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九年级下 第二章 第 2 节 种群
一、单选题
1.(2020七下·余姚期末)下列不能看作一个种群的是( )
A.一个虾塘中的所有对虾 B.一块稻田里的全部水稻
C.钱塘江中所有的鱼 D.西湖中所有的睡莲
【答案】C
【知识点】种群的概念;种群的特征
【解析】【分析】种群是指在一定区域中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据此解题即可。
【解答】种群是指在一定区域中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一个虾塘中的所有对虾,一块稻田里的全部水稻,西湖中所有的睡莲,属于一个种群,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既不是一个种群也不是一个群落,更不是生态系统,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2019·嘉兴)目前,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由“有条件生育一孩”调整为“全面二孩”,这一调整主要是因为我国的人口( )
A.数量太少 B.性别比例失调
C.死亡率太高 D.年龄结构不合理
【答案】D
【知识点】种群的特征
【解析】【分析】种群与个体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种群有许多同中个体组成,但又不是许多同种个体的简单相加,每一个种群都有其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
【解答】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由“有条件生育一孩”调整为“全面二孩”,主要是因为我国的老龄化人口越来越多了,属于衰退型结构,因此要增加新生儿的数量;故D符合;
故答案为:D。
3.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性成熟的早晚对动物出生率大小有重要影响
B.人口增长率趋势下降时,人口数量一定减少
C.各种生物的种群性别比例均为1∶1
D.种群密度是种群内个体特征的统计量
【答案】A
【知识点】种群的特征
【解析】【分析】根据种群的基本特征解题。种群的基本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种群的密度,性别比例影响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变化趋势。
【解答】解:A、动物性成熟的早晚对动物出生率大小有重要影响,故A正确;
B、人口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虽然人口增长率趋势下降,但只要人口增长率大于死亡率,人口数量都处于增长状态,不会减少,故B错误;
C、在生物群体中,有些生物是雌雄同体,有些是雌雄异体,故C错误;
D、种群密度是种群内群体特征的统计量,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4.下列有关动物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但性别比例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
B.生殖前年龄组个体数大于生殖后年龄组个体数,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C.自然增长率主要由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
D.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其繁殖期个体数一定大于衰退型繁殖期个体数
【答案】A
【知识点】种群的特征
【解析】【分析】根据种群的基本特征解题。种群的基本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解答】解: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但性别比例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如雌雄同体的生物,故A正确;
B、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仅凭生殖前年龄组个体数大于生殖后年龄组个体数,无法判断种群的增长类型,故B错误;
C、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故C错误;
D、增长型与衰退型只与种群内的年龄结构有关,由于不同种群个体数量有差异,无法通过繁殖期个体数进行比较,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5.下列生物群体,属于种群的是( )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B.内蒙古草原的上全部牧草
C.梧桐山上的全部蛇 D.同一饲养场上的全部肉用黄牛
【答案】D
【知识点】种群的概念
【解析】【分析】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解答】解:由分析可知:种群是指同种的生物.
A、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不一定是同一种鱼,如池塘里的鲫鱼、鲤鱼等.A错误;
B、内蒙古草原上上全部的牧草,不是同一种草.B错误;
C、梧桐山上全部的蛇,不一定是一种蛇,有响尾蛇、眼镜蛇的等.C错误;
D、同一饲养场上全部的肉用黄牛,是同一种牛.D正确.
故选:D.
6.决定生物群落在地球表面分布总格局的两个主要生态因素是( )
A.风力和热量 B.风力和雨量 C.热量和雨量 D.温度和风力
【答案】C
【知识点】种群的概念
【解析】【分析】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常直接作用于个体生存和繁殖等.亦称环境因子、生态因子. 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光、温度、水分等.例如:我国南方盛产柑橘,北方盛产苹果,是因为南北方自然条件不同,主要是气候的差异.尤其是气温影响最大.沙漠干旱缺水,而水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分,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沙漠水分严重缺乏导致沙漠地区生物种类稀少.
【解答】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决定生物群落在地球表面分布总格局的两个主要生态因素是温度和水量.
故选:C.
7.一段时期内当某一生物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则该种群的生物数量将( )
A.逐渐上升 B.逐渐下降
C.不会变化 D.不断下降后再回升
【答案】A
【知识点】种群的特征
【解析】【分析】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
【解答】种群的数量变化取决于出生率、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一段时间内,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该种群的生物数量将逐渐上升。
8.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组成了一个(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答案】A
【知识点】种群的概念
【解析】【分析】(1)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
(2)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群落.
(3)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4)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解答】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是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因此组成了一个“种群”;
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不是池塘中的所有生物种群,因此不能构成群落;
C、“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只有部分消费者,没有生产者、分解者和环境部分,因此不能构成生态系统;
D、“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不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因此不能构成生物圈.
所以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组成了一个“种群”.
故选:A.
