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上册 语文 第四单元 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 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15 分)
请在下面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第1- 4题每句1分,第5题每小题1分,第6-8题每题2分)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2. 风声一何盛, ! (刘树《赠从弟》其二)
3. 《渡荆门送别》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句是: , 。
4.崔顺的《黄鹤楼〉中由周边景色引出自己羁旅思乡愁绪的名句是:
, 。
5.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那时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街门差役的横蛮,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
(1) “横蛮”中“横”的读音是
(2)语段中“支撑门户”一词用双引号的作用是( )
A. 表示引用 B. 表示特定称谓 C.突出强调 D表示讽刺和嘲笑
(3) “节衣缩食”在句中的意思是 。
6.“毛泽东的伙食也和每个人一样,但因为是湖南人,他有着南方人‘爱辣’的辟好”中有字书写错误, 应将“ ”改为“ 癖”。(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7.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湖南的张家界地貌奇特,有着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变化、桂林之秀丽。(比喻)
B.你就在这里呵,就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反复)
C.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拟人)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
8. 我国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每个节日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文化内涵,下面是和传统节日有关的对联,请指出下面各联分别写了什么节日,填在相应括号里
(1)叶落疏桐秋正半,花开丛桂月常圆。( )
(2)柳枝袅袅报春意,杏花团团念祖恩。 ( )
(3)话旧他乡曾作客,登高佳节倍思亲。( )
(4)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
二、阅读(45分)
(一)古诗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9- -13题。(10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孟子,名 ,战国时期 家。(1分)
10.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国恒亡/河曲智叟亡以应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安能辨我是雄雌
D.国恒亡/则有去国怀乡
1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作者侧重论述了哪方面的内容 (2 分)
12.开篇列举的六位历史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不同点是什么 (2分)
13. 作者认为成才条件源于主客观两种,你是怎样看待这两个条件的 (3分)
(乙)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5分)
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14. “患记问不若人”中“患”的意思是 。(1分)
15.请用“/”为文中划线语句断句。(2 分)
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16. 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一人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 。 (2 分)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甲)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 -20题。(16分)
妈妈的树
佚名
①春雨如丝,万物复苏,又是一个栽树的好时节。
②每到这个时候,我总会想起老家的那些树。 老家的院子很大,正好适合栽树。每到春天,妈妈在劳作之余都会偷闲裁树,栽过榆钱树、桑树、桐树,还有好多我叫不出名字的树。我不知道妈到底栽过多少棵树,只知道妈对每一棵树都精心栽培,像呵护孩子似的呵护每一棵树。我们把这些树叫做妈妈的树。
③离开老家多年,许多树都在记忆中渐渐淡去,唯有白杨树、香椿树和柿子树常常出现在我梦中,因为它们都是有故事的树。
④在我的记忆里,白场树的叶子是我童年最好的玩具。过家家的时候,我们把叶子做成佳肴,用草茎把叶子串成项链。夏日寂寞的午后,白杨树银白色的树皮微微泛出淡青色的光圈。一阵风过,树叶唱起了轻柔的摇篮曲,让我安然入眠。秋天寂静的清晨,白杨树叶随风起舞,飘飘悠悠落了一地,脚踩上云发出“沙沙”的声音,我一圈一圈绕着树走,乐此不疲。
⑤弟弟最喜欢香椿树。香椿树长得很高,每年春天发芽的时候,采摘它就很费事,要爬得很高才够得着。而香椿树的树干又很光滑,爬树是一件很费力的事情。弟弟喜欢爬树,每到做饭的时候,不等妈妈采摘,他就小猴子似的哧溜哧溜上去了,这时,妈妈总要急急地从灶台边跑过来,站在树下大声叮嘱:“小心啊!可要踩实啦!”夜晚的饭桌上,在妈妈“不能上树啦”的絮絮叨叨中,我们快乐地吃着香椿炒鸡蛋,那滋味,太美啦!
