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岭县第四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课件(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长岭县第四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课件(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09-12 15:47:40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
及其影响》
5.2《交通运输布局
变化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 与能力:
1、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2、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分布的。
3、探讨交通发展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教学方法:
启发是式谈话法、讲议练结合
三、教学重点:
1、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分布的。
2、探讨交通发展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四、难点:
交通发展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五、课型:
新授课
六、课时:
1课时
七、教具:
多媒体
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交通运输网中的线和点是交通运输发生的基本要素。
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聚落:
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
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2.聚落形态—沿交通干线扩展,交通干线成为城市的主要发展轴。
“火车拉来的城市”
株洲市沿京广铁路线延伸
日本筑波市受南北向公路的限制
3.交通线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变化的影响
交通线的发展
促进聚落空间形态沿交通线延伸发展
交通线的衰落
城市发展缓慢或衰落
城市空间形态基本保持不变
如嘉兴市的演变
运河通,城市兴;运河塞,城市衰。
如扬州、济宁等运河城市
唐代因京杭大运河的兴盛扬州成为繁华的港口和商业城市
元代以后因运河的淤塞和海运的兴起扬州迅速的衰落,扬州仍保持沿河伸展的形态
嘉兴市的演变
唐宋时期
初始形态
团块状地域形态
明清时期
城区河流淤塞
沿环城河道向东、北方向发展
1909年
沪杭铁路通车
沿铁路迅速发展
建国初期
陆路交通发展缓慢
沿河伸展为主
60年代初
建立许多工厂
向外扩张
70年代后期
逐渐演变成星状
公路发展迅速
沿河和铁路扩展
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每个商业企业

商业网点
商业中心
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山区商业网点的密度明显小于平原商业网点
山区地势起伏大,交通运输线稀少,多沿河谷山谷分布,居民点和商业点稀少
受交通条件限制,商品流通很难建立和发展,商业网难伸展,商业网点密度小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线路众多,居民点和商店多
交通条件好,商品流通频繁,商业网点密度大
商业网点:若干商业企业依靠交通运输线路所形成的商业网络。
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山区
交通运输方式单一
平原
交通运输方式多样
山区 < 平原
地势起伏大
地形平坦
交通运输线稀少
商业网点密度小
交通运输线路密集
商业网点密度大
2、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
便捷交通
商业
网点
市区环路边缘
高速公路沿线
聚集
集散中转
人流物流
如:沈大高速公路边上的服装市场
说明交通最优原则代替了市场最优原则。
交通优,人流拥,物流丰,便集散,多网点。
交通最优
分布在城市几何中心
商业网点布局
市场最优原则
分布在高速公路沿线
分布在城市道路交叉点
分布在市环路边缘
交通最优原则
便捷交通
交通运输线路的变化对集镇商业的影响
因航道延伸或交通线路的改线
航道的起点、终点或交通的交叉点
促进集镇商业繁荣
使集镇商业衰落
集镇的形成与交通的发展也有密切关系。
沈大高速公路边上的服装市场
(辽宁省海城市西柳镇的服装市场)
P85案例3 不同时期北京商业中心与交通的发民变化
钟鼓楼市场
三足鼎立格局形成
环路沿线商业中心出现
小结:
要致富,先修路。
1.沈大高速公路边上的西柳服装市场的区位因素是( )
A.历史原因 B.自然条件好 C.国家政策 D.交通便利