9.按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需20~40年,美国需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会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 )
A.种群密度 B.种群年龄结构
C.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答案】B
【知识点】种群的特征
【解析】【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有出种群密度,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但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
【解答】A、种群密度只能说明人口基数,不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故A错误;
B、年龄组成可用来预测种群未来的动态,根据种群的年龄结构可分为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故B正确;
C、种群的性别比例能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故C错误;
D、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故D错。
故答案为:B
10.(2015·金华)金华市国家级旅游城市,有许多著名景点,以下关于景区内生物的描述属于种群的是( )
A.双龙景区内所有的植物 B.浦江仙华山上所有的鸟类
C.诸葛八卦村内所有的人 D.武义牛头山所有的生物
【答案】C
【知识点】种群的概念
【解析】【分析】在一个区域里,常有许多同种生物的个体生活在一起。我们把这些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叫做种群。
【解答】A、植物包含的物种很多,所以双龙景区内所有的植物不属于种群,不符合题意。
B、鸟类包含的物种很多,所以 浦江仙华山上所有的鸟类 不属于种群,不符合题意。
C、人就是一个物种,逐个八卦村是一定的区域,所以诸葛八卦村内所有的人属于种群,符合题意。D、 生物 包含的物种很多,所以 武义牛头山所有的生物不属于种群,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
11.种群由 的许多个体组成,但并不是许多生物个体的简单相加,它具有单独的生物个体所不具备的一些特征,如 、 、 、 和 等。
【答案】同一物种;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
【知识点】种群的特征
【解析】【分析】在一个区域里,常有许多同种生物的个体生活在一起。我们把这些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叫做种群。种群由同一物种的许多个体组成,但并不是许多生物个体的简单相加。
【解答】种群由同一物种的许多个体组成,但并不是许多生物个体的简单相加,它具有单独的生物个体所不具备的一些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
故答案为:同一物种;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
12.一个物种是由一群 、 相似,并能相互交配而生育子孙后代的个体组成的。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 生物个体的 ,叫做种群。 是物种的组成单位。一种群里的个体可以有 之分, 之差, 之别。
【答案】形态;结构;同种;总和;种群;大小;年龄;雌雄
【知识点】种群的概念
【解析】【分析】一个物种是由一群形态、结构相似,并能相互交配而生育子孙后代的个体组成的。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叫做种群。
【解答】一个物种是由一群形态、结构相似,并能相互交配而生育子孙后代的个体组成的。不同种的生物之间的形态特征各不相同。在一个区域里,常有许多同种生物的个体生活在一起。这些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叫做种群。一个种群所生活的区域可以是小小的一块地,也可以是一大片土地。一个种群里的生物个体,可以有大小之分,年龄之差,雌雄之别。
故答案为:形态;结构;同种;总和;种群;大小;年龄;雌雄
13.“标记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用取样调查法。若在被调查的一个池塘中,捕获一部分鲫鱼(数量为M)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重捕,重捕的鲫鱼数为n,其中标记的鲫鱼数为m,则可计算出该池塘中鲫鱼种群的数量为 。在计算池塘中鲫鱼种群数量时用到的一个假设是 。
【答案】;重捕鲫鱼中标记鲫鱼数的比例与池塘中标记鲫鱼数的比例相等(或标记鲫鱼均匀分布在全部鲫鱼中)
【知识点】种群的特征
【解析】【分析】“标志(记)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一种常用的调查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占捕获数(n)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N)。
【解答】对于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可采用标志重捕法,其公式为种群数量N=(标志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标志数。在计算池塘中鲫鱼种群数量时用到的一个假设是重捕鲫鱼中标记鲫鱼数的比例与池塘中标记鲫鱼数的比例相等。
故答案为: 重捕鲫鱼中标记鲫鱼数的比例与池塘中标记鲫鱼数的比例相等。
14.种群的特征有: 、 、 、 。
【答案】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
【知识点】种群的特征
【解析】【分析】种群具有单独的生物个体所不具备的一些特征。
【解答】种群有同一物种的许多个体组成,但并不是许多生物个体的简单相加,它具有单独的生物个体所不具备的一些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 、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等。
故答案为: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 ;出生率和死亡率
15.(2017·浙江竞赛)酵母菌在营养条件较好的环境中,常进行 生殖;人们在食用由酵母菌发酵制成的面包或馒头时,有时会闻到一股酒味,这是因为面包或馒头在发酵时,其中间几乎处于无氧状态,酵母菌能把葡萄糖分解成 。
【答案】出芽;二氧化碳和酒精
【知识点】观察酵母种群
