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2章 神经调节习题(WORD版带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2章 神经调节习题(WORD版带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11-10 10:50: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章 神经调节练习
一、选择题
1.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在人脑中与上述现象有关的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 )
A.小脑、下丘脑、脑干
B.大脑皮层、小脑、脑干
C.小脑、大脑皮层、脑干
D.大脑皮层、小脑、下丘脑
2.下图表示人的反射弧模式图,③表示位于脊髓的神经中枢,箭头表示受到刺激产生兴奋的传导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⑤是指神经末梢
B.人体的反射弧至少由3个以上的神经元组成
C.兴奋在②上传导时,其膜内电流方向同箭头方向一致
D.刺激④既可以引起⑤的活动,也可以导致a处的兴奋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A.反射 B.反射弧 C.兴奋 D.应激性
4.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神经冲动在生物体内可以进行双向传导且传导速度较快
B.神经中枢的作用是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并产生兴奋
C.在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中K+、Na+均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
D.只要刺激导致效应器产生了相应的反应,就说明发生了反射活动
5.下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射不一定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
B.刺激e处,肌肉收缩,此过程为反射
C.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受损,反射不能完成
D.f为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6.下列事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C.大脑皮层H区损伤,导致病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
7.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甲图 乙图
A.在甲图中,反射弧中包含三个相同功能的神经元
B.兴奋在③处和⑥处传导时,信号变化和速度均不同
C.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a、c为兴奋部位
D.电刺激⑤处,测量③处的电位变化,可验证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8.下图是突触局部模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⑤内的液体是血浆
B.①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C.②传递到①,反射过程完成
D.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方向是从左到右
9.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为材料进行实验,如下图所示,这时观测到a、b间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是( )
A.在膜外是b→a
B.在膜外是a→b
C.在膜内是b→a
D.在膜内可以是b→a,也可是a→b
10.下图表示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流计的电极均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a、b、c为可供选择的刺激位点。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c处兴奋时,其膜内的电流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反
B.刺激a、b点,可证明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C.当a点受刺激时,电流计①的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要判断X处有无突触,应选择刺激b点,然后观察电流计②指针偏转的次数
11.下图是人的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简图(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到轴突),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的部分区域,乙代表脊髓中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下列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若正常成年人的b受损,其排尿反射将不会存在
B.如果正常成年人的n兴奋,就会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
C.若正常成年人的m和n受到损伤,其排尿反射仍会存在
D.婴儿的a兴奋,就会引起e发生反应;正常成年人的a兴奋,e不一定发生反应
12.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言语区(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
B.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是指脑和脑神经
C.反射活动必须要有大脑皮层的参与
D.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失去运动能力
二、非选择题
13.下图是A、B两个神经元之间的局部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图标名称:②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③④⑤组成的结构称为:______________。
(2)兴奋只能由A→B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为探讨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以损毁脑的蛙为实验材料,依次进行实验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刺激前的处理 用硫酸刺激的部位 实验结果
实验一 环切掉蛙左后肢脚趾上的皮肤 左后肢中趾 左后肢不能运动
实验二 不作处理 右后肢中趾 右后肢能运动
实验三 与右后肢肌肉相连的坐骨神经滴加麻醉剂(一次) 右后肢中趾(每隔1 min刺激一次) 右后肢能运动,但3 min后不能运动
实验四 实验三后立即实验 右侧背部(每隔l min刺激一次) 右后肢能运动,但5 min后不能运动
(1)该实验过程中,控制后肢运动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实验时,损毁蛙脑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一与实验二的结果不同,表明蛙趾部被硫酸刺激的感受器位于______________。
(3)坐骨神经中既有传入神经又有传出神经,因二者分布的位置存在差异,被麻醉的先后顺序不同。综合分析实验三和实验四,结果表明坐骨神经中的______________(填“传入神经”或“传出神经”)先被麻醉剂彻底麻醉。
15.图甲表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 图乙