D
2.形成商业中心最主要的条件有( )
  A.交通便利,便于商品集散
  B.社会发展,有一定政治历史地位
  C.环境优美,可发展购物旅游
  D.经济欠发达、人口稀疏
A
【课堂练习】
3.现在,株洲市的空间聚落形态主要受哪个因素的影响
A.河流 B.地形 C.铁路 D.气候
4.关于影响聚落空间形态和分布的因素,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资源的分布决定着聚落空间形态
B.军事因素对现代城市分布的影响在加大
C.交通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依然很大
D.政治因素对聚落空间形态起决定作用


5、商业网点的密度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A经济 B交通 C自然环境 D宗教
6、石家庄和郑州等城市兴起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河流 B人口 C铁路 D公路
7、以交通最优为原则的商业批发中心应位于
A城市的几何中心处 B城市的行政中心
C居民的住宅区内 D市区环路的边缘或高速公路沿线



【课堂练习】
8、关于交通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1)铁路运输具有运载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等特点(2)公路运输的发展速度不如铁路运输快 (3)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相比较,水路运输方式受自然条件影响最小 (4)航空运输是最快捷的现代运输方式
A(1)(2) B (1)(3)
C (1)(4) D(2)(4)
9、运量大,运具与线路和二为一的运输方式是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水路运输 D管道运输
10.具有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是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水路运输 D航空运输
C
D
B
【课堂练习】
谢谢观赏
再见!(共31张PPT)
5.1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日本高速铁路
日本单轨铁路
交通是从事旅客和货物运输及语言和图文传递的行业。包括运输和邮电两个方面,在国民经济中属于第三产业。运输有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种方式,邮电包括邮政和电信两方面内容。
人类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交通运输方式—
货物 起始地点 最佳方式
鲜花 广州---北京
急救药 北京→广州
煤 炭 山西→秦皇岛
蔬 菜 郊区→市区
钢 材 重庆→武汉
根据货物的类别和数量及距离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航空(速度快、保鲜)
航空(速度快)
铁路(运量大、路远)
公路(路程短、灵活、装卸方便)
水运(运量大、有河流
公路运费高、铁路路远)
一、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铁路 运输量大、运费低、速度快
公路 运输量小、速度快、灵活机动
水路 运输量大、运费低、速度慢
航空 运输量小、运费高、速度快
管道 运输量大、运费低、可连续运输
大型化
专业化
二、发展趋势
高速化
不同的方式
不同的层次
三、交通运输网
铁路——公路运输网
铁路——公路内河水 路运输网
铁路、公路、内河水路、航空、管道运输网
省级综合运输网
大区级综合运输网
国家级综合运输网
国际级综合运输网
单一的运输网:
综合的运输网:
四.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因素
自然因素 (重要因素)
经济因素 (决定性因素)
社会因素
技术水平 (提供保证)
南昆铁路建设的地理意义
1、经济意义:
2、政治意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 济 发展,巩固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宁;巩固国防,保卫边疆
3、战略意义:利于我国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的三大难题
青藏铁路建设面临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青藏铁路建设者经过4年的不断努力,在破解三大世界性难题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这是青藏铁路清水河特大桥采取以桥代路的方式预留出藏羚羊迁徙通道。为保障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迁徙和繁衍,青藏铁路全线建设了33个野生动物通道,用于环保的投资大约11亿元。
思考:青藏铁路的建设有何意义?
