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份】11-12版高中地理课时讲练通配套课件:人教版必修2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文档属性

名称 【2份】11-12版高中地理课时讲练通配套课件:人教版必修2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09-27 08:03:47

文档简介

(共56张PPT)
1.掌握不同阶段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及成因。
2.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分布及各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
3.理解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口问题的表现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1.不同阶段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及成因。
2.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1.德国世界人口基金会2011年1月1日指出,地球人口正以每秒2.6人的速度增加,到2011年中后期,世界人口总数量突破70亿大关。世界人口不断增长,但是不同历史阶段,人口增长状况差别比较大,结合教材“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口数量最少、增长最慢的时期是哪个阶段?为什么?
提示:农业革命前人口数量最少,人口增长最为缓慢。因为该时期生产力水平低,抵御自然灾害和疾病的能力低,人口死亡率高。
(2)农业革命以后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速度与农业革命前有何差别?原因是什么?
提示:农业革命以后人口数量较多,增长加速。原因是耕作和灌溉技术的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死亡率下降。
(3)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是哪个阶段?为什么?
提示:工业革命以后。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人口快速增长。
2.结合“100年来世界人口的增长”图,分析20世纪以后世界人口增长的基本特征。
(1)20世纪50年代前后世界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有何变化?原因是什么?
提示: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口数量较多,增长较快;
20世纪50年代以来到70年代:人口迅猛增长。许多国家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死亡率下降。
(2)20世纪以来,人口数量越来越多,人口增长速度也越来越快吗?
提示:不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口数量不断增多,但是增长速度开始趋于缓慢。因为许多发展中国家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
3.结合教材“1950~2005年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的增长”图,试从自然增长率水平、人口增长、社会问题、人口政策等方面探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存在的区别。
1.人口三率
(1)人口出生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出生的存活婴儿在该国或该地区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2)人口死亡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死亡人数在该国或该地区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3)人口自然增长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与同期平均总人口数之比。计算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分析人口增长快慢原因的方法
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最根本的是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都能促进人口的增长正说明了这个问题,因此分析原因的思路可总结如下:生产力水平高低——生存环境、生活水平、医疗水平——出生率、死亡率——人口数量变化。可见,社会经济、技术、政策等因素是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人口变化相对量与绝对量
人口数量有相对量和绝对量的变化,在分析时一定要注意看清题目要求,绝对量总的数值变化小,相对的百分比变化不一定小;相对量变化小,绝对量的数值变化不一定小。
(2011·江苏地理)下表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总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图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
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
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
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
(2)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
( )
①0~1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
②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
③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
④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思路点拨】第(1)题,由表可知,苏南、苏中、苏北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分别为7.67%、-2.32%、-5.35%,变化幅度最大的是苏南;苏中人口由2000年的74 382 809×23.12%≈ 17 197 305人到2010年的78 659 903×20.80%≈16 361 260人,不但占江苏省的人口比例下降,而且人口数量也减少;苏南增加的人口数为78 659 903×41.38%-74 382 809 ×33.71%≈7 475 023人,同样方法可得苏中、苏北减少的人口为3 197 929人,显然是不相等的;江苏省增加的人口
除了从外省迁入的人口外,还有自身人口的增长。第(2)题,由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可知,0~14岁人口的比例是下降的;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劳动力人口增加,就业压力增大;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超过10%,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口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0%为严重老龄化)。
【规范解答】(1)B (2)B
2.人口金字塔
最常用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见下面的示意图。
第一种,扩张型,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口比重小,是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都长期高的结果。它未来的人口增长趋势就
是迅速增长,不断扩张。
第二种,静止型。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这种类型是出生率与死亡率差不多,它未来的人口增长趋势是稳定在零左右的增长。如果出生率进一步下降,就会过渡到第三种类型。
第三种,收缩型,底部收缩,上部变宽,金字塔已经变形。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缩小,老年人口的比重增大,是出生率长期下降的结果。它未来的人口增长趋势将呈负增长,人口缩减。
【变式备选】读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1920年前后相比较,世界人口增长发生的变化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同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相比较,特点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状况带来的不良后果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以坐标式统计图考查世界人口增长的历程、特征和问题。第(1)题,工业革命前,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世界人口增长缓慢;工业革命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口增长进入加速阶段,特别是“二战”后,由于科技进步,人口快速增长。第(2)题,当前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明显,亚非拉地区由于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的完善等因素使人口增长快。第(3)题,当前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变缓,造成人口老龄化严重等问题。
答案:(1)①1920年前,世界人口增长缓慢
②1920年后,世界人口增长加快
(2)增长很快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的完善
(3)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缺乏,影响经济发展
1.国际通用的人口年龄结构指标
2.人口的年轻化和老龄化
(1)年轻化
①表现: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而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下降。
②问题:人口年轻化可导致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持续增长,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费也会随之增长,最终会超出环境的供应和自净能力,进而引发各种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2)老龄化
①表现: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下降,而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②问题:人口老龄化可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退休和养老等的费用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和孤单等问题。
