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中国石拱桥》课时作业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中国石拱桥》课时作业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10 10:05: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8课《中国石拱桥》课时作业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一、选择题
1.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记载  横跨  陡峭  就地取才
B.和谐  支撑  推祟  巧妙绝伦
C.漳州  优久  弧形  独一无二
D.合拢  残损  拱圈  长虹饮涧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石拱(gǒng) 彩虹(hóng) 修砌(qiè) 弧形(hú)
B.洨河(xiáo) 陡坡(dǒu) 暴涨(zhǎng) 支撑(chēng)
C.雕刻(jiāo) 桥墩(dūn) 河堤(dī) 皎洁(jiǎo)
D.匀称(chèn) 和谐(xié) 湮没(yān) 佥载(jiān)
3.下列词义的范围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
A.拱桥——石拱桥——桥——中国石拱桥
B.桥——石拱桥——拱桥——中国石拱桥
C.中国石拱桥——桥——拱桥——石拱桥
D.桥——拱桥——石拱桥——中国石拱桥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但为了准确形象地说明事物特征,说明文中也可以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
B.《中国石拱桥》在介绍石拱桥有关知识时,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用了如“大约、可能、左右”等表示估计的词语,其目的是讲究用语分寸,准确说明事物。
C.《中国石拱桥》的作者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他曾主持建成了中国人自己设计的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
D.中国石拱桥的三大特点是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只有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我们才能真正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B.由于母亲对我的悉心培育,使我从小就养成了勇敢的性格。
C.综艺节目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其形式多样造成的。
D.谁能否认李时珍没有对中国的医学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呢?
二、填空题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中国石拱桥的三大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建成的桥,用料______,结构______,强度______。
(3)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 ______。(巧妙绝伦 匠心独运)
(4)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 波罗来到中国,他在游记里,十分 ______(崇拜 推崇)这座桥。
(5)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______ (证明 表明 说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7.写出说明顺序。
(1)文章先说世界石拱桥的特点,再说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再说赵州桥、卢沟桥的特点。(________)
(2)文章说明卢沟桥时,先说桥的长度,再说石拱、桥面、柱头、石狮等。(________)
(3)文章说明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时,用“首先”“其次”“再其次”来说明。(________)
8.指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_____)
(2)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_____)
(3)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_____)
(4)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800年前……(_____)
(5)由于各拱相连,所以这种桥叫作联拱石桥。(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9.综合性学习。
(1)桥,不是没有生命的冷冰冰的建筑物,它体现着人类的智慧,并给人以美感。它常出现在文人墨客的诗文中,请你写出两个不同作者的带“桥”的诗句。(要求写连续的两句)
①作者:___________,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___________,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关于桥的段落,请你品读探究,说说断桥美在何处。
断桥是白堤的起点,因从孤山来的白堤到此而断,所以名为断桥。断桥是一座独孔环洞桥。当积雪初融时,桥上雪光融融,看去有似断如残之感。《白蛇传》中许仙与白娘子首次相会就在这里。断桥是西湖观赏雪景的最佳处。一场大雪过后,只见远山银装素裹,近树灿若梨花,宝石山、葛岭堆琼砌玉。湖水晶莹澄澈,令人乐而忘返。
断桥之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赵州桥和卢沟桥由于年代久远,正面临着年久受损失修的问题,请从保护文物的角度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某班级举办以“那些年走过的桥”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假设你从电视新闻频道获悉,政府决定在家乡河流的上游新建一座大桥。作为校报的一名小记者,你准备就这件事采访旅游局局长,请将你的问题写出来:_______________。
(2)赵州桥由于年代久远,正面临着年久受损失修的问题,而对于是否需要整修,人们意见不一。请说说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
(3)现实中的桥易过,而人生中的“桥”难走。阅读下面语段,其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A)漫长人生中,谁也不可能不一帆风顺,谁也不可能不经历挫折。(B)被挫折历练过,总是更顽强、更成熟、更勇敢,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C)遭受挫折不但可以积累经验,而且使人生得到升华,所以我们更应该正视挫折。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有语病,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有语病,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连,所以这种桥叫作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②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选自《中国石拱桥》)
[乙]
我们遵照前人的经验,卧床假寐,静待五更。当表针一指到四点的时候,我们就赶忙起床。走出门外,当真听见了此落彼起的报晓鸡鸣。晨寒凛冽,我们踏着如霜似雪的月光走上了卢沟桥。这时,接近满圆的晓月转到了西天,正悬挂在迎面的卢师山上。抬头望月,看得出这时的月与桥的距离是最近的;晓月的亮度比初升和正处中天时,都大得多。这时的晓月是在桥的北侧,永定河的上游,月光顺流而下,视野也显得最为深远。我们在桥上有意地测试了一下晓月的亮度。凭借着月光,不仅看得清碑身上乾隆书写的“卢沟晓月”四个大字,也依稀地辨认出了在桥西碑亭上康熙书写的“察永定河”的一首五言律诗。桥下的永定河,因为大旱缺水,我们虽然没能见到波涛浩渺的壮丽场景,但汩汩有声的淙淙细流,在晓月映照下,也呈现出波光粼粼的景色。这时,看到披着晓月银光的卢沟桥,直至每个玉石栏、柱、栏板,以及485个大小石狮……我们禁不住想起曾在元代做官多年的马可·波罗的描述:“这是一座无可比拟的、世界上最美的桥。”
(选自陈寿儒《夜宿卢沟观晓月》)
11.甲文第①段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12.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13.结合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个半圆形的桥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宽约8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14.甲、乙两文都引用了马可·波罗评价卢沟桥的话,写作目有何不同?
