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8张PPT)
一、主旨定位
“三言”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也有一些宣扬封建伦理纲常、神仙道化的。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表现了冲破礼教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特质。也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之民的生活和审美情趣。另外,揭露官僚地主阶级的丑恶,描写知识分子的悲苦,歌颂普通人民的诚信,也是“三言”中常见的。总之, “三言”
追求特殊环境中的非常行为,树立大智大勇、至仁至义、真爱真谊、极忠极孝的卓异伦理内涵,使高尚的道德精神大放异彩,陶冶了人们性情,提高了民族道德水准和文明程度。表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新兴市民文学的基本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二、情节梳理
“三言”是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繁荣的标志,它以显著
的思想和艺术成就成为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高峰,为我国
古代小说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一)市民发迹变泰的真实写照
我国明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商业更趋繁荣,商
品流通也更加扩大,商人的社会地位也就日益提高。“三
言”中反映市民阶层由贫贱而变为富贵,即所谓商人发迹
变泰的作品,与其他类别的作品相比,数量虽然不是很多,
却很有代表性,极具时代特色。《宋小官团圆破毡笠》
(《警世通言》),叙述的是宋小官由破落的世家子弟而冒险发迹起家的事。作品在表现宋小官发迹变泰的时候,虽然还掺杂了一些迷信的说教和婚姻纠葛,但在全篇商人的形象和商人的意识表现得还是很明显的,宋小官就经历了一个由世家子弟转变成精明干练的商人的过程。“三言”中的这类作品,有的着重表现外在机遇的偶然性,有的则强调掌握内在商业规律、市场信息和勤奋经营,还有的更强调重义甚于重利的道德观念。《施润泽滩阙遇友》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市民阶层的道德观念,要靠经营致富,不赚昧心钱,越是重
义就越兴旺发达。这在当时无疑是积极进步的思想。这篇作品同时反映了明万历年间江南丝织工业的情况,是我国小说史上首先触及资本主义萌芽这一崭新生活课题的作品。
(二)描写了市民的爱情理想和生活愿望
“三言”中最精彩的篇章,往往是关于青年男女婚姻恋爱题材的作品,这类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青年男女反对封建礼教,争取婚姻恋爱自由和家庭幸福的愿望和要求。就主人公的结局而言,虽有悲剧的、喜剧的、悲喜剧的种种不同,但不管结局怎样不同,这类作品都是对青年男女真挚爱情的歌颂,对不仁不义、玩弄感情的丑恶行为的谴责,对封建礼教、黑暗势力的鞭笞。
《卖油郎独占花魁》(《醒世恒言》)讲的是一对小市民的婚姻恋爱故事。卖油郎秦重被花魁娘子莘瑶琴的美丽吸引,辛苦经营积攒了一笔钱去妓院。时值莘瑶琴酒醉,秦重就目不交睫地服侍了一夜。这给莘瑶琴以极好的印象,觉得他是一个“难得的好人,又忠厚,又老实”,他对自己的爱慕确实出于真心,决非追欢买笑。但是等级、地位观念,又使她有所犹豫,直到她受到吴八公子的欺侮凌辱后,才明白那些“豪华之辈、酒色之徒”不足以委托终身,志诚君子秦重才是她最可信赖的归宿,她终于向秦重提出“我要嫁你”