3.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1)我国的人口问题: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农村人口比重大;人口结构不合理,人口素质较低,地区分布不平衡。本世纪,我国将迎来劳动年龄人口、老龄人口、总人口三大高峰。
(2)我国的人口政策:一方面要严格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另一方面,要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减轻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为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1.结合教材“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试从特征、出现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形成的原因等方面比较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差别。
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影响
(1)“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能够满足农业社会时期对劳动力增长的需求,但也容易出现劳动力不足或过剩,从而影响经济发展。
(2)“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劳动力充足,利于经济发展;但是人口增长过多、过快,会加大对经济、就业等方面的压力,进而引发各种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3)“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克服了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的问题,有利于经济积累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但往往伴随着人口的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问题,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退休、养老等的费用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和生活孤单等问题。
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的区分
(1)从特征上区分
区分三模式,特征很重要;现代是三低,传统高低高;原始高高低,切实要记牢。
(2)从数值上区分
原始型和传统型的人口出生率很高,但传统型的死亡率相对较低,据此可区分二者;现代型的人口出生率大致在1.5%以下,而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
2.有同学认为:“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进入了现代型”,通过下列问题说说你的看法。
(1)为什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尚未进入现代型?
提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死亡率已降至与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但是人口的出生率仍然较高,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还没有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2)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哪一种类型?为什么?
提示: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绝大多数,所以,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阴影区域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人口增长模式处于传统型模式的是______(填字母),目前按经济发展水平,____________国家或地区从总体上看应属于该类型。
(3)图中,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世代更替缓慢的是______
(填字母)。
(4)我国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图中的______阶段向______阶段的转变过程(填字母)。这种转变主要是由我国大力开展的__________工作所致。
【思路点拨】第(1)题,图中阴影区域是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应代表人口自然增长率。第(2)题,根据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数值及变化情况,可判定A处于原始型,B处于传统型,C处于现代型,目前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传统型。第(3)题,现代型人口增长缓慢,老龄化严重。第(4)题,我国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模式已经基本实现由传统型转变为现代型。
【规范解答】(1)人口自然增长率 (2)B 多数发展中
(3)C (4)B C 计划生育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是由下列因素中的哪一种决定的( )
A.民族类型 B.年龄构成
C.自然增长率 D.性别构成
【解析】选C。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是由该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决定的。
2.下列关于世界人口的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革命到二战期间人口增长缓慢
B.不同历史时期,人口增长的特点不同
C.农业革命以前人口增长缓慢,出生率较低
D.二战以后世界人口增长迅速,发达国家人口增长速度更快
【解析】选B。工业革命到二战期间人口增长较快;农业革命以前人口增长缓慢是因为死亡率高;二战以后世界人口增长迅速,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速度更快。
3.各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
A.亚洲、欧洲
B.非洲、欧洲
C.非洲、北美洲
D.拉丁美洲、大洋洲
【解析】选B。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
下面的四幅人口变化曲线图中,横轴表示时间。读图回答4、5题。
4.若纵坐标表示人口总量,目前人口增长控制较为合理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5.若纵坐标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四图中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变化趋势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4选B,5选A。第4题,人口数量快速增长和持续下降均为不合理现象。第5题,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较快,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得到了有效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应先升后降。
6.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顺序是( )
A.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B.传统型—现代型—原始型
C.原始型—现代型—传统型
D.传统型—原始型—现代型
【解析】选A。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是按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依次转变的。
甲市某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下图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成7、8题。
7.甲市可能是( )
A.西宁 B.延安
C.上海 D.广州
8.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增长模式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7选C,8选A。第7题,甲市人口死亡率大于出生率,为经济发达地区;根据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计算可知,甲市的总人口为9.67/0.699%≈1 383(万人),综合判断为上海市。第8题,根据题意,甲市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读图可知,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①地区符合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特征。
9.读下面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曲线表示人口的__________,②曲线表示人口的
__________,①②两曲线的竖直差值表示人口的___________。
(2)图中A阶段,人口的出生率______,死亡率______,自然增长率______。
(3)图中C阶段,人口的出生率______,死亡率______,自然增长率______。
【解析】第(1)题,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死亡率和出生率都大大降低,其中死亡率首先下降,图中①曲线表示人口的出生率,②曲线表示人口的死亡率,竖直差值表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第(2)题,图中A阶段为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第(3)题,图中C阶段为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也低。
答案:(1)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2)高 高 低
(3)低 低 低(共51张PPT)
1.理解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2.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3.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
1.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的联系和区别。
2.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1.请结合教材P12“木桶效应”图,思考下列问题。
(1)假设各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木桶装的水代表环境人口容量,那么该图揭示了什么道理?
