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3.3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3.3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2.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6-02 10:37:19

文档简介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3.3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高二下·横峰开学考)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至5℃时,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是(  )
A.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B.增加、增加、减少、不变
C.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D.增加、增加、减少、降低
【答案】B
【知识点】体温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至5℃时,皮肤表面的冷觉感受器接受寒冷刺激并产生兴奋,兴奋传导至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一方面经有关神经的传导通过骨骼肌颤栗方式加速热量的产生;通过毛细血管收缩和汗腺分泌减少的方式减少热量散失。体温调节中枢另一方面通过使相应的器官分泌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从而增快细胞代谢速率,产生更多的热量。由于汗液蒸发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导致尿量增加。虽环境温度从25℃降到5℃,但人体体温保持相对稳定,因此体内酶的活性保持不变。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 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至5℃时,机体的调节过程有: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立毛肌收缩(增加产热),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2021高二下·明光开学考)冬泳是一项深受大众喜爱的体育运动。冬泳时,人体会启动一系列调节机制,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有关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寒冷刺激可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减少
B.冬泳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产热增加
C.冬泳过程中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增多,以保证能量的供应
D.体温调节过程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答案】D
【知识点】体温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A、寒冷刺激,可引起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由血液带到机体表面的热量减少,减少散热,A正确;
B、冬泳过程中,寒冷刺激,通过神经调节,导致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物质氧化分解增加,增加产热,B正确;
C、冬泳过程中,机体产热增加,物质氧化分解速度增加,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增多,以保证能量的供应,C正确;
D、体温调节过程中的神经调节通过反射弧完成,由于突触的存在,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寒冷状态下,冷觉感受器感受寒冷,通过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一方面使得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汗腺分泌减少或停止来减少散热,另一方面使得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以及通过体液调节分泌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等让代谢加强来增加产热。
3.(2021高二下·成都开学考)正常人体处于0℃、30℃的环境中均能维持体温恒定,处于0℃的环境中时,产热为a1,散热为b1;处于30℃的环境中时,产热为a2,散热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30℃的环境相比,人处于0℃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因此a1>a2,b1<b2
B.人体的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散热主要通过皮肤
C.从30℃的环境进入0℃的环境中,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都会增加
D.人体从30℃的环境进入0℃的环境中,皮肤会起鸡皮疙瘩
【答案】A
【知识点】体温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A、任何状态下,正常人的体温一般始终保持相对稳定,即a1=b1,a2=b2,由于0℃时散热量增加,机体会通过减少散热量,增加产热量来维持体温稳定,但0℃时散热量仍大于30℃时,因此a1>a2,b1>b2,A错误;
B、人体的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散热主要通过皮肤,B正确;
C、从30℃的环境进入0℃的环境中,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都会增加,以增加产热,C正确;
D、人体从30℃的环境进入0℃的环境中,由于低温刺激,皮肤会起鸡皮疙瘩,这属于非条件反射,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维持体温和水盐的相对稳定。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热量的散出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来实现。水盐平衡的调节依赖于下丘脑合成和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通过增强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来实现水分的调节
4.(2021高二下·西宁开学考)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
【答案】C
【知识点】水盐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血浆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将兴奋传导到大脑皮层引起口渴,A错误;当机体失水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B错误;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C正确;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错误;故答案为:C。
【分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5.(2020高二上·黑吉期中)动物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从而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协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B.动物激素均可直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C.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均参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D.机体的内分泌腺可直接或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答案】B
【知识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A、体内很多内分泌腺的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A正确;
B、动物激素并不都直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B错误;
C、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均参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C正确;
D、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腺可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协调、相辅相成,但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体液调节指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很多内分泌腺都直接或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6.下列关于体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的体温源于物质代谢过程所释放出来的热量