的要求,并表示“布衣蔬食,死而无怨”。平等真挚的感情,赢得了爱情和幸福,就是这篇作品的主题。在这篇作品里卖油郎秦重的形象固然十分突出,而莘瑶琴的形象也十分感人,他们所宣扬的和批判的思想,正是市民意识的反映。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喻世明言》)更是一篇典型的反映市民生活的作品。商人陈大郎“只图自己一时欢乐,却不顾他人的百年恩义”,串通薛婆设计奸骗了蒋兴哥的妻子王三巧。后来他受到了惩罚,一病身亡,他的妻子反而做了蒋兴哥的妻子。王三巧呢,先是被蒋兴哥休了,继而改
嫁,最后又与蒋兴哥团圆,做了偏房。作者似乎用这样一个果报不爽的故事,劝告世人切勿为色所迷,做欺心灭性、伤风败俗的事,谁要是这样做,谁就要受到惩罚,自食恶果。但这篇作品的思想内容还不仅仅是“劝善惩恶”四个字所能概括的,作者注入以前作品不曾有过的市民思想、市民意识,是富有市民人情味,寄托市民善恶观的作品,它突破了封建道德的规范,反映了市民的精神面貌和爱情婚姻的标准。
婚姻恋爱虽然是文学史上的传统题材,但在“三言”中却是以新的爱情观念为基础的,它打破了那种“书生落难,小姐搭救,上京赶考,奉旨完婚”的老套,生动反映出了当时新的人物、新的故事、新的主题。
(三)暴露封建官府、地主恶霸的丑恶面貌
“三言”中约有五分之一的作品是反映封建社会黑暗的,上自皇亲国戚、达官显宦,下至流氓恶棍、猾吏豪绅,作品都有所反映,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揭露和鞭挞。《灌园叟晚逢仙女》(《醒世恒言》)是一篇反映封建社会中善和恶的斗争,寄托人们对于善良美好事物的赞美,对于强暴邪恶势力憎恨的浪漫主义的小说。灌园叟秋先是一个惜花如命的养花人,他种有满园的奇花异草,人们都叫他花痴。恶霸张委想霸占这座花园,初说是买,进而要秋先送,并趁着酒
性,闯入花园,任意攀折花木,践踏花圃。善良的秋先在仙女们的帮助下,使落花重返枝头,并且更加鲜艳美丽。张委进一步诬告秋先为妖人,形成冤狱。昏官大尹也信以为真,要对秋先动大刑。最后也是靠了花仙的神奇力量警告了大尹,惩治了恶霸,救出了秋先,对恶霸张委等封建统治者的揭露和鞭挞也是很深刻的。张委人称张衙内,原是宦家子弟,“奸狡诡诈,残忍刻薄”,依仗势力“扎害良善”。他手下既有一些“如狼似虎的奴仆”,“又有几个助恶的无赖
子弟”,到处闯祸生灾,为害不浅。封建官府则是他的后台,他恐吓、辱骂秋先道:“放屁!你若再说句不卖,就写帖儿送到县里去!”后来,果真使秋先锒铛入狱。这一切使读者看到了整个封建社会的黑暗。
三、人物扫描
年轻貌美的玉堂春
身份:玉堂春,原名周玉姐,明代山
西大同府周家庄人。五岁时父母双亡,后
被拐卖到北京苏淮妓院,遂改姓为苏,她
排行第三,遂改名为苏三,“玉堂春”是
她的花名。
主要情节:苏三天生丽质,聪慧好学,琴棋书画样样
精通。官宦子弟王景隆相遇苏三,一见钟情,并立下山盟
海誓。在那里不到一年,王景隆钱银散尽,被老鸨赶出了
门沦为乞丐。苏三找到他之后不仅是倾囊相赠,更是鼓励
王公子考取功名。王景隆发奋读书,二次进京应试,考中
第八名进士。老鸨知道后设计把苏三卖给山西洪洞县商人
沈洪为妾。沈洪由于长期经商在外,其妻皮氏与邻里赵昂
私通,与赵昂合谋毒死沈洪,诬陷苏三。并以一千两银子
行贿,知县贪赃枉法,对苏三严刑逼供,苏三受刑不过,
只得屈忍画押,被判死刑,禁于死牢之中,适值王景隆出
任山西巡按,得知苏三已犯死罪,便密访洪洞县,探知苏
三冤情,即火速押解苏三案全部人员到太原。王景隆为避嫌疑,遂托刘推官代为审理。刘氏公正判决,苏三奇冤得以昭雪,真正罪犯伏法,贪官知县被撤职查办,玉堂春和王景隆终成眷属。
性格特点:1.多情、专一、坚贞
2.聪慧、善良、纯洁
3.大胆、机智、泼辣
风流倜傥的王景隆
