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侯火烧草料

文档属性

名称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侯火烧草料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0-01 20:4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0 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学习目标
1. 理清小说情节发展和林冲情感变化的线索,理解林冲性格转变是怎样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完成的。
2. 了解细节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文本导学
优秀古典小说《水浒传》,在我国人民群众中流传甚广,影响深远。书中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历来是为人们击节称赏的著名篇章之一。在灿若群星的“梁山泊”英雄形象中,林冲是人们十分喜爱的一个。拥有一份令人崇敬的职业,拥有一个美貌贤惠的妻子,这在任何时代,都是一个男人的福分。每每想到林冲,印象最深的,是一杆铁枪跟那个雪血纷飞的草料场。那是红色跟白色组合成的悲壮的场面。在这一回中,作者运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着力描写了林冲从一个封建统治集团的依附者,被徽宗皇帝的宠臣太尉高俅陷害得家破人亡,终于投奔梁山,成为农民起义英雄的转化过程。
梳理与整合:
1、 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并反复朗读。
赍发( )迤逦( )亲眷( )酒馔( )尴尬( )时辰( )
朔风( )彤云密布( )仓廒( )庇佑( )央浼( )
掇开( )搠倒( )七窍逬血( )必必剥剥( )模样( )
2请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消耗( )(2)沽酒( )(3)天理昭然( )
(4)央浼( )(5)虞候( )(6)素不相识( )
(7)交割( )
3填空
(1) 施耐庵,_______小说家,代表作品是____________。
(2)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__________为题材的优秀____篇______体小说,成书于__________,它成功地塑造了______、_______、 和______等众多英雄人物.
探究与发展
4、林冲巧遇李小二,这一个情节并没有展现林冲与官府的矛盾冲突,为什么课文一开头就写这段,它对表现林冲的性格起了什么作用 请作简要回答.
5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一形象。
6、细节描写是作品刻画人物形象、叙述事件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作者善于提炼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来揭示情节的合理性和人物性格的丰富性。请分析下面两段中描写火盆细节的作用.
(1) (林冲)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
(2) (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阅读下面文段(一),回答问题。
(一)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后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会儿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7所选文段有两处描写风雪的句子。关于“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的描写,其作用在于 ;关于“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的描写,其意义在于 。两处描写的不同点在于 。
8、鲁迅先生在《花边文学 大雪纷飞》中说“那雪正下得紧”比“大雪纷飞”多两字,但“神韵”却好得远。试作具体分析。
9、林冲出茅屋去市井沽酒一段运用一系列动词,刻画了林冲怎样的性格特点?
10、这段文字从三个角度烘托了林冲“风雪落难”“忍”的形象,这三个角度是:
(1)
(2)
(3)
阅读下面文段(二),回答问题
(二)林冲听那三个人时,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虞候,一个是富安。自思道:“天可怜见林冲!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三个人都急要走时,惊得呆了,正走不动。林冲举手,胳察的一枪,先搠倒差拨。陆虞侯叫声“饶命!”吓的慌了手脚,走不动。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搠倒了。翻身回来,陆虞侯却才行得三四步,林冲喝声道:“奸贼!你待那里去!”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陆虞侯告道:“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来。”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入庙里来,……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
11、文段对林冲痛杀仇人的记叙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12、简要说明文段中林冲杀差拨等三人的不同点。
13、此文段表现了林冲怎样的性格特点?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①冯兰瑞老头,坐在厚重的桑木案前,腰板挺直,脖筋绷紧,眼神像锥子似地注视着案子上新捏好的泥活。他手持竹刀,这里抹一抹,那里抹一抹。对这么精巧生动的"武松打虎",你还有什么可以挑剔的 武松左膝镇住大虫的花背,倾全身之力向大虫身上压,右手揪住大虫的耳朵,左手抡拳,那大虫拱起半条身子,悬口吊牙,眼眶眦裂。这会儿冯兰瑞双眉挤在一起,只见他那窄细的瞳仁中有两个香火头般的亮点闪动着,直视自己的这件作品,摇了摇头。片刻之后,他似有所悟,重新拿起床上的竹刀,挑一点紫泥,朝着武松的拳背上三剔两刮,顿时,那拳背上便鼓起几条弯曲的虬筋。于此,冯兰瑞的花白胡子里才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放下竹刀,搓着两手,轻轻地从案边站起来。
②孙子冯大刚正好赶集回来。这个矮墩墩的小伙子进了屋,便从大竹篮里提出一瓶通州大曲、一包用荷叶托着的热驴肉。他用手甩了一把流到额上的汗说:
“爷爷,这酒这肉你就敞开吃!今儿头一天到集上去开张,你猜怎么着 这宗买卖别提多么快!”
