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白杨礼赞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5 白杨礼赞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1 10:3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白杨礼赞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面的文字、排列顺序与原文一致的是。(   )
①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②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
③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④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A. ②③④① B. ②①③④ C. ②④③① D. ②①④③
2.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婆娑(suō) 主宰(zǎi) 倔(juè)强 潜(qián)滋暗长
B. 开垦(kěn) 倦怠(dài) 虬(qiú)枝 无边无垠(yín)
C. 锤(chuí)炼 秀颀(qí) 鄙(bǐ)视 恹(yǎn)恹欲睡
D. 毡(zhān)子 晕(yùn)圈 刹(shà)那 坦荡如砥(dǐ)
3.选出划线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旁逸斜出  以逸待劳  名人逸事 B. 视野 旷野  野蛮
C. 参天  参考  参拜 D. 潜滋暗长  滋蔓  滋芽
4.以下各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白杨礼赞》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运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情,借白杨树的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抗日军民的崇敬之情。
B. 象征与比喻、拟人不同。象征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即象征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即象征义),从而使抽象的情理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含蓄、更深刻。因此象征是就篇章而言的,而比喻、拟人是修辞方法,
C. 《白杨礼赞》作者是茅盾,我国当代作家。
5.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专利战已成为手机巨头们的一种竞争利器,在国外“战场”上,苹果、三星、高通等科技巨头之间的专利大战打得如胶似漆。
B. 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滋暗长的影响,有效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作风和操守。
C. 似白杨挺拔向上,抗寒抵风,不折不挠;如红莲洁身自好,高标清操,不蔓不枝。
D. 只有你付出了足够多的努力,命运才舍得把美好的事物回馈给你。即使是碰上从天而降的幸运,也一定是妙手偶得的结果。
6.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傲然 伟岸 参天 妙手偶得 B. 视野 晕圈 挺拔 积雪初溶
C. 靠拢 错综 质朴 诸如此类 D. 宛若 鄙视 佩服 纵横决荡
7.对修辞方法作出正确判断的是(   )。
①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②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
③白杨树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
④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真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A. 比喻  拟人  拟人  对比 B. 夸张  拟人  排比  拟人
C. 比喻  比喻  拟人  对比 D. 夸张  比喻  拟人  对比
二、填空题
8.读《白杨礼赞》,本文的抒情线索是________,为了逐层深入地表现白杨树的“不平凡”,作者从________美、 ________美、________美三个方面写白杨树的“不平凡”。
9.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1)文中描写高原平坦的词语是“________”,概括描写高原特色的句子是“________”。
(2)作者在文中极力赞扬白杨树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
(用文中原句回答)
三、综合题
10.课文理解
(1)如何理解 《白杨礼赞》 中的礼赞?
(2)《白杨礼赞》 第二部分是从哪几个方面直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的
(3)《白杨礼赞》 用了哪个词语总写白杨树的性格?下面还用了哪些词语加以刻画,具有什么深刻涵义?
(4)说说第五段四个排比反问句是怎样逐句加深的?
(5)“贵族化的捕木”象征什么?作者在课文的结尾处写楠木的目的何在?
四、现代文阅读
11.阅读《白杨礼赞》选段。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 单调,有一点儿吧 点击进入 初中学习小组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 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1)第二段描写高原的景色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文中第二段的第一个和第三段破折号的用法有什么不同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青海高原一株柳
陈忠实
①这是一株柳,一株在平原在水边极其普通极其平常的柳树。
②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 , 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③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面对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木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和凝滞的云团,心头便弥漫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走到李家峡水电站总部的大门口,我一眼就瞅见了这株柳树,不由得“哦”了一声。
④这是我在高原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我站在这里,目力所及,背后是连绵的铁铸一样的青山,近处是呈现着赭红色的起伏的原地,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树。没有树林的原野显得尤其简洁而开阔,也显得异常苍茫。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就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
⑤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荫。树干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⑥我便抑制不住自己的猜测和想象:风从遥远的河川把一粒柳絮卷上高原,随意抛散到这里,那一年恰遇好雨水,它有幸萌发了。风把一团团柳絮抛散到这里,生长出一片幼柳,随之而来的持续的干旱把这一茬柳树苗子全毁了,只有这一株柳树奇迹般地保存了生命。自古以来,人们也许年复一年看到过,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许熬过了持久的干旱,却躲不过更为严酷的寒冷。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然而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⑦我依然沉浸在想象的世界里: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
⑧我家乡的灞河以柳树名贯古今,历代诗家词人为那里的柳枝柳絮倾洒过多少墨汁和泪水。然而面对青海高原的这一株柳树,我却崇拜到敬畏的境地了。是的,家乡灞河边的柳树确有让我自豪的历史,每每吟诵那些折柳送别的诗篇,都会抹浓一层怀恋家园的乡情。然而,家乡水边的柳枝却极易生长,随手折一条柳枝插下去,就发芽,就生长,三两年便成为一株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柳树了;漫天飞扬的柳絮飘落到沙滩上,便急骤冒出一片又一片芦苇一样的柳丛。青海高原上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要付出怎样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
⑨这株柳树没有抱怨命运,也没有畏惧生存之危险和艰难,而是聚合全部身。之力与生命环境抗争,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来、发展起来、壮大起来,终于造就了高原上一方壮丽的风景。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荫。
(选自《当代作家》,有删改)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试品析本文题目的妙处。
(2)第③段作者着力描写了高原的环境,有什么作用?
(3)“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结合全文说说这株柳树的神奇之处体现在哪里。
(4)本文的主角是高原柳,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家乡的灞河柳?
(5)作者赞美了这株柳值得人们学习的什么精神?
答案部分
一、单选题
1. C
2. B
3. D
4. C
5. C
6. B
7. C
二、填空题
8. 白杨树不平凡
;景
;形
;神
9. (1)坦荡如砥;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2)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三、综合题
10. (1)“礼赞”是指崇敬而赞美。作者是充满感情的赞美像白杨树一样的人的,所以说礼赞。
(2)从外形、色彩、风格三个方面着手,紧扣“力争上游”“倔强挺立”,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3)作者用“倔强挺立”总写它的性格特点,并用“参天耸立”、“不折不挠”等词语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杨树在险恶的环境中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格。
(4)第一句由树及人的过渡,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那么,应该觉得它是什么呢?后面三个“难道”,就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不想到”、“不联想到”、“不更远一点想到”等词语就反映了一层比一层深的含义。第二句从白杨树的性格出发,点明白杨“至少”象征着“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北方农民。第三句从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守卫家乡的哨兵。第四句从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感情得到升华,文章达到高潮。
(5)贵族化的捕木象征国民党反动派。结尾把楠木和白杨树对比,再次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与顽固派的观点形成对比,表明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歌颂抗日军民,斥责“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国民党反动派,呼应篇首。
四、现代文阅读
11. (1)①交代白杨树生长的典型环境,渲染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气氛;②暗示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
(2)第二段的破折号表示解释,第三段的破折号表示话题的转换。
12. (1)点出了文章的写作对象“柳”,指出了其特殊的生长环境;用“一株”强调独一无二,与文中的“一株柳”遥相呼应,重点突出,简洁明了。
(2)写高原环境恶劣,不利于植物生存,从而突出这株柳树生命力的顽强。
(3)这株柳树是高原上唯一的一株柳树,并形成了一方壮丽的风景;它生命力极其顽强,不仅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来,而且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4)通过对比,突出青海高原上的柳树生存环境的恶劣,进一步突出高原柳生命力的顽强。
(5)不抱怨命运,不畏恶劣的环境,满怀希望,与生命环境顽强抗争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