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中必修III人教版5.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课件2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高中必修III人教版5.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课件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2-09-05 23:14: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温故而知新
次级消费者
(肉食性动物)
初级消费者
(植食性动物)
生产者
(植物)

一、能量流动的原理
(一)探究1 :生产者的能量流动分析
探究1小结:
①生态系统能量的源头是       。
②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
         。
太阳能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次级消费者
(肉食性动物)
初级消费者
(植食性动物)
生产者
(植物)

(二)探究二:初级消费者的能量流动分析
关系式:
食物
消化吸收
未消化吸收
自身的组成成分
(同化量)
转变
形成
粪便(排出)
(摄入量)
同化量 =
粪便中所含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
摄入量 — 粪便量
初级消费者
同化的能量
次级消费者





遗体
残骸
呼吸作用
(以热能散失)
能量流经初级消费者的情况
能量不能循环
探究2小结:
①能量流动的渠道是         。由于
食物链不能     ,因此能量流动的方向
是   ,不能 使用。       
②各营养级能量的去路:        ;
                                    ;
                                  。
食物链(食物网)
逆转
单向
流入到下个营养级
呼吸作用散失
被分解者利用
循环
科学史回顾:
2、赛达伯格湖简介:赛达伯格湖是一个天然的高原湖泊, 气候较为寒冷。这里人口较少, 保留了原始的景观。 赛达伯格湖大约5O公顷左右, 是一个较小且较封闭的湖泊。
思考: 美国有许多著名大湖, 为什么林德曼会选择这样一个并不出名的小湖来研究呢
湖小, 湖中生物较少; 较为封闭, 自然的、人
为的干扰因素较少。这样既可降低研究难度,得到的数据也较原始可靠。
1、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R.L.Lindeman,1915-1942)
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
生产者
464.6
植食性动物 62.8
肉食性动物 12.6
分解者 14.6
呼吸作用 122.6
未利用 327.3
12.5
96.3
293
62.8
12.6
18.8
2.1
29.3
7.5
5.0
微量
太阳能
未固定
资料分析
营养级 流入能量 流出能量
(输入后一个营养级) 出入比
生产者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分解者
464.6
62.8
13.52%
62.8
12.6
20.06%
12.6
14.6
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的效率是:10%~20%
能量金字塔
生物个体数量金字塔有可能倒置, 但能量金字塔不能倒置
探究3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能量传递的特点是:
                   ①         ;
                   ②         。
单向传递(不能逆转,不能循环)
逐级递减(能量传递效率在10%-20%)
探究4: 模型构建
用方框代表各营养级,箭头和文字代表能量的去路与方向,尝试构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并概括能量流动的概念。
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 、
和 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探究4: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过程图解
初级消费者
(植食性动物)
生产者
(植物)
次级消费者
(肉食性动物)
三级消费者
(肉食性动物)
分解者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输入
传递
转化
散失
思考1: 农田中锄草、除虫的目的是什么
1、人们虽然不能改变能量流动的客观规律,
但可设法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探究(五):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能量流动的规律能否改变
思考2:桑基鱼塘体现了能量流动的什么原理?
探究(五):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1、人们虽然不能改变能量流动的客观规律,但可设法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2、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传递效率不能提高!
课堂反馈
(1)   
(2)  
(3)
(4)
(5)
(6)
 
①  ⑤
四  C
 分解者
生产者呼吸消耗的能量 
10%~20%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动动脑
假设你像小说中的鲁滨逊那样,流落在一个荒岛上,除了饮用的水之外,没有任何食物。你随身带的食物只有一只母鸡,15kg玉米。
策略
1、先吃鸡,再吃玉米。
2、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
动动脑


玉米
玉米


策略2
策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