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2021-2022学年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直击重难点
重点突击练: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国殇(shāng) 同胞(bāo) 篡改(chuàn)
B.呓语(yì) 遁形(tùn) 大阪(bǎn)
C.磅礴(páng) 辱没(mò) 杀戮(lù)
D.悼念(diào) 捍卫(hàn) 缅怀(miǎ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封锁 企图 业已 纷纷馈退 B.管辖 策略 占领 甚为微弱
C.拒绝 泄气 功势 万船齐放 D.惨败 豫北 坚决 和平胁定
3.下列句中加粗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那一把曾刺破“三八线”的“尖刀”,今时今日,仍然锐不可当。
B.她们是一支经验丰富的医护团队,她们是一群英勇善战的抗疫勇士。
C.每个人都有乘风破浪的权利,也都可以选择风平浪静的港湾。
D.叛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攻下临安、余杭等地。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能最广泛地反映生活的文学体裁是什么?是小说。
B.梦想的花朵,需要用汗水浇灌,美好的生活,需要用双手创造。
C.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最著名的是素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兰亭序》。
D.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人民海军成立、渡江战役胜利70周年。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新春佳节,万家团圆,你们却依然坚守在祖国最北端的边防线上,你们的钢铁之躯为万家和乐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B.一首首诗,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剧,在两小时之内,将半个多世纪的残酷历史出现在我们眼前。
C.战争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从远古战争中走来的现代人,依然没有走出战争的阴影。
D.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基本要求。
6.学过本课,语文课代表将有关新闻的文体常识整理成了一段文字,这段文字有两处语病和一处文体常识表述不准确,请你帮忙修改。
①通过学习《消息二则》,使我明白了狭义的新闻指消息,它包括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②标题要准确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③导语是消息开头的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④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舒展和阐释。
(1)①处缺少主语,可删去“________”或“________”。
(2)④处词语搭配不当,可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3)语段第_____句文体常识表述不准确,“________”应为“________”。
难点突破练:
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题。
菩萨蛮①
王安石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②,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注】①这首词为作者晚年罢相隐居江宁半山时所作。②偃:息卧。
(1)全词围绕“闲”字,从哪几个方面写词人的闲居生活的?
(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
①本报西昌6月23日电 记者安普忠、王天益报道:完美收官,星耀全球!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55颗导航卫星,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完成。
②联合国外空司专门发来视频,祝贺北斗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肯定北斗系统正在推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赞赏中国在和平利用外太空、参与联合国空间活动国际合作等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
③此次发射的卫星属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经过一系列在轨测试入网后,我国将进行北斗全系统联调联试,在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性能指标优异基础上,择机面向用户提供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全球定位导航授时服务,以及星基增强、短报文通信、精密单点定位等特色服务。
