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专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专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2.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8 19:0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上册 语文 第五单元 测试卷
(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请在下面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第1- 4题每句1分,第5题每小题1分,第6--8题每题2分)
1. 岂不罹凝寒 。(刘桢《赠从弟》其二)
2.问君何能尔 。(陶渊明《饮酒》其五)
3.通过《春望》中的“ , ”两句,我们可以想象杜甫因忧国、伤时、思家而导致的苍老之态。
4. 《雁门太守行》中的“ , ”两句诗,表现了诗人誓死报国的忠心。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春天来的好快,悄( ) 无声息、不知不觉中,草儿绿了,枝条发芽了,遍地的野花 (、,)油菜花开的灿烂多姿,一切 (沐浴 映照)着春晨的曙光,在春风中摇弋、轻摆,仿佛少女的轻歌曼舞,楚楚动人。
(1)给语段中加点字注音,写在相应括号内。
(2)把括号内的标点符号填写在相应横线上。
(3)把括号内的词语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6.“这个网很粗造,样子也不美观,但是很坚固”中有一字书写错误,应将“ ”改为“ ”。(法布尔《昆虫记》)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交警大队在校门口安装了红绿灯,大家进出校园的交通安全和事故隐患都有了保障。
B. 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确保中小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的建议。
C. 在歌迷等待半个月之后,超女李宇春终于现身上海,为她的个人专辑举行签售。
D 最新调查表明, 我国大约有72%左右的青少年认为“诚实守信” 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8.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为“中秋”。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平时在异地打拼的游子在这一天回到家乡团聚,一起分食象征圆圆满满的月饼。为了庆祝这个节日,请你拟写一副对联。(每联不少于5字)
上联:
下联:
二、阅读(45分)
(一)古诗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9--13题。(10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上,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孟子,名轲, 时期思想家, 学派代表人物之一。(1分)
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发动)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
C.人恒过,然后能改(过:犯过错)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指在国外)
11. 本文是针对什么问题加以论述的 (2 分)
12. 三皇五帝中不乏业绩突出者,为何作者在文中只举舜一人为例 (2分)
13. 文中列举的六个人的事迹,从他们的事迹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3分)
(乙):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 16题。 (5分)
欧阳修苦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选自《欧阳公事迹》)
14.“教以书字”中“书”的意思是 (1分)
1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16.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什么 (2分)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甲)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 -20题。(16分)
支前英雄
韦如辉
①淮海战役的主战场,距离我爷爷的村庄,不足百里。 我爷爷的村庄叫偏担王,从清朝开始,一直叫这个名字。淮海战役一打响,扁担王就成了大后方。大后方组织的宣传队,一个村庄一个村庄地号召,一家一户地动员。为了打败国民党,为了解放全中国,为了解放全人类,大家要有智出智,有力出力。
②一部分人家不为所动,一部分人家犹豫不决。对于谁打败谁,谁当老子谁当孙子,许多人没去多想。他们想得最多的,就是祈盼战争早点结束,安安泰泰过日子。
③有些人家开始把牲口藏起来,牵到离大后方更远的亲戚家。有些人家卸下车轮,滚到红芋窖里。还有一些人家,将上好的木板门换成弱不禁风的柴门。
④我爷爷托着大烟杆,吸着呛人的旱烟,穿过行人稀少的村街,来到贴在墙上的一张大红纸下。我爷爷对着大红纸说,我家支前!我爷爷送来一头牛,一辆车,两袋小麦,四袋红芋干子。
⑤组织上给我爷爷打了一张借条,盖上鲜红的大印。
⑥我爷爷将借条吹了又吹,确认印泥干了之后,才小心翼翼地叠上,揣进口袋。我爷爷似乎十分放心地转身离开,组织上的同志喊住他,大爷您慢走一步。
⑦我爷爷回头,吃惊不小。组织上的同志将一杂大红花,挂在我爷胸前。我爷爷笑容满面地穿过村街,豪迈地走向自己的家门。
⑧前方的战斗打得十分惨烈,隆隆的炮声随着乌云从北边飘过来,乌云里带有明显的硝烟味儿。我爷爷几乎每天都得在村东头的老榆树底下,等待着他的牛和车归来。我爷爷闻着乌云里的味道,脸上笼罩着浓重的乌云。
