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2021-2022学年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直击重难点(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2021-2022学年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直击重难点(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3 16:50: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2021-2022学年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直击重难点
重点突击练: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曦月(xī) 襄陵(xiāng) 追溯(sù) 抵御(yù)
B.长啸(xiào) 荇草(xìng) 颓败(tuí) 急湍(tuān)
C.轩邈(miǎo) 鸢飞(yān) 横柯(kē) 缥碧(piǎo)
D.东皋(gāo) 驱犊(dú) 萋萋(qī) 戾天(lì)
2.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2)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表现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王维在《使至塞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运用借喻手法暗写了自己被排挤的惆怅。
(5)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包容众生,又滋养万物。请你写出古诗中含有“水”字的连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野望》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绩,号东皋子。首句“东皋薄暮望”中,“东皋”即诗人自己。
B.《黄鹤楼》的作者是唐朝诗人崔颢,李白曾评价“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C.“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居延”在这里并非实指,是用来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
D.《钱塘湖春行》的作者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长庆集》。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800年前,有的石梁一块就有200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
②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③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
④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建成的桥,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
⑤他们制作石料的工艺极其精巧,能把石料切成整块大石碑,又能把石块雕刻成各种形象
⑥再其次,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便于就地取材,这也为修造石桥提供了有利条件
A.②④③①⑥⑤ B.②⑤③①④⑥ C.②④⑥⑤③① D.②⑤④③⑥①
5.读完《红星照耀中国》,你和同桌决定来一场迷你抢答比赛,即根据文段确定人物。
抢答轮次 人物 文段
第一轮 (1)_________ 他在战后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下,在巴黎帮助组织中国共产党,成了同时在中国成立的这个组织的创建人。他在巴黎学习了两年,到英国去了几个月,又回到法国,接着又到德国学习了一年。
第二轮 (2)_________ 他的伙食也同每个人一样,但因为是湖南人,他有着南方人“爱辣”的癖好。他甚至用辣椒夹着馒头吃。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
第三轮 (3)_________ 他貌不惊人——一个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的人,眼睛很大,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
第四轮 (4)_________ 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很使我喜欢。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
6.天水市举办了“伏羲文化旅游节”活动,在活动期间,向全国人民宣传天水的美景、美食、民俗文化等。你所在学校拟开展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小题。
(1)学校要制作一本活动宣传手册,请仿照栏目一,再设计两个栏目名称。
栏目一:探民俗,感受特色
栏目二: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_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准备邀请著名学者李教授于7月6日在我校做一场有关“天水民俗文化”的讲座,请你代学校拟写一份邀请函。
具体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校名用“xx”代替)。②格式规范,语言得体。
邀请函
(3)天水秀,祖国美。班上开展“我爱祖国大好河山”主题演讲活动,请你为主持人设计一段开场白。(50字左右)
难点突破练:
7.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①略无阙处___________
②至于夏水襄陵___________
③沿溯阻绝___________
④虽乘奔御风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展现了三峡独具特色的山水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赞叹之情。
B.文中“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一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回环曲折的特点。
