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2021-2022学年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直击重难点(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2021-2022学年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直击重难点(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3 16:53: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2021-2022学年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直击重难点
重点突击练: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当的一项是( )
A.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B.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C.人/恒过,然后/能改
D.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誉为“诗圣”,《春望》和《春夜喜雨》都是他的作品。
B.《周亚夫军细柳》节选自《史记》,该书是西汉司马迁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黄鹤楼》《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天净沙·秋思》分别属于唐诗、宋词、元曲。
D.古人除姓名之外的称谓还有字、号等,如“子瞻”“子美”“青莲居士”“柳泉居士”分别指苏轼、杜甫、李白、欧阳修。
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
②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
③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
④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⑤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A.①②⑤③④ B.①②③⑤④ C.④②①⑤③ D.④②①③⑤
4.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1)折戟沉沙铁未销,___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2)_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3)要让心灵进入幽僻旷远之境,其实不必避开喧嚣,归隐山林,这正如《饮酒》(其五)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的《春望》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饱经风霜、忧国伤时的苍老的诗人。
(5)李贺《雁门太守行》中运用侧面描写,极写边塞寒冷,表现将士艰难、悲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是一位同学读完《昆虫记》后写给法布尔笔下昆虫的小诗,请根据你的阅读经验,在代表昆虫的字母后填上恰当的选项。
A.蚂蚁 a.身后那条黑色的细线,其实是我刚刚狼吞虎咽的美餐。
B.萤火虫 b.为什么与自己的姐妹同类相残?为什么当妈妈前性情大变?
C.圣甲虫 c.前人的寓言迷惑了我的眼,你真实的身份原来是疯狂的抢劫犯。
D.螳螂 d.早知你要将我吮吸进肚中,我就该拒绝你带着麻醉的亲吻。
A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6.我们身边有很多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民俗活动等,都彰显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班上准备开展一次以“身边的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吧!
(1)【我会宣传】当地时间2019年4月15日,法国巴黎圣母院遭遇火灾,这对我们保护故宫等文化遗迹给予了很大的警醒。请你补充宣传标语,倡导同学们文明游览。(不超过12个字)
上句:保护文化遗产
下句:__________________
(2)【我要建议】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刻不容缓,请你对身边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
(3)【我能探究】
【材料一】 贴春联是过年的活动之一,春联文化内涵丰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春节来临时,家家户户在门上张贴对联,借此寄托人们对风调雨顺、家室安泰的祈盼,
【材料二】 元宵灯会是年俗之一,灯的花色众多,风格各异:冰灯晶莹剔透,纱灯流光溢彩,宫灯端庄稳重。它们无不具有民间艺术的奇特魅力。彩灯为婚寿吉庆营造了浓厚的喜庆氛围,是中国传统的吉祥象征物。