⑨我爷爷稍微站起来就能看到担架上躺着的伤兵,我爷爷的心里十分难受。在我爷爷的心里,他的牛和车就淡了许多。
⑩我奶喜欢絮叨,一天到晚不停地怪罪我爷爷,就你积极,牛炸死了,地怎么种 娃怎么活
有一天,我爷爷在我奶奶面前摔了碗,喊道,我就要积极支前。
我爷爷的车被炸得支离破碎。我爷爷的牛被炸死。土改开始了,我爷爷手里有百亩地,被划为地主。我爷爷不服,将政府的借条拿了出来。土改工作组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答应为我爷爷重新量地。一年后,我爷爷的成分由地主改为富农。
我爷爷临终前,把我叫到他跟前,颤抖着伸出苍白无力的手,将政府的借条交给我。他最后一句话说,孩子,留着它,咱不是为了向政府要回东西,咱是不能忘本,好日子来得不容易。
县里建起博物馆时,我将爷爷那张发黄的借条捐了出去。借条被装在玻璃柜里,两组白炽灯光牢牢地钉在上面。下面备注一行小字,支前英雄王二旦所存。
王二旦是我爷爷。
17.请从修辞的角度品味下面句子的妙处。(4分)
我爷爷闻着乌云里的味道,脸上笼罩着浓重的乌云。
18. 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①段的作用。(4分)
19.说说文章中的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 (4 分)
20.文章以第三人称“我爷爷”的口吻叙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分)
(乙)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1-23题。(9分)
君山斑竹
①君山岛的面积还不到1平方千米,可上面却生长着许多珍稀的竹子,其中最有名的就要数斑竹了。
②斑竹高5到10米,直径只有3到5厘米,翠绿的竹竿上长着大大小小黑紫色的斑点,像极了点点泪痕。
③就因为这泪痕一样的斑点, 班竹有着一段凄美的传说。 相传尧舜时代,湖南九嶷山上有9条恶龙,经常危害百姓。关心百姓疾苦的舜帝,决心去为民除害。
④舜帝一走就杳无音信,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便跋山涉水,去九嶷山寻找舜帝。途经君山。得知舜帝杀死了恶龙,帮助百姓过上了好日子,自己却活活累死了。
⑤娥皇和女英悲痛欲绝,抱头痛哭,一直哭了9天9夜,然后双双投水追随舜帝而去。她们的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便显现出了点点泪痕。因为娥皇和女英又叫湘妃,所以这满身泪痕的竹子便有了一个美丽的名字——湘妃竹。
⑥湘妃竹一年要发两次竹笋。第一次是在4、5月间,那时候竹笋都从母竹周围钻出来,就像一群孩子围在妈妈身边,所以人称“孝儿敬母”。等竹笋脱掉它的笋衣时,你会发现它浑身油光闪亮,根本就没有斑点。可几个月后,湘妃竹的身上便开始出现紫斑了。9月以后,第二次竹笋又发出来了,不过这次它们不再是围着母竹,而是从母竹中间钻出来,当地百姓把这叫做“慈母护儿”。
⑦湘妃竹身上的斑点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为什么竹子刚脱去笋衣时没有斑,长大了都长出斑来了呢 植物学家说,其实,斑竹身上那些斑点是因为一种虎斑菌腐蚀幼竹造成的。竹笋期还看不出来,等竹子稍微大一点,这种腐蚀的结果就显出来了。
⑧说也奇怪,如果把斑竹移栽到别的地方,它身上的斑点就会慢慢褪下去。可如果把湘妃竹移回君山岛,斑点又会重新出现。可见湘妃竹身上的斑点和它生长的土壤大有关系。
请在选文第②段中,找出其中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 并结合文意分析其作用。(3分)
22.“ 可见湘妃竹身上的斑点和它生长的土壤大有关系。”一句中加点词“大”能否删去 为什么 (3分)
23. 假如你是导游,要向游客介绍斑竹的神奇,请从文中采集几条信息,并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述出来。(3分)
(三)名著阅读(5分)
24.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埃德加.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这场军事政变……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1) 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指的是什么 发动者是谁 (1分)
(2)这场军事政变的动机是什么 其结果怎样 (2分)
(3)这场军事政变发生后,中共派谁去谈判 其最终解决在当时有何意义 (2分)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 分)
(一)综合性学习(10分)
25.下面是一份“学生课外阅读种类统计表”,请认真研读后,回答问题。
(1)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4分)
在“语文学习的减负增效行动”讨论中,有人提出应减少学生课外阅读的种类,认为读好文学作品就可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请作简要阐述。(40 字左右) (6分)
(二)写作(50分)
26. 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1)题目:感谢你的陪伴
作文(2)阅读下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篇文章。
鲫鱼爱打抱不平,一天,看见螃蟹举着大螯瞪着双眼横行,就责备说;“你为什么蛮不讲理,到处横行霸道 ”
“说横行我承认,但也并非故意。”螃蟹停下脚步望着鲫鱼说。
“此话怎讲 ”“因为我的第一对触角里有几颗用于定向的小磁粒,就像指南针。亿万年前,我的祖先靠这种‘指南针’,堂堂正正地前进后退,行走自如,颇有君子风度。后来由于地球磁场发生了剧烈倒转,触角内的小磁粒失去了原有的定向作用,于是我们后代子孙就只能横着行走了。”“原来是这么回事!”鲫鱼恍然大悟。
“是的,所以你说我横行我的确是横着行走,说我霸道却缺少依据。我不会游泳,行走又慢,怎么霸道 只不过模样不善罢了。”
鲫鱼听了觉得也是,螃蟹没有对我霸道过,也未见它对别人霸道过,只是听人说它横行霸道,就对它有了坏印象。于是,鲫鱼有点不好意思,连忙向螃蟹道歉。
作文要求:
(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 文体不限。
(3) 不少于500字。
(4) 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5) 行款格式规范。
(6) 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所在学校名。
参考答案
一、1、松柏有本性
心远地自偏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5、(1) qiǎo (2)、 (3)沐浴
[解析] (2)词语并列用顿号。
(3)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近义词的能力。近义词辨析可从语义轻重、范围大小、感彩、语体色彩、具体概括、侧重不同、对象不同、语法功能几个角度思考。
6、造,糙
7、B
[解析]A项,“事故隐患”与“保障”不能搭配。C项,缺少宾语。D项,“大约”与“左右”重复。故选B.
8、上联:分隔异地思亲苦
下联:喜迎中秋合家欢
[解析]对联把握五个要点:(1)上下联字数相同,对应的词性相同,对应短语类型相同(有时动词可对形容词)。(2) 意境相关。(3)上联有重字,下联对应处也应重字。(4)三四声字(仄声)对一二声(平声)字。(5)上下联的字不得重复(个别如“之”除外)。主题为“中秋”,可从中秋习俗、中秋意义等方面构思组织语言。自拟对联,越简单越好,字数不少于五言,结构最好是主谓式或动宾式,词语避免副词、介词、连词。
战国,儒家
A
[解析] A项,“举”的义项:向上抬;动作行为;发起,兴办;提出;选拔,任用;全;科举。句中意为:选拔,任用。
11、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题的能力。论题,即议论文论证的问题。分析论题是什么,需要看作者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论题。
12、因为舜在三皇五帝中出身卑微,又历经磨难。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论据的典型性的能力。典型的论据是能从各个方面有力证明论点的。作者要证明的是“磨炼出英才”, 舜在三皇五帝中出身卑微,又有成就,因此最能证明观点。
13、一个人若想成就一番伟业, 就必须在思想、身体、生活、行为等方面经历一番艰难 甚至痛苦的磨炼。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体验。
六个人出身卑微且有成就。可从“磨炼出英才”角度谈启示。

[解析]“书”的义项:信;书写;文件;字体;上奏;书法。根据文意应为“写”。
15、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解析]关键词“惟.....是务”1分,句意1分。
16、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
[解析]分析“原因”,当从主客观两方面谈。结合文中“人、事、物”分析。
17、采用比喻修辞,把“我爷爷的忧愁”比作“乌云”,和从战场上飘来的乌云相对应,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方法的能力。
初中生常见修辞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对比、反复、设问、反问、借代、双关、反语。其中比喻、拟人、借代的修辞效果是形象生动;夸张、反复、对比的效果是突出表现事物特点;排比句式整齐增强语势;反问加强语气;突出表现事物特点:对偶言简意丰,有文采;设问,引起读者的注意;双关含义深刻:反语,强化某种情感,或具有讽刺意味。
无论何种修辞,都要写清楚内容上的效果。即写出了事物外在的特点或状态,表现了事物内在的精神、品质、情感,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揭示了生活道理,反映了社会现实。(横线部分有几条写几条)
句子用比喻修辞,把爷爷的忧愁比作乌云,形象生动,有表现力。
18、设置文章的活动场景,交代社会环境,为下文写爷爷支前作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开头段作用的能力。
开头段的作用——总领全文 (中心句)、引起下文、呼应标题、前后照应、铺垫、伏笔、倒叙。再看是否交代背景、明主旨、设置悬念、渲染气氛、烘托心情、和后文对比、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侧面衬托。然后再回答:写出了事物外在的特点或状态,表现了事物内在的精神、品质、情感,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揭示了生活道理,反映了社会现实。(横线部分有几条写几条)
本文开头段交代背景,为下文写爷爷支前作铺垫。
19、爷爷是一个懂得大义、明白事理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把握人物形象的思维角度如下:故事有很多情节(不一样的事),情节当中又有很多细节(外貌、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答题时,要先抓住这些情节和细节,然后针对这些情节和细节分析:①人或物本身是什么心理情感。②人物对别人(全文中所有人)的情感态度。③人物对生活、人生、自然、学业、事业、那段时光、家庭、故乡等的情感态度。④人物对国家、民族、社会、世界、宇宙的认识态度。⑤作者对人物的评价。
爷爷的形象主要是从他对国家的态度体现出来的。
20、以第三人称“我爷爷”的口吻叙述,犹如讲故事,一方面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灵活自由,另一方面也让读者感觉亲切,增强作品的真实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体味不同人称叙述的好处的能力。不同人称叙述的好处:第一人称的优点是,增加对事情对人物叙述的真实性,读者认为这所描述的一切是作者亲历的。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叙述的好处是,增加亲切感,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的距离。便于对话,便于抒情,有呼告效果,可加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第三人称叙述则显得比较客观公正,能直接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更自由。
