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专版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专版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11.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8 20:3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上册 语文 第三单元 测试卷
(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请在下面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或填写相应选项。(第1一4题每句1分,第5题每小题1分,第6 —8题每题2分)
1.几处早营争吸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芳草姜姜鹦鹉洲。(崔颗《黄鹤楼>)
3.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名句“ , ”用游动的视角描写出了景物的变化。
4.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味摩洁之画,画中有诗。”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 , ”笔力苍劲,意境雄浑,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这副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滞留着愚钝和压抑:在他脸上找不到一点奋发向上的灵气,找不到精神光彩,找不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间那种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
(1)语段节选自《 》
(2)“穹顶”中“穹”的读音是
(3)语段在刻画人物上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6.“我在这里冒味打断一下毛泽东的叙述,对李立三提供一些令人感兴趣的情况”中有一字书写错误,应将“ ”改为“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7.把下列诗句组成四组对偶句,正确的一项是( )
①匡衡抗疏功名薄②直北关山金鼓振 ③云移雉尾开宫扇④刘向传经心事违 ⑤佳人拾翠春相问⑥日绕龙鳞识圣颜⑦征西车马羽书驰⑧仙侣同舟晚更移
A.①④/②⑦/③⑥/⑤⑧
B.①⑧/②⑥/③⑦/④⑤
C.①⑤/②③/④⑦/⑥⑧
D.①④/②⑤/③⑥/④⑧
8.经营二手图书的张伯要为自己的书店选一副对联, 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上联:相绣成文,原非我有 下联:琳琅满架,性待人求
B.上联:远求海外珍本 下联: 精印人间好书
C上联:楚辞汉赋,江山何磅礡 下联: 夏鼎周钟,金石足光辉
D.上联:不是本店铺,扁鹊难医微恙 下联: 若非此效药,华佗无奈小虫
二、阅读(45分)
(一)古诗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9-13题。(10分)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 《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 代文学家 (1分)
10.下面对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11.“寻张怀民”一句中的 “寻”字用得好, 你认为好在哪里 (2分)
12. 文中“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2分)
13. 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3分)
(乙)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5分)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已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息,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4.“啖粥而读”中“啖”的意思是 。 (1分)