C.第③段从俯视、仰视的角度描绘出三峡春冬之吋清幽秀美的景象。
D.本文语言凝练生动,句式骈散结合,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4)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请说出“链接材料”与选文第④段分别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链接材料】 滟滪①大如马,瞿塘②不可下;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滟滪大如幞③,瞿塘不可触……
(节选自《乐府诗集》)
【注】 ①滟(yàn)滪(yù):瞿塘峡口的一个巨大礁石,枯水期露出水面时如牛马般高大。②瞿(qú)塘: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③幞(fú):古代男子束发用的头巾。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慧庆寺距阊门四五里而遥,地僻而鲜居人,其西南及北,皆为平野。
玉兰在佛殿下,凡二株,高数丈,盖二百年物。花开时,茂密繁多,望之如雪。虎丘亦有玉兰一株,为人所称。虎丘繁华之地,游人杂沓,花易得名,其实不及慧庆远甚。然非朱先生①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久之,先生去,寺门昼闭,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
余寓舍距慧庆一里许,岁丁亥春二月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时玉兰方开,茂密如曩时。余叹花之开谢,自有其时,其气机各适其所自然,原与人世无涉,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今虎丘之玉兰,意象渐衰,而在慧庆者如故,亦以见虚名之不足恃,而幽潜②者之可久也。花虽微,而物理③有可感者,故记之。
(戴名世《慧庆寺玉兰记》,有删改)
【注】 ①朱先生:朱彝尊,清初文学家,曾任史官,很有名望。②幽潜:幽居避世。③物理:事物盛衰的道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答谢中书书 书:书信
B.晓雾将歇 歇:消散
C.盖二百年物 盖:大概
D.茂密如曩时 曩:现在
(2)对【乙】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岁丁亥/春二月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
B.岁丁亥春二月/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
C.岁丁亥/春二月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
D.岁丁亥春二月/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描写了高峰、清流、石壁、丛林、翠竹和晨昏的景象,融情于景,表达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
B.【乙】文把虎丘寺玉兰和慧庆寺玉兰做了比较,名满吴中的慧庆寺玉兰已经枯萎了,而默默无闻的虎丘寺玉兰却越来越茁壮。
C.【甲】文中“沉鳞竞跃”中的“竞”字用得好,它写出了“跃”的状态,争相跳,静中有动,写出了热闹欢快的气氛。
D.【乙】文明为写花,实际上是写世事的不平;庸劣者因居“繁华之地”而易得名。俊杰者以“地僻而鲜居人”却几被埋没。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虎丘繁华之地,游人杂沓,花易得名,其实不及慧庆远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长是奇妙的旅程。软弱的可以变得坚强,自大的能够学会谦虚,自私的也会懂得感恩……这样,一切都在不经意间发生着变化。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应该也发生过一些事情,让你认识到另一面的自己吧。
请以“原来,我也很___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请自主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鸢yuān。
2.答案:(1)牧人驱犊返
(2)谁家新燕啄春泥
(3)从流飘荡 任意东西
(4)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5)(示例1)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示例2)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示例3)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解析:本题考查诗文默写能力。(1)(2)题是直接型默写題,要注意“驱”“犊”“返”“啄”等字的正确写法。(3)(4)题根据篇名及提示语“放舟”“自由情态”,以及“借喻”“被排挤”确定所填诗文名句,并注意“飘”“蓬”“雁”等字的正确写法。(5)题注意诗句中要含“水”字,避免出现错别字。
3.答案:A
解析:“东皋”是地名,今属山西万荣。
4.答案:B
解析:阅读文段可知,材料是对“我国石拱桥光辉成就原因”的分析。②句“首先”一词是关键信息,故置于首位;⑤③句具体指出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紧跟上句;⑤句从“制作石料的工艺”方面介绍;③句从“起重吊装方面”介绍;①句举出生活中具体的事例、说明劳动人民在“起重吊装方面”的智慧,紧跟③句;④⑥两句“其次”“再其次”是提示性信息,对原因从其他方面的分析,居五、六位。正确顺序应为②⑤③①④⑥。
5.答案:(1)周恩来
(2)毛泽东
(3)朱德
(4)彭德怀
解析:(1)根据“在巴黎帮助组织中国共产党,成了同时在中国成立的这个组织的创建人”可确定“他”是周恩来。
(2)根据“是湖南人”“爱辣”“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确定“他”是毛泽东。(3)根据“有点饱经沧桑”“身材不高,但很结实”可确定“他”是朱德。
(4)根据“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喜欢说说笑笑”可确定“他”是彭德怀。
6.答案:(1)(示例1)访名家,启迪人生
(示侧2)尝美食,享受生活
(示例3)读历史,传承文化
(2)
邀请函
尊敬的李教授:
您好!我校诚挚地邀请您于7月6日上午9:00来我校做一场有关“天水民俗文化”的讲座,希望您能拨冗出席,届时恭候您的莅临指导!
