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唐诗五首-第二课时(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 唐诗五首-第二课时(共4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5 20:31: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唐诗五首
(第二课时)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典故的内涵。
运用联想和想象,还原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把握
画面的特点。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诗人的情感与志趣。
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的生平与诗歌的具体写作背景,深入理解诗人的心境及由来。
1
2
3
4
总结阅读方法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 维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 维
使至塞上
塞(sài)上
候骑(jì)
燕(yān)然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名联赏析
这首五律中有一联诗句特别有名,请你猜猜看,这是哪一联?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 维
使至塞上
名联赏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 维
使至塞上
“独绝千古
“千古奇观”
名联赏析
名联赏析
你是否同意这些评价呢?这联诗的“独绝”之处到底在哪里呢?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 维
使至塞上
名联赏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 维
使至塞上
开元二十五年,唐河西节度副使战胜吐蕃,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奉命出使凉州。
名联赏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 维
使至塞上
名联赏析
单车:一辆车。这里表明随从不多。
问边:慰问边关守军。
属国:借指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
居延:地名,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 维
使至塞上
名联赏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 维
使至塞上
名联赏析
征蓬:飘飞的蓬草,古
诗中常用来比喻
远行之人。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 维
使至塞上
名联赏析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名联赏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
——(清)黄培芳
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 (清)曹雪芹《红楼梦》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漠实景,真实还原视觉震撼。
名联赏析
名联赏析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从征蓬的漂泊感,变为慷慨悲壮的情绪,境界阔大,正是盛唐气象的流露。
候骑:负责侦察、巡逻
的骑兵。
王 维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个人失意的情绪在大漠雄浑景象的净化下已经消散,有的只是慷慨悲壮的情感。
名联赏析
都护:这里指前线统帅。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
渡荆门送别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景物描写中,渗透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探究景物描写背后的情感
在此之前,
他一直生长在蜀地。
他从5岁开始读书,多年来博览群书,思通古今;从15岁开始学习剑术,常于月下舞剑啸吟,心中装着高远的理想。
写作背景
探究景物描写背后的情感
这首诗作于公元726年,李白26岁。
助读材料一
李白想要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建功立业,就要离开蜀地,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李白的家乡,是号称“天府之国”的蜀地,虽然富庶和平,人杰地灵,但是周边被崇山峻岭围绕,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是一个十分闭塞的地方。
所以蜀地人才必须离开家乡,才可能有所成就。
探究景物描写背后的情感
荆门,就是三峡尽头,也是古时蜀与楚两大地域的交界处,被称为“蜀楚咽喉”。
助读材料二
探究景物描写背后的情感
探究景物描写背后的情感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探究景物描写背后的情感
恣肆奔流的长江,正像李白此刻踌躇满志、期待一展宏图的心境。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明净澄澈的月亮、优美奇幻的云朵,更渲染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探究景物描写背后的情感
绵远悠长的流水寄寓了李白对故乡的眷恋。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探究景物描写背后的情感
远望时,它是在平原上恣肆奔流的大川;俯身观,它有细腻温柔的浪花和绵远悠长的水流,分别蕴藏着诗人李白踌躇满志的信心和眷恋故乡的柔情。
情景交融
探究景物描写背后的情感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孤山寺
贾亭
白沙堤
孤山寺、贾亭、白沙堤:西湖周边地名。
例如:“水面初平”的“初”字,写出春天湖水刚刚上涨,水面与湖岸平齐的景象。
品味词句,涵咏体会
《钱塘湖春行》写的是西湖初春景色,从诗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请在课本上做简单的批注。
颔联:
颈联:
早莺
渐欲
才能
——争暖树
新燕
——啄春泥
品味词句,涵咏体会
知人论世,探究诗人情感
《钱塘湖春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对西湖初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
曾任杭州刺史 ,在任期间,疏浚西湖,兴修水利,惠及杭州百姓。
这首诗就是白居易在杭州任职时所写。
知人论世,探究诗人情感
本课总结
一、品味饱含着诗人匠心的词句。
二、发挥联想和想象,还原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三、知人论世,领悟诗人的情感与志趣。
1
熟读并背诵本课的三首唐诗。
课后作业
2
2
在三首唐诗中挑选你最喜欢的一首,用现代汉语把它改写成一篇美文,可以结合诗人生平和写作背景,发挥联想和想象。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