15.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16.从文中可以看出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甲)阅读下面的文章, 完成17- 20题,(10分)
总有一些东西在大地上醒着
李雪峰
①喧器在暮色里沉淀,不久,村庄就沉沉睡着了。灯一盏一盏地熄了,星星一粒一粒地稠了。夜色让一切都沉沉睡熟,让一切生灵都沉入到睡梦中去了。
②但总有一些东西在夜晚是醒着的。
③那是我十六七岁时的一个春天,我家刚刚椒到村南头新盖不久的新居里。那是一座土屋,墙用新泥搪过,地用榔头狠命地砸捶过,有一天我弯腰在床底下潮温的纸箱里找书,看见床底下的地上钻出一根鸡蛋粗的白色树芽来。我没理睬它,心想床底下的东西难道还会成就什么气候。第二天早上起床伸手去床里边模衣裳的时候,我在衣裳下摸到一个又光又滑的东西、不由大吃一惊,定下神来一看,竟是那棵树芽,白白的,嫩嫩的,顶梢拳头一样没展开的地方,裹着一层滑腻的胎液。一夜竟长得比我的床还高了,这鬼东西,我睡着了,村庄睡着了,它却醒着。如果不理睬它, 说不准有一天一觉醒来,我会发现自己已经浑然不觉地睡到了它长成的树上去了。
④我钻到床下扳掉了它。我知道,它是那棵泡桐树根绽出的新芽。那是一棵高大的泡桐,原未就长在我放床的地方,盖房时嫌它碍事,就把它锯了,生怕它会长出树芽来,又挖地六七尺, 刨出它深藏的树根,这样才觉得踏实。没想到它还会靠那些残根冒出树芽来。在那座老屋里,在那张床底下,我曾一次又一次板倒过许多冒出的苍白树芽,直到几年后,当我扳得有些心烦意乱时,它才终于不再冒出新的树芽来。我想它还是终于睡着了,那棵泡桐树的灵魂终于睡着了,或许是永远睡着了。
⑤前年老家的那座土屋坍塌了,家里人也没理睬它,想不到我以前放床的地方竟长出一棵树苗来,一个春天竟然长出了丈余高。我大吃一惊,本以为已经十多年了,它已经睡熟再不会醒来了,但它依旧醒着,几滴残雨几缕风又让它长成一棵树了。
⑥鸟儿睡了,牲畜睡了,我们睡了,村庄睡了,世界睡了,但还是有一些东西在我们睡熟时它却醒着,生长着,并悄悄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⑦泥土是不会睡着的,灵魂是不会睡着的,时光是不会睡着的,在我们沉沉睡着的时候,它们还醒着。
⑧我终于明白,即使在我们已经睡熟或沉睡的时候,总有一些东西在大地上醒着。
17. 阅读全文,说说文章开头从村庄的沉睡写起,有什么好处 (4分)
18. 文章第⑤段中的“大吃一惊"、除了具有“出乎意料”的意思外,还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清 (4分)
19. 自选角度,赏析第⑥段中划线的句子,写出它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4分)
20. 文章最后说:“我终于明白,即使在我们已经睡熟或沉睡的时候,总有一些东西在大地上醒着”请结合实际,谈谈你从时刻“醒着”的“一些东西”身上获得了哪些有益的人生启迪。(4分)
(乙)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1-23题。 (9分)
天赐良“源”
①浩瀚的海洋不仅面积占整个地球表面积的70. 8%,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接收器:6000万平方千米的热带海洋平均每天吸收的大阳能就相当于2500亿桶石油所含的热量。吸收来太阳热能的海洋表面温度较高,而在一定深度下的海水温度较低,海洋表面在太阳的照射之下,和长期未受到光线照射的深海产生了温差,.一般在热带地区,地层与1000米深处的海水温差可达25℃。由于存在温差,就可以利用海洋表面和海洋深处的温度差来发电。按资源普查的经验公式计算,在几种海洋能利用中,海洋温差能可开发总装机容量为148亿兆瓦。单从数量上来讲,温差能是最大的。
②利用海洋温差产生电力的研究已有120多年的历史,海洋温差发电的概念最早于1881年提出,但是当时世界上大部分科技发达的国家都处于纬度较高的温、寒带地区或者是内陆国,缺乏发展海洋温差发电的基本条件。1926法国科学家克劳德利用分别装在两个烧瓶里的28℃温水和冰块实现了温差能至电能之间的转换。这个试验虽然产生的电力不大,只能使几个灯泡发光,但却已经从原理上说明利用海洋温差发电是完全可能的。