④1994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启动建设。20多年间,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共组织了44次北斗发射任务,利用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先后将4颗北斗一号试验卫星、55颗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组网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任务成功率100%。今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环境下,北斗工程全线坚持组网发射和疫情防控“双线作战”,有力推进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圆满收官。在测控、地面运控、星间链路运管、应用验证等系统的强有力支撑下,此前发射的所有在轨卫星都已入网。
⑤从立项论证到启动实施、从双星定位到区域组网,再到覆盖全球,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历经三代北斗人接续奋斗,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自我超越的建设发展之路,建成了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服务性能最高、与百姓生活关联最紧密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成为我国第一个面向全球提供公共服务的重大空间基础设施,为世界卫星导航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全球民众共享更优质的时空精准服务提供了更多选择,为我国重大科技工程管理现代化积累了宝贵经验。
⑥目前,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国家都开始使用北斗系统。后续,中国北斗将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根据世界民众需求推动北斗海外应用,共享北斗最新发展成果。2035年,我国将建设完善更加广泛、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进一步提升时空信息服务能力,为人类走得更深更远做出中国贡献。
(有删改)
(1)请给这则消息拟写一个标题。
(2)体会第⑤段画线句中四个加粗字“最”的表达效果。
(3)如果你是学校的特派记者,将对“北斗人”做一次采访,请结合文章内容,设计并完成下面的采访提纲。
时间地点 2020年11月15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采访对象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发团队成员
采访目的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深度访谈、照片拍摄、视频录像
采访器材 纸、笔、录音笔、照相机
采访问题(针对采访对象设计两个问题) ③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文,完成(1)—(5)题。
老红军和他的三个兵
本报特约记者/杜树人
12月3日,记者来到家住鞍山干休所的老红军余新元家。走进客厅,一幅雷锋的照片出现在眼前,雷锋的嘴角挂着微笑,像是在打招呼。“我就是余新元!”犹如洪钟响过,一双大手握住了记者的手。落座后,记者同余老像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一样,亲热地唠了起来。
“送”自己去当兵
余老先是轻描淡写地谈了自己当兵的46年。
“1936年10月,红军来到会宁,会宁离我家不远。毛主席也来了,他讲话我去听过,好多话我没大听懂,但他说红军是咱穷人的队伍,这句话我听懂了。所以,我把放羊的鞭子一扔,当了兵。那时,我差一个月满13岁。”
“我参加过大小500余次战斗。黄土岭战役,左腿被敌人机枪打成了马蜂窝,是白求恩主刀保住了我的腿;狼牙山反扫荡中,我与‘狼牙山五壮士’同在一个团,受伤后昏迷了200多天;百团大战中,我的屁股被炮弹炸出7个眼儿……”
“我是1981年离休的,最后一站是鞍山军分区副政委。退休30多年来就干了一件事儿——宣传雷锋。你看,我的聘书,一铁箱子都装不下。我是全国146所大中小学校的校外辅导员,还是多家单位的党课教员和顾问。30年间,我作雷锋专题报告、上党课4000多场,听众差不多有400万人……”
送雷锋去当兵
接着,余老流着眼泪谈了送雷锋当兵的经过。
“1959年底雷锋报名参军,当时我是辽阳市武装部政委。雷锋身高和体重都差一点点,评议时被拿了下来。我问小雷子,你现在拿38元8角5分工资,不是挣得挺多吗?雷锋回答说,我报名参军是想到前方打仗。听了雷锋的话,我一连叫了几声好。后来,雷锋搬到我家来住,一住就是58天。有一天改善伙食吃菜包子,我问雷锋,你当兵爸妈同意吗?雷锋把刚咬了两口的菜包子放下了,眼里全是泪水。雷锋是最后一个穿上军装的,那天他可高兴了。他对我和老伴说,首长,让我叫你一声爸爸吧!阿姨,让我叫你一声妈妈吧!走那天,我老伴给他买了背心、裤衩、毛巾,一直把他送到车站,嘱咐说,小雷子啊,阿姨希望你到部队好好干,当毛主席的好战士。”
“雷锋牺牲的消息我是在《前进报》上看到的。我老伴把报纸递给我,流着泪说,咱那儿子走了!想到雷锋和我们全家相处的日子,想到跟雷锋经历的那些往事,我们全家人都哭了,连中午饭都没吃……”
送郭明义去当兵
再接着,余老笑着谈起了送郭明义当兵的经过。
“1976年底,有一天郭明义的父亲来到我这,没进门就喊,老政委啊,我来找你来啦!见到他,我就乐了。我说,啥事啊?他爸说,我今天来没别的事儿,就是送我儿子郭明义当兵。我问,检查上了吗?他爸说,检查上啦!我说,检查上了不就行了嘛!他爸摇着头说,不行不行,今年检查上的可多了,听说走的少,反正你得让我儿子走上!我说,你怎么跟当年雷锋一样的调,还赖上我了是不是。我拿起电话,打给军分区动员科科长车文普,问了一下郭明义的情况。小车说,郭明义体检、政审都过关了。我说,郭明义他爸、他叔是鞍钢工人出身,郭明义是个好苗子,部队需要这样的。”
“新兵出发时,郭明义代表全体新兵发言。郭明义精瘦精瘦的,说话倒很有力量,我们要向雷锋学习,做毛主席的好战士!前些日子,郭明义到我家来,我对他说,当雷锋传人,不能当带引号的,你说我说得对不对?郭明义说,对!对!”