“我爷爷”兼具第一和第三人称的优点。
21、示例一: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而准确地说明了斑竹的高度、大小。
示例二: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斑竹上斑点的形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说明方法的能力。说明方法包括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引用、列图表、打比方、摹状貌。下定义准确简明地概括了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给读者以清楚的认识。作诠释对事物的某一方面进行解释说明的方法。具体解释了事物的哪方面的特点。引用使说明内容更充实,有说服力。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不同类型及其特点。举例子具体、真切、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征,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作比较鲜明具体地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点,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打比方把什么比喻成什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特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列图表清楚直观地说明了事物特点,使读者一目了然。摹状貌形象生动地描写了什么,说明了事物特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②段用了列数字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22、不能删去。“大”字说明了斑点和土壤关系非常密切,去掉后,就使斑点和土壤之间的关系密切的程度减轻了,语言也就不准确了。
[解析]题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能力。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常考的词语:①表程度:特别、最、很、更、比较、相当、充分、一定、绝对等。②表范围:基本、几乎、许多、主要、极个别、之一、仅、只、至少、一般来说、大约、左右、上下等。③表时间:当时、至今、常常等。④表地点:在国内、国内外、国外、国际上等。5表猜测估计:大约、可能、左右、估计、也许等。⑥表传闻、来源不确凿:据说、传言等。⑦表有根据、有依据的:据统计、据介绍、据测定、资料表明等
加点词语“大”表示程度,说明斑点和土壤的关系十分密切。
23、(1) 斑竹上有像极了泪痕一样的斑点。(2)斑竹有个凄美的传说。(“关于斑竹的传说"亦可) (3)斑竹每年发两次竹笋。(4) 斑竹身上的斑点和它生长的土壤大有关系。(“斑竹被移到别的地方,斑点就会消褪。移回来,又会重新出现"亦可) (5)斑竹刚脱去笋衣时没有斑,长大了却长出斑。(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关键词:“介绍斑竹”,意即让我们理清斑竹的特点。答案区间:①- ⑧段。
24、(1)西安事变(或双十二事变);张学良、杨虎城。
[解析]题干关键词“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一边”。
(2)逼蒋抗日;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3)周恩来;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三、25、(1)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面越来越广,尽管仍以文艺类为主,但政治历史类、体育军事类和科普类等都有了很大的增长。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图表题的解题思路:①审题干、审标题:定对象(现象、观念)。②横比、纵比、纵横比,看现象、看相同,看不同,看变化,看过程。③按“对象+相同+不同+变化+过程+观点+问题”得出结论( 能看出什么写什么)。图表的标题为“学生课外阅读种类统计表”,纵向有三个项目: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横向为阅读人数百分比。因此可知,图表调查的是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课外阅读面。
横向、纵向比较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阅读面的不同,即可得出结论。
(2)略。(提示:有明确的观点,有相应的分析阐述,语言表述流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
“减少学生课外阅读的种类”会产生两个弊端,一是阅读题材单一,导致学生知识面有:二是学生课外阅读的选择性变小。
26、[解析] (1) 审题:人称限制:第二人称。内容限制:陪伴。情感基调:感谢。立意:反映以“陪伴”为主要事件的正能量。选材:个人成长、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均可。
(2)写人记事的材料,可以围绕情节、人物、环境、议论抒情句来提炼文章的主旨,另外还要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
材料中螃蟹的”说我霸道却缺少依据”这句话,和鲫鱼的“只是听人说它横行霸道,就对它有了坏印象”是关键语句。
可从:谣言不可信、不可传的角度立意。另外可从“调查与发言权”“人云亦云会害人”的角度立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