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愚公移山》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愚公移山》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3 12:4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且、惩、迁、许、易、惠、厝”等文言词语的意思,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3.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且、惩、迁、许、易、惠、厝”等意思,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教学难点: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可以由教材的“预习”导入:我们以前学过《两小儿辩日》和《杞人忧天》,回顾一下这两则短文,说说寓言的特点是什么?还可以回顾此前学过或学生课外可能读过的其他寓言来导入。或可以从介绍《列子》这本书入手,导入课文的学习。
  2.介绍《列子》。
  建议课前让学生查找有关资料,课上让学生先说,然后教师出示课件,补充介绍此书。要强调,《列子》是一部很有趣的著作,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可以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生字词是否查字典,作标注;是否查阅寓言等资料;是否读课文等。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勾画生字词,读准音,记字形,结合注解,解释字义。同桌自主合作,学习字词,在教材上做好标注。教师巡视指导,针对学生普遍不会或者出错较多的字词加以点拨,如“冀州”“惩”“魁父”“荷担者”“箕畚”等。可以用“拼写法”写一写;还要特别注意通假字的音义,如“反”同“返”,往返,“陇”同“垄”,高地等。
  4.反复诵读课文,读准音,读流畅,读出语气。
  (1)教师示范朗读或放录音。出示划分好节奏的课文,提示学生注意教师范读中的停顿、语速等。
  (2)以分组朗读、全班齐读等方式读课文。学生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握停顿、重音和语气。教师注意纠正其中的读音错误,指导学生读出语气。
  (3)由几位同学范读课文,教师进一步指导、纠正。最后全班齐读。
  5.自主阅读,翻译第1、2段。
  诵读要与疏通文意有机结合,建议读一段,翻译一段。重点在于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其心理,以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培养和强化文言语感。此外,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也应该主要在朗读中加以体会,只要能读出相应的语气即可。还要举实例教学生翻译的方法,如哪些词语需要“留”,哪些词语需要“换”,哪些词语需要“加”“减”或者“调”。
  (1)自主阅读第2段,读出语气。老师可以启发学生:“其妻献疑”这一句,可以用什么语气来读?愚公的妻子有怎样的心理?(关心的语气,担忧、疑虑的心理)然后结合注解,自主翻译。将课文和注解中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同桌合作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答疑解难。也可用文白对照方式讲,只求理解文意,尽可能少引进语法概念。
  (3)教师指定学生逐句翻译,对于有问题的地方,及时纠正。
  (4)教师出示课件,测一测,检查学生对本段重点词句的理解情况等。
  6.学生概括第1、2段的大意,教师总结。
  交代故事背景→提出移山主张→讨论运土方案→开始移山行动
  7.背诵第2段。
  方法:先反复朗读,读出语气,边读边思考,按照上面的思路去背诵。给足时间,背会为止。
第二课时
  1.由问题激趣导入。
  引导学生思考,面对家门前的高山,一位年近九旬的老翁居然决心与全家人“毕力平险”,对此,你怎么看?还可以让学生齐读全文,以背诵第1、2段导入。
  2.反复诵读,疏通文意。翻译第3、4段。
  (1)反复朗读第3、4段,读出语气。老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引发思考:你如何理解智叟的“笑”?这一句用什么语气来读?由此看出智叟持什么态度?(这个笑是讥笑。“甚矣,汝之不惠”是责备语气,显示其轻视、嘲讽的态度)操蛇之神有何心理?结果如何?(担忧和同情心理,天帝被愚公的决心所感动,山终被移走)这一环节要带着语气,反复诵读。在此基础上,再疏通文意。
  (2)结合注解,自主疏通3、4段的文意。将课文和注解中不懂的地方画出来,教师巡视,答疑解难。
  (3)以“开火车”的方式,一人一句,翻译3、4段。对于有问题的地方,及时纠正。
  (4)教师出示课件,测一测,检查学生对3、4段重点词句的理解。完成“思考探究”三。
  3.学生概括第3、4段的大意,教师总结。
  第3段:智叟阻止移山→愚公驳斥智叟。
  第4段:操蛇之神“告之于帝”→天帝派人移走大山。
  4.背诵第3、4段。
  方法:同上,给足时间,背会为止。
  5.完成“积累拓展”五。
  从下面两个场景中任选其一,以课文相关内容为基础,发挥想象,写一个片段,不少于200字。若时间不够,可布置成作业。(1)愚公一家和邻家小儿“移山”。(2)愚公与智叟辩论。
第三课时
  1.导入新课。
  可以齐读全文,导入新课,也可以找人背诵全文导入。还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任选下面两个故事中的一个,说一说:(1)愚公一家和邻家小儿“移山”;(2)愚公与智叟辩论。
  2.完成“积累拓展”四。
  引导学生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积累文言词汇。
  3.讨论完成“思考探究”一。
  找出相关语句,看看文中人物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有哪些不同,为下文课本剧的表演作准备。
  4.课本剧表演。研讨课文,理解人物;理解寓意,探究质疑。
  (1)课本剧表演(也可以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合作讨论:你如何评价愚公和智叟?可以先独立思考,再合作讨论。最后教师明确:从“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以看出,愚公目标明确,大智大勇,有远大抱负;从“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可以看出,他坚定执着;从智叟说的话可以看出,智叟鼠目寸光、自作聪明。一“智”一“愚”,形成鲜明的对比。
  (3)讨论“思考探究”二,探究寓意。这个故事浅显易懂,学生对它又很感兴趣,因此有必要师生一起进行讨论,使课堂的气氛活泼生动。可先由学生自主阅读,自己理解,自由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教师在此基础上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寓意: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文章借愚公的形象告诉大家,做事要有目标,而且要持之以恒,只要不畏困难,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5.背诵比赛。
  先小组背诵,再每组推出一人,在全班进行背诵比赛。
  6.拓展阅读。
  《列子》中有很多寓言,如“歧路亡羊”“詹何钓鱼”“造父学御”“鲍氏之子”“九方皋相马”等。以小组为单位挑选一两个,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讨论其寓意,在班上开一次《列子》寓言故事会。可以先用课件出示原文和翻译,让学生讲讲故事的大意,再说说寓意,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逐渐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