送老儿子去当兵
最后,余老神情严肃地又谈起了老儿子余锦旗。
“孩子们对自己要求都挺严,从不干越格的事儿,大格小格都不越。老儿子余锦旗1978年当兵,到部队后他给我写信,让我找人调动调动。我回信写了11页纸,我说你别埋怨老爹对你要求严,你不要和别人比,要和雷锋比。老儿子看我不开口,就闷着头干了下去。这小子干得还行,入伍一年多就被评为军区装甲兵优秀共青团员,入伍第二年就入了党,还当上了班长。1981年年底,老儿子退伍回来被分到鞍钢最北的选矿场当工人。后来,公安局选警察,他被选中了。老儿子对我说,老爹,我最后一次求你,找人说句话,让我进一个条件好一点的公安分局。我摇了摇头。结果,老儿子被分到鞍山郊区一个分局,当上了一名侦查员。你知道干这行很危险,我天天担心。老儿子干得挺出色,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鞍山市劳动模范、辽宁省优秀青年卫士等,荣誉标兵得了一大堆!”
告别余老时,余老和记者来了个拥抱。他把脸贴在我的脸上,紧紧的,紧紧地,一股暖流涌遍我的全身……
(1)通读全文,思考作者为什么以“老红军和他的三个兵”为标题。
(2)请用一句话概括导语(文章第一段)的主要内容。
(3)文中多次提及“雷锋”,请综合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4)文章最后一段中,作者为什么将“记者”这一称呼换成了“我”?
(5)读完这则新闻,你了解到的最主要的信息是什么?这将会对你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
10.本单元学习了新闻,相信大家一定对新闻的特点有所了解。请将我们学校或社区最近发生的事情写成一则新闻,内容要真实,语言要简明准确,500字左右。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的能力。A项,篡cuàn。B项,遁dùn。D项,悼dào。
2.答案:B
解析:A项“馈”应为“溃”;C项“功”应为“攻”;D项“胁”应为“协”。
3.答案:D
解析:“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用来描述叛军攻城略地的形势,感彩不当。
4.答案:B
解析:两个分句之间用分号,所以应把第二个逗号改为分号。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句式杂糅,可删去“你们的钢铁之躯”。B项,搭配不当,应将“出现”改为“呈现”。D项,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应删去“能否”。
6.答案:(1)通过;使
(2)舒展;拓展
(3)③;导语是消息开头的第一句话;导语一般是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
解析: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的能力及文体常识辨析修改能力。(1)(2)要根据题干提示和要求,结合语境仔细揣摩,分别从成分残缺、搭配不当两方面进行修改。(3)要熟记基本文体常识,③句对导语位置的表述不准确。
7.答案:(1)居住环境 衣着 生活状态
(2)远离尘嚣的闲适,壮志未酬的愁绪,政治家的抱负襟怀和超尘拔俗的人格。
8.答案:(1)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
(2)四个“最”字强调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我国航天系统中规模、覆盖范围、服务性能、与百姓生活关联等方面的先进性,体现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或:表达了作者的赞叹之情)。
(3)①了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开发历程及应用
②采访方式
③【示例】请问,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开发过程吗?请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日常生活中会有哪些应用场景呢
解析:(1)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解答此题,先快速找出新闻的导语,即“完美收官……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完成”,从中筛选出关键信息“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55颗导航卫星,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即可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分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最”的表达效果。“最”表示某种属性超过所有同类的人或事物。这里是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我国航天系统中规模、覆盖范围、服务性能、与百姓生活关联等方面具有其他卫星导航系统无法比拟的先进性。四个“最”字流露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3)本题考查理解表达的能力。做此题时,要仔细分析表格的各项内容,并结合文章内容解答。
①此次采访的对象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发团队成员,采访的目的应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有关,可以了解其研发过程、应用范围、性能等方面的情况。