⑥柿子树是我和弟弟都喜欢的一棵树,秋天来临的时候,满树金黄色的柿子挂在树上,黄灿灿的柿子在绿叶的掩映下是那样的美,一村的小孩都绕着我家院子咽口水。那场景,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简直就美得无与伦比。可是,有一年秋末,后邻的孩子为了摘我家的柿子,从院墙上摔了下去,送进了医院。那天晚上,妈妈 。第二天早上,柿子树倒在了院墙边,金黄的柿子滚落一地。
⑦如今,妈妈老了,可妈妈依然裁树,家里的院子裁不下就往外栽。院子前的池塘边,院子后的斜坡上,村子边的小山上,都有妈妈的树的身影。妈妈在小山上裁的柿子树已经成林,每年秋天,那里就成了全村孩子的乐园。
⑧每次给妈妈打电话,妈妈总是爱和我们说她的树,我一边接着电话,一边望着窗外都市狭小的天空,眼前似乎山现了一片苍翠。在许多年前的春雨里,妈妈已经把她的树裁进了我们的心里。无论我们走了多久,走得多远,那些树,它们总在那里。
17、第③段中“唯有白杨树、香椿树和柿子树常常出现在我梦中,因为它们都是有故事的树”一句中的“故事”有哪些 (4 分)
18.品味第6段“那场景,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简直就美得无与伦比”一句,请说说“美’
的含义。(4 分)
19.请在第⑥段横线上添加一段符合语境的细节描写。(4 分)
20.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妈妈”的形象。(4 分)
(乙)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1--23心。(9分)
风味独特的客家菜
①“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来到客家人聚居地,你一定会被风味独特的客家菜所深深吸引。
②客家菜与潮菜、 粤菜并称为广东三大策系。传统的客家菜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地方特色,有“原汁原味,可口可心”之美誉。
③(A) 与潮菜比较,客家菜的口感偏重,讲究“咸、香,肥”。这与客家人以往的生活水平和习惯有关。(B)讲究“咸”,是因为客家人住在山区,劳动强度较大,流汗较多,需要要补充盐分。另外,咸的食物不容易变质,便于保管。所谓“香”,就是煎炒的多,吃起来香喷喷的,像煎鱼、煎蛋,煎豆腐等。所谓“肥”, 就是放的油多。因为客家人多住山区,体力劳动多,身体需要较多热量,所以需要吃“肥”的食物。客家菜的形成特点反映了客家人勤奋节俭、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
④与广州菜相比,客家菜以家常菜见长,讲究营养搭配。近年来,客家菜逐渐形成了“原汁原味,可口可心”的几个优点: 一是选料讲求野生、家养、粗种的食物,即没有污染的“绿色食品”;二是烹调方法采用煮、煲、蒸和炖等居多,不破坏食物的营养与纤维;三是极少添加甚至不加过重过浓的佐料,一般用生葱熟蒜调味;四是膳食讲究养生保健的效用,多用民间中草药材入菜,用于调理阴阳,清降补泻。客家菜的真材实料,毫不取巧,能让人领略到客家人朴实无华的传统文化气质。
⑤时至今日,客家菜也在不断地博采众长、推陈出新。一是从蒸、炖、煲、酿等传统客家烹饪方法到借鉴其它菜系流派的煎、炒、炸等技法;二是从只采用野生粗养的家禽肉类等为原料到兼用山珍海味等高档食品为材料;三是由过去外形古朴、花色简单到追求今天的色、香、味、形俱佳。
⑥客家菜的传统菜式有盐锔鸡、梅菜扣肉、酒鸡、肉丸以及酿豆腐等各色酿菜。此外,还有许多客家风味小食:味酵粄、发粄、黄粄、萝卜粄、芋丸、南瓜丸等,这些风味小食用土产的大米、豆类、地瓜、芋等加工制成,尤具特色。
(选文有删改)
21. 客家菜有哪两个传统特点 (3分)
文章第③段中(A) (B)两处分别使用 、 的说明方法。 (2分)
23.客家菜的特色蕴含着客家人怎样的精神与文化传统 (4分)
(三)名著阅读(5分)
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项量( ) (1分)
24. (1) 刘四爷过寿日那天,坚决不同意虎妞嫁给祥子,与她彻底吵翻,后来虎妞就自己做主、在外租房,与祥子结了婚。
B.埃德加.斯诺1905年出于美国堪萨斯城的个贫苦家庭,年轻时当过农民,铁路工人和印刷学徒。
C. 《格列佛游记》是法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创作的一部长篇游记体讽刺小说。
D.在荒岛上,鲁滨逊为了避免忘记计算日期,在树干做成的十字架上,刻上登岛日期,每过一天,就在十字架上刻一道痕。
(2) 青春正是读书时,经典名著尤其值得一读再读。下面有关《西游记》的情节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1分)
A. 在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师给美猴王起名“孙悟空”。
