必败 薄:轻视
B.除福州观察使 除:授予官职
C.继迁兵相随属 属:连接
D.公愀然日:孔中丞岂害某者乎 愀然:忧愁凄怆的样子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王德用“善治军旅”和“坦荡无私”的一组是( )
A B
C 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年时代的王德用即在父亲麾下统军杀敌,立下诸多战功;他统率军队军纪严明,整肃有序,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因而得到父亲的由衷赞赏。
B.王德用治军用人坚持原则,刚直不阿,他拒绝执行明肃太后为人谋求军职的诏命,最终赢得了太后的理解和赞赏,受到天子的重用。
C.由于御史中丞孔道辅的建议,王德用被天子外放为地方官。但是当孔道辅去世时,他反而感伤朝廷失去了一位忠臣,表现出一种博大的胸襟。
D.王德用为人宽厚忠实,淡泊名利,平和处世,得到广泛爱戴。文章运用生动的叙述描写,多角度地展现了他令人景仰的人格魅力。
学习反思
w.w.^w.k.&s.5*u.c.#om
w.w.w.k.s.5.u.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