提示:揭示了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大小的主要因素,而资源的“最短板”直接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
(2)在以色列,短桶板代表什么资源?为什么?
提示:水资源。以色列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
(3)资源的数量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有什么影响?
提示: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反之,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4)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是否固定不变?如果变,其变化与哪个因素的关系最密切?该因素如何影响环境人口容量?
提示: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是不断变化的,其数量的变化与科技发展水平有关,科技水平高,获取的资源多,环境人口容量就大;科技水平低,人类获得的资源少,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就少,环境人口容量就小。
(5)两个地区如果资源一样,科技水平相同,那么环境人口容量是否一定相同?为什么?
提示:不一定相同。地区和地区之间,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不同,环境人口容量也不同,相同的资源和科技水平,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高,环境人口容量小,相反,环境人口容量大。
1.环境人口容量提出的背景
环境人口容量概念的提出,是基于庞大的人口数量和较快的人口增长速度,即人口数量的过快增长,导致地球上可用空间日益狭小、自然资源日益匮乏,给人类带来了种种困扰,这就促使人们日益关注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
2.环境人口容量的数值能确定吗?请说出你的观点。
提示: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各种因素是不确定的,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必然发生变化,造成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它不是一个具体明确的数值,而是一个取值范围或估计值。但在一定历史阶段,由于技术水平、资源基础相对稳定,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变化不大,环境人口容量又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可以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
读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因素表示_______,是制约环境人
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2)图中B因素表示_______,该因素的发展
与变化,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利用资源的手段、
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_______的变化。
(3)图中C因素表示人口的_________,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C因素并不相同,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影响。
(4)目前对地球上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有三种学说,即______
说、________说和________的学说。
(5)有人说:“我国是人口大国,必然是人才强国,也必然对社会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资源状况是影响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科学技术水平通过改变获取资源和利用资源的手段而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对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有悲观说、乐观说和介于二者之间的学说。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但从总体上来讲,劳动者素质还较低,各方面的高级人才相对匮乏;同时因人口过多,导致了基础建设消耗过大等问题,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
【规范解答】(1)资源 (2)科技发展水平 环境人口容量
(3)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4)悲观 乐观 介于乐观与悲观之间
(5)我国是人口大国,但未必是人才强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但劳动力要成为人才,需要通过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来实现。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之一。但人口多也会带来资源紧张、就业压力大、社会不稳定等问题。只有发展经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结构优化,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才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2.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三种观点
(1)悲观派
①估计依据:当前人口增长和资源利用加速,由此引发多种问题。
②主要论点:现今世界人口已太多,已大大超过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依据目前的科技发展速度,不能解决人口过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人口进一步增长的后果不堪设想。
(2)乐观派
①估计依据:尚未被开发利用的资源;未探知和未发现的领域。
②主要论点: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在经济高速发展、科技进一步提高的未来,人类有足够的力量制止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推动人口与环境的良性循环。
(3)介于悲观派与乐观派之间
一些学者认为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
环境承载力就是环境人口容量
这种认识是片面的。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意义相近但并不完全相同。环境承载力多用于研究某一种资源与供养人口的关系,如土地人口承载力指的是在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土地为居民提供的食物能健康地供养的最大人口数。在现实生活中,为了简便,往往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作为环境人口容量。
图示法记忆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及其影响
【变式备选】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的发展要受到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承载着更多的人口,这说明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 )
A.土地面积更广阔 B.矿产资源更丰富
C.资源利用条件更优越 D.草场资源更丰富
(2)下图中显示能提高青藏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途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本题着重考查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第(1)题,我国西北地区面积辽阔、资源丰富,但由于地处内陆,气候干旱、交通闭塞、经济技术水平低,使资源利用受到限制,因此环境承载力低。第(2)题,提高青藏地区人口合理容量要求人口规模应上升,但青藏地区耕地有限,因此只能是通过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与管理水平来扩大人口合理容量。
答案:(1)C (2)B
1.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是同一个概念,这种观点对吗?请从概念、大小关系等方面比较两者的异同。
1.人口合理容量的特性和意义
人口合理容量尽管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但它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2.结合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回答下列问题。
(1)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同样面临资源和环境问题引起的人口问题,其原因是否相同?为什么?