2006年7月1日是个难忘的日子。青藏铁路全线胜利建成通车庆祝集会同时在格尔木和拉萨举行,“青1”次和“藏2”次列车从两地对开,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一、主要交通方式
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发展趋势: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
二、交通运输布局
1、交通运输网
2、影响因素:自然、经济、社会、技术
进藏列车青1次抵达拉萨
西藏结束不通火车历史
高速化
集装箱节省包装和仓库费用,便于机械化操作,保证货物安全
万吨巨轮
不同层次的交通网
上海市交通网
不同层次的交通网
洲际交通网
亚欧大陆桥
巴拿马航线幻灯片 10
北太平洋航线
好望角航线
北大西洋航线
地中海、苏伊
士运河航线(共16张PPT)
(高考全国文综卷Ⅰ)(节选)阅读分析资料和图,完成下列各题。
(1)据图分析古荆州地区的交通区位。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当时荆州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
【思路导引】 (1)从图中可以看出,古荆州地区的交通区位是水陆交通要道;古代交通运输条件的分析,该地位于西部山区和平原的连接处,东西水运交通要冲;西部山地和东部湖沼阻碍南北联系,山前平地成为南北交通要道。(2)农业发展条件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从该地的地理位置和图例分析自然条件有:气候温暖湿润,地势较平缓,冲积平原土壤肥沃,河湖众多,水源丰富;社会经济条件是人口较多,交通便利。
【答案】 (1)交通区位:水陆交通要道(枢纽、节点)。分析:扼西部山区东出口,为吴蜀东西相连的水运交通要冲;西部的山地与东部的湖沼阻碍了南北的联系,使荆州成为南北交通要道。
(2)气候温暖湿润,地势较平缓,土壤肥沃,水源丰富(河湖众多);人口较多,交通便利(商贸发达)。
评价某地交通运输发展条件的基本思路
评价某地交通运输发展条件一般是从区位条件、自然条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科学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的。
1.区位条件
某事物的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空间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的空间联系。某地交通建设的区位条件包括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和战略区位等方面。
2.自然条件
某地交通建设的自然条件可从地质条件、地形条件、气候条件等方面来分析。①地质条件:地壳构造运动活跃地区,多断层,地震、滑坡、泥石流频繁发生,交通建设难度大、安全性差,应尽量避开。从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地下水的运动等方面来考虑,在背斜和向斜两种地质构造中应选择背斜、避开向斜。②地形条件:平原地形对交通线路的限制较小,工程造价较低,选线时要注意少占好地、处理好交通建设和农田水利设施、城镇发展的关系。山区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对交通线路的限制
很大,工程造价高,应尽量避开沼泽地、陡坡,无法避开陡坡、山地的地方可修建盘山公路和隧道。③气候条件:湿润地区应注意排水,干旱地区应注意防风固沙,高寒地区应注意克服冻土和缺氧带来的不利影响。航空港应选择能见度比较好的地区。
3.资源条件
丰富的资源对交通运输具有很大的潜在需求。资源的开发需要便利的交通作保证。
4.社会经济条件
交通运输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必须先行一步,以适应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
5.科学技术因素
科技水平比较低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往往是最主要的;科技水平比较高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程度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因素。
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进口国,能源安全与能源合作已经成为中国对外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此背景下,巴基斯坦适时提出了中巴共建“能源走廊”的设想,即从巴基斯坦瓜德尔港经巴国内、中国的红其拉甫到喀什石油运输管道(见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影响中巴石油运输管道建设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其积极意义又有哪些?
(2)图中阴影部分所指的经济作物是________,这种经济作物比较理想的运输方式有哪些?
(3)A河水量很大,但水运不发达,原因有哪些?
【解析】 本题以中巴输油管道的建设为背景,考查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及建设意义、图示区域的作物分布及河流的水文状况等知识。第(1)题,可根据输油管线要经过的高大山脉与荒漠地区说明建设的难度;从经过的国家少、增加进口渠道和缩短运输距离等方面来思考其积极意义。第(2)题,根据国家轮廓与海陆分布进行区域空间定位后,可确定阴影部分的经济作物是棉花。第(3)题,A河为雅鲁藏布江,从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流域内的经济状况,分析出其河运不发达的原因。
【答案】 (1)不利因素:沿线有喀喇昆仑山等高大山脉,地势险要,又多荒漠,自然条件复杂;位于板块交界处,多地震等地质灾害,技术难度大;沿线大部分地区人口稀少,经济落后,管道管理维护难度大。积极意义:中巴”能源走廊”采用管道运输,具有运量大、损耗少、连续性强等优点;可不必经过局势敏感的印度洋、马六甲海峡等地区,可摆脱困难重重的海上运输;有利于拓展我国能源进口渠道,保障能源安全,可大大缩短运输距离和节约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2)棉花 公路或铁路运输。(3)原因:A河(雅鲁藏布江)落差大,水流急;沿线地区经济落后,人口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