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学习目标
课前资料
教学过程
思维导图
01
02
03
04
目录
25 周亚夫军细柳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1.借助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同时学习文中的重点字词,积累文中涉及礼仪的词语。
2.赏析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通过诵读体会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理解周亚夫的“真将军”形象,感受人物精神。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观 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大意】角弓上箭射了出去,弦声和着强风一起呼啸!将军和士兵的猎骑,飞驰在渭城的近郊。枯萎的野草,遮不住尖锐的鹰眼;积雪融化,飞驰的马蹄更像风追叶飘。转眼间,猎骑穿过了新丰市,驻马时,已经回到细柳营。凯旋时回头一望,那打猎的地方;千里无垠,暮云笼罩,原野静悄悄。
新课导入
细柳营是指周亚夫当年驻扎在细柳的部队。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军臣单于拒绝和亲之约,对汉发动战争。他以6万骑兵,分两路,每路3万骑,分别侵入上郡及云中郡,杀略甚众。刘恒急忙以中大夫令勉为车骑将军,率军进驻飞狐(今山西上党);以原楚相苏意为将军,将兵入代地,进驻句注(今山西雁门关附近);又派将军张武屯兵北地,同时,置三将军,其中命河内守周亚夫驻屯细柳,祝兹侯徐悍驻棘门,宗正刘礼驻霸上,保卫长安。由于周亚夫治军有方最后赢取了胜利,所以他的部队称为细柳营。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看,细柳营里发生的故事。
司马迁(约前145— )
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其父司马谈曾任汉武帝的太史令。司马迁早年从经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学习,20岁开始多次出游,考察了许多历史著名人物如孔子、屈原、信陵君刘邦等的遗迹。38 岁继任太史令,开始整理史料。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司马迁开始写作《史记》。
作者简介
正当他专心著述的时候,巨大的灾难降临在他的头上。天汉三年(前98),司马迁因替兵败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下狱受宫刑。这是对他极大的摧残和凌辱。但他想到著述还没有完成,决心“隐忍苟活”以完成自己的宏愿。司马迁出狱后任中书令,这是由宦官担任的掌管文书机要的官,他“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但他忍辱含垢,继续编写《史记》,终于在征和二年(前91)完成了这部巨著。
作者简介
周亚夫,西汉名将,绛侯周勃之子,屡立战功。周亚夫秉公理事,一身正气,为人坦荡,帮助汉景帝赢得西汉王朝大一统的局面。然而,正因其刚正不阿,多次开罪梁孝王、王美人等皇家势力,被汉景帝疏远,后因得罪景帝下狱,绝食而死。这篇文章即记载他为河内守驻军细柳时的一段事迹。
周亚夫与司马迁生活的时期相距仅数十年,司马迁有感于周亚夫武能抗敌、文能治国的传奇一生,更慨叹一代名将,战功显赫,却因小人离间,竟被冤死,因此在《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中记下周亚夫的骁勇事迹,以寄哀思。
写作背景
原名《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东汉末年才改称今名。《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史记》记事上起轩辕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跨度近三千年,详实地记述了我国古代的历史,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描绘了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表现了司马迁的进步历史观。它不仅是史学著作的典范,而且是传记文学著作的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里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史记》在史学上和文学上的地位给予极高的评价。
知识链接
《史记》
《史记》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本纪”是叙述历代帝王的政绩,“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书”是记载典章制度和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世家”是先秦诸侯国的兴亡史和汉朝杰出功臣的传记,“列传”主要是历代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特殊人物的传记。
知识链接
《史记》
《史记》忠实于历史事实,“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班固语),被历代史家赞为“实录”。但作者却在“实录”的基础上,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思想性格的重要特征,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作者尽力避免泛泛地梗概式叙述,而是抓住主要事件,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物的活动。为了表现人物,司马迁常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之中,让人物在紧张的斗争中表现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史记》中的人物形象,丰满生动,个性鲜明,为后世的传记文学树立了典范。
知识链接
《史记》
棘门 彀 弓弩 诏
辔 揖 胄 曩
jí
gòu
nǔ
zhào
pèi
yī
zhòu
字词梳理
字音字形
nǎng
①军士吏被甲:同“披”,穿着
②改容式车: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重点积累
通假字
②军:
军霸上(驻军)
上自劳军(军队)
至霸上及棘门军(军营)
①使: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派遣)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臣)
重点积累
一词多义
①天子先驱至: [古]先行引导的人员 [今]在思想和行为上走在前端的人
②军中闻将军令: [古]听从 [今]用鼻子嗅