【材料三】 剪纸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它题材广泛,造型生动活泼,是中国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剪纸往往选择福禄寿诞、五谷丰登等题材,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探究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会转述】周六学校组织同学们到“古隆中”研学旅行,赵小军的妈妈让你转告他要文明旅行,做文明游客,不要做不文明的事。你应该如何转告他呢?
我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点突破练:
7.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饮酒(其五)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田家三首(其一)
[唐]柳宗元
蓐食①徇所务,驱牛向东阡。
鸡鸣村巷白,夜色归暮田。
札札耒耜②声,飞飞来乌鸢③。
竭兹筋力事,持用穷岁年。
尽输助徭役,聊就空自眠。
子孙日已长,世世还复然。
【注】①蓐食:在寝席上进食。②耒耜:农具。③鸟鸢:乌鸦和老鹰,泛指鸟类。
【助读资料】前人多认为,柳宗元的诗文与陶渊明相似,宋代学者陈善曾说:“白乐天、柳子厚俱效陶渊明作诗,而惟柳子厚诗为近。”其又云柳宗元学陶诗是“语近而气不近”。可谓一语中的。
(1)“动静结合”是这两首古诗词共用的表现手法,请从其中摘出一例,并阐述它的作用。
(2)面对眼前所见的景象,柳宗元和陶渊明的心境是不同的,请结合上述诗文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
【乙】淮阴侯列传(节选)
信①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叱咤③,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中华书局2016年版,有删节)
【注】①信:淮阴侯韩信,西汉开国功臣。②东乡:亦作“东向”,意为向东。③喑(yìn)叱咤:形容厉声怒喝。
(1)根据文章内容,选择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正确义项。
①信再拜贺曰(______)
A.再见 B.两次
②此特匹夫之勇耳(____)
A.只是 B.杰出的
(2)下列句中加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亲戚畔之/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
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C.默然良久/良多趣味(《三峡》)
D.故曰其强易弱/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3)用“/”为下面句子断句。
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孟子和韩信都敏锐地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在战争局势中的决定性作用。在韩信看来,“勇悍仁强”的项羽“其强易弱”的主要原因一是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这恰好印证了孟子“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菊事
①去年冬天,我把一盆开过花的菊随手丢弃在屋旁,连同装它的瓦盆。
②屋旁有巴掌大的空地,没人理它,它便自作主张地在里面长狗尾巴草,长车前子,长蒲公英,还长荠菜。我挑过一回荠菜,挺像那回事的,把一份野趣挑进篮子里。后来,这一小撮荠莱,被我切碎了,烙进糯米饼里。饼烙得点点金黄,配了糯米的糯白,配了荠菜的嫩绿,不用吃,光看看,就很享受了。咬一口,鲜透牙。很是感动了一回,有泥土的地方,总会生长着我的故乡。
③现在,这块地里,多出一大丛的菊来。是被我丢弃的那一盆。谁想到呢,它的花萎了,叶萎了,心竟是活的。它搂着这颗心,落地生根,不声不响地、勤勤勉勉地生长。最终,它不单自己活了下来,还一副子孙满堂的样子,去年冬天不过一小瓦盆的花,今秋已繁衍成一大丛了。它让我想到柳暗花明,想到天无绝人之路,想到苦尽甘来,只要心没有死,总有出头之日的。
④风一场,雨一场,秋季翻过,已是冬了,它还没开够,朵朵灿烂。满世界的萧条,唯它,一簇新亮,是李商隐诗里的“融融冶冶黄”,是童年乡下屋檐下的那抹明黄,打老远就看得见。路过的人,有的站着远远瞅。有的看不过瘾,走近了细细瞧。一律惊叹,好漂亮的花!它倒是沉得住气,面对众人的赞赏,不动声色,不慌不忙地,只管把好颜色往外掏。一瓣金黄,再一瓣,还是金黄。如历尽世事的女子,参透人生无常,倒让自己有了一份坚守,那就是,守住自己,守住心。所以,冷落也好,繁华亦罢,它都能安然相待,不急不躁。
⑤孤寡老人程爹,在小区的小径旁种菊。小径旁的空地,原是狭长的一小块,小区人家装修房子,把一些碎砖碎玻璃倒在里面。路过的人都小心地不去碰触,以免被玻璃划伤了。连调皮的小猫,也绕着那块地走。老人清理掉碎砖碎玻璃,在里面种青菜和菊。几棵青菜,几朵菊花。再几棵青菜,几朵菊花。绿配紫,绿配红,绿配白,绿配黄,小块的地,让人看过去,竟有花园般的感觉。
⑥这些天,老人除了吃饭睡觉,几乎都围着他的菊在转。我上班时看见他,下班时还看见他,他背着双手,很有成就感地在小径上漫步,来来回回。一旁,他的菊,如同被惯坏的孩子,正满地打着滚,撒泼似的,把紫的、红的、白的、黄的颜色,泼洒得四处飞溅。无论哪一朵,都是硕大丰腴的,都上得了美人头。
⑦天冷,菊越发艳丽,直艳到人的心里去。小区的人,每日里行色匆匆,虽是久住,彼此却毫不关己地陌生着。而今,因为这些菊,一个个放缓了脚步,脸上僵硬的线条,渐渐柔软起来。话搭话地闲聊几句,说着花真好看之类的。或者不聊,仅仅站着,看一眼菊,相互笑笑,自有一份亲切入了心头。再遇见,便是老相识了。清寒疏离的日子,因菊,变得脉脉温情。