③理论上的可行并不代表在工程上就可以立即应用。海洋温差发电直到上世纪70年代全球爆发能源危机时期,在美国夏威夷成功建设了世界上第一座海洋温差发电装置后才得到重视,近年来的研究使它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④海洋温差发电机系统是由蒸发器、涡轮机、发电机、冷凝器等几部分组成。各部分间由很大的管道连接,蒸发器中是一种在13-15℃间即可蒸发的液体物质,向其中导入15-28℃的表层温海水时,工作流体因受温海水加热,而致沸腾,蒸汽经由连接管路送到涡轮机,使其转动。逸出的蒸汽则汇入冷凝器,当向其中导入1-7℃的深层冷海水时,这些蒸汽受冷凝结成液态的工作流体,随由其他装置重新送回蒸发器。这样的操作周而复始地进行,只要表层温海水管与深层冷海水管间存有温差,即能经由上述循环从海水中不断获得电力。
⑤对于海洋温差能的利用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它工作过程中所需换热面积大,导致建设费用较高,并且海水会腐蚀设备,海洋生物也会在机器工作过程中进入设备等等。但是海洋温差能发电对能源的浪费远远低于普通火力发电。当海洋电站离陆地较近时,可考虑直接向陆地上的变电站输送电能;人们还可以利用海水在工作过程中分解出的氢作为燃料,或从浓缩海水中提取轴、重水以及一些稀有金属,送往陆地供核电站使用。同时它几乎不会产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因此对海洋温差能这种清洁能源的利用前景可谓十分广阔。
21.文章第①自然段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试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
22.简要说明“海洋温差能”为什么“利用前景可谓十分广阔”。(3 分)
23. 下列句子中删去加点的词语对原句意思表达影响最小的一项足( ) (3 分)
A. 一般在热带地区,地层与1000米深处的海水温差可达25℃
B. 单从数量上来讲,温差能是最大的。
C. 但却已经从原理上说明利用海洋温差发电是完全可能的。
D. 同时它几乎不会产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
(三)名著阅读(5分)
24.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八戒道:“这正是俗语云:‘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如今难得他扇子,如何保得师父过山 且回去,转路走他娘罢。”土地道:“大圣休焦恼,天蓬莫懈怠。但说转路,就是入了旁门,不成个修行之类。古语云:‘行不由径。’岂可转走 你那师父在正路上坐着,眼巴巴只望你们成功哩。”行者发狠道:“正是,正是。呆子莫要胡谈,土地说得有理。我们正要与他赌输赢,弄手段,等我施为地煞变。自到西方无对头,牛王本是心猿变。今番正好会源流,断要相持借宝扇。趁清凉,息火焰,打破顽空参佛面。行满超升极乐天,大家同赴龙华宴。
(1)选文出自中国古典名著《 》。(1分)
(2)唐僧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途中被火焰山阻挡,孙悟空向牛魔王和铁扇公主借芭蕉扇又屡屡受挫。用你自己的话说说,面对困境,八戒的想法是什么 (2分)
(3)悟空说“土地说得有理”,你觉得土地的一番话有什么道理 (2分)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 分)
(一)综合性学习(10分)
25.某学者就”初中生语文学习方式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对三个平行班(每班50人)进行了调查,以下是调查的数据统计。
(1)根据上表,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4分)
(2)结合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简要分析产生这一结论的原因。(6分)
(二)写作(50分)
26.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题作文。
作文(1) 题目:特别的晚餐
作文(2)阅读下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一支探险队进入撒哈拉沙漠腹地,队员们在茫茫的沙海里跋涉,口渴如炙,但大家的水都没了。这时,探险队长拿出一只水壶,说:“只有穿越沙漠之后才能喝这壶水。”一壶宝贵的水,成了穿越沙漠的信念之源。当探险队顽强地走出沙漠、挣脱死神之手时,队员们想喝一口那支撑他们的精神之水,可他们看到的却是满满的一壶沙子!