③“怎么个快法呢 ”冯兰瑞问。、
④“我刚把‘芮庄泥人冯'的布幌子打出来,篮子里的各色泥人才摆到地摊上,眨眼之间,赶集的人就围了个里外不透风,嗬,五十件泥人一下子就卖个精光。好些人都说,泥人冯的手艺二十多年没见了!”
⑤“哈哈哈哈!”冯兰瑞老头开怀地笑起来。
⑥冯大刚一眼瞄见桑木案上的武松,乐得眼泪都流出来:“爷爷!爷爷!这是怎么摆出来的!我压根儿没见过这么好的泥活!”他拉着爷爷两只粗糙的大手,说:“爷爷,下回赶集,我得把这个也带去。”
⑦“带去吧!”冯兰瑞答应了, “摆到地摊上,先让大伙看个够,收摊时随便卖掉就成。”
⑧“爷!‘武松’难道不肯帮咱一个忙 ”“冯大刚忙神秘地靠近爷爷的耳朵说:“今儿个,管理市场的胖老刘蹲到地摊旁,捧起这个瞧瞧,抓起那个看看,爱得简直没治!我把‘武松打虎'带到集上送给他,说不定他能让咱把泥活的价往高里提!”
⑨冯兰瑞眼里一闪一闪的亮光熄灭了。他走到桑木案前,用木滞的眼睛盯着孙子冯大刚,张开粗糙的巴掌放到“武松打虎上”面,狠狠向下压去。
14.纵观全文,作者极力描写"武松打虎"的用意是( )
A.用来表现冯兰瑞精湛的捏泥技艺。
B.含蓄地点明冯大刚“乐得眼泪都流出来”的原因。
C.用来反衬冯兰瑞对不正之风的痛恨。
D.为冯大刚赶集回来的言行作必要的铺垫。
15.祖孙对话的主要作用是( )
A.借孙子的话进一步从侧面表现冯兰瑞的捏泥技艺确实非同凡响。
B.巧妙交代冯兰瑞的手艺已被窒息二十多年,如今才获得新生。
C.突出“芮庄泥人冯”的盛名以及人们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D.进一步为冯兰瑞压坏“武松打虎”埋下伏笔。
16.选择“一闪一闪的亮光熄灭了”这句话照应的前面的话( )
A.只见他那窄细的瞳仁中有两个香火头般的亮点闪动着。
B.冯兰瑞开怀地笑起来。
C.怎么个快法呢。
D.摆到地摊上,先让大伙看个够,收摊时随便卖掉就成。
17.对结尾处“压”字的妙处分析正确的项是(多项选择)( )
A“压”字跟"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异曲同工,各尽其妙
B. “压”与"狠狠"配合,传神地表现出冯兰瑞的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C. “压”把冯大刚的梦打破了,这象征着不正之风在刚直不阿的性格面前是只有消灭。
D. “压”与开头描写 “武松打虎”相映成趣,艺术地塑造了冯兰瑞的高大形象,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E.“压”显示了作者的艺术匠心,既在意料之外,又有情理之中,而且“卒章显其志”,确实简洁有力。
18.这篇小说的线索是 。
19.用一个单句概括冯兰瑞这个人物形象。(不超过30个字 )
20.小说的标题,最恰当的是( )
A.“武松打虎” B.泥活 C芮庄泥人冯 D.祖孙二人
体验与反思
读读背背
[双调]大德歌·秋
关汉卿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搏睡不着①,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②,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注释]①陈搏:宋代人,曾在华山修道,相传经常长眠百日不起。这句是说思人心切,即使做了陈搏也难以入睡。②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白天秋蝉不断地鸣叫刚罢,蟋蟀接着在夜间又叫个不停。
[赏析]起着三句写风、写雨、写长夜不眠,由景入情,直入怀抱。“飘飘”、“潇潇”双声叠韵,音响悠长,倍增空寂之情。四、五句写女主人公愁苦情状。在准确地捕捉这一典型细节以后留下空间,让读者想像补充,其闺房幽情在充实中越发空灵。最后二句继续写景,景语皆情语,蝉噪蛩鸣,雨打芭蕉,进一步凸现女主人公愁苦的心境。如果说在《春》、《夏》两支小令里,尚局限于由于忧思而形容憔悴、瘦骨嶙峋的话,那么在《秋》这支小令里,她的忧思就势如潮涌,终于冲决感情的堤坝,伤心的泪水滚滚而下了。不言而喻,“扑簌簌泪点抛”,就是对这位女主人公的悲凉心境的具体展现。小令以大自然的秋声写人物心灵的感受,声情并茂,直率中见委婉,委婉中情更真。
参考答案:
1.jī yǐlǐ juàn zhuàn gān gà chén shuò tóng áo bì měi duō shuò bèng bō mú
2.(1)消息。(2)买酒。(3)天理明显。(4)央求,请托。(5)宋代官僚雇用的侍从。(6)从来就不认识。(7)交代。
3.(1)元末明初 《水浒传》
(2)农民起义 长 章回 元末明初 宋江 武松 林冲 鲁智深
4.由于林冲与李小二的 关系,为后来李小二感恩图报留下伏笔,同时表明此时的林冲有忍辱苟安的幻想.虽然落难,林冲仍仗义疏财,扶危济困,表现了林冲性格的丰富性.