【解析】【分析】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菌生殖方式多样,主要生殖方式为出芽生殖,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环境中都能生长,即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有氧的情况下,它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有氧存在时,酵母菌生长较快。在缺氧的情况下,酵母菌把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解答】由酵母菌的特点可知第一空为出芽生殖;在无氧状态下酵母菌能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
故答案为:出芽;二氧化碳和酒精
三、实验探究题
16.(2019·浙江模拟)为了观察酵母菌种群,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小明做了如下实验:①配制无菌葡萄糖培养液;②A试管内加入该培养液10mL,B试管内加入无菌水10mL;③向两试管内分别注入0.1mL酵母菌培养物,轻轻振荡;④将试管放在28℃的恒温箱中;⑤每隔24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制成装片后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并多次计数取平均值,表中的数据是有氧条件下培养测得的酵母菌数(×106个/mL)。请问:
培养时间(天) 1 2 3 4 5 6 7 8
A 0.8 5.2 5.6 4.8 2.0 0.8 0.4 0.08
B 0.8 0.4 0.1 0 0 0 0 0
(1)选择酵母菌为实验材料,是由于酵母菌的生长周期短,增殖速度快;假如每天所取的少量酵母菌培养液对试管中酵母菌的生活影响可忽略不计,请分析A试管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 。
(2)如果将两试管分别置于两保温瓶中,那么理论上第3天A试管的温度会略高于B试管,原因是 。
(3)若要在显微镜下观察酵母菌的个体结构,需要在低倍镜下将观察对象移到视野中央,将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然后 。
【答案】(1)开始时,培养液中营养充足、空间充裕、条件适宜,因此酵母菌大量繁殖,种群数量剧增;随着酵母菌数量的不断增多,营养消耗、pH 变化、空间拥挤等使生存条件恶化,种群数量减少。
(2)A 试管酵母菌通过呼吸作用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转化成热能,而 B 试管中没有葡萄糖,释放出的热能少。
(3)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清晰
【知识点】观察酵母种群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
【解答】(1)A试管食物充足、温度适宜,所以酵母菌会大量繁殖,当酵母菌数量过多时,由于食物不足导致种群内部竞争加剧,会导致酵母菌大量死亡;故答案为:开始时,培养液中营养充足、空间充裕、条件适宜,因此酵母菌大量繁殖,种群数量剧增;随着酵母菌数量的不断增多,营养消耗、pH 变化、空间拥挤等使生存条件恶化,种群数量减少;
(2)对比AB试管可知,A试管内酵母菌数量在前三天一直处于增长的状态,而B试管由于缺乏食物,导致酵母菌逐渐死亡,酵母菌数量越多,其呼吸作用就越强,而呼吸作用的过程会放出热量,所以A试管的温度比B试管的温度高;故答案为:A试管酵母菌通过呼吸作用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转化成热能,而B试管中没有葡萄糖,释放出的热能少;
(3)使用显微镜时,从低倍镜换到高倍镜视野会变得模糊,这时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视野清晰即可;故答案为: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清晰;
故答案为:(1)开始时,培养液中营养充足、空间充裕、条件适宜,因此酵母菌大量繁殖,种群数量剧增;随着酵母菌数量的不断增多,营养消耗、pH 变化、空间拥挤等使生存条件恶化,种群数量减少;(2)A试管酵母菌通过呼吸作用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转化成热能,而B试管中没有葡萄糖,释放出的热能少;(3)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清晰。
17.“标志(记)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见取样调查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 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占总捕获数(只)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N)。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 查样方总面积为2×104米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l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所示:
捕获 标记 雌性 雄性
初捕 32只 32只 14只 18只
重捕 36只 4只 18只 18只
(1)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写出样方中种群数量(N)的计算公式: 。
(2)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 只/104米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 。
(3)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雌性/雄性)为 。
(4)在上述调查的同时,还对样方中布氏田鼠的洞口数进行了调查(假设样方中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100m2有3.6个洞口,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关系为 。
【答案】(1)N=Mn/m
(2)144;高
(3)8/9 (或32/36)
(4)2.5:1
【知识点】种群的特征
【解析】【分析】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计算种群数量时利用公式计算若将该地段种群个体总数记作N,其中标志数为M,重捕个体数为n,重捕中标志个体数为m,假定总数中标志个体的比例与重捕取样中标志个体的比例相同,则N=Mn/m。
【解答】(1)标志重捕法的前提是,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据此可写出公式M/N=m/n,因此N=Mn/m。
(2)该草地中布氏田鼠的平均密度为32×36÷4÷2=144只/hm2。再捕的田鼠中已经被捕的比例少了,故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比实际的高。
(3)根据两次捕获的田鼠中雌雄个体数可得种群中性别比例为(雌性/雄性)=(14+18)÷(18+18)=32:36=8:9。
(4)由于平均每100 m2有3.6个洞口,则1 hm2有360个洞,洞口数/田鼠数=360÷144=2.5:1.