身份:王景隆,字顺聊,官宦子弟,
明朝弘治年间吏部尚书王琼第三子。生
得眉目清新,丰姿俊雅,读书一目十行,
举笔即便成文,原是个风流才子。
主要情节:当时明武宗刚刚即位,太监刘瑾专权。贤臣王琼得罪了刘瑾,被迫迁出京城,留其第三子王景隆在京地清账讨债以资用勤学求取功名。十八岁的王景隆非常能干,很快收回全部本息,打点一切过两天就要回老家永城了。出发前认识了苏三,自此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磨难。
王景隆回乡以后,埋头苦读,第二年参加会试,一举登科,官任山西八府巡按。他派人到葫芦巷寻找苏三,却已人去楼空。王景隆来山西巡察时,在秋后问斩的名册中竟然看到“苏三”二字,真是大惊失色,立即提审苏三杀夫一案。苏三一见有昔日的心上人做主,立刻把冤屈尽吐一遍。王景隆自然做主洗清冤案,惩罚了皮氏。后来,王景隆在京城置下房屋,娶苏三为妾。
性格特点:1.才华出众
2.用情专一
3.没有门户之见
类型化的一类人——鸨儿
身份:妓院的老板娘。
主要情节:当玉姐不忍打发三官
起身时,鸨儿怒发,亡八不分是非,
拿了皮鞭,举鞭乱打。将玉姐打得髻
偏发乱,血泪交流。不讲人性,心狠
手辣。
设计分离玉姐和三官。“三姐,明日是你姑娘生日,你可禀王姐夫,封上人情,送去与他。”玉姐当晚封下礼物。第二日清晨,老鸨说:“王姐夫早起来,趁凉可送人情到姑娘家去。”将半里,老鸨故意吃了一惊,说:“王姐夫,我忘了锁门,你回去把门锁上。”公子不知鸨子用计,回来锁门不提。且说亡八从那小巷转过来,叫:“三姐,头上掉了簪子。”哄得玉姐回头,那亡八把牲口打了两鞭,顺小巷流水出城去了。三官回院,锁了房门,忙往外赶着。不见玉姐。
老鸨的名言是“有钱便是本司院,无钱便是养济院”。三官将五十两元宝四个,并尺头、碎银送给老鸨时说:“银两、尺头,权为令爱初会之礼;这二十两碎银,把做赏人杂用”,吓得老鸨舌头吐出三寸。老鸨天天笑脸相迎,侍候有加。当三官手内财空时,亡八、老鸨凡事疏淡,不照常答应奉承,且设计赶走了三官。
三官气象一新,出现在妓院中,对老鸨说:“……我今皮箱内,见有五万银子,还有几船货物。伙计也有数十人。有王定看守在那里。”老鸨一发不肯放手了。且设下酒席,笙琴细乐,又来奉承。把亡八和老鸨“钱前是神,钱后不是人”的丑恶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金钱至上,唯利是图,反映了当时社会之黑暗,社会风气之恶劣。
性格特点:金钱至上、心狠手毒、狡猾奸诈
一、走近作者
通俗文学大家——冯梦龙
冯梦龙(1574~1646)明代戏曲家、通
俗文学家。字犹龙,又号墨憨斋主人。江苏
州(今苏州吴县)人。他少有才气,和哥哥
冯梦桂、弟弟冯梦熊并称“吴下三冯”。他
发奋著书,将主要精力贡献给搜集、整理通俗文学事业。在小说方面,他完成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
恒言》的编选工作,还增补了长篇小说《平妖传》等;在民歌方面,搜集整理过《挂枝儿》《山歌》两部民歌集;在戏曲方面,创作了《双雄记》和《万事足》两部剧本。改编了戏曲《精忠旗》和《酒家佣》等。其中以辑撰“三言”影响最大。冯梦龙还是一位爱国者,在崇祯年间任寿宁知县时,曾上疏陈述国家衰败之因。清兵南下,他进行抗清宣传,刊行《中兴伟略》诸书。清顺治三年(1646)春忧愤而死,一说被清兵所杀。
“三言”与凌滢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两拍”,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冯梦龙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我国文学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二、情节链接