提示:不相同。
(2)结合我国国情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
提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等。
2.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1)制定人口战略、人口政策
①世界:控制人口、合理城市化、关注老龄化。②发展中国家:控制人口数量。发达国家:提倡合理消费。
(2)制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①世界:建立公平的国际秩序,消除贫困。②各国、各地区:尊重人地协调的发展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
1.纲要法分析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
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不同因素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也不同。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低,人均消费量低,对环境和资源造成压力的因素是人口过快的增长。发达国家科学技术水平高,人均消费水平高,消耗了世界上大部分的资源,并依靠其优势向发展中国家转嫁污染,因此它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压力的因素是人均消费水平高。
下图是我国某年各省级行政区的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综合人口压力指数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什么
(2)引起上述分布规律的原因包括(双选)( )
A.自然条件 B.社会经济条件 C.宗教 D.人口总量
(3)上述分布规律与我国的人口密度规律呈现出什么关系
(4)以上现象说明我们应如何评价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是否合理
【思路点拨】第(1)题,阅读图例,再观察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的变化,可归纳出其分布规律。第(2)题,根据综合人口压力指数的空间分布规律,东部较小,西部较大,说明东部地区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社会经济较发达,人口的合理容量较大。第(3)题,我国的人口密度是东部较大,西部较小,与综合人口压力指数的空间分布呈负相关。第(4)题,人口的合理容量应使人口的数量和分布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相互协调和适应。
【规范解答】(1)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2)AB
(3)相反(负相关、相背离等)。
(4)人口数量与分布或者说人口承载力、一个地区合理的人口容量应该考虑该地区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是否相互协调,而不是绝对的人口数量和分布。
1.环境承载力是指( )
A.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B.衡量人口数量的重要指标
C.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
D.环境所能容纳的适宜人口数
【解析】选A。本题考查环境承载力的概念,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数量也就成为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下列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人口容量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佳的人口规模
B.环境人口容量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承载或容纳的人口数
C.环境人口容量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环境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
D.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目前各国各地区的人口数量
【解析】选C。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承载或容纳的最大人口数,是个最大值,极限值,同时也是警戒值。
3.(2011·江苏学业水平测试)陕西省北部白于山区39.2万人因干旱缺水和水质差而陷入贫困。2011年陕西省政府决定将他们搬迁到城镇周边、中心村附近或其他城市。据此影响白于山区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资源 B.科学技术
C.消费水平 D.开放程度
【解析】选A。由材料可以看出白于山区是因为水源缺乏而发生人口迁移,所以影响白于山区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自然资源。
4.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资源状况 B.科技发展水平
C.人口的文化 D.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解析】选A。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
5.下列关于人口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估计环境人口容量时,只需考虑人口的物质消费水平即可
B.人口的文化消费水平与物质消费水平都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影响
C.人口平均消费水平高的地区,环境人口容量也高
D.世界各地人口消费水平差异很大,所以无法估计世界的环境人口容量
【解析】选B。在估计环境人口容量时,不单要考虑物质消费水平,还要考虑文化消费水平;人口平均消费水平高的地区,环境人口容量低。
6.(2010·吉林高一检测)据专家的统计,我国西藏环境人口容量约为每平方千米2人,长江三角洲每平方千米约为500人,下列对于两地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影响两地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技
B.长江三角洲人口容量较大的主要原因是经济较发达
C.两地环境的人口容量都已达到极限
D.两地现在的人口密度都远远低于环境人口容量,都存在资源开发不足现象
【解析】选B。从两地的人口密度和两地的资源、经济发展现状可知,影响长江三角洲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高,影响西藏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低。
7.下列有关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指一个地区的资源环境能够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
B.是指一个地区的资源环境能够承载的最小人口数量
C.指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且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
D.人口合理容量有较强的可确定性
【解析】选C。本题考查人口合理容量概念的理解,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地区未来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费量
材料二 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
材料三 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1亿,进入人口的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133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233万公顷。考虑森林面积的增加,未来年径流量会略有增加。
(1)该地区现有人均资源占有量分别是:耕地________,森林面积_________,淡水__________。
(2)目前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________。未来20年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______,解决问题的途径是什么?
(3)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小的因素是_______,但是这种资源在利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以当今社会面临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为背景,结合某地人口、资源数据材料综合考查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等。由材料可获取以下信息:(1)该地现有人口及资源总量;(2)20年后该地人口数量及资源变化量;(3)该地未来人口容量最低人均消费量。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清未来各资源总量,计算出未来人均占有量,然后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措施。
答案:(1)0.112公顷/人 0.098公顷/人 2 683立方米/人
(2)森林 耕地 ①在城市、工程交通建设中尽量节约用地,少占耕地;②积极开发宜农荒地;③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④适当输入或进口部分农副产品,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3)淡水 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建设水利设施,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