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13 唐诗五首
部编版 语文 八年级 上册
思考探究
一、《野望》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联系作者的生平, 说说你对诗作思想感情的理解。
画面:《野望》一诗中间两联主要写景,描绘了诗人 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 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 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对诗作思想感情的理解:首联“徙倚”二字,点明作者 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颔联和颈联写的都是恬淡自然的田园 景物,但因作者心绪的原因,都染上了一层忧郁、孤独和清 冷的色彩。尾联抒发感情,田园生活的静谧和安闲冲淡不了 诗人的忧郁,他感觉自己并不能融入这诗一般的田园山水, 只好向先贤那里寻找慰藉。诗人的彷徨、孤独和苦闷,可能 是因为仕途的不得志,感觉前途渺茫,所以他三仕三隐,寄 情于诗酒。
《黄鹤楼》前两联,均是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的 格局,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 感慨;以神话传说起笔,则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 富了诗歌的内容。首联从神话传说落笔,起笔高远,回到现实 情境,又仿佛黄鹤从天而降一样,神秘莫测,鬼斧天工。颔联 先写黄鹤之杳然不见,在远望天际,寻觅黄鹤踪影之时,顺势 转换为对天际白云的描绘,转换自然,毫无痕迹。从句中两个 “空”字,可以体会到诗人吊古伤今,无限怅惘的情感。
二、《黄鹤楼》一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 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三、《使至塞上》的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清人黄培芳 认为其妙处在于“‘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 你怎么理解这一说法?你觉得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首先,它有绘画一样的构图, 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 其次,它有绘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
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 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作 品。
最后,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鲜明,落日、大漠、黄河、
烽烟,各有色彩,引人想象。“直”“圆”二字的“锤炼” 之处就在于构成壮美的画面,富有视觉感。
其自然之处,在于符合塞外现实的情境。“烽烟”多用 狼烟,有轻直、聚集的特点,是“孤烟”,不会相互纠缠, 故在无风的时节,能够“直”冲云天;苍茫的大漠背景下, “落日”即将没入地平线,显得又大又圆,这也符合我们日 常观察落日的视觉感受。“自然”还在于,这两句诗所写的 独特景象,是长期生活于内地的人刚进入塞外很自然地就会 捕捉到的。
所谓关键词就是古诗词中那些用得精妙的字词, 极具表现力的字词,最生动传神的字词。
抓关键词赏析句子
命题点
一、什么是关键词
情感词。表明或暗示情感的词。
修饰词。指冷暖色调的形容词。
表示人、事、物、景等特点的词语。
关注动词、形容词、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 词、数量词。
二、关键词的种类
①诗词中 词用得妙,妙在何处?
②诗词中 词用得好,分析其表达效果。
③诗词中 词用 代替好不好?请说明你的理 由。
三、考查形式
字词在诗词中的意思
是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情 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 的 情感。
四、答题模式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请赏析“城春草木深”一句中的“深”字。
真题演练
“城春草木深”写作者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 破)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渲染了残破凄凉景象。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情,情景交融。 极富表现力。
【参考答案】
四、李白年轻时曾“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渡荆门送别》 就写于他乘舟东下、出蜀入楚的途中。细读诗作,用自己的 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景色,注意写景视角的转换,体会诗人心 境的变化。
诗人乘舟东下,随着船只的移动,两岸的景色像画卷一样 展开、变换。颔联以移动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 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地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 点点地消失;江水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山岭本是静止的 事物,却如影随形,竟至于消失,这里作者化静为动,使景物 富于动态;江水本在河道中奔涌,却仿佛流入辽远无际的荒原, 显得视野辽阔,境界高远。
颈联则以静止的视角,描摹江上的美景,宛如两福图画。 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写朗月映照下的夜景,明月映入水中, 如同飞下的天镜,写出江水与江上空气的澄净明澈。第二幅是 天边云霞图,写黄昏的风景,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 幻多姿。
这两联的景物,或天高地远,气象阔大,或风物灵动,景 色优美,正是作者喜悦开朗心境的展现,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表现出作者远游异乡、闯荡世界的兴奋心情。但随着离乡越来 越远,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就越来越浓,最后一联则转人思乡之 情的抒发。
积累拓展
五、同是春天,初春、仲春、暮春的景物各有不同。《钱塘 湖春行》写的是初春景色,诗中哪些词语透露出这一点?品读 下列诗句,想一想它们描写的景物分别属于春天的哪个阶段, 说说你的理由。
带雪梅初暖,含烟柳尚青。(孟浩然《陪姚使君题惠上人 房》)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王维《辋川别业》)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武元衡《春兴》)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郑谷《柳》)
《钱塘湖春行》一诗围绕初春来写,描绘了西湖明媚的 春光。很多词语都能看出初春景象来,如“早莺”“新燕” 自不必说,“几处”说明早莺尚少;“争暖树”说明是乍暖 还寒时候,早莺争夺向阳的树木;“谁家新燕”说明燕子始 回,尚未筑巢。“乱花渐欲迷人眼”说明花儿还未盛放,但 盛放可期;“浅草才能没马蹄”说明芳草才生,尚未长高。
初春,乍暖还寒时候(梅尚带雪;柳叶初长,如烟似 雾);
仲春(春雨初降,绿意正浓,桃花盛开);
暮春 (杨柳已成荫,残花已落尽,群莺已乱飞);
仲春(山中杏花、桃花盛开)。
如何把握诗意体会景物特点
一、读懂原诗
初读诗词,讲解重点字词,大体把握诗意。 二、精读原诗
读熟诗歌之后,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体会景物特
点。
方法拓展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苏幕遮·怀旧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 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 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苏幕遮:词牌名。
体会下列句子的诗意,并赏析景物特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真题演练
【参考答案】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一句, 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描绘了一幅天空湛蓝、黄叶满 地的秋景图。
六、背诵这五首诗。以其中一首为例,参考补白,具体说说 律诗在对仗、押韵方面的特点。
律诗的格律要求比较严谨,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 仗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对仗方面,每首中对仗联可以多到三或四联,一般是颔联、 颈联对仗。比如《野望》《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使至 塞上》均为颔联和颈联对仗。每一对仗联要求句式相同,词性相 同,平仄相对。
押韵方面,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 常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如《黄鹤楼》,二、四、六、八句 “楼”“悠”“洲”“愁”押韵;而《使至塞上》则
“边”“延”“天”“圆”“然”押韵。
《渡荆门送别》中,颔联和颈联都是对仗。 1.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山”对“江”,“平野”对“大荒”,都是物对物,
名词对名词;“随”对“入”,“尽”对“流”,都是动 词对动词。
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月”对“云”,“天镜”对“海楼”,都是名词对
名词;“下”对“生”,“飞”对“结”,都是动词对动 词。
本诗只有一个韵,韵母为“ou”,是平声的。 二(游)、四(流)、六(楼)、八(舟)句押韵。
谢谢观看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