B.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C.通过体温调节使得人体在寒冷环境中的散热小于炎热环境中的散热量
D.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答案】C
【知识点】体温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人的体温源于物质代谢过程所释放出来的热量,A项正确;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B项正确;寒冷环境中,温差大,因此正常人在寒冷环境中的散热量大于炎热环境中的散热量,C项错误;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可以这样说,产的热多,散的热多;产的热少,散的热少,D项正确。
【分析】1、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
2、体温的测量部位:直肠、口腔、腋窝;
3、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4、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
7.(2021·漳州模拟)体温的调定点学说认为,人的正常体温调定点为37℃。当体温超过 37 ℃时,体温调节中枢会感受到热的信号,从而增加散热,将体温调节至调定点水平;反之,当体温低于37 ℃时,机体也能将体温升高至37 ℃。某些情况下如病毒感染时,人的体温调定点可能会升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调定点升高后体温会升高,从而导致发热症状
B.人体体温的维持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有关
C.体温维持在39℃的发热状态时,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D.若某人体温调定点变为40 ℃,当其高烧至39 ℃时仍会觉得冷
【答案】C
【知识点】体温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A、人体存在体温调定点,它可以使机体有一个相对恒定的温度值,体温调定点升高,会引起发热症状,A正确;
B、结合分析可知:人体体温调节涉及下丘脑等参与的神经调节,也有甲状腺激素等参与的体液调节,另据题干信息“某些情况下如病毒感染时,人的体温调定点可能会升高”可知,体温的维持除与神经、体液调节有关外,也与免疫调节有关,故人体体温的维持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有关,B正确;
C、体温维持在39℃时,即此时体温能保持相对稳定,说明此时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C错误;
D、结合题干信息可知:若某人体温调定点变为40℃,当其高烧至39℃时,由于未达到体温调定点故仍会觉得冷,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等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8.下图表示科研人员测定大鼠皮肤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在不同温度时的传入神经放电频率(敏感程度)。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的敏感温度范围相同
B.环境温度越低冷觉感受器越敏感
C.当温度偏离感受器的敏感温度时传入神经放电频率增大
D.大鼠的正常体温接近于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
【答案】D
【知识点】体温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冷觉感受器的敏感温度范围在10~40℃,温觉感受器敏感温度范围在36~47℃,不同的温度感受器有其特定的敏感温度范围,A项错误;环境温度为28℃时冷觉感受器最敏感,B项错误;当温度偏离感受器的敏感温度时传入神经放电频率减小,C项错误;当温度偏离感受器的敏感温度时,传入神经放电频率都减小,所以大鼠的正常体温接近于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D项正确。
【分析】大鼠是哺乳动物,正常情况通过调节可以维持体温恒定。
依据图示过程可以看出,将大鼠放在低温条件下冷觉感受器兴奋,而在温度较高时温觉感受器兴奋,表明大鼠要通过体温调节来维持体温的恒定。据图曲线变化的趋势,可知不同的温度感受器有其特定的敏感温度范围,冷觉感受器、温觉感受器在环境温度为28℃、42℃时传入神经放电频率最大,即最敏感,当温度偏离感受器的敏感温度时,传入神经放电频率都减小,所以大鼠的正常体温接近于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皮肤冷却处理的过程中,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冷觉感受器先兴奋进行通过体温调节使体温恢复正常,所以传入神经放电频率的先增大后减小。据此答题。
9.(2021高一下·中牟期中)老年人早晨起床后饮一杯清水,可降低血液粘稠度预防脑出血;而遇到海难的人即使周围有大量的海水也不能直接饮用,直接饮用后往往会危及生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早晨饮水后,血浆渗透压下降,下丘脑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B.遇到海难的人血浆渗透压升高,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C.人体中的摄入量和排出量保持平衡时即达到机体的水平衡状态
D.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时,位于垂体的渗透压感受器可产生兴奋
【答案】C
【知识点】水盐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A、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A错误;
B、遇到海难的人由于缺少饮用水,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增强,尿量减少,B错误;
C、机体的水平衡的原理是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保持动态平衡,C正确;
D、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 水盐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是一种负反馈调节,调节过程:
1、饮水过少、食物过咸等→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强→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尿量减少;
2、饮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减弱→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尿量增加。
10.下图是抗利尿激素的调节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血量会随着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增加而增多
B.抗利尿激素经靶细胞受体接受后将被灭活
C.细胞外液渗透压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
D.集合管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答案】D
【知识点】水盐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随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肾小管和肾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强,血浆渗透压降低,血量增加,A项正确;抗利尿激素一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表面的受体接受并发挥作用后立即被灭活,B项正确;下丘脑有渗透压感受器,它能感受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冲动沿下丘脑—垂体束传至神经垂体以调节抗利尿激素的释放,C项正确;集合管吸收水是自由扩散,D项错误。
【分析】 下丘脑的主要功能有:
序号 功能 举例
1 内分泌腺 分泌促激素作用于垂体
2 效应器 释放抗利尿激素,调节水盐平衡
3 感受器 感受血糖浓度变化、渗透压变化
4 神经中枢 调节血糖浓度、维持体温平衡
5 生物节律 生物钟
11.下列是关于抗利尿激素调节的曲线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分泌与渗透压变化的关系
B.乙图表示饮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分泌与渗透压变化的关系
C.丙图表示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变化
D.丁图a点时注射的不可能是抗利尿激素
【答案】C
【知识点】水盐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与渗透压呈正相关,食物过咸时,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饮水过多时,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注射抗利尿激素时,尿量减少,尿液中尿素、K+、Na+浓度升高。
【分析】 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具有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的作用,促使水分的重吸收,使细胞渗透压降低,维持细胞渗透压的动态平衡。