故答案为:
(1)N=Mn/m
(2)144 高
(3)8:9
(4)2.5:1
四、解答题
18.(2018·慈溪模拟)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为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其独特的生态效益逐渐被认识,湿地的开发和保护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1)滩涂、三角洲均属湿地,这两种独特地形的形成主要受到 (选填:“流水”或“风”)的作用;
(2)宁波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被称为世界级观鸟胜地,是世界濒危物种黑嘴鸥和黑脸琵鹭的重要越冬地与迁徙停歇地之一。杭州湾湿地中的所有黑嘴鸥构成一个 ;
(3)湿地有许多美丽的小花,请仔细观察下图中的两朵花,据此判断花A受精发育后,其产生的种子中有子叶 枚。
【答案】(1)流水
(2)种群
(3)2
【知识点】种群的概念
【解析】【分析】(1)在河流的下游入海口,由于水流减慢,泥沙在此堆积,往往形成滩涂和三角洲;
(2)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3)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花瓣数有区别,花瓣基数是3的为单子叶,花瓣基数是5或4的为双子叶。
【解答】(1) 滩涂、三角洲均属湿地,这两种独特地形的形成主要受到流水的作用;
(2) 根据种群的概念可知,杭州湾湿地中的所有黑嘴鸥构成一个种群;
(3) 根据花瓣的数量可判断是单子叶植物还是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的花瓣数量基数为3,双子叶植物的花瓣基数为5或4。图中A的花瓣数量为4,所以判断A是双子叶植物的花,由此可判断出A受精发育后,其产生的种子中有子叶两枚。
故答案为:(1)流水;(2)种群;(3)两
19.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进行了六次人口普查,下表是第三、四、五、六次人口普查的部分数据,请仔细分析并回答问题:
次数 时间 全国人口 总数/亿 占人口百分比 年增长 率/%
男性/% 女性/% 性别比/%
第三次 1982.7.1 10.319 51.50 48.50 106.30 2.10
第四次 1990.7.1 11.600 51.60 48.40 106.60 1.48
第五次 2000.11.1 12.953 51.63 48.37 106.74 1.07
第六次 2010.11.1 13.705 51.27 48.73 105.20 0.57
(1)我国人口普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历次普查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2)请在下面的坐标图中画出第五次普查的全国人口总数直方图。
(3)1982年,我国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自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年增长率呈现逐渐 趋势。
(4)在我国总人口中,男女性别呈现出的特点是男性 (填“多于”、“等于”或“少于“)女性。
【答案】(1)C
(2)
(3)减少
(4)多于
【知识点】种群的概念;种群的特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调查的基本方法。调查法就是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
【解答】(1)人口普查是一次大型的调查活动,需要统计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属于科学研究中的调查法,故选:C。
(2)直方图可以形象直观展示数据之间的差距,坐标图的横坐标表示人口普查的次数,我们可在第五次的上方划两条与其他几次直方图相等间距的两条竖线,在纵坐标找着约12.953的位置,水平划一横线,三线相交形成的直方图即为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直方图,最后在直方图的上方写上数值12.953即可。如下图:
(3)由表格的最后一列可以看出,年增长率逐渐下降。
(4)第三次人口普查时,男性占人口百分比为51.50%,女性占人口百分比为49.50%,男性多于女性;第四次人口普查时,男性占人口百分比为51.60%,女性占人口百分比为48.40%,男性多于女性;第五次人口普查时,男性占人口百分比为51.63%,女性占人口百分比为48.37%,男性多于女性;第六次人口普查时,男性占人口百分比为51.27%,女性占人口百分比为48.73%,男性多于女性。所以,在我国总人口中,男女性别呈现出的特点是男性多于女性。
故答案为:(1)C
(2)
(3)减少
(4)多于
20.种群数量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根据种群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上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总面积为2公顷(1公顷=10 000平方米),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和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 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初捕 32 32
重捕 32 4
①种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称为 。
②该草地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为 只/公顷。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后会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 (填“高”或“低”)。
(2)某研究所对某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图①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①图②中能反映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填字母)
②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 (答出两点即可)。
③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最可能为 型。
④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K,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被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 水平。
【答案】(1)标志重捕法;128;高
(2)B;食物和空间不足;捕食者数量增加;增长;
【知识点】种群的特征
【解析】【分析】根据种群的基本特征解题。
【解答】解:(1)根据采用的调查的方法可知,采用的是标记重捕法;标记重捕法的计算方式为:该区域内所有布氏田鼠数量÷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记个体数;即该区域内所有布氏田鼠数量÷32=32÷4;求得该区域内所有布氏田鼠数量为256只,故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为256只÷2公顷=128只/公顷;由于田鼠在被捕捉后会更难捕捉,故重捕中标记的田鼠相对较少,求得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高;
(2) ①:据图①可知,种群增长速率先升高后降低,最终回到起点;故表现为种群的数量是先快速增加,后缓慢增加,最后保持不变;与图②中的B增长类型相似;
②:t2时期后,由于该鱼类是生活在生态系统中的,由于生存空间有限,食物资源有限,加上天敌及捕食者的捕食,导致该种群数量不在增加;
③:种群的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在t1时,该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故种群的年龄组成最可能幼年组较多、中年组多,老年组少,表现为增长型;
④由于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故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被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
故答案为:(1)标志重捕法、128、高;(2)B、食物和空间不足、捕食者数量增加、增长、K/2。
1 / 1浙教版科学 九年级下 第二章 第 2 节 种群
一、单选题
1.(2020七下·余姚期末)下列不能看作一个种群的是( )
A.一个虾塘中的所有对虾 B.一块稻田里的全部水稻
C.钱塘江中所有的鱼 D.西湖中所有的睡莲