作文要求:
(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
(3) 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5)行款格式规范。
(6)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所在学校名。
参考答案
一、1、谁家新燕啄春泥
晴川历历汉阳树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列夫.托尔斯泰
qióng
神态描写
[解析] (1) (2)略。(3)描写方法包括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人物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五种描写方法。
味,昧
A
【解析】从意境关联角度,②⑦同组,都讲征战;①④同组,都讲功名无成,故选A
A
[解析]把握五个要点: (1)上下联字数相同,对应的调性相同,对应短语类型相同(有时动词可对形容词)。(2)意境相关。(3) 上联有重字,下联对应处也应重字,(4) 三四声字(仄声)对一二声(平声)字。(5) 上下联的字不得重复(个别如“之”除外),A项、上联意思是锦绣文章不是我的,下联意思是琳琅满目地摆在书架上,待好读书人来买。故选A。
二、9、宋,苏轼
10、A 【解析】A项,当为考虑,想到
11、“寻”字有一种急欲找到东西的失落感,写出作者渴望和知心友人共同赏月的急切心情。
[解析]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题干提供词语)。一看修辞,有修辞按修辞答;二看描写方法;三看写法,如果有写法,必须按写法作用答;四看句式( 多个词的情况)是否有对称感、节奏感、音韵美;五看词语有无地方特色、幽默风趣、反语、双关的效果。最后看写出了事物外在的特点或状态,表现了事物内在的精神、品质、情感,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揭示了生活道理,反映了社会现实。( 横线部分有几条写几条)
围绕“急切心情”来答即可。
12、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理解文言语句的含义,要抓住句中关键词,联系背景、作者、人物、情节、环境、主题来理解。要弄清写出了事物外在的特点或状态,表现了事物内在的精神、品质、情感,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揭示了生活道理, 反映了社会现实。(横线部分有几条写几条)
苏轼心胸开阔,遭贬谪虽伤感却依然展现豁达胸怀,从“庭下月夜图”的描绘可见一斑。此题关键词:开阔、淡泊、自然、乐趣。
13、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等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思维角度如下:抓住故事情节和细节分析:①人或物本身是什么心理情感。②人物对别人(全文中所有人)的情感态度。③人物对生活、人生、自然、学业、事业、那段时光、家庭、故乡等的情感态度。④人物对国家、民族、社会、世界、宇宙的认识态度。⑤作者对人物的评价。
文言文还要考虑创作背景,作者遭遇,作者艺术风格。结尾的“闲人”,首先指具有闲情雅志的人,只有如“我”、如张怀民这样有闲情雅志而心胸开阔的人才能看到如此的月光。其次“闲人”包括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 所以结尾句流露的情感很复杂。既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又有人生的感慨、贬谪的悲凉。
14、吃
[解析]“啖”只有一个义项:吃。
15、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老婆、孩子吃的穿的只是够用罢了。
[解析]关键词:“自励”“重肉”1分,句意1分。
16、范仲淹是一个刻苦学习、有远大志向,以国家为已任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所人物形象的能力。故事有很多情节(不一样的事,情节当中又有很多细节,(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答题时,要先看淮这些情节和细节,然后针对这些情节和细节分析人物形象。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①人或物本身是什么心理情感。②人物对别人(全文中所有的)的情感态度。③人物对生活、人生、自然、学业、事业、那段时光、家庭、故乡等的情感态度。④人物对国家、民族、社会、世界、字宙的认识态度。⑤作者对人物的评价。最后总结归纳人物形象特点。
可从范仲淹的志向、对学业、对生活、对国家的态度来概括。
17、作者从村庄的沉睡中写起,为下文写泡桐树的醒着和顽强的生长作铺垫。(从对比或衬托的角度回答也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开头段的作用的能力。开头段的作用:结构上:总领全文(中心句)、引起下文、呼应标题、前后照应、铺垫、伏笔、倒叙。再看内容上是否点明主旨、设置悬念、渲染气氛、烘托心情、奠定基调、和后文对比、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侧面衬托。 然后再回答:写出了事物外在的特点或状态,表现了事物内在的精神、品质、情感,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揭示了生活道理,反映了社会现实。(横线部分有几条写几条)
写村庄睡着,是为了写“有一些东西醒着”。
18、惊喜、敬佩、对顽强生命力的震撼等。( 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人物为什么会有某些言行或心理 是因为他经历了什么事,让他们产生了某些心理变化,所以才会有某些言行。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思维角度如下:故事有很多情节(不一样的事),情节当中又有很多细节(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答题时,要先看准这些情节和细节,然后针对这些情节和细节分析:①人或物本身是什么心理情感。②人物对别人(全文中所有人)的情感态度。③人物对生活、人生、自然、学业、事业、那段时光、家庭、故乡等的情感态度。④人物对国家、民族、社会、世界、宇宙的认识态度。⑤作者对人物的评价。