12.(2021·郑州模拟)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机体脱水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B.原尿中的水分在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下,会通过主动运输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
C.汗液的蒸发是调节水平衡的主要途径
D.从30℃的环境中进入0℃的环境中,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
【答案】D
【知识点】水盐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A、机体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A错误;
B、原尿中的水分在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下,水通道蛋白通透性增强,水分通过协助扩散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B错误;
C、排尿是人体排出水的主要途径,C错误;
D、从30℃的环境中进入0℃的环境中,外界温度降低,汗液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因此抗利尿激素分泌会减少,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 水盐平衡的调节:
1、 人体内水分的动态平衡是靠水分的摄入和排出的动态平衡实现的。
2、 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是饮食、另有少部分来自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水分的排出主要通过泌尿系统,其次皮肤、肺和大肠也能排出部分水。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肾,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3、 水分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负反馈)
(1)过程:饮水过少、食物过咸等→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强→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尿量减少
(2)过程:饮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减弱→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尿量增加。
13.(2021高一下·中牟期中)褪黑素主要是由哺乳动物和人松果体产生的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其分泌量昼少夜多,它能使人入睡时间明显缩短,睡眠持续时间延长,从而起到调整睡眠的作用。如图为褪黑素的分泌调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褪黑素的分泌存在着反馈调节
B.在褪黑素的分泌过程中,松果体属于效应器
C.褪黑素分泌后经体液运输到相应的靶细胞发挥作用
D.长期熬夜的人褪黑素水平通常比正常人高
【答案】D
【知识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A、据图可知,褪黑素由松果体分泌后,经体液运输到下丘脑,反过来抑制下丘脑的活动,属于(负)反馈调节,A正确;
B、在褪黑素的分泌过程中,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松果体属于效应器,B正确;
C、褪黑素是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激素调节的特点是经体液运输到相应的靶细胞发挥作用,C正确;
D、长期熬夜的人褪黑素水平通常比正常人低,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 1、负反馈调节指影响因素的变化或者干扰导致工作效果过强,工作效果抑制最初的影响因素的变化,使调节的结果维持平衡。
2、由图可知,视网膜上产生兴奋,传递到下丘脑(神经中枢),下丘脑发出指令,通过传出神经,兴奋传到效应器“松果体”,使松果体分泌褪黑素。褪黑素分泌过多时,抑制下丘脑的相关调节。
3、激素作用的主要特征: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
14.(2021高二下·三亚开学考)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大部分内分泌腺的活动不受神经系统的调控
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C.高等动物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
D.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答案】A
【知识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A、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A错误;
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B正确;
C、高等动物各项生命活动一般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但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C正确;
D、有些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者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此时体液调节也可以看成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但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
(1)两种调节方式的特点:神经调节的特点是以反射的形式来实现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体液调节的特点主要是激素随着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而发挥调节作用的。(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15.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反应速度较慢,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B.寒冷刺激下,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内分泌腺分泌的某些激素会影响脑的发育和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有信息分子参与,且信息分子与相应受体结合
【答案】A
【知识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反应速度较慢,作用范围比较广泛,A项错误;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受到刺激最终使机体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多,产热增加,该过程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所以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实现的,B项正确;内分泌腺如甲状腺激素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C项正确;神经调节中的神经递质、体液调节中的激素都属于信息分子,且信息分子与相应受体结合,D项正确。
【分析】 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简易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传递方式 电信号(神经冲动)、化学信号(递质) 激素及其他化学物质
调节方式 反射 激素--特定的组织细胞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作用对象 效应器 靶细胞膜上的受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联系 神经调节对体液调节起调控和主导作用;体液调节也能影响神经调节,二者是相辅相成,共同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
16.(2021高二上·葫芦岛期末)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反应速度较慢,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B.内分泌腺分泌的某些激素会影响脑的发育和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C.寒冷刺激下,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的过程属于神经一体液调节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有信息分子参与,且信息分子与相应受体结合
【答案】A
【知识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A、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反应速度较慢,作用范围比较广泛,A错误;
B、内分泌腺分泌的某些激素会影响脑的发育和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如甲状腺激素,B正确;