2.(2019·嘉兴)目前,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由“有条件生育一孩”调整为“全面二孩”,这一调整主要是因为我国的人口( )
A.数量太少 B.性别比例失调
C.死亡率太高 D.年龄结构不合理
3.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性成熟的早晚对动物出生率大小有重要影响
B.人口增长率趋势下降时,人口数量一定减少
C.各种生物的种群性别比例均为1∶1
D.种群密度是种群内个体特征的统计量
4.下列有关动物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但性别比例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
B.生殖前年龄组个体数大于生殖后年龄组个体数,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C.自然增长率主要由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
D.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其繁殖期个体数一定大于衰退型繁殖期个体数
5.下列生物群体,属于种群的是( )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B.内蒙古草原的上全部牧草
C.梧桐山上的全部蛇 D.同一饲养场上的全部肉用黄牛
6.决定生物群落在地球表面分布总格局的两个主要生态因素是( )
A.风力和热量 B.风力和雨量 C.热量和雨量 D.温度和风力
7.一段时期内当某一生物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则该种群的生物数量将( )
A.逐渐上升 B.逐渐下降
C.不会变化 D.不断下降后再回升
8.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组成了一个(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9.按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需20~40年,美国需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会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 )
A.种群密度 B.种群年龄结构
C.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10.(2015·金华)金华市国家级旅游城市,有许多著名景点,以下关于景区内生物的描述属于种群的是( )
A.双龙景区内所有的植物 B.浦江仙华山上所有的鸟类
C.诸葛八卦村内所有的人 D.武义牛头山所有的生物
二、填空题
11.种群由 的许多个体组成,但并不是许多生物个体的简单相加,它具有单独的生物个体所不具备的一些特征,如 、 、 、 和 等。
12.一个物种是由一群 、 相似,并能相互交配而生育子孙后代的个体组成的。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 生物个体的 ,叫做种群。 是物种的组成单位。一种群里的个体可以有 之分, 之差, 之别。
13.“标记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用取样调查法。若在被调查的一个池塘中,捕获一部分鲫鱼(数量为M)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重捕,重捕的鲫鱼数为n,其中标记的鲫鱼数为m,则可计算出该池塘中鲫鱼种群的数量为 。在计算池塘中鲫鱼种群数量时用到的一个假设是 。
14.种群的特征有: 、 、 、 。
15.(2017·浙江竞赛)酵母菌在营养条件较好的环境中,常进行 生殖;人们在食用由酵母菌发酵制成的面包或馒头时,有时会闻到一股酒味,这是因为面包或馒头在发酵时,其中间几乎处于无氧状态,酵母菌能把葡萄糖分解成 。
三、实验探究题
16.(2019·浙江模拟)为了观察酵母菌种群,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小明做了如下实验:①配制无菌葡萄糖培养液;②A试管内加入该培养液10mL,B试管内加入无菌水10mL;③向两试管内分别注入0.1mL酵母菌培养物,轻轻振荡;④将试管放在28℃的恒温箱中;⑤每隔24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制成装片后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并多次计数取平均值,表中的数据是有氧条件下培养测得的酵母菌数(×106个/mL)。请问:
培养时间(天) 1 2 3 4 5 6 7 8
A 0.8 5.2 5.6 4.8 2.0 0.8 0.4 0.08
B 0.8 0.4 0.1 0 0 0 0 0
(1)选择酵母菌为实验材料,是由于酵母菌的生长周期短,增殖速度快;假如每天所取的少量酵母菌培养液对试管中酵母菌的生活影响可忽略不计,请分析A试管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 。
(2)如果将两试管分别置于两保温瓶中,那么理论上第3天A试管的温度会略高于B试管,原因是 。
(3)若要在显微镜下观察酵母菌的个体结构,需要在低倍镜下将观察对象移到视野中央,将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然后 。
17.“标志(记)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见取样调查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 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占总捕获数(只)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N)。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 查样方总面积为2×104米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l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所示:
捕获 标记 雌性 雄性
初捕 32只 32只 14只 18只
重捕 36只 4只 18只 18只
(1)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写出样方中种群数量(N)的计算公式: 。
(2)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 只/104米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 。
(3)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雌性/雄性)为 。
(4)在上述调查的同时,还对样方中布氏田鼠的洞口数进行了调查(假设样方中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100m2有3.6个洞口,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关系为 。
四、解答题
18.(2018·慈溪模拟)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为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其独特的生态效益逐渐被认识,湿地的开发和保护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1)滩涂、三角洲均属湿地,这两种独特地形的形成主要受到 (选填:“流水”或“风”)的作用;
(2)宁波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被称为世界级观鸟胜地,是世界濒危物种黑嘴鸥和黑脸琵鹭的重要越冬地与迁徙停歇地之一。杭州湾湿地中的所有黑嘴鸥构成一个 ;
(3)湿地有许多美丽的小花,请仔细观察下图中的两朵花,据此判断花A受精发育后,其产生的种子中有子叶 枚。
19.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进行了六次人口普查,下表是第三、四、五、六次人口普查的部分数据,请仔细分析并回答问题:
次数 时间 全国人口 总数/亿 占人口百分比 年增长 率/%
男性/% 女性/% 性别比/%
第三次 1982.7.1 10.319 51.50 48.50 106.30 2.10
第四次 1990.7.1 11.600 51.60 48.40 106.60 1.48
第五次 2000.11.1 12.953 51.63 48.37 106.74 1.07
第六次 2010.11.1 13.705 51.27 48.73 105.20 0.57
(1)我国人口普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历次普查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2)请在下面的坐标图中画出第五次普查的全国人口总数直方图。
(3)1982年,我国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自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年增长率呈现逐渐 趋势。