1.课文节选前的情节:
吏部尚书王琼之子王景隆(小名三官)遵父命到京城
讨账,将三万两银账讨回,正待起程回南京,到大街上各
巷口,闲耍片时,遇到生得标致的一秤金家的丫头翠香、
翠红,又经酒保之口,说出一秤金的妓院里“更有十二分
颜色”的三姐,号为玉堂春(小名玉姐)。于是,王三官
不顾管家的劝阻,寻访玉堂春,与她“成婚”。王三官挥
金如土,替老鸨还债、修房、置办首饰酒器,为玉姐造百
花楼一座。王三官与玉姐如胶似漆,不可分离。一年之后,王三官三万银两花完,老鸨便怠慢下来,继而设计赶他出门,流浪街头。后来王三官寄宿王银匠家,终于因受不了银匠妻子的闲话而离开。于是,他信步漫游,走到关王庙前,进去将身世向关老爷诉说一番。他出来时,便遇到了卖瓜子的金哥。
选文就是从这里开始节选的。
2.课文节选后的情节:
王三官回南京,经家人调解,其父原谅了他。于是王三官在家潜心读书,中了举人、进士,家人为他娶妻。玉姐被老鸨设计,卖给山西商人沈洪。沈妻皮氏与邻人赵昂通奸,又妒沈洪娶妾,就在面条里下毒,毒死沈洪,反诬玉姐。皮氏贿赂知县,玉姐被屈打成招,押入死牢。王三官因思念玉姐,自请到山西为官,当上了山西巡按,到洪洞县重新审玉姐一案,判皮氏凌迟,赵昂斩首,知县罢官。这时苏淮已死,只得追一秤金之罪,押入大牢。玉姐未曾失身,复归王三官。王三官携一妻一妾回南京拜望父母,皆大欢喜。
三、词语积累
1.惶恐:文中是“使惊慌害怕”的意思。
2.应允:应许。
3.奉承:用好听的话恭维人,向人讨好。
4.将机就机:指碰到机会就利用它。机:机会、机遇。
5.袖而藏之:放在袖子里藏起来。袖,名词作动词,放在袖子里。
6.温存:殷勤抚慰,温顺体贴。
7.放刁:用恶劣的手段或态度跟人为难。
8.哄诱:诱骗。
9.收讫:(货、款等)收清。
亲爱的同学们,读完《玉堂春》一文后,请你完成下面题目。
本文的主要线索是什么?刻画的主要人物是谁?
主要线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青楼美女玉堂春与风流才子王景隆的爱情
玉堂春(苏三)
1.了解《玉堂春》一文的故事情节,理清文章叙述脉络。
2.明确人物形象性格,分析其艺术手法和语言特点。
3.体会作品中传达出的真挚爱情和友情。
导语一:人情与世态是最复杂的,也是最能反映社会现实的,不论“三言”,还是《红楼梦》,都在一定程度上将人性的复杂作了深刻的剖析。“三言”中的“玉堂春落难逢夫”已改编成京剧,其中京剧《苏三起解》已是家喻户晓的著名唱段:“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未曾开言我心内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哪一位去往南京转,与我那三郎把信传,言说苏三把命断,来生变犬马我当报还……”你知道苏三和三郎分别是谁吗?他们在生活中经历了哪些
变故?你从中了解了哪些人情与世态?请同学们走进《玉堂春》的故事情节里。
导语二:本单元中,“三言二拍”是明代有名的话本小说,是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红楼梦》则代表了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妆成圈套入胡同,鸨子焉能不强从;亏杀玉堂垂念永,固知红粉亦英雄。”这是《玉堂春》一文中所插入的诗句,这首诗集中概括了玉堂春的不幸遭遇。玉堂春的故事一直广为流传,被改编成弹词、鼓词、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京剧《苏三起解》《三堂会审》等折子戏至今不衰,可见其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程度。
把握故事情节,归纳主题
1.课文节选部分主要包含哪两个情节?这两个情节表现了
玉姐和三官怎样的感情?