XX学校
X年X月X日
(3)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们的祖国山川秀美,风景如画。今天的主题演讲活动马上开始,请听各位演讲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解析:(1)本题考查活动栏目的设计能力。注意结合活动主题“伏羲文化旅游节”来设计。根据“向全国人民宣传天水的美景、美食、民俗文化等”可以找到设计的思路,写名称的时候注意仿照栏目一的形式写。
(2)本题考查撰写邀请函的能力。注意格式正确,正文要交代清楚讲座的时间、地点,语言要得体。
(3)本题考查拟写开场白的能力。写好开场白,要把握好吸引观众、创设情境、导入主题三个环节。开头必须有称呼,开场白的内容必须围绕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展开,同时注意开场白本身的作用,要将同学们引入这一活动。
7.答案:(1)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家中,猎人骑着骏马,带着猎物满意而归的安逸、闲适的画面。
(2)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唯能长啸高歌,想要隐居在山岗。运用伯夷、叔齐的典故,抒发了自己茫然若失、孤独无依、苦闷惆怅之感以及隐逸山林之志。
解析:(1)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的能力。答题时,可依据“找景物+串景物+修饰”这一答题思路作答。该题要求答出“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就应在翻译诗句的基础上串联起景物,并对语言进行修饰,使其生动、流畅。最后还要归结出所描绘的画面特点——“安逸、闲适”。注意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2)本题考查把握诗人情感的能力。答题时,可抓住诗句中所运用的典故进行分析。本诗中的“采薇”,即采食野菜。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颈联描绘了美好热闹的乡野之景,反衬了诗人心中的茫然若失、孤独无依、苦闷惆怅。而诗人身边却没有一个朋友来分担他的这份寂寥,只好拉来远去的伯夷、叔齐,抒发自己隐逸山林之志。
8.答案:(1)①同“缺”,空隙、缺口
②冲上、漫上
③逆流而上
④飞奔的马
(2)①如果不是在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3)B
(4)“链接材料”表现瞿塘峡的凶险;选文第④段表现三峡秋景的肃杀、凄异。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释义能力。课内文言实词,可根据积累直接作答,也可根据句意推测词义,如“至于夏水襄陵”大意为“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襄,冲上、漫上。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注意落实关键词的释义:①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指太阳。②清,清澈。荣,茂盛。峻,高峻。茂,繁盛。良,甚,很。
(3)这句话不能突出三峡山高水长、回环曲折的特点,突出了夏季水流湍急的特点。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能力。“链接材料”写了人们依据瞿塘峡礁石形状的变化判断是否能通过,结合“不可下”“不可留”“不可触”可知突出了瞿塘峡凶险的特点。由第④段“寒”“肃”“属引凄异”可知,表现了三峡秋景的肃杀、凄异。
9.答案:(1)D
(2)B
(3)B
(4)①自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奇丽的景色了。
②虎丘是繁华的游览胜地,游客来往众多,所以那的玉兰花容易出名,其实远远不如慧庆寺的这两株。