(1)图甲中的f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______________。能对传入神经传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的结构是[d]______________。
(2)图乙是图甲中_________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该结构称为突触,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③中内含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3)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传递的是______________信号,它能进行________(单/双)方向的传递,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神经元是由细胞体和细胞突起构成的,下图表示离体的联结起来的两个兴奋性神经元。请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Na+浓度的分布特征是细胞外的Na+浓度______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细胞内的。神经纤维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
(2)给予B点一个有效刺激,图中的______________(填字母)点能检测到电位变化。刺激D点,B点不能检测到电位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神经冲动在C处圈内突触处的传递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要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神经递质和激素都在动物生命活动中起重要调节作用,相同点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17.研究人员发现,当以弱刺激施加于海兔的喷水管皮肤时,海兔的鳃很快缩入外腔内,这是海兔的缩鳃反射。若每隔1分钟重复此种弱刺激,海兔的缩鳃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习惯化。图1表示海兔缩鳃反射习惯化的神经环路示意图,图2表示习惯化前后轴突末梢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图1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缩鳃反射发生时,受刺激部位神经元膜内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在图1中b处给予有效刺激,只能在点______________(填“a”“c”或“d”)检测到电位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2可知,习惯化产生的原因是:轴突末梢处______________内流减少,导致______________释放量减少,突触后膜所在的运动神经元兴奋性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语无伦次与语言中枢有关,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小脑有维持平衡、协调运动的功能,走路不稳即与小脑的麻醉有关;呼吸急促与呼吸中枢有关,呼吸中枢位于脑干。故选B。
2.C
解析:根据该反射弧模式图提示的信息可知,①为感受器,②为传入神经,③为神经中枢,④为传出神经,⑤为效应器,效应器可以是传出神经的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所以刺激④可以引起⑤的活动,但无法导致a处的兴奋;兴奋在②上传导时,其膜内电流方向同箭头方向一致,故C正确;反射弧一般至少有三个神经元: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但是膝跳反射中只包含两个神经元: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
3.A
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
4.B
解析:在反射弧中,神经中枢的作用是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并产生兴奋,故B正确;神经冲动在生物体内只能单向传导;在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中Na+通过主动运输排出细胞;若直接刺激传出神经,效应器也可发生反应,但不属于反射。
5.C
解析:分析图示为反射弧结构,b是感受器,c是传入神经,a是神经中枢,e是传出神经,f是效应器;反射都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f为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刺激e处,肌肉收缩,没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不属于反射。
6.D
解析:高级神经中枢在脑部,控制全身(控制上半身,也可以控制下半身),低级神经中枢中的脊髓,主要控制下半身,如果脊髓受伤,高级神经中枢便无法通过脊髓控制下半身,造成下肢瘫痪;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是低级的神经活动,不能说明高级中枢能够控制低级中枢;记忆种类包括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永久记忆,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但不能说明高级中枢能够控制低级中枢;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这仅与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语言中枢有关;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是脊髓,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所以意识丧失不能控制排尿,意识恢复能够控制,说明脊髓的活动受大脑皮层控制。
7.B
解析:根据甲图分析可知,①是感受器,②是效应器,③是传入神经,④是灰质,⑤是传出神经,⑥是突触;静息时,K+外流,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故乙图中b为兴奋部位;在甲图中共显示了三个、三种神经元,即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兴奋在③处以电信号形式传导,在⑥处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传导,③处传导速度较⑥处快,故B正确;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所以乙图中的b为兴奋部位,a、c为未兴奋部位;因缺乏对照实验,只电刺激⑤处,测量③处的电位变化,不能验证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8.B
解析:图中①是受体,②是神经递质,③是突触后膜,④是突触前膜,⑤是突触间隙,⑥是突触小泡;①是神经递质的受体,化学本质是糖蛋白;⑤是神经元间的液体,是组织液;②传递到①只是完成了神经元间的兴奋传递,反射过程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兴奋在突触处只能从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即从右到左。
9.A
解析:刺激点a在受到刺激后,电位变成外负内正,于是在刺激点a和b点之间,无论是膜外还是膜内都存在电位差,局部电流形成,此时a点为兴奋点,b点属于未兴奋点,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是b→a,膜内的局部电流方向是a→b,故A正确。
10.A