【探究交流】课文节选部分从王三官流浪街头开始,到玉
堂春拿到赎身文书为止,是中间一段,在情节上相对独立。
这一部分包含两个主要情节,一是王三官在金哥的引导下
回去见玉姐,玉姐设计,让王三官将金银首饰器皿带走;
二是玉姐据理痛斥苏淮和一秤金,仰仗街坊邻里的帮助,
拿到赎身文书。
在第一个情节中,玉姐并未因王三官落魄而抛弃他,另接新客,而是帮他脱离窘境。二人重逢后,难舍难分,玉姐嘱咐三官“用意攻书”,二人许下誓愿,还将镜子拆开,各执一半,这说明二人有着超越社会等级和身份地位的真挚爱情。在第二个情节中,玉姐为防止遭到亡八的毒打和得到众人的见证,来到街上,将鸨母和亡八平时的恶行数说了一番,又将他们大骂了一番,并让亡八与自己立下赎身文书。这些情节表现了玉姐的泼辣和机智,也表现了她的用情专一。
2.“三言”素以情节曲折动人见长,试以《玉堂春》为例作简单分析。
【探究交流】《玉堂春》以风流才子王景隆与青楼美女玉堂春的爱情为主线,布置全文,情节曲折动人,环环相扣。
救公子——三官贫困交加,讨饭度日。因“他这人家有钱的另一样待,无钱的另一样待”的原因,三官无法判断玉姐对自己的态度,故而让金哥去试探。结果出乎三官的意料,玉姐不仅一往情深,而且帮助三官脱离窘境。自然而然引出下面的情节。
发誓愿——三官、玉姐重逢,两人难舍难分。为了证明爱情的真挚,两人一一许下誓愿。这一情节随着两人感情的发展而水到渠成。因为要践诺誓愿,又为下文设计与鸨儿周旋作了铺垫。
立契约守节——为了践诺誓言,大胆、泼辣、机智的玉姐,设计智斗鸨儿。在公众场合数说亡八、鸨儿的罪行,逼迫亡八与玉姐立下契约。
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形象地突出了玉姐多情、专一、机智的性格特点。
3.结合上面的分析,请概括本文的主旨。
【探究交流】作者以赞美的笔调,叙述王景隆与周玉姐忠贞不渝的爱情,肯定了超越社会等级和身份地位的真挚爱情,歌颂了底层妇女的聪明智慧和高尚品德;通过鸨母与亡八逼良为娼、见利忘义、卑鄙无情的情节,揭露了鸨儿和其他封建势力唯利是图的丑恶面目和卑劣品质,真实地反映了社会黑暗势力的丑陋与罪恶。
分析鸨母和亡八的言行,探究这类人物所反映出的
社会现实。
【探究交流】当鸨母听小乐工报告王景隆气象一新来到春
院前面时,半晌无言,对她来说,后悔当时不信王景隆有
金银无数,将他逐出门去,便“左思右想,老着脸”去接
王景隆,其目的是贪图王景隆的金银。玉堂春已然发下毒
誓“要再接王三,把咱一家子死的灭门绝户,天火烧了”,
不接王景隆,但鸨母看到王景隆有了金银后,立刻说好话
让玉堂春接王景隆,对玉堂春说“发愿只当取笑”。其唯
利是图的面目暴露无遗。当老鸨发现王景隆走后,留下的皮箱中都是砖头瓦片时,亡八便取皮鞭要打玉堂春。二人的卑劣通过这些情节显现出来。作者通过对这两个人物的刻画,揭示了社会黑暗势力的丑陋和罪恶。
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鉴赏写作特色
这篇小说的人物心理描写尤为成功,请结合有关内容分析心理描写的作用。
【探究交流】节选部分有几处人物心理活动的直接呈现,值得仔细品味:
其一,金哥去见玉姐,“口中不语,心内自思:‘王三到也与郑元和相像了,虽不打《莲花落》,也在孤老院讨饭吃。’”这几句内心独白真切地表现了金哥对王三官的同情,也流露出他调侃诙谐的性格特点。作者写金哥对王三官的称呼,当人面叫“三叔”,在心里叫“王三”,可谓达到了细腻传神的程度。
其二,老鸨听说王三官“满载金银”回来,“半晌不言:‘这等事怎么处!向日三姐说:他是宦家公子,金银无数,我却不信,逐他出门去了。今日到带有金银,好不惶恐人也!’左思右想……”这一串心理活动,把鸨子的疑惑、后悔、尴尬、利欲熏心的丑态活灵活现地揭示出来。
其三,在鸨子上了钩,“一发不肯放手”时,写王三官“恐怕掣脱了,将机就机,进到院门坐下”,这里表现出王三官不露声色的机敏——把假戏演得恰到好处,可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其四,在鸨子呼唤玉姐出来见王三官时,玉姐不语也不答应。作者这时又点染出鸨子的复杂心理:“这一时待要骂,又用着他。”只好“扯一把椅子拿过来,一直坐下,长吁了一声气。”鸨子在这里的隐忍不发,不是她有涵养,而是怕失去财神。与她此前此后开口便骂的行为对比,更见出她被扭曲的贪婪而丑陋的人格心理。