解析:(1)D项句意为“茂盛繁密与以前一样”,据此推断“曩”应解释为“以前”。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丁亥年的初春二月,我白天闲来无事,独自在野外漫步,便敲开寺门进去。故断为:岁丁亥春二月/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
(3)本题考查对内容概括、分析的辨析能力。“名满吴中的慧庆寺玉兰已经枯萎了,而默默无闻的虎丘寺玉兰却越来越茁壮”错误。根据“今虎丘之玉兰,意象渐衰,而在慧庆者如故”可知,虎丘寺玉兰逐渐衰败,而慧庆寺玉兰依然如故。
(4)本题考查句子翻译能力。①重点词:自,从。复,再。与,指欣赏。②重点词:之,的。名,出名。不及,不如。
【参考译文】
【乙】慧庆寺离阊门有四五里远,位置偏僻,附近很少有人居住,寺的西南面和北面,都是平坦的田野。
玉兰裁在佛殿的下面,一共有两株,好几丈高,大概有两百年了。花开时,花朵密集繁盛,看上去就像白雪。虎丘山也有一株玉兰,历来被人们称道。虎丘是繁华的游览胜地,游客来往众多,所以那里的玉兰花容易出名,其实远远不如慧庆寺的这两株。如果不是朱先生因有太史的名望而成为贵客的话,那么慧庆寺的玉兰,最终会没有人知道。过了很久,朱先生离开了,寺门白天也是关闭着,不再有人专为看花而来了。
我的寓所离慧庆寺一里多,丁亥年的初春二月,我白天闲来无事,独自在野外漫步,便敲开寺门进去。时值玉兰刚开,茂盛繁密与以前一样。我赞叹花开花落,自有一定的时节,开谢盛衰的气运机遇各自适应自身的自然规律,原本与人世无关,并不因人对它的知道与否而决定它的盛衰与否。现在虎丘的玉兰,形神逐渐衰败了,而在慧庆寺的依然如故,由此也可见虚名是靠不住的,而幽居避世的却可以保持久远。花虽然轻微,而所含的事物盛衰的道理还有让人可以感悟的方面,所以作文记下来。
10.答案:例文:
原来,我也很优秀
在生命的齿轮中,我们常常会仰视那些外表华丽的人,总是为自己而感到悲哀。“优秀”这个词总是出现在自己的口中,却是对他人的赞美。
生活中,我是一个十分胆怯的人。在同学们讨论方案时,我总是最沉默的那位,想要参与并提出方案,终究还是败下阵来。慢慢的,我变得自卑、麻木起来,变得不愿意表现自己。虽然我在心中一直呼喊着:我能行,我很优秀,我可以!但在别人嘴角那轻蔑的浅笑中,我还是败了。我感到无力,不知如何应对。
那是谁?那个人仿佛举着一盏明灯,拨开一层又一层的迷雾,找到心中那小小的一个我,温柔地对我笑了:“你的笑,很美。你的每一句话都很平实。“我震惊,我慌张,没有人会关注我,甚至夸奖我。我努力地挤出一个笑容,极淡、极淡。
我的心中仿佛有一束阳光照进来,我看到了那个优秀的自己。那便是我细心又温柔的老师的一句话,这句话使我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我早已在心中刻下了老师说的话:“变快乐,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相信自己足够优秀!”
我感激这句话,也感激老师的肯定与夸奖。
终于,我第一次登上了讲台,发表了我的观点。当时,我的手心都是汗,腿也有些发颤,我的心在猛烈地跳动,我的声音时断时续,我甚至都无法听到自己的声音,还带着些哭腔。怎么办?我该怎么办?这时,我看到了老师的眼神,那眼神中没有嘲笑,没有烦闷。我深吸一口气,尽量放大了声音。我突然看到老师的脸上有了一丝微笑。于是我大胆地表现起来。我终于讲完了,可是班里怎么会如此安静?“啪啪啪”,老师鼓起掌,同学们也争相鼓掌。掌声如此热烈,温暖了我的心,我实在控制不住自己,留下了激动的泪水。
通过这次演讲,我发现我也可以做得很好。原来,我也很优秀。
解析:思路点拨: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首先要补题,这个题目可以补写的内容很宽泛,如横线上可以补“优秀、坚强、脆弱、苦恼、幸福”等。审题时还要注意关键字眼,题中的“原来”“也”是关键,不能忽视。这告诉学生,所补的内容是原先没有发现,而现在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才使学生恍然大悟的。因此,作文可以采用以小见大、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变化。写作时可以选择自己最悉的一个方面来写,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突出自己思想上的认识过程,也就是要突出“也”这个字。本题适合写记叙类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