(4)在我国总人口中,男女性别呈现出的特点是男性 (填“多于”、“等于”或“少于“)女性。
20.种群数量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根据种群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上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总面积为2公顷(1公顷=10 000平方米),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和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 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初捕 32 32
重捕 32 4
①种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称为 。
②该草地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为 只/公顷。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后会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 (填“高”或“低”)。
(2)某研究所对某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图①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①图②中能反映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填字母)
②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 (答出两点即可)。
③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最可能为 型。
④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K,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被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 水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种群的概念;种群的特征
【解析】【分析】种群是指在一定区域中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据此解题即可。
【解答】种群是指在一定区域中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一个虾塘中的所有对虾,一块稻田里的全部水稻,西湖中所有的睡莲,属于一个种群,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既不是一个种群也不是一个群落,更不是生态系统,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答案】D
【知识点】种群的特征
【解析】【分析】种群与个体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种群有许多同中个体组成,但又不是许多同种个体的简单相加,每一个种群都有其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
【解答】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由“有条件生育一孩”调整为“全面二孩”,主要是因为我国的老龄化人口越来越多了,属于衰退型结构,因此要增加新生儿的数量;故D符合;
故答案为:D。
3.【答案】A
【知识点】种群的特征
【解析】【分析】根据种群的基本特征解题。种群的基本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种群的密度,性别比例影响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变化趋势。
【解答】解:A、动物性成熟的早晚对动物出生率大小有重要影响,故A正确;
B、人口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虽然人口增长率趋势下降,但只要人口增长率大于死亡率,人口数量都处于增长状态,不会减少,故B错误;
C、在生物群体中,有些生物是雌雄同体,有些是雌雄异体,故C错误;
D、种群密度是种群内群体特征的统计量,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4.【答案】A
【知识点】种群的特征
【解析】【分析】根据种群的基本特征解题。种群的基本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解答】解: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但性别比例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如雌雄同体的生物,故A正确;
B、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仅凭生殖前年龄组个体数大于生殖后年龄组个体数,无法判断种群的增长类型,故B错误;
C、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故C错误;
D、增长型与衰退型只与种群内的年龄结构有关,由于不同种群个体数量有差异,无法通过繁殖期个体数进行比较,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5.【答案】D
【知识点】种群的概念
【解析】【分析】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解答】解:由分析可知:种群是指同种的生物.
A、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不一定是同一种鱼,如池塘里的鲫鱼、鲤鱼等.A错误;
B、内蒙古草原上上全部的牧草,不是同一种草.B错误;
C、梧桐山上全部的蛇,不一定是一种蛇,有响尾蛇、眼镜蛇的等.C错误;
D、同一饲养场上全部的肉用黄牛,是同一种牛.D正确.
故选:D.
6.【答案】C
【知识点】种群的概念
【解析】【分析】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常直接作用于个体生存和繁殖等.亦称环境因子、生态因子. 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光、温度、水分等.例如:我国南方盛产柑橘,北方盛产苹果,是因为南北方自然条件不同,主要是气候的差异.尤其是气温影响最大.沙漠干旱缺水,而水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分,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沙漠水分严重缺乏导致沙漠地区生物种类稀少.
【解答】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决定生物群落在地球表面分布总格局的两个主要生态因素是温度和水量.
故选:C.
7.【答案】A
【知识点】种群的特征
【解析】【分析】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
【解答】种群的数量变化取决于出生率、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一段时间内,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该种群的生物数量将逐渐上升。
8.【答案】A
【知识点】种群的概念
【解析】【分析】(1)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
(2)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群落.
(3)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4)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解答】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是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因此组成了一个“种群”;
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不是池塘中的所有生物种群,因此不能构成群落;
C、“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只有部分消费者,没有生产者、分解者和环境部分,因此不能构成生态系统;
D、“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不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因此不能构成生物圈.
所以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组成了一个“种群”.
故选:A.