联系下文可知,那棵树被挖地六尺掘了根,却仍能长出新芽,而且一夜长得比床高,所以“我”除了“出乎意料”之外,必定生出敬佩之情来。
19、不设统一答案,从“语言表达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回答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从语言表达角度赏析语句,一赏修辞,二赏词语,三赏描写方法,四赏写法。无论“赏”什么,都要写明白写出了事物外在的特点或状态,表现了事物内在的精神、品质、情感,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揭示了生活道理,反映了社会现实。(横线部分有几条写几条)
划线句修辞方法:排比、对比、拟人。
20、略。(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表达阅读体验的能力。答案不唯,言之成理即可。
21、列数字、作比较。突出说明海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接收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的能力。说明方法包括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引用、列图表、打比方、摹状貌。下定义准确简明地概括了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给读者以清楚的认识。作诠释对事物的某一方面进行解释说明的方法。具体解释了事物的哪方面的特点。引用使说明内容更充实,有说服力。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不同类型及其特点。举例子具体、真切、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征,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作比较鲜明具体地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点,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打比方把什么比喻成什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特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列图表清楚直观地说明了事物特点,使读者一目了然。摹状貌形象生动地描写了什么,说明了事物特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①自然段的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
22、(1)几种海洋能利用中数量最大。(2) 对能源的浪费低。(3) 产生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少。(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
概括每段段意,提取“利用前景”要点回答。答案在第①⑤段中。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能力。
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常考的词语:①表程度:特别、最、很、更、比较、相当、充分、一定、绝对等。②表范围:基本、几乎、许多、主要、极个别、之一、仅、只、至少、一般来说,大约、左右、上下等。③表时间:当时、至今、常常等。④表地点:在国内、国内外、国外、国际上等。⑤表猜测估计:大约、可能、左右、估计、也许等。⑥表传闻,来源不确凿:据说、传言等。⑦表有根据、有依据的:据统计、据介绍、据测定、资料表明等。
A项,“一般” 表范围,说明少数其他地区还有“地层与1000米深处海水温差可达25℃”的情况。
B项,“单”表范围,说明从其他方面看温差能不一定是最大的。
C项,去掉“但”意思几乎不变。
D项,“几乎”表范围,去掉后,过于绝对,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
24、(1)西游记
(2)既然借不来芭蕉扇,灭不了火焰山,就绕路去西天。(意思对即可)
[解析]从八戒的话中可知答案。关键词:“转路”。
(3)遇到困难、阻碍,不能退缩、逃避,要有战胜困难、踏平阻碍的勇气和信念,这才是成功之道。(意思对即可)
[解析]土地是告诉八戒和悟空,开弓没有回头箭,继续走才能修成正果。
25、(1)①采取单一的学习方式, 学习效率低。②采取两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形式,学习效率高。(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
图表题的解题思路:①审题干、审标题:定对象(现象、观念、状况、效果)。②横比、纵比、纵横比,看现象、看相同,看不同,看变化,看过程。 ③按“对象+相同+不同+变化+过程+观点+问题"得出结论。(能看出什么写什么)
图表标题为“初中生语文学习方式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图表纵向内容表明两种学习方式,一种是单一的学习方式,另外一种是听讲和自学两种方式结合。纵向比较一下两种方式的效果就可知结论。
(2)①学习效率低:被动接受,缺乏自主实践,缺乏指导,走弯路。②学习效率高:既有正确指导,又有自主实践。( 根据其结论分析合理即可)
[解析] “学习效果好与不好” 原因有很多。可从自身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谈。
2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1)题目告诉我们,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是晚餐,它的特点是“特别",绝对不能写一般的晚餐。“特别”之处可能表现在时间、地点、人物、食物特别,也可能是晚餐的起因、经过、结果特别。主题表现正能量即可。
(2)写人记事的材料,可以围绕情节、人物、环境、议论抒情句来提炼文章的主旨,另外还要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
材料的关键词是“一壶水”“支撑”“信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