B. 唐僧西天取经,出发时唐太宗送给他一个紫金钵盂,作途中化斋之用。
C.沙悟净在流沙河拜唐僧为师,成为唐僧的三徒弟。
D. 过火焰山时,猪八戒大战红孩儿,为最后降服红孩儿做出很大贡献。
(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A] 拉到了地点,祥子的衣裤都拧得出汗来,哗哗的,像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一种疲乏,如同骑着名马跑了几十里那样。假若胆壮不就是大意,祥子在放胆跑的时候可并不大意。不快跑若是对不起人,快跑而碰伤了车便对不起自已。
[B]慢慢的把宅门都串净,他又串了个第二回,这次可就已经不很灵验了。他看出来,这条路子不能靠长,得另想主意,得想比拉车容易挣钱的主意。在先前,他唯一的指望便是拉车;现在,他讨厌拉车。对什么事他也不想用力,因为以前卖过力气而并没有分毫的好处。在这种打旗呐喊的时候,设若遇见点什么危险,他头一个先跑开,而且跑得很快。
①文段节选自 写的小说 《 》。 (1 分)
②概括文段[A] [B]中祥子的性格特点。(2分)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一)综合性学习(10分)
25.为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学生关爱他人,某校举行了以“与爱同行”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 参与志愿服务是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体现。请你提取下面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概括我国志愿服务的总体情况。(4分)
材料一: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在社区服务领域出现志愿服务活动。到90年代初,共青团中央建立了全国性的青年志愿者组织,动员更多的人参与公共事务;进入21世纪,受北京奥运、汶川地震等重大事件需求的激发, 参与志愿服务的人越来越多,仅2008就有1. 14亿人次的志愿者提供了志愿服务。现在,社区志愿者、红十字志愿者、消防志愿者等各类志愿者的队伍有了显著的发展,志愿服务涉及教育、卫生、环保、科普、扶贫、治安、救援等各个领域。
材料二:中国志愿服务与其他国家比较(见下表)。
国家 参与率 年平均服务小时
中国 85% 21
美国 56% 1277
英国 48% 1460
(2) 某学生在校园网“爱心论坛” 上转发了以下两则材料,请你综合材料的主要内容,完成回帖。(2 分)
材料一:在为云南盈江地震灾区的孩子们献爱心捐赠书包文具的活动中,工作人员收到一个很小的包裹,里面只有十把铅笔,一把十支。工作人员按包裹里留的电话打过去,接电话的是一个羞涩的初中生,他说自己是一个孤儿,没什么钱,自己特别能感受盈江孩子的心情,想尽自己力量为他们做点什么。
材料二: 2010 年中国慈善家排行榜,福耀集团董事局主席曹德旺名列榜首。从1983年第一次捐款至今,曹德旺累计个人捐款已达50亿元。他说:“做人第一就是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
我的回帖:爱心不在于 ,而在于 。
(3)请你参考上面几则材料的内容,就中小学生如何关爱他人,为校刊“行动在线”栏目写出两条建议。(4分)
建议一: 。建议二: 。
(二)写作(50分)
26. 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1)题目:幸福蕴藏细碎间
作文(2)阅读下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传说中有一种很小的鸟,可以跨越大洋,能够连续飞行几万里。它需要的只是一小截树枝,它把树枝衔在嘴里。累了就把那截树枝扔到水面上,然后飞落在树枝上休息一会儿,饿了它就站在那截树枝上捕鱼,困了它就站在那截树枝上睡觉。
小鸟的智慧让我们敬佩,小鸟的简单令我们羡慕,小鸟的勇气使我们惊叹。
作文要求:
(1) 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
(3) 不少于500字。
(4) 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5)行款格式规范。
(6)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所在学校名。
参考答案
一、1、老骥伏枥
松枝一何劲!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hèng (2)C
(3)这里指父母为了供我上学十分节俭,非常不容易。
[解析] (2)“支撑门户”强调读书人在家庭中的地位。故选C。
辟,癖
A
(1)中秋节 (2)清明节 (3)重阳节 (4)春节 除夕
