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15 白杨礼赞-第二课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15 白杨礼赞-第二课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5 20:1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白杨礼赞
(第二课时)
题名为《白杨礼赞》,则因例须择一篇为书名,而同时亦以自志五年漫游中所得最深刻之印象罢了。
——《白杨礼赞·序》
学习任务
任务一
了解写作背景,解读文章“弦外之音”。
任务二
分析象征手法,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特点。
任务三
通过比较阅读,学习运用象征手法。
任务一 了解写作背景,解读文本“弦外之音”
阅读链接材料,结合课文,深入解读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材料1
1939年新疆
1940年西安
1940年延安
1940年重庆
1941年
香港
材料1
写作《白杨礼赞》
1939年新疆
1941年
香港
1940年西安
1940年延安
1940年重庆
材料2
韬奋对我说:现在重庆的文化出版工作面临的困难和压迫,超过了三十年代的上海,在上海还有个租界可以回旋,而这里是戴笠的天下。
也比上海那时 了,现在的审查老爷从白纸上也能嗅出“异党”的气味来。
——《茅盾回忆录·中》
现在的图书审查制度
厉害
我写了一篇散文,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风景谈》,这是我的第二篇“见闻录”。我写了 ,而 。当初曾担心图书审查会的老爷们通不过,谁料居然全文登出来了。董老读了文章之后,笑着对我说:
——《茅盾回忆录·中》
材料3
延安的“风景”
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
你写得很好。国民党审查官低能得很,你
谈风景,他们就没有办法了。
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
【材料4】
在这里,蓝天明月,秃顶的山,单调的黄土,浅濑的水,似乎都是最恰当不过的背景,无可更换。
自然是 的,人类是 的,然而
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 者!
——茅盾《风景谈》
材料4
伟大
伟大
伟大
针对国统区的文艺论争,茅盾认为:“由于文艺的群众对象大大地开拓了,我们的文艺的内容与形式问题也以新的面目提上了日程。”“
”茅盾认为“所以抗战的现实,不能不是
这是一个
,一切依此轴而旋转。”“中国作家所必须反映者,正是这样的抗战的现实。”
——改编自茅盾《抗战期间中国文艺运动的发展》
中国人民大众的觉醒,怒吼,血淋淋的斗争生活。
材料5
内容问题,无疑的必须是抗战的现实。
中心

发 现
1
2
3
提倡中国作家所必须反映者,是抗战的现实。
重庆没有言论自由,借景物来写政治,赞扬共产党。





并非取材于一地或一时,是在西北高原走了一趟以后在重庆写的。
象征是托意于物,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抽象的事物或思想感情。
任务二 分析象征手法,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特点
比喻
修辞方法
写作方法
象征
拟人
你就党得它只是 ? 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 了 ? 你竞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 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 ? 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校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 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 ?
——第7段
难道
难道
难道
难道

北方的农民
哨兵
精神和意志
象征
象征

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
,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第7段
解读关键词
枝枝叶叶靠紧
团结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践视民众、 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 ),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第8段
顽固
那也是直挺秀颀的
托物言志散文
突出某方面特征
细致描绘事物
赋予特定象征意义
比较《白杨礼赞》《爱莲说》《赠从弟》,寻找相同点。
任务三 通过比较阅读,学习运用象征手法
《爱莲说》
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映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俗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
《赠从弟》
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貌似咏物,实为言志,是借着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
小题大做
比较《白杨礼赞》《爱莲说》《赠从弟》
情理结合
托物寄情
1
仔细观察事物,描摹事物
2
寻找象征物和象征对象的共通点
3
有自己的独特发现和审美
4
借鉴写作技巧,增强文章表现力
如何运用象征手法
总 结
1.
赋予白杨树以鲜明时代特征的象征意义。
2.
西北游记的代表,对抒情散文具有重要影响。
白杨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