5.林冲武艺高强,富有正义感,侠肝义胆,嫉恶如仇,同时又有奉公守法、忍辱负重、软弱善良的一面。林冲的才能和社会地位,使他养成安于现状、软弱动摇的思想性格。他不满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社会现实的黑暗,明知自己受了天大的冤屈,也只是淡淡地说一句“我因恶了高太尉”而已,并且自认是“罪囚”。对李小二,尽管有恩于他,还“恐怕玷辱”。甚至在调他去草料场时,他不但没有意识到是新的阴谋,反而认为是“好差使”,还想“唤个泥水匠来修理”草屋,求“神明庇佑”等,这都说明他的心地善良、安分守己和随遇而安,还有服完刑后与家人团聚的幻想。然而,他毕竟是一个耿直、磊落、血气方刚的汉子,是一个“摸不着便杀人放火”的“性急的人”,他的“涵养”也有一定的限度。所以当他得知陆虞候前来追杀时,先是“大惊”,要“叫他骨肉为泥”,既而“大怒”,带刀“一地里去寻”。当他明白火烧草料场的真正原因时,再也无路可走,“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只有拼个你死我活,才可能绝处逢生。一声断喝,表明林冲思想性格终于爆发出质的飞跃。经过这场血的洗礼,他彻底摆脱了温良恭俭让的君子之风,走上反抗的道路。林冲性格的发展和生活道路,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生活真理。
6.两处提到“火盆”的细节,这不是作者信笔写来而是独运匠心的安排,知微显著,以小见大。就情节而言,盖上火盆,火种浸灭,是说明草场起火,不是因火盆之故致使自行失火,而是陆谦等人蓄意放火。无此交代,读者会生疑问;经此轻轻点笔,就让人不生歧义,明了必是陆谦放火无疑。补此一节,情节就合情合理,严密周到,无懈可击。再就性格而言,林冲一盖火盆,二寻火种,是说明他的细心、缜密。这一细节完全不会发生在李逵或鲁达身上。他管草场,仍然是战战兢兢,不敢造次,事事留意,处处小心,他生怕由于自己不慎而酿成大祸,吃罪不小。长期的曲折遭遇,培养了他心细如发的性格特征。这里的两处火盆细节,就是出色的点染。
7.破漏的草屋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感情,推进情节发展。第一句是用侧面描写来衬托风雪,第二句则是直接描写。
8.“那雪正下得紧”的神韵在于能真实地表达出特定情景下自然景色的 精神意境,跟人物环境气氛融合在 一起。“紧“字表现出下得密,下得快,又暗示出时间发展的急迫和人物命运的变化。
9.“盖炭火”“关门”“上锁”等细节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严谨的性格;“修屋”“过冬”表现出林冲随遇而安逆来顺受的性格特征,与后文被逼反抗形成密切的关系。
10、(1)自然环境的恶劣(2)居住条件的简陋(3)古庙位置的偏僻
11.略写杀差拨富安,详写杀陆谦
12.杀差拨富安杀得干净利落,杀陆谦则杀得有过程,一波三折
13.此文段表明林冲思想性格终于爆发出质的飞跃。经过这场血的洗礼,他彻底摆脱了温良恭俭让的君子之风,走上反抗的道路。
14.CD 15.D 16.A 17.BCD
18.“武松打虎”
19.冯兰瑞是一个对不正之风深恶痛绝的、泥活手艺精湛的老人。
20.B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