(1)全文围绕“菊”写了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2)请根据要求品味语言。
①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句的妙处。
他的菊,如同被惯坏的孩子,正满地打着滚,撤泼似的,把紫的、红的、白的、黄的颜色,泼洒得四处飞溅。
②结合语境,谈谈你对第⑦段中画线句子中加粗词的理解。
因为这些菊,一个个放缓了脚步,脸上僵硬的线条,渐渐柔软起来。
(3)文章第②段写屋旁巴掌大的空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通读全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作者笔下的菊给了你哪些启示。(不少于3点)
(5)当你的心情处于低谷的时候,或许也因为一场花事而改变了心情,请联系实际生活谈谈你的改变。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一个生命都充满了无限可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只要你不停下脚步,不断前进。其实,你也可以。
请以《我也可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县(市、区)名,如出现请用××代替;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应划分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答案:D
解析:“柳泉居士”是蒲松龄,欧阳修是“六一居士”。
3.答案:C
解析:通读句段可以发现,④句首先明确指出读书要“选得精”“读得彻底”,故此置于首位。②句紧跟上句,从反面论述读书需要“精选”。①句从“熟读深思”角度,阐述读书需要“读得彻底”。⑤句进一步论述读书的意义和方法,③句紧跟⑤句后面,阐述“少读”和“精读”的意义。故选C。
4.答案:(1)自将磨洗认前朝
(2)采菊东篱下
(3)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4)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5)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默写能力。(1)(2)题属于直接型默写题,注意“篱”字的偏旁。(3)一(5)题属于理解型默写题,要根据篇名及提示语中的“让心灵进入幽僻旷远之境,其实不必避开喧嚣,归隐山林”“苍老”“侧面描写”“寒冷”“艰难、悲壮”确定所填诗句,并注意“尔”“簪”等字的写法。
5.答案:A—c;B—d;C—a;D—b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名著的能力。A,《昆虫记》中讲述了红蚂蚁的一些生活习性,以及红蚂蚁抓黑蚂蚁来当奴隶的故事。在巢内,红蚂蚁和黑蚂蚁有过一番激烈的厮杀,最终黑蚂蚁败下阵来,无可奈何地让强盗们把自己的孩子抢走。所以说它是疯狂的抢劫犯,对应c。B,《昆虫记》中萤火虫的食物是蜗牛,虽然有的蜗牛爬到和它们体色相同的枝叶上,但还是会被萤火虫发现,萤火虫吃蜗牛之前,总是先给蜗牛注射麻醉剂,再用鹗下面的小钩子把蜗牛杀死,所以对应的是d。C,《昆虫记》中圣甲虫一旦把粪球运进地窖中,就日夜不停地吃着,并且后面还不断地排泄,排泄物像一条黑色细线,所以对应的是a。D,《昆虫记》中当螳螂食物贫乏时,雌性会进攻雄性,雄性作为猎物而被取食,人们称为“妻食夫”现象,所以对应的是b。
6.答案:(1)守护精神家园(内容、字数符合题意,书写正确即可)
(2)①加强宣传力度,在各种媒体上进行保护文化遗产的有关宣传。②加大保护力度,对文化遗产派专人看管。③加大法律的制裁力度,对破坏、盗窃文化遗产的行为要重处。(写出两条即可)
(3)①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奇特的艺术魅力。
②文化遗产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赵小军,你妈妈让我转告你,在研学旅行时要文明旅行,要做文明游客,不做不文明的事。(要有称呼,注意人称的变化。)
解析:(1)补全宣传标语。内容与上一句相关,以“文化遗产”为主题。示例:传承民族精神。
(2)提建议,要有针对性、可实施性。
(3)本题考查内容探究。根据材料一“贴春联是过年的活动之一,春联文化内涵丰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可知: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根据材料二“元宵灯会是年俗之一”“它们无不具有民间艺术的奇特魅力”可知:文化遗产具有奇特的艺术魅力。根据材料三“剪纸往往选择福禄寿诞、五谷丰登等题材,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知:文化遗产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4)本题考查转述,注意人称的变化。转述时要将句子中第三人称“赵小军”“他”变为第二人称“你”,要有称呼;将题干中的“你”变成第一人称“我”。
7.答案:(1)【示例一】“鸡鸣村巷白,夜色归暮田”这段环境描写用“鸡鸣”这一动景来衬托出村巷的寂静,“白”既和下句中的“夜色”相对,又写出了村人因忙于农事而导致村巷空无一人的情状,表现出农民生活的艰辛。
【示例二】“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诗人用傍晚南山云雾缭绕的静景和飞鸟结伴而还的动景相映衬,写出了诗人对南山景色的喜爱,对闲适生活的追求,也表现出诗人归隐后返璞归真的精神境界。