15.根据乙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内容,概括“卢沟晓月”的特点。
(二)阅读下列以“桥”为主题的相关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中国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在交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就是其中的代表。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建造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
赵州桥非常壮阔,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这座桥的特点是: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拉架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开头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超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选自茅以升《中国石拱桥》,有删改)
(材料二)
港珠澳大桥为三座大跨度钢结构斜拉桥,连接珠海、香港、澳门人工岛三个地区。大桥采用了“桥、岛、隧三位一体”的建筑形式,全程段呈S形曲线,既能缓解司机驾驶疲劳,还能提升建筑美观度。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在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建设前后创新项目超过1000个,形成63份技术标准,创造600多项专利(中国国内专利授权53项),形成了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具有划时代意义。首先,其建设创下多项世界之最,体现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其次,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再次,极大缩短了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间的时空距离,促进了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等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和配置,将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材料三)
石拱桥圈的桥洞、方的石块、弧的桥背,方、圆之间相处和谐,得体,力学的规律往往和美感的规律相拍合。
(材料四)
进入高铁时代后,桥梁工程的更多优势逐渐凸显。平原地区的高铁,大量运用桥梁代替普通铁路的路基,“以桥代路”每千米可少占地约43亩,列车调整运行对线路条件要求较高,通常需要较大的曲线半径,要与一些地面无法绕避的障碍物进行交叉,而桥梁则能够成功跨越它们。同时结合城市规划,还能够减少对城市空间的分割,高铁桥梁大量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性能稳定,减少了后期维修养护的工作量。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材料五)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桥梁建设投资逐年增加,中国桥梁实现了从追赶到跨越的梦想。如何建好、管好、维护好桥梁,特别是早期建成的桥梁,如何提升桥梁的安全性、耐久性和使用功能已成为桥梁工程界的巨大挑战。
(选自《中国新闻网》)
16.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
A.赵州桥大拱由多道拱圈拼成,这样可以减轻桥身的重量。
B.赵州桥桥洞设计成弧形,像一张弓,目的是使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C.赵州桥是一座石拱桥,历史比较悠久,结构坚固,是中国石拱桥的代表。
D.赵州桥的技术水平和艺术价值都很高,是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结晶。
17.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分析石拱桥的“和谐美”具体是怎样体现的?
