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八年级 上
16.散文二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
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人们何止千百次地这样追问过自己。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太简单又太复杂。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人搜古寻今,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玄机。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呢?我们今天来聆听罗素的声音,看看他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16.散文二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
罗 素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了解哲理散文的特点。(重点)
2、理清文章思路,揣摩文章中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难点)
3、理解作者崇高的品质和博大的胸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文体常识
议论性散文及其特点
是指以说理为主的散文,也称“哲理散文”“哲学散文”。许多随笔、杂感都属于议论性散文。
议论性散文的写作目的不是让读者获得某种理性的概念,而是要通过富有哲理的形象、带有感情的叙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思考和联想的空间。它或通过对某一事件、现象的议论,或借助具有哲理性、形象性的事物,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它的议论往往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与以写人、写景、叙事、抒情为主的散文相比,其特点:以说理为目的,议论是它的骨干。其他类型的散文也会传达某种思想,涉及某些道理,但并不以说理为目的,他们也发表议论,但通常只是为了点名题旨。
文体常识
议论性散文及其特点
是指以说理为主的散文,也称“哲理散文”“哲学散文”。许多随笔、杂感都属于议论性散文。
议论性散文的写作目的不是让读者获得某种理性的概念,而是要通过富有哲理的形象、带有感情的叙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思考和联想的空间。它或通过对某一事件、现象的议论,或借助具有哲理性、形象性的事物,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它的议论往往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与一般意义上的议论文相比,议论性散文与议论文都要求观点鲜明、思路清晰。但一般不像议论文那样直接议论说理,也不像议论文那样讲究论证方法,强调逻辑推理的严密性,而往往是将议论与叙述、描写、抒情结合在一起,以求让读者领悟道理。
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在哲学上,早期为新实在论者,20世纪初其提出逻辑原子主义和中立一元论学说。在数学上,从事过数理逻辑和数学基础的研究。在教育上,主张自由教育,认为教育的基本目的应该是培养"活力、勇气、敏感、智慧"四种品质,更多地发展个人主义。他2岁丧母,4岁丧父,由他的祖父母抚养成人。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 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百科全书式文学家"。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主要著作有《哲学原理》《哲学问题》《论教育》《物的分析》等。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罗素曾经直接参与救弱扶困,但往往失败,这就使他更加痛苦。他曾受迫害,年轻时因反战而锒铛入狱;在晚年,仍致力于禁核运动,奔走呼号,创立和平基金会。就在他逝世的当天,还为阿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终其一生,他始终关爱人类,反对战争,反抗专制,追求和平。可以说,罗素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关怀意识的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他的内心充满正义、良知、睿智、温情。
一、速读课文,标示段序,圈点出需要积累的词语。
遏 ( )制 濒 ( )临 飓 ( )风 俯瞰 ( )
星辰( ) 震颤( ) 肆 ( )意
遏制:
飓风:
濒临:
俯瞰:
自主学习
制止;控制。
发生在大西洋西部的热带气旋,是一种极强烈的风暴。
紧接,临近。
俯视。
è
bīn
jù
kàn
chén
chàn
sì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作者一生有几种追求?分别是什么?
自主学习
对爱情的渴望
对知识的追求
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简而言之,作者为什么而活着?
爱情;
知识;
同情心;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想一想作者追求爱情的原因有哪些?
自主学习
带来狂喜
解除孤寂
看到仙境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追求知识的?
了解人类心灵
了解星星为什么发光
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
(人类)
(自然)
(社会)
三、罗素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自主学习
同情人类苦难包括同情饥饿中的孩子,同情被压迫被折磨的人,同情无助的老人,同情孤寂、贫穷和痛苦的世界。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又使他把目光投向了现实世界,这体现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也就是说,他不只是自己不懈追求美好生活,他也希望别人过上美好生活,所以他同情那些处在苦难中的人们。这就是他的不同寻常之处、伟大之处。
四、最后一段使用什么表达方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抒情,表达出了作者对自己人生所追求的三种感情的坚守和执着,抒发了作者热爱人类、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进一步提升了文章的感染力。
第一部分( ):
五、结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理清文章结构层次,并概括层意。
自主学习
1
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人生追求,阐明自己活着的理由。
第二部分( ):
2-4
对三种人生追求的具体阐释,即这三种情感为什么能支配着“我”的一生。
第二部分( ):
5
作者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他认为自己这样活着是值得的,有意义的,与开头相呼应。
这三种激情是按照境界、感情的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排列的。对爱情的追求是最人本能的追求,对知识的渴望则进了一层,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则升华到了博爱的境界。
一、作者的这三种激情有没有内在的逻辑顺序?
合作探究
二、第4段提到活得这么苦,但文章最后却说是“值得”的,这是为什么?体现了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作者觉得他的人生追求是正确而崇高的,回顾一生,问心无愧,并且不无欣慰。所以虽然活得很苦,但活得“值得”。这体现了作者是一位热爱生活、热爱人类,具有博大胸襟和高洁情怀的大思想家。
1、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三、作者的语言独具魅力,请同学们画一画,圈一圈,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品析。
合作探究
运用比喻手法。把“三种感情”比作“飓风”,“深深的苦海”指苦难深重的现实社会,形象地写出了三种人生追求对作者的重要影响。
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遭遇各种困难,甚至濒临绝望的境地,强调了现实的残酷与追求过程的艰难,这三种感情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2、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
三、作者的语言独具魅力,请同学们画一画,圈一圈,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品析。
合作探究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爱情和知识把罗素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他之所以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识,一方面是知识能引领他进入美好的境界,另一方面是他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贡献给人类,可以帮助人类摆脱苦难,这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
文章以真挚的态度、朴素的语言道出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表达了对爱情、知识的执着追求,以及对人类苦难的同情与悲悯,表现了一个思想家博大的情怀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四、概括本文主旨
合作探究
拓展延伸
作者的三种感情哪一种最能引起你的共鸣?与身边的同学讨论一下。
提示:爱情——人与人之间最深刻最美的联系。
知识——开阔眼界,使精神富足。
同情心——博爱。
板书设计
渴望爱情
博大的情怀
崇高的人格
寻求知识
我为什么而活着
爱情带来狂喜
了解人的心灵(人类)
同情苦难
知道星辰为何发光(自然)
爱情解除孤寂
使人看到仙境的神秘缩影
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社会)
饥饿的儿童
被压迫、被折磨的受害者
孤苦无依的老人
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世界
1.完成课后练习
2. 青春是一场未知的旅行,趁着年轻,去追求,去放肆。
请你以“青春”为题,写一篇哲理散文。
作业布置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