(2)在《饮酒(其五)》中,面对朝夕相伴的南山之景,陶渊明的内心是“悠然”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可见陶渊明沉醉其中、物我相忘,是发自内心地喜爱这种闲适的田园生活。柳宗元在《田家三首(其一)》中侧重描写农民艰辛、悲惨的生活遭遇,“尽输助徭役,聊就空自眠”,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民的残酷剥削,也表现出作者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的同情。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能力。动静结合,即同时描写静态的事物和动态的事物,让静景动景相辅相成。选择两首诗中运用“动静结合”手法的诗句,分析其作用。如“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诗人用傍晚南山云雾缭绕的静景和飞鸟结伴而还的动景相映衬,写出了诗人对南山的优美景色的喜爱,表现出诗人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和归隐后返璞归真的精神境界。
(2)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情感的能力。陶渊明面对朝夕相伴的南山之景,内心是“悠然”的,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柳宗元描写农民艰辛、悲惨的生活遭遇,用“尽输助徭役,聊就空自眠”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8.答案:(1)①B
②A
(2)C
(3)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
(4)①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背叛的君王,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②名义上虽然是霸主,实际上却失去了天下的民心。
(5)人和(民心) 不能任用贤将 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用原文或自己的话都可以)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释义能力。①大意:韩信拜了两拜,赞同地说。再:两次。故选B。②大意:这只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特:只、只是。故选A。
(2)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A.代词,他/助词,的。B.巩固/顽固。C.都是“很”的意思。D.所以/原先。故选C。
(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这句话的大意是:用天下的城邑分封给有功之臣,有什么人不心服口服呢?故停顿是: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
(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①重难词语有:以,凭借,顺,归顺,服从;畔,同“叛”,背叛;故,所以。②重难词语有:虽,虽然;为,是。
【参考译文】
【乙】韩信拜过大王,坐下以后。汉王说:“丞相多次称道将军,将军用什么计策指教我呢?”韩信谦让了一番,趁势问汉王说:“如今向东争夺天下,难道敌人不是项王吗?”汉王说:“是。”韩信说:“大王自己估计在勇敢、强悍、仁厚、兵力方面与项王相比,谁强?”汉王沉默了好长时间,说:“不如项王。”韩信拜了两拜,赞同地说:“我也认为大王比不上他呀。然而,我曾经侍奉过他,请让我说说项王的为人吧。项王发怒咆哮时,上千人不敢稍动,但不能放手任用有才能的将领,这只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项王军队所经过的地方,没有不横遭摧残毁灭的,天下的人大都怨恨,百姓不愿归附,只不过迫于威势,勉强服从罢了。虽然名义上是霸主,实际上却失去了天下的民心。所以说他的优势很容易转化为劣势。如今大王确实能够反其道而行:任用天下英勇善战的人才,有什么不可以被诛灭的呢!用天下的城邑分封给有功之臣,有什么人不心服口服呢!以正义之师,顺从将士东归的心愿,有什么样的敌人不能击溃呢!”
(5)本题考查理解内容的能力。从甲文“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和乙文“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可以看出,孟子和韩信都敏锐地看到了“民心”在战争局势中的决定性作用。从乙文“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和“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可以看出,“勇悍仁强”的项羽“其强易弱”的主要原因一是不能任用贤将,二是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这和甲文孟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观点一致。
9.答案:(1)①一盆菊被“我”随手丢弃在屋旁,一年后却长出了一大丛。②程爹在小区的小径旁种菊,给人们带来温情。
(2)①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菊的繁茂和生机。
②“柔软”原指质地不坚硬,这里指人们的表情温和亲切,形象地写出菊花带给人们心情的变化。
(3)写空地长满杂草,交代菊生长的环境,衬托菊顽强的生命力。