请结合课文分析语言、动作、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探究交流】第一、人物语言生动活泼。
例如:流浪街头的三官,提到玉姐,既羞愧又胆怯,所以让金哥去玉姐“那里看风色,他若想我,你便题我在这里如此。若无真心疼我,你便休话,也来回我”。玉姐的语言则率真泼辣,见到三官,直呼“哥哥”,与鸨儿对阵,直骂得狗血喷头,可谓敢爱敢恨。鸨子的语言则随机应变,见风使舵,软则哀求,硬则撒泼,可谓神情毕现。
第二、小说的人物动作描写、外貌描写是很值得称道的。
例如:三官落入困顿,无颜见昔日曾被他照顾的小商贩,就“双手掩面坐于门限侧边”;三官将见玉堂春,却“躲在东廊下相等”,“羞面通红”。这些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处境和心理,使人物形象真实可感。
在写作上本文充满戏剧性,请结合本文作简要赏析。
【探究交流】故事一波三折,跌宕有致,如玉姐提出去城隍
庙还愿,设下巧妙的圈套,而鸨子浑然不觉。待到三官“气
象一新”,卷土重来时,鸨子先是“惶恐”,后又陪出笑
脸。当知晓三官卷物而逃时,顿时气急败坏。读者至此,定
然猜想玉姐会处境危险,性命堪忧。不想,经过一番当街的
唇枪舌剑,竟然是鸨子败下阵来,玉姐反而讨得自由之身,
清净守节。这样复杂曲折、惊心动魄的情节,唤起了读者的
好奇心,引人入胜。虽然这些情节的设计有巧合编造的痕迹,有出人意料的一面,却也在情理之中。鸨子赶走千金散尽的三官,已属翻脸不认人的市井无赖之举,本来理亏;玉姐设计让她自落圈套,又使她有口难言;邻里街坊的主持公道也不容她无理取闹。这些都是支撑情节戏剧性的有力逻辑因素,也因此使小说摆脱了单纯追求情节离奇的倾向,增强了艺术含量。
王景隆有幸被玉姐资助回南京读书,请写一段话,表现王景隆在路途中的心理活动。15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家父问起我在京城的事情我该怎么说呢?
编造谎言吧,对不住父母,实话实说吧,又怕引得二老生
气……我还是如实说出我与玉姐之间的真情交往吧。因为
玉姐不是嫌贫爱富势力眼的那类人,确实是一位难得的好
女子,她对我如此痴情,且有大恩,我决不辜负了她。回到家后我一定好好读书,以求取功名,报答她。
恰当地运用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活动进行描写。其目的是揭示人物的内在精神和思想感情,让读者看到人物的心灵深处,洞悉人物的内心隐秘和感情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心理描写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内心独白、梦境描写、幻觉描写、景物衬托等。《玉堂春》中的人物心理描写尤其成功。节选部分有几处人物心理活动的直接呈现,值得仔细品味。如金哥去见玉姐一节中的内心独白,可谓达到了细腻传神的程度。
此外,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的描写也可以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如老鸨听说王三官“满载金银”回来一节中的语言描写,把鸨子的疑惑、后悔、尴尬、利欲熏心的丑态活灵活现地揭示出来。需要注意的是:心理描写要符合人物的思想实际,要为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服务;心理描写要精当,一般在人物极其兴奋、激动、悲哀或内心矛盾冲突比较激烈的情况下运用,不可多而滥地乱用。
请做【课后巩固·提能】第1~11题,巩固你的学习成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