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苏州园林》课件(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9《 苏州园林》课件(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3 19:4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19 苏州园林
部编版 语文 八年级 上册
思考探究
一、课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作者是 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展开说明的?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 美的图画。”
课文主体部分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 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四个主要方面来说明苏 州园林的特点,又补充说明了苏州园林每一个角落的构图 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这些都与前边的总括 句密切相关。
二、课文多数段的首句是对本段内容的概括,说说这种写法 的好处。
从文体特点来看,说明文的作者总是希望读者直接、准 确地了解自己所写的内容。因此说明文常在文章的显要处 “设路标”“给提示”,帮助读者更快捷、更方便地理解文 章。
本文所要说明的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一种高度概括的审
美特征,看似简单,其实不易理解,需要从多个层次、多个 角度加以说明。从第4段开始,段首句都是本段的中心句,起 到了提示层次和角度的作用,从游览者无法不关注的主要景 物(假山池沼、花草树木),到游览者比较容易关注的园林 建筑(花墙与廊子),再到游览者不容易关注到的园林细节
(园林角落、门窗、色彩),条理清晰,层次井然。我们还
可以注意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心:第4、5段段首句均已“苏 州园林”开始;第6段段首句以“游览”开始,用“必然会” 点出花墙与廊子的常见;第7段段首句也以“游览”开始,却 用“必然也不会”(其实意思是“很有可能会”)翻出一层, 提示读者注意苏州园林的美;第8、9段接续第7段讲细节,段 首句又均已“苏州园林”开始。文心周密层次极为清晰。
命题点
中心句
一、中心句的概念
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就是中心句。
段首中心句指安排在段落开头的段落中心句。
二、中心句的作用
①一般在段的开头的中心句起概括和总述作用。
②一般在段的中间的中心句起承上启下作用。
③一般在段的末尾的中心句起归纳和总结作用。
④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 头或结尾。
从题目去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有的题目就是中心句。
从总起句去找:文章开头的总起句,一般都揭示了全文内容, 就是中心句。
从结尾去找:有些文章的结尾,往往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从反复句上去找:有的文章为了突出某种意思,并给读者留下 深刻的印象,往往反复出现同一个句子,它就是中心句。
从议论句上去找:文中议论处往往透露出文章的中心,因此, 议论句中的关键句就是中心句。
从哲理性句上去找:有的句子很有哲理性,这个句子就是中心 句。
从含义深长的句子上去找:有些句子意味深长,发人深省,这 些句子中的关键句往往就是中心句。
三、中心句的寻找方法
①文章第 段的中心句是 ,作用是什么(有哪些)?
②文章使用了段首中心句这种方法,请找出并分析其作用。
③文章画线句属于什么句子?请说明理由。
四、考查形式
结合文章内容,找出中心句,概括“植物语言”的特点。
③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科学家发现植物的语言非常奇特且魅力十足, 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通过连接放大器和合 成器,就能够清晰地听到植物的声音。利用这台翻译机,他们发现了许多有 趣的现象。比如有些植物若长时间处于黑暗之中,一旦受到强光的照射,会
发出较高音调的声音,如同人受到惊吓一般;有些植物在遭遇强风或者缺水时, 发出的声音是低音调的,如同人承受到很大的痛苦一般;④科学家对不同种
类的植物声音进行研究后发现,物种间的声音也会有所差别。为了探索植物 之间的声音差异,美国科学家通过仪器对植物的声音进行测量。在植物叶片 的不同位置放置两个微型电板,电极的作用是接收植物发出的信号,⑤植物 的“语言”本质上来说是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就像人类感情中的喜 怒哀乐。通过植物的这一特性,人们使可知晓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交化和需 求,从而进行针对性照顾,有效地提升它们的生命力。
真题演练
植物语言是随环境变化而变化的;
植物也能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不同植物能发出不同的“语言”。
【参考答案】
三、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
.
本……
(. “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
(“图案画”和“. 美.术.画”有什. 么. 区. 别?)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艺术”和“技术”有什么区. 别. ?)
. .
4.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 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隔而不隔. ,. 界. 而. 未界. ”. 是. 什. 么意思?结合课文插图描述一下)
“标本”是样本的意思,说明苏州园林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图案画”类似数学中的“几何图形”,看上去工工整整,大 部分是对称的,比较刻板。“美术画”是艺术创造,不讲究对称, 有自然之趣和艺术之美。
“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 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 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 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 以景致并没有被真正隔开,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 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眼前,而是逐次展开,这样就使游览者 在心理上觉得园林中景观众多、极有层次了。
四、借鉴本文先总说再分别说明的写法,写一段文字,介绍你 曾经游览过的一座公园或建筑。注意抓住其主要特点,有条理 地进行说明。不少于300字。
积累拓展
写作提示:
用一句话概括说明对象的主要特点。
用每段的首句点明本段的具体内容。
注意文章结构清晰,用词准确。
如何有条理地说明
①先总说,用一句话概括说明对象的主要特点。
②再分别进行有条理的说明,用每段的首句点明本段的具 体内容。
③适当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注意用词的准确性。 答题模式:
文章运用先 后 的写法,有条理地进行说 明请作具体分析。
方法拓展
真题演练
阅读下面几段文字,思考运用了哪一种写法来进行说明的?
进了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 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 围绕着,上面刻着龙凤流云,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一千多个圆雕鳌头,嘴里都 有一个小圆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 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 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 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这是一个亭子形方殿,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 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金宝顶,轮廓非常优美。举行大典,皇帝先在这里休息。
中和殿后面是保和殿。雍正后,这里是举行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
先总说,再进行分别说明。先总写三大殿的概况,再 分别对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进行说明。
【参考答案】
五、从下面两项活动中任选其一,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
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被认为“是一个南北名园的综合”
(陈从周语)。读一读《红楼梦》的第十七回,注意其中描 写楼台轩榭、假山池沼和花草树木的内容,看看大观园有哪 些特点,与课文所写的苏州园林有什么异同。
园林在人类历史中出现得很早,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 不同的园林体系。它们风格各异,“表现着美感的民族特 点”(宗白华语)。查找资料,了解并比较中国、西亚和欧洲 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用表格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你的认 识。
1.(1)《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有与苏州园林相似的特点,
①如正门的窗户不施彩绘,墙壁也比较素净,“不落富丽 俗套”;②如注意山石、藤萝等与建筑的配合。
(2)但大观园也有与苏州园林不同之处,主要是正殿部分 “崇阁巍峨,层楼高起”“金辉兽面,彩焕螭头”,有皇家园 林富贵之气。
苏州园林从整体到局部都贯彻了“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 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审美原则,其艺术风 格是和谐一致的。
大观园则表现为多种不同风格的“景区”的拼凑堆叠,既 有素朴自然的,也有穿凿扭捏的,还有金碧辉煌的,就局部看 不无佳处,整体看并不和谐。
2.园林按其发源地大致可分为东亚古典园林、西亚古典园林、 西方古典园林三大园林体系。
①东亚古典园林,以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为代表,突出山水 园林特色,讲求自然与意境的创造,可游、可赏、可居,常 用移天缩地和借景的手法,道法自然。
②西亚古典园林,重视植物和水法,一般以建筑围合庭院, 面积不大,以水池为中心,十字形构图。
③西方古典同林,大多方正,均衡对称,追求人工美和几何 图案美,不太重视园林的自然性及园林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关 系。修剪过的花坛、喷泉水池和露天雕塑等,都体现人工性, 具有理性主义色彩。(朱向红《景观设计》,岭南美术出版
社2006年版)
谢谢观看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