[解析]要将对联内容与传统节日的习俗联系起来。
(1) “秋正半“从桂”提示是中秋。
(2) 上联写春景,下联写祭祖。提示为清明节。
(3)“登高”是重阳节习俗。
(4)春的祝福。春节,除夕。
二、9、轲,思想
10、B
[解析] A项,“亡”的常用义项:逃;丢失;死;灭亡;通“无”。加点词意思:灭亡,通“无”。
B项,“故”的义项:旧的,老的,原来的;仍然;事情;意外,不幸的事端;死去;原因,缘故;容颜衰老;因此;通‘固’,本来;特意,故意。加点词意思:所以。
C项,“是”的义项:对的;这,此;助词,表宾语前置;判断词。加点词意思:这些/判断词。
D项,“国”的义项:国家;国都。加点词意思:国家/国都。
1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侧重于“生于忧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中心论点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归纳中心论点,把握论证方法的的能力。
寻找归纳中心论点的方法:一看标题,有的标题即是论点:二看开头,或直接提出,或立靶子引出,或引用、比喻提出,或叙事引出,或设问引出;三看论据,看论据证明什么观了点;四看分论点,看从几个方面集中证明了什么观点:五看结尾,有的文章在文章的结尾总结归纳文章的论点;六要自己归纳,有的文章没有明确提出论点,要自己归纳。
本文事实、道理及对比论证均证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看“侧重点”,要看论证哪方面着墨多。
12、共同点:这六个人都出身卑微。他们都是经过艰苦的磨炼,显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干,后来都被统治者-委以重任。不同点:人物的身份经历不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论据特点的作用。
抓住关键词分析辨别。“发” “举”说明这些人都成就了一番事业,“吠亩”“版筑”“鱼盐”“士”“海”既说明他们的经历不同,又说明他们出身卑微。
13、成才离不开个人的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但主观条件起决定作用,它可改变不利的客观条件,化不利为有利。客观条件也不可忽视,有时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思辨能力。
客观条件即成才的环境,主观条件即自己努力的意愿和程度。成才需要主、客观条件。客观规律要尊重,主观努力可以改变客观条件。
14、[解析]“患”的义项:祸害、祸患;生病;疾病;忧虑,担心;伤害。根据文意,应为:担心,忧虑。
15、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解析]文言文断句歌诀: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咏其文”“思其义”是两件事,“所得多矣”是两件事的结果。
韦编三绝
17、白杨树伴“我”成长;弟弟爬香椿树采摘香椿芽;给我们家带来欢乐的柿子树被砍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
(1)审题:题干要求我们回答“故事”有哪些,所以是概括事件。(2)抓关键调:关键词为“有故事的树”,所以是树的故事。(3)寻找答案区间:④⑤⑥段。
18、“美”指的是满树柿子的美景,也指“我”看到“一村的小孩都绕着我家院子咽口水”时的得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词语语境义的能力。体会调语的含义。围绕人、事、景、物、情、理,说清楚它的表面义和隐含义。
围绕事件和情感来解说“美”的含义即可。
19、示例:(妈妈)紧锁眉头,在树下徘徊良久,憋出一句“砍树”,转身回到屋里,不顾我们的哭喊恳求,拎起一把斧子冲了出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表达的能力。要清楚“语境”,分析人物此时的心理和情感,然后通过神态、动作等细节的刻画表现这种心理和情感。前文邻居孩子因为摘柿子“从墙上摔了下去",母亲一定又愧疚又害怕,同时,要砍掉柿子树,母亲一定不舍。描写时要注意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这种心理。
20、示例:文章刻画了一位勤劳、善良、睿智、无私奉献的妈妈。妈妈年年栽树,用白杨树教育子女,栽柿子树给院子带来芳香,年老了依然栽树为村里的孩子营造乐园等,无不体现了妈妈在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影响着孩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思维角度:故事有很多情节(不一样的事),情节当中又有很多细节(外貌、语富、动作、神态、心理),答题时,要先抓住这些情节和细节分析:①人或物本身是什么心理情感。②人物对别人(全文中所有人)的情感态度。③人物对生活、人生、自然、学业、事业、那段时光、家庭、故乡等的情感态度。④人物对国家、民族、社会、世界、宇宙的认识态度。⑤作者对人物的评价。最后概括出人物的形象特点。