(4)①面对逆境,坚定信念,顽强生存;②面对荣誉或得意之时,淡定从容;③营造温情,改善环境;④学会坚守,无论是冷落还是繁华。(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5)有一次,妈妈让我自己去上学,我不开心地背着书包走在小路上,忽然看见一丛蒲公英,黄色的花儿开得正艳,即将形成的种子会飞向四面八方。我释然了,妈妈的放手更有助于我的成长。
解析:(1)本题考查概括内容的能力。解题时,要先分析出文章的行文思路(线索),再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人物的活动加以概括。文章以“菊”为线索,写了两件事,①—④段为第一件,⑤—⑧段为第二件。
(2)①本题考查句子赏析,限定角度为修辞。“他的菊,如同被惯坏的孩子”,把“菊”比作“被惯坏的孩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正满地打着滚,撒泼似的”,赋予菊以人的行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紫的、红的、白的、黄的颜色,泼洒得四处飞溅”形象地写出菊花色彩繁多艳丽。“满地打着滚”“泼洒得四处飞溅”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菊花开得繁茂,充满了无限生机。
②本题考查词语理解。“柔软”指软和,不坚硬。“脸上僵硬的线条,渐渐柔软起来”,句中形容人们的表情变得温和亲切,原因是看见“这些菊”,形象地写出菊花带给人们心情的变化。表达了对菊的喜爱之情。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能力。空地长着杂草,衬托了菊顽强的生命力。
(4)本题考查阅读启示的表达。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从文中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生活实际阐述理由作答。从被“我”随手丢弃在屋旁的菊一年后却又长出了一大丛可以得到启示:面对逆境,坚定信念,顽强生存。根据文中“它让我想到柳暗花明,想到天无绝人之路,想到苦尽甘来,只要心没有死,总有出头之日的”可以得到启示:面对困境,要有顽强的意志和信念。从文中“如历尽世事的女子,参透人生无常,倒让自己有了份坚守,那就是,守住自己,守住心。所以,冷落也好,繁华亦罢,它都能安然相待,不急不躁”得到启示:人生无常,面对荣辱时要坦然从容。也可以从“要做社会的有益的人”的角度来阐述自己所获得的启示,言之成理即可。
(5)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注意题干关键信息——“当你的心情处于低谷的时候”“因为一场花事而改变了心情”“谈谈你的改变”,要写看到有关花的景象改变心情的事,要突出“改变”。
10.答案:[佳作展台]
我也可以
在人生的道路上,只要你不停下脚步,不断前进,你的生命就会充满无限可能。
春雨蒙蒙,天空不知疲倦地下了一天又一天的雨,却毫无停歇。雨丝像紧缀的细珠,悠远、绵长,与我的思绪一起交织、延展。
春雨依旧下着,懒懒地落在了一条奔腾的大江畔。没有人知道,那条江的名字会因为一个人而永垂历史。是的,那条便是汨罗河。汨罗江畔,一位孤独的士大夫在如血的残阳中渐行渐远.他放声悲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而那滚滚的江水终究会恢复平静,但也把他的足迹定格成永恒的画面。这位楚国的三闾大夫,怀一颗赤胆忠心,却被楚王那个听信奸佞之臣的昏君所疏远。其中的悲屈向何人诉说?除了问苍天,问流水,他还能问谁?是啊,谁也不能……然而,在沉寂后的汨罗江,又开始了喧闹。听,那是人们悲怆的恸哭声,一串串热泪,浇灌了江畔的芷花,那哭声,是为了悼念一个不愿屈服的爱国忠臣。怕蛟龙吃了你,人们把粽子丢入江中;想捞上你的遗体,人们将龙舟搬上了湖面……啊,屈原,你该不会寂寞了吧?你听呐,有人理解你。你走得那样悲戚,人们却把你奉为英雄,你听不到吗?那敬仰你的掌声从你投江后就开始响起,一直,一直延续到今天——公元2020年,相信吧,那掌声仍会绵延,至未来的未来。
于是,我知道,我也可以变得更自信。
春雨依旧下着,懒懒地落在了肃杀的古战场。断壁残垣,一身战袍的将军游走在沙场边缘,痛声悲鸣:“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而这遥遥边境终究会归于统一,但也把他的身影定格成永恒的记忆。十二道金牌令英雄痛苦万分,被迫班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如此的凌云壮志却在顷刻间灰飞烟灭,纵使白了头,空悲切,惆怅哀痛断肠处,也敌不过奸人的流言蜚语,满腔的报国精忠,却换来命丧佞臣的悲惨境遇。你应该不甘吧!不甘一身正气却魂断邪佞;你应该恨吧!恨君主的腐庸无能……“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秦桧夫妇已经跪在了你的坟前,相信他们已在诚心地悼悔,你的不甘,你的恨也被山风吹散了吧!听,在你的耳畔,是否也响起了那一阵阵透过历史尘埃的掌声?那样的热烈,这是对将军高唱的颂歌。
于是,我知道,我也可以变得更坚强。
春雨还在下着,但似乎摒弃了先前的慵懒,开始了铿锵的雨步,朦胧中似看见雨帘出现一行字:“成功者永远跑在掌声的前面。”在历史的年轮上,你们坚信自己的理念,为着苦难的人民,一路披荆斩棘,留下了一个个坚实的脚印。千年的华丽转身,才听见,身后响起了一片不绝的掌声。
于是,我要大声说:我也可以。
解析:[写作指导]从材料及题目来看,立意的角度很开放,可以有如下三个立意角度:
(1)从考生的角度:可以写考生自己在某方而也可以做到,比如同学能把字写好,自己也可以练好它。
(2)从他人的角度:可以以“我”的口吻劝导、鼓舞或鞭策别人“也可以”,用第二人称手法或第一人称手法均可。
(3)从万事万物的角度:可以写成童话、寓言,或采用动植物的话语的形式,写某一事物,比如大树对一滴水说:你也可以击穿巨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