②由“采访对象”“采访目的”“采访器材”和“深度访谈、照片拍摄、视频录像”可知,第二个空应填“采访方式”。③此处设置的问题要和采访对象的身份、工作及新闻报道的内容有关,可询问研发过程、应用场景、研发中遇到的问题等。
9.答案:(1)本文主要讲述的是老红军以及他与三个兵之间的感人故事,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依次介绍老红军余新元的光辉历史和他送三个人去当兵的经历,标题暗示了文章的结构;标题会引发读者的猜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12月3日记者在鞍山干休所采访老红军余新元。
(3)多次提及雷锋,表现了余老以宣传雷锋精神为己任,为弘扬和传承雷锋精神不遗余力;突出了他为宣扬雷锋精神执着追求的精神品质;表明了作者对余老这一行为的肯定与赞美。
(4)“我”为老红军余新元的精神力量所感染,完全抛弃了客观叙述事实的记者身份;更淋漓尽致地表达“我”对余新元的主观认同和由衷赞美的情感。
(5)(示例)这则新闻让我认识了一位心系国家、无私奉献、执着追求、不徇私情、热情爽朗、勇敢乐观的老红军余新元。
对我的影响:对国家忠诚热爱,对工作无私奉献,对事业执着追求,对亲朋不徇私情,对自己严格要求。(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1)本题考查对标题作用的分析能力。要在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的基础上,从标题与文章内容的关系、与四个小标题及文章结构思路的关系、与读者阅读兴趣的关系等角度思考作答。
(2)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概括能力。对于新闻导语的概括,应从新闻的六要素入手: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第一段没有中心句,我们按照“何时+何人+何地+何事”的方式概括。“何时”为“12月3日”,“何人”为“记者”,“何地”为“鞍山干休所”,“何事”为“采访老红军余新元”。
(3)本题考查对文章多次提及某一人物的写作意图的理解。首先在文中找到这些语句,然后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主要从反映人物的心理、推动情节的发展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多次提及雷锋表现余老积极宣传雷锋精神,可见余老为弘扬雷锋精神执着追求的优秀品质,从而表明作者对余老行为的肯定。
(4)本题考查叙事类文本人称转换的作用。先要了解不同人称叙述的作用。第三人称叙述是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立场进行的叙述,叙述是客观的、理智的、不带感彩的。第一人称叙述则表明“我”已经融入了故事中,是故事中的一员,便于直接抒发情感。然后联系文章分析人称变化的原因。文章最后一段人称由“记者”变成了“我”,并说“一股暖流涌遍我的全身”,直接表达了情感,很显然变化的原因就是记者被余老的精神所感动,完全忘了自己的身份,突出了记者对余新元的主观认同和由衷赞美的情感。
(5)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并谈感受的能力。首先要理解文本的主旨——赞美了老红军余新元无私爱国、热情勇敢、不徇私情、执着追求的高尚品质;然后要联系现实探究其社会价值,思考对自己的影响。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但一定要自圆其说。a
10.答案:【佳作展台】
市中小学广播操比赛圆满结束
本月11日,我市中小学广播操比赛圆满结束。经过激烈角逐,我校喜获一等奖。消息传来,数千名师生无不欢欣振奋。
在本次比赛中,我校学生服饰整齐,动作统一,精神饱满,斗志昂扬。这次广播操编排得十分有创意,大多数同学身着蔚蓝色校服,队伍中穿插着身着鲜红运动服的同学,形成旭日与雄鹰图案。倣操过程中,随着队形的变换,图案充满动感:时而红色合抱,似初升的太阳冉冉升起;时而红色散开,如矫健的雄鹰展翅飞翔。展现了百年名校的风采,赢得了现场领导与评委的一致好评。
为了这次广播操比赛,老师、同学们都做了充分准备,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仅是入场式就排练了好多次,但无一人有怨言。为了保持队形的完整,有的同学即使生病了也不下“火线”,直练得额头出汗,小腿抽筋。老师们耐心地纠正着学生的每一个不到位的动作,适时地调动大家的情绪,累得嗓子都哑了。
多年来,我校一直十分重视广播操质量,把它看作衡量学校管理水平和师生精神面貌的一个标准,同时也将它作为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平台。学校坚持以操有德、以操促智、以操健体、以操立美,用它来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培养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这次在全市比赛中取得可喜成绩正是对我们全体师生的肯定和激励。
解析:【写作指导】写作新闻时,要注意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时效性、可读性。可写身边新鲜发生的、有价值的、正能量的、为读者喜闻乐见的事件,比如班级里组织的活动、家庭生活的新鲜事儿。写作新闻时首先要确定恰当的标题,简洁醒目,突出重点,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其次注意正文的结构(包括导语、主题、背景、结语),分清主次;还要注意语言要做到准确简练,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