关键词:勤劳、善良、智慧、无私、教育有方。
21、口感偏重,讲究“咸、香、肥”;以家常菜见长,讲究营养搭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
(1)审题:题干要求我们回答客家菜的“特点”有哪些。(2) 抓关键词:关键词为“客家菜”“特点”。(3)寻找答案区间:③④段。说明文,要特别注意段首领起句。
22、作比较,作诠释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判断说明方法的能力。
说明方法包括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引用、列图表、打比方、摹状貌。
23、勤奋节俭、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和朴实无华的传统文化气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
(1)审题:题干要求我们回答客家菜蕴含客家人的精神和文化传统。(2) 抓关键词:关键词为“精神”“文化传统”。(3) 寻找答案区间: 3 4段。说明文阅读中回答“精神品质”类的题目,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句。
24、(1)C
[解析] C项,乔纳森.斯威夫特是英国作家。
(2)D
[解析]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
老舍(舒庆春),骆驼祥子
(A)憨厚老实、坚韧、自尊好强、吃苦耐劳。[B] 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自甘堕落。
[解析] ①不用解析。②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把握人物形象的思维角度如下:故事有很多情节(不一样的事),情节当中又有很多细节(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答题时,要先抓住这些情节和细节,然后针对这些情节和细节分析:①人或物本身是什么心理情感。②人物对别人(全文中所有人)的情感态度。③人物对生活、人生、自然、学业、事业、那段时光、家庭、故乡等的情感态度。④人物对国家、民族、社会、世界、宇宙的认识态度。⑤作者对人物的评价。
要结合语段,也要结合小说祥子在不同阶段的性格特点来分析。
三、25、(1)①我国参与志愿服务的人越来越多。②志愿服务领域广。③与其他国家相比,志愿服务参与率高。④年人均志愿服务的时间少。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整合文字与图表材料信息的能力。
题干要求我们回答我国志愿服务的总体情况。分析“总体情况”可从历史、现状、规模、领域、程度、数量、利弊、趋势等方面来思考。材料一主要从规模和领域两个角度阐述的。
材料二要分析图表。图表题的解题思路:①审题干、审标题:定对象(现象、观念、状况、效果)。②横比、纵比、纵横比,看现象、看相同,看不同,看变化,看过程。③按“对象+相同+不同+变化+过程+观点+问题”得出结论。(能看出什么写什么)
图表标题为“中国志愿服务与其他国家比较”,百分比告诉我们要分析“度”,也就是参与度。纵向比较中国志愿服务参与度是高是低即可。
(2)①捐献钱物的多少,而在于_②尽心尽力去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整合应用信息的能力。
审题:题干要求回帖,且说明白爱心“不在于”什么和“在于”什么。②抓关键词:关键词为“不在于”“在于"。紧扣爱心“在于”什么或“不在于”什么,概括两则材料的主要意思,即可知答案。
(3)积极捐献钱物,参加志愿服务
[解析]“提建议”可从下面两个角度考虑。①宣传:为了提高认识,增强意识,强化观念。②活动:要可操作,有意义。
2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1) ①审题:题目关键词——“ 幸福”“细碎 间”。“细碎”可理解为细节、细小、微小、平凡、简单。文章反映的主题是“幸福"。②立意:无论是何种人称行文,表现的都是“幸福"。③选材: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环境均没有特别的限制,只是要求写生活细细碎碎的小事。
(2)写人记事的材料,可以围绕情节、人物(物)、环境、议论抒情句来提炼文章的主后,另外还要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