18.材料二划线语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9.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拦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拦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卢沟桥在我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历史上,也是值得纪念的。1937年7月7日中国军队在此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揭开抗日战争的序幕。
(节选自《中国石拱桥》)
(乙)卢沟桥是一座联拱石桥,计11孔,长212.2米,加上两端桥堍(tù)共长约26.5米。靠河两岸的跨径仅16米左右,逐渐向桥中心增大,最大跨径计21.6米。桥墩上游面造成尖端形,下游面系平头,深合现代科学原理。桥面宽7.6米,全宽约8米。桥面用石板铺砌,桥的两端筑有翼状石栏,连同桥上两旁石栏,北面有石柱140个,南面有石柱141个,其中一个已坍损。柱的间距1.8~2米,柱高1.4米,柱头各刻石狮,每个姿态各异,有立的,卧的,蹲的,伏的,大抱小的,小抱大的,各种形式。柱间各嵌石板为栏,栏高约85厘米。桥的西端有两根石柱,柱上各距一只朝天犼(hǒu),柱下各有石象一只,雕饰工巧,足增美观。
(节选自罗英《中国桥梁史料》)
(丙)早就盼望在一个相宜的日子,夜宿卢沟,一览卢沟晓月的景色。今年过节的气氛比往年火炽。在洋溢着欢乐的气氛中,我感到夜宿卢沟观赏晓月的相宜日子,莫过于正月十五上元节了……
我们遵照前人的经验,卧床假寐,静待五更。当表针一指到四点的时候,我们就赶忙起床。走出门外,当真听见了此落彼起的报晓鸡鸣。晨寒凛冽,我们踏着如霜似雪的月光走上了卢沟桥。这时,接近满圆的晓月转到了西天,正悬挂在迎面的卢师山上。抬头望月,看得出这时的月与桥的距离是最近的;晓月的亮度比初升和正处中天时,都亮得多。再是这时的晓月是在桥的北侧,永定河的上游,月光顺流而下,视野也显得最为深远。我们在桥上有意地测试了一下晓月的亮度。凭借着月光,不仅看得清碑身上乾隆书写的“卢沟晓月”四个大字,也依稀地辨认出了在桥西碑亭上乾隆书写的“察永定河”的一首五言律诗。桥下的永定河,因为大旱缺水,我们虽然没能见到波涛浩渺(水大,广阔无边)、滟滟(水波闪动的样子)随波千万里的壮丽场景;但汩汩有声的淙淙细流,在晓月映照下,也呈现出波光粼粼的景色。这时,看到披着晓月银光的卢沟桥,直至每个玉石栏、柱、栏板,以及485个大小石狮……我们禁不住想起曾在元代做官多年的马可·波罗的描述:“这是一座无可比拟的、世界上最美的桥。”
(节选自陈寿儒《夜宿卢沟晓月》)
20.(乙)文对卢沟桥的介绍,与(甲)文相比,说明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21.(丙)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与(甲)文中对卢沟桥的介绍相比,它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2.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甲)文和(乙)文的画线句子你更欣赏哪一个?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B
3.D
4.C
5.A
6.形式优美 结构坚固 历史悠久 省 巧 高 巧妙绝伦 推崇 表明
7.(1)由一般到特殊 (2)由整体到局部 (3)由主到次
8.打比方 列数字 引资料 举例子 作诠释
9.(1)①作者:示例:温庭筠, 诗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②作者:示例:杜牧 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2)积雪初融,看去有似断如残之感,是西湖观赏雪景的最佳处。 (3)示例:赵州桥和卢沟桥既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又是中国“桥”文化的代表,更是中国“桥”历史的见证,政府有责任、有义务为维护它们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使古桥永远屹立不倒。
10.(1)(示例)尊敬的局长,您好!请问这座大桥的开通,对我们这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2)(示例)我认为需要整修。赵州桥既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又是中国“桥”文化的代表,更是中国“桥”历史的见证,政府有责任、有义务为维护它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使古桥永远屹立不倒。 (3)①A 将“不一帆风顺”中的“不”去掉 ②B 在“被挫折历练过”后加“的人”。
11.逻辑顺序,即从整体到局部
12.作比较,将卢沟桥和两岸河堤相比较,充分说明了卢沟桥的结构坚固。
13.数字具体,实事求是,该用“约”限制时,绝不“故作准确”;“几乎”强调了桥面与河面并非完全平行。
14.甲文的目的在于说明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点,而乙文的目的在于表达作者对卢沟桥的赞美之情。
15.晓月圆,距离近,明亮
16.A
17.结构和谐:石拱桥圈的桥洞、方的石块、弧的桥背,方、圆之间相处和谐。环境和谐:石拱桥和四周的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色彩、动静和谐:赵州桥横卧在水面上,与流水产生动静的对比,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18.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了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在技术研发方面取得的成绩,体现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19.不能删去,“在当时”起限制作用,表明赵州桥大拱的长度只是在当时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而不是有史以来最长的石拱,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20.【乙】文主要介绍了卢沟桥本身的情况,分桥拱、桥墩、桥面、桥栏等几个部位,列举大量数据与事实,一一介绍;【甲】文重点介绍卢沟桥的结构特点、桥栏上的石狮子,也介绍了卢沟桥的审美价值和历史意义。(意思对即可)
21.【丙】文是散文,主要写观赏“卢沟晓月”时的情景;【丙】文描写的重点是月光和桥下的流水,最后才烘云托月般地写到卢沟桥本身,有了前面的渲染,卢沟桥给读者留下美丽动人的印象,而【甲】文是说明文,基本上是客观平实地介绍卢沟桥的特点,即使有摹状貌之处,也是为了把相关内容说清楚,并不是为了写景抒情。(意思对即可)
22.我更欣赏【甲】文的画线句子。从表达方式角度看【甲】文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石狮子各种各样的形态,将【乙】文中石狮子的各种形式具体化,给人留下很深印象;【乙】文只是客观地说明了石狮子的具体形式,给人留下的印象不深。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