③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古]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今]节日
④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古]营垒 [今]墙壁
⑤请以军礼见: [古]请允许我 [今]希望对方做某事
⑥使人称谢: [古]告诉 [今]感谢
重点积累
古今异义
名词作动词
军棘门:驻军。
介胄之士:披甲戴盔。
重点积累
词类活用
朗 读
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1)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2)已而/之/细柳军
(3)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4)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5)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疏通文意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1.尝试边读边口译、对译课文,难以理解的词句标注供讨论。
2.摘录文中重要的实词、成语(词语)和名言警句。
读懂“意”
疏通文意
入边:侵入边境。
军霸上:驻军霸上。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韩朝边境。于是,(朝廷)任命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霸上;(任命)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任命河内郡郡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在细柳:以防备匈奴袭扰。
原文
注释
译文
读懂“意”
疏通文意
上自劳军:皇帝亲自去慰劳军队。 军:军营。
已而:不久。 之:到,往。
被:同“披”,穿着。 锐兵刃:这里指刀出鞘。
彀弓弩:张开弓弩。彀,张开。弩,用机械发箭的弓。
持满:把弓拉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皇帝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驰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马迎送。不久(皇帝的军队)到了细柳军营,军中官兵都穿戴盔甲,刀出鞘,张开弓弩并拉满。
原文
注释
译文
读懂“意”
疏通文意
先驱:先行引导的人员。
且:将要。
诏:皇帝发布的命令。
居无何:过了不久。居,经过。无何,不久。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先行引导的人员说:“皇帝即将驾到!”守卫军营的将官回答说:“将军有命令说‘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皇帝发布的命令’。“
原文
注释
译文
读懂“意”
疏通文意
持节:手持符节。节,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壁:营垒。
约:规定。
驱驰:纵马奔驰。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文帝就派使者手持符节下诏给周将军:“我要入营慰劳军队。”周亚夫才传令打开营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着文帝的车马随从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得纵马奔驰。”
原文
注释
译文
读懂“意”
知识链接
符 节
符节,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 用金、铜、玉、角、竹、木、铅等不同原料制成。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如兵符、虎符等。
疏通文意
按辔:控制住车马。
持兵揖:手持兵器行礼。揖,拱手行礼。
介胄:盔甲和头盔,这里用作动词,指披甲戴盔。士,将领。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于是文帝就下令控制住车马,缓慢前行。到了营中,将军周亚夫手执兵器拱手行礼,说:“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陛下)。”
原文
注释
译文
读懂“意”
知识链接
揖 礼
揖礼,古时汉民族的相见礼,起源于周代以前,约有3000年以上历史。
1.天揖(上揖:揖礼手位于高者,标准揖礼)
2.时揖(中揖:揖礼手位于平者,又叫:拱手,推手,抱拳)
3.土揖(下揖:揖礼手位于下者,又叫:下手)
此外还有长揖、特揖、旅揖、旁三揖等。
天揖
时揖
疏通文意
为动:被感动。
改容式车: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称谢:向人致意,表示问候。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文帝被他感动,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并命人向周亚夫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仪式完成后离开。
原文
注释
译文
读懂“意”
知识链接
轼
轼,古代马车上前方的横木。,用作扶手。行车途中对人表示敬意时即扶轼低头,这个动作本身也叫轼。
知识链接
在军抗而立,在行遂而果,介者不拜,兵车不式,城上不趋,危事不齿。
——《司马法·天子之义》
穿戴甲胄的兵士见到天子或者长官可以不拜,仅行拱手礼即可,称为“介者不拜”;在兵车上若遇见长官,不行低头抚轼之礼,称为“兵车不式”(“式”通“轼”)。
疏通文意
既:时间副词,已经。
曩(nǎng):先前。
固:必,一定。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出了细柳军的营门后没大臣们都感到惊诧。汉文帝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先前霸上、棘门的驻军,简直如儿戏一般,他们的将军是必定可以偷袭并俘虏的。至于周亚夫,哪里是能够侵犯的呢?”汉文帝称赞了周亚夫很久。
原文
注释
译文
读懂“意”
整体感知
1.学生结合“阅读提示”,概括的课文主要内容,并运用第五单元口语交际中学到的复述知识简要复述课文。
要 点 内 容
背景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尾声
在霸上和棘门,文帝可以纵马奔驰,军营将士极为恭敬。
在细柳营,文帝被要求处处遵循军令,文帝依令行事。
周亚夫军礼面圣,汉文帝动容致敬。
汉文帝完成劳军仪式后离开。
文帝出营门,盛赞周亚夫。
匈奴大举入侵,汉文帝在霸上、棘门、细柳三处驻军。
第二课时
细读分析
1.在括号内补充恰当的语气,小组分角色演绎下面两场对话 ,并做出动作。
细读分析
补读对话,演绎角色
第一场
细柳营壁门外。
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地 点
天子先驱
( )天子且至!