9.【答案】B
【知识点】种群的特征
【解析】【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有出种群密度,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但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
【解答】A、种群密度只能说明人口基数,不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故A错误;
B、年龄组成可用来预测种群未来的动态,根据种群的年龄结构可分为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故B正确;
C、种群的性别比例能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故C错误;
D、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故D错。
故答案为:B
10.【答案】C
【知识点】种群的概念
【解析】【分析】在一个区域里,常有许多同种生物的个体生活在一起。我们把这些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叫做种群。
【解答】A、植物包含的物种很多,所以双龙景区内所有的植物不属于种群,不符合题意。
B、鸟类包含的物种很多,所以 浦江仙华山上所有的鸟类 不属于种群,不符合题意。
C、人就是一个物种,逐个八卦村是一定的区域,所以诸葛八卦村内所有的人属于种群,符合题意。D、 生物 包含的物种很多,所以 武义牛头山所有的生物不属于种群,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答案】同一物种;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
【知识点】种群的特征
【解析】【分析】在一个区域里,常有许多同种生物的个体生活在一起。我们把这些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叫做种群。种群由同一物种的许多个体组成,但并不是许多生物个体的简单相加。
【解答】种群由同一物种的许多个体组成,但并不是许多生物个体的简单相加,它具有单独的生物个体所不具备的一些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
故答案为:同一物种;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
12.【答案】形态;结构;同种;总和;种群;大小;年龄;雌雄
【知识点】种群的概念
【解析】【分析】一个物种是由一群形态、结构相似,并能相互交配而生育子孙后代的个体组成的。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叫做种群。
【解答】一个物种是由一群形态、结构相似,并能相互交配而生育子孙后代的个体组成的。不同种的生物之间的形态特征各不相同。在一个区域里,常有许多同种生物的个体生活在一起。这些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叫做种群。一个种群所生活的区域可以是小小的一块地,也可以是一大片土地。一个种群里的生物个体,可以有大小之分,年龄之差,雌雄之别。
故答案为:形态;结构;同种;总和;种群;大小;年龄;雌雄
13.【答案】;重捕鲫鱼中标记鲫鱼数的比例与池塘中标记鲫鱼数的比例相等(或标记鲫鱼均匀分布在全部鲫鱼中)
【知识点】种群的特征
【解析】【分析】“标志(记)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一种常用的调查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占捕获数(n)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N)。
【解答】对于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可采用标志重捕法,其公式为种群数量N=(标志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标志数。在计算池塘中鲫鱼种群数量时用到的一个假设是重捕鲫鱼中标记鲫鱼数的比例与池塘中标记鲫鱼数的比例相等。
故答案为: 重捕鲫鱼中标记鲫鱼数的比例与池塘中标记鲫鱼数的比例相等。
14.【答案】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
【知识点】种群的特征
【解析】【分析】种群具有单独的生物个体所不具备的一些特征。
【解答】种群有同一物种的许多个体组成,但并不是许多生物个体的简单相加,它具有单独的生物个体所不具备的一些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 、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等。
故答案为: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 ;出生率和死亡率
15.【答案】出芽;二氧化碳和酒精
【知识点】观察酵母种群
【解析】【分析】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菌生殖方式多样,主要生殖方式为出芽生殖,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环境中都能生长,即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有氧的情况下,它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有氧存在时,酵母菌生长较快。在缺氧的情况下,酵母菌把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解答】由酵母菌的特点可知第一空为出芽生殖;在无氧状态下酵母菌能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
故答案为:出芽;二氧化碳和酒精
16.【答案】(1)开始时,培养液中营养充足、空间充裕、条件适宜,因此酵母菌大量繁殖,种群数量剧增;随着酵母菌数量的不断增多,营养消耗、pH 变化、空间拥挤等使生存条件恶化,种群数量减少。
(2)A 试管酵母菌通过呼吸作用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转化成热能,而 B 试管中没有葡萄糖,释放出的热能少。
(3)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清晰
【知识点】观察酵母种群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
【解答】(1)A试管食物充足、温度适宜,所以酵母菌会大量繁殖,当酵母菌数量过多时,由于食物不足导致种群内部竞争加剧,会导致酵母菌大量死亡;故答案为:开始时,培养液中营养充足、空间充裕、条件适宜,因此酵母菌大量繁殖,种群数量剧增;随着酵母菌数量的不断增多,营养消耗、pH 变化、空间拥挤等使生存条件恶化,种群数量减少;
(2)对比AB试管可知,A试管内酵母菌数量在前三天一直处于增长的状态,而B试管由于缺乏食物,导致酵母菌逐渐死亡,酵母菌数量越多,其呼吸作用就越强,而呼吸作用的过程会放出热量,所以A试管的温度比B试管的温度高;故答案为:A试管酵母菌通过呼吸作用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转化成热能,而B试管中没有葡萄糖,释放出的热能少;
(3)使用显微镜时,从低倍镜换到高倍镜视野会变得模糊,这时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视野清晰即可;故答案为: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清晰;
故答案为:(1)开始时,培养液中营养充足、空间充裕、条件适宜,因此酵母菌大量繁殖,种群数量剧增;随着酵母菌数量的不断增多,营养消耗、pH 变化、空间拥挤等使生存条件恶化,种群数量减少;(2)A试管酵母菌通过呼吸作用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转化成热能,而B试管中没有葡萄糖,释放出的热能少;(3)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清晰。
17.【答案】(1)N=Mn/m
(2)144;高
(3)8/9 (或32/36)
(4)2.5:1
【知识点】种群的特征
【解析】【分析】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计算种群数量时利用公式计算若将该地段种群个体总数记作N,其中标志数为M,重捕个体数为n,重捕中标志个体数为m,假定总数中标志个体的比例与重捕取样中标志个体的比例相同,则N=Mn/m。
【解答】(1)标志重捕法的前提是,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据此可写出公式M/N=m/n,因此N=Mn/m。
(2)该草地中布氏田鼠的平均密度为32×36÷4÷2=144只/hm2。再捕的田鼠中已经被捕的比例少了,故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比实际的高。
(3)根据两次捕获的田鼠中雌雄个体数可得种群中性别比例为(雌性/雄性)=(14+18)÷(18+18)=32:36=8:9。
(4)由于平均每100 m2有3.6个洞口,则1 hm2有360个洞,洞口数/田鼠数=360÷144=2.5:1.