解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刺激a点和b点,电流表①指针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说明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c处兴奋时,其膜内的电流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故A符合题意;要判断X处有无突触,应选择刺激b点,然后观察电流计②指针偏转的次数,若偏转一次,说明X处有突触,若偏转两次,说明X处没有突触。
11.B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甲是大脑皮层,乙是脊髓,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d是传出神经,e是效应器;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b受损,则反射将不会存在;正常成年人的n兴奋,释放的递质对下一个神经元有兴奋或抑制的作用,故B符合题意;m或n受损,排尿反射仍然存在,只是不受大脑控制;婴儿的大脑发育不完善,排尿反射只由脊髓控制,a兴奋,就会引起e兴奋,成年人排尿反射还受大脑皮层控制,所以a兴奋,e不一定兴奋。
12.A
解析: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腔中的脑(大脑、脑干和小脑等)和椎管内的脊髓,它们含有大量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组合成许多不同的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它包括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全部智力活动,涉及人类的听、写、读、说,故言语区(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是指脑和脊髓;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但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小脑是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小脑损伤不会导致身体失去运动能力。
二、非选择题
13.(1)神经递质 受体(或糖蛋白) 突触
(2)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解析:突触是指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传递信息的部位,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据图示可知,①是突触小泡,②是神经递质,③是突触前膜,④是突触间隙,⑤是突触后膜,⑥是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1)分析可知图中②是神经递质,⑥是特异性受体,③是突触前膜、④是突触间隙和⑤是突触后膜,③④⑤组成突触构成。
(2)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在A、B两个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方向只能是A→B。
14.(1)脊髓 排除脑对脊髓反射活动的影响
(2)皮肤内
(3)传入神经
解析:(1)由题意“以损毁脑的蛙为实验材料”可知,该实验过程中,控制后肢运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实验时,损毁蛙脑的目的是排除脑对脊髓反射活动的影响。
(2)实验一与实验二的自变量为是否环切掉蛙后肢脚趾上的皮肤,由此导致的实验结果不同,这表明蛙趾部硫酸刺激的感受器位于皮肤内。
(3)在实验中与右后肢肌肉相连的坐骨神经滴加麻醉剂(一次)。实验三用硫酸刺激右后肢中趾实则刺激的是感受器,右后肢在3 min后不能运动,说明从滴加麻醉剂开始到传入神经被彻底麻醉所需时间约为3 min;实验四用硫酸刺激右侧背部实则刺激的是传出神经,右后肢在5 min后不能运动,说明从滴加麻醉剂开始到传出神经被彻底麻醉所需时间约为5 min。综上分析,坐骨神经中的传入神经先被麻醉剂彻底麻醉。
15.(1)效应器 神经中枢
(2)c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神经递质
(3)化学 单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
解析:图甲表示反射弧的相关结构,其中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表示突触、d是神经中枢、e是传出神经、f是效应器。乙图表示突触结构,其中①、②、③、④、⑤、⑥分别是突触小体、线粒体、突触小泡、突触间隙、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
(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中的b上有神经节,所以a表示感受器、f表示效应器。图中[d]是神经中枢。
(2)图乙是图甲中c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
16.(1)高于 K+
(2)A、C、D 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要经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而在神经纤维上只通过电信号进行传导,电信号的传导速度远远高于化学信号的
(4)均与受体特异性结合后起作用;都作为信息分子;作用结束均被灭活等
解析:(1)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Na+浓度的分布特征是细胞外的Na+浓度高于细胞内,而K+浓度相反,细胞内的K+浓度高于细胞外,因此K+外流是神经纤维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2)由于在神经纤维上兴奋可以双向传导,因此给予B点一个有效刺激,图中的A、C点均可以检测到电位变化;该刺激可以通过突触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因此在D点也均可检测到电位变化。
(3)C处圈内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要经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而在神经纤维上只通过电信号进行传导,电信号的传导速度远远高于化学信号的传递。
(4)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的信息分子,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立即被酶分解或者移走;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者内分泌细胞分泌的信息分子,作用于靶器官或者靶细胞,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作用,调节靶器官或者靶细胞的代谢活动,发挥作用后会立即被灭活。
17.(1)传出(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鳃 负电位→正电位
(2)d 突触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或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Ca2+ 神经递质 降低
解析:(1)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由图和分析可知,题中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鳃。缩鳃反射发生时,受刺激部位Na+内流,神经元膜内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到正电位。
(2)若给予b处有效刺激,刺激可从中间神经元传到运动神经元,所以d点可检测到电位变化。原因是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习惯化后,海兔的鳃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结合图2可知,Ca2+进入神经元减少,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突触后膜所在的运动神经元兴奋性降低。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