军门都尉
( )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军门都尉
( )(持节)吾欲入劳军。
军门都尉得将军令,开壁门。
颐指气使、傲慢、急躁
坚定不移,毫无商量余地
正式,语调略低
细读分析
补读对话,演绎角色
第二场
细柳营内。
天子车骑疾驰。
地 点
壁门士吏
(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周亚夫
(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按辔徐行,周亚夫持兵器上。
天子使者
( )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严肃、坚决
铿锵有力、不卑不亢
恭敬有礼
周亚夫作揖,天子改容式车。
知识链接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sōu)哉?人焉廋哉?”
——《论语·为政第二》
【译文】孔子说:“看明白他正在做的事,看清楚他做事的原由,看仔细他的个人爱好。这个人还能如何隐藏呢?这个人还能如何隐藏呢?”
细读分析
2.汉文帝为什么称周亚夫为“真将军”呢?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后回答。
周亚夫军细柳
点明背景
_________
边关吃紧
奉命备战
上自劳军
霸上棘门
_____________
将以下骑送迎
细柳
军士吏全副武装
入须听将军令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周亚夫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周亚夫
细读分析
周亚夫军细柳
点明背景
_________
边关吃紧
奉命备战
上自劳军
霸上棘门
_____________
将以下骑送迎
细柳
军士吏全副武装
入须听将军令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匈奴进犯
直驰入
军中不得驱驰
持兵揖,不拜
治军严明、刚正不阿、恪尽职守、凛然不可侵犯
周亚夫形象:
人物:周亚夫
细读分析
周亚夫治军有方,细柳军队训练有素、军纪严明、令行禁止;周亚夫恪守军礼,作揖不拜;匈奴大入边,文帝向群臣宣示需要这样的军队。
2.汉文帝为什么称周亚夫为“真将军”呢?
人物:周亚夫
细读分析
嗟乎!此乃_____________天子矣!
人物:周亚夫
3.替周亚夫为汉文帝发表一句感叹。
真
明
细读分析
人物:汉文帝
·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 称善者久之。
语气从容、平和
表现文帝的明事理、识大体
4.浏览全文,找出体现天子“明”或“真”的线索。
凸显文帝的见识与胸襟
点明时间、空间
虚词
显格局
细读分析
人物:汉文帝
·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称呼
看诚意
越来越正式
细读分析
人物:汉文帝
·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 称善者久之。
动词
示敬意
知识链接
“称善者久之”后的原文:
月馀,三军皆罢。乃拜亚夫为中尉。孝文帝且崩时,戒太子曰:“极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文帝崩,拜亚夫为车骑将军。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景帝三年(前154年),以吴、楚为首的七国之乱爆发。周亚夫被任命为太尉,领军东进与叛军作战。叛乱历时三个月即被平息。周亚夫官拜丞相。
知识链接
·文帝之后六年(前158)
·文帝生卒年月(前202-前157)
劳军之后的第二年,文帝就驾崩了。匈奴扰边,身体衰微,面临内忧外患的文帝,此时“为动”“改容式车”以及对周亚夫的称赞,不光是因为找到了良将,还有为继承人选择到栋梁之材的欣慰。
深入探究
对比手法
1.(课后习题第二题)文章从哪些地方分别对从情势、行为、结果三个角度运用了对比手法?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请用原文语句填写下表。
对比角度 对比内容 作用
情势
行为
结果
突出周亚夫治军有方
细柳军营“不得驱驰”“按辔徐行”
霸上、棘门军营“直驰入”
突出周亚夫刚正不阿、恪尽职守
细柳周亚夫“持兵揖”“不拜”
霸上、棘门军“将以下骑送迎”
表现文帝贤明、识大体
文帝“称善者久之”
群臣惊
深入探究
对比手法
2.文中花很多笔墨写细柳军营士吏的各种表现和劳军结束后文帝和群臣的表现,而写周亚夫的则只有一个动作一句话,这样写有何作用呢
运用了侧面描写来衬托周亚夫的形象。
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可使人物形象显得丰满立体。
“君子直言直行,不婉言而取富,不屈行而取位”正是对周亚夫精神的充分概括。在当今社会,我们也要学习周亚夫坦荡的做人原则。我们学习古诗文,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通过古人优秀的品质来指导人生。
课堂小结
思维导图
周亚夫军细柳
点明背景
边关吃紧
奉命备战
上自劳军
霸上棘门
将以下骑送迎
细柳
军士吏全副武装
入须听将军令
匈奴进犯
直驰入
军中不得驱驰
持兵揖,不拜
治军严明、刚正不阿、恪尽职守、凛然不可侵犯
周亚夫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