故答案为:
(1)N=Mn/m
(2)144 高
(3)8:9
(4)2.5:1
18.【答案】(1)流水
(2)种群
(3)2
【知识点】种群的概念
【解析】【分析】(1)在河流的下游入海口,由于水流减慢,泥沙在此堆积,往往形成滩涂和三角洲;
(2)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3)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花瓣数有区别,花瓣基数是3的为单子叶,花瓣基数是5或4的为双子叶。
【解答】(1) 滩涂、三角洲均属湿地,这两种独特地形的形成主要受到流水的作用;
(2) 根据种群的概念可知,杭州湾湿地中的所有黑嘴鸥构成一个种群;
(3) 根据花瓣的数量可判断是单子叶植物还是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的花瓣数量基数为3,双子叶植物的花瓣基数为5或4。图中A的花瓣数量为4,所以判断A是双子叶植物的花,由此可判断出A受精发育后,其产生的种子中有子叶两枚。
故答案为:(1)流水;(2)种群;(3)两
19.【答案】(1)C
(2)
(3)减少
(4)多于
【知识点】种群的概念;种群的特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调查的基本方法。调查法就是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
【解答】(1)人口普查是一次大型的调查活动,需要统计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属于科学研究中的调查法,故选:C。
(2)直方图可以形象直观展示数据之间的差距,坐标图的横坐标表示人口普查的次数,我们可在第五次的上方划两条与其他几次直方图相等间距的两条竖线,在纵坐标找着约12.953的位置,水平划一横线,三线相交形成的直方图即为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直方图,最后在直方图的上方写上数值12.953即可。如下图:
(3)由表格的最后一列可以看出,年增长率逐渐下降。
(4)第三次人口普查时,男性占人口百分比为51.50%,女性占人口百分比为49.50%,男性多于女性;第四次人口普查时,男性占人口百分比为51.60%,女性占人口百分比为48.40%,男性多于女性;第五次人口普查时,男性占人口百分比为51.63%,女性占人口百分比为48.37%,男性多于女性;第六次人口普查时,男性占人口百分比为51.27%,女性占人口百分比为48.73%,男性多于女性。所以,在我国总人口中,男女性别呈现出的特点是男性多于女性。
故答案为:(1)C
(2)
(3)减少
(4)多于
20.【答案】(1)标志重捕法;128;高
(2)B;食物和空间不足;捕食者数量增加;增长;
【知识点】种群的特征
【解析】【分析】根据种群的基本特征解题。
【解答】解:(1)根据采用的调查的方法可知,采用的是标记重捕法;标记重捕法的计算方式为:该区域内所有布氏田鼠数量÷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记个体数;即该区域内所有布氏田鼠数量÷32=32÷4;求得该区域内所有布氏田鼠数量为256只,故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为256只÷2公顷=128只/公顷;由于田鼠在被捕捉后会更难捕捉,故重捕中标记的田鼠相对较少,求得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高;
(2) ①:据图①可知,种群增长速率先升高后降低,最终回到起点;故表现为种群的数量是先快速增加,后缓慢增加,最后保持不变;与图②中的B增长类型相似;
②:t2时期后,由于该鱼类是生活在生态系统中的,由于生存空间有限,食物资源有限,加上天敌及捕食者的捕食,导致该种群数量不在增加;
③:种群的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在t1时,该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故种群的年龄组成最可能幼年组较多、中年组多,老年组少,表现为增长型;
④由于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故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被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
故答案为:(1)标志重捕法、128、高;(2)B、食物和空间不足、捕食者数量增加、增长、K/2。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