C、寒冷刺激时,机体感受到寒冷刺激,从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多,产热增加,该过程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实现的,C正确;
D、神经调节中的神经递质、体液调节中的激素都属于信息分子,且信息分子与相应受体结合,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17.(2021·东北育才模拟)某人因肺部感染出现呼吸困难、高烧、少尿的症状,检查发现其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等成分,被确诊为感染性肺水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患者呼吸困难导致体内CO2潴留、血浆pH变小
B.皮肤血管舒张及汗液分泌增加有利于患者的散热
C.排尿量减少是体液调节的结果,与神经调节无关
D.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
【答案】C
【知识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A、根据题干可知,某人因肺部感染已经出现了呼吸困难、肺水肿的症状,肺间质和肺泡壁液体潴留,影响了CO2的弥散,导致体内CO2含量偏高、血浆pH变小,A正确;
B、患者出现高烧症状以后,必须进行必要的降温处理,让体温尽快降下来,这时机体的散热会增加,皮肤血管舒张及汗液分泌增加有利于患者的散热,B正确;
C、患者排尿量减少涉及抗利尿激素的作用,而该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且该过程中下丘脑可作为渗透压感受器参与调控,故排尿量减少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与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都有关,C错误;
D、由于病人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等成分,使得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而吸水,引起肺部组织液增加,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 某人因肺部感染出现呼吸困难症状,肺间质和肺泡壁液体潴留,CO2的量多,使细胞外液呈现酸性,pH减小。患者出现高烧,可以通过排汗、血管舒张等散热。受到患者出现少尿现象,排尿反射是在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作用,进行的。 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等成分, 组织液微粒数增加,渗透压升高。
18.(2020高二上·绵阳月考)春天日照逐渐延长时,鸟类大多进入繁殖季节。调节鸟类繁殖活动的图解如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要验证B的生理作用,实验动物不能去除性腺
B.若切除垂体,则性腺分泌的C会减少,下丘脑分泌的A会增加
C.若要探究B对A的分泌是否存在反馈调节,实验动物不能去除性腺
D.由图可知,鸟类繁殖活动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调节方式来共同作用
【答案】C
【知识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A、鸟去除了性腺,失去了促性腺激素作用的器官,无法验证该激素的生理作用,因此不能用去除性腺的鸟作为实验动物来验证B的生理作用,A正确;
B、切除垂体,则垂体分泌的激素B促性激素减少,导致性腺分泌的C性激素减少,又因为性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故下丘脑分泌的激素A会增加,B正确;
C、若要验证B对A的反馈调节是否存在,则其下级器官性腺可以切除,C错误;
D、据图分析:鸟类的繁殖有传入神经的参与,说明有神经调节;与性腺相关,说明有性激素的参与,有体液调节,故鸟类繁殖活动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调节方式来共同作用,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由图分析可知,A~C依次可以表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A和B会促进C产生,C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后会抑制A和B继续合成。
19.(2020高二上·鹤壁期中)下列有关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CO2都是可参与体液调节的信息分子
B.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迅速而准确
C.神经调节的作用途径是反射,体液调节的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
D.人体的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
【答案】C
【知识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A、激素、CO2都是可参与体液调节的信息分子,A正确;
B、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迅速而准确,B正确;
C、神经调节的作用途径是反射弧,C错误;
D、人体的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通成,但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两种调节方式的特点:神经调节的特点是以反射的形式来实现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体液调节的特点主要是激素随着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而发挥调节作用的。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20.(2020高二上·黑吉期中)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不完整的一项是(  )
选项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A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B 参与物质 神经递质 各种激素
C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D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A、神经调剂的作用途径为反射弧,体液调节的作用途径为体液运输,A正确;B、神经调节参与的物质有神经递质,体液调节包括各种化学物质,主要是各种激素,B错误;
C、神经调节作用速度迅速,体液调节作用速度较缓慢,C正确;
D、神经调节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作用时间比较长,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通过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二、综合题
21.(2021高二下·三亚开学考)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示意图中字母表示的结构名称:A   、B   、C   。
(2)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   。当人体处在45
℃的外界环境中时,唯一的散热方式是   。
(3)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分泌活动加强,完成这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是:   、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   。这种反射属于   反射。
(4)甲状腺能参与体温调节,是因为:   
【答案】(1)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骨骼肌;肾上腺
(2)皮肤;出汗
(3)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出神经;甲状腺;非条件
(4)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
【知识点】体温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1)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因此A为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甲状腺和肾上腺通过分泌相应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来促进机体增加产热,这是代谢方式调节,因此C为肾上腺,B是骨骼肌,通过骨骼肌不自主颤栗来增加产热,这是物理方式调节。
(2)人体最大的器官是皮肤,也是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当气温达到35℃以上时,汗液蒸发带走热量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
(3)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分泌活动加强,完成这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是: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甲状腺,该反射没有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非条件反射。
(4)甲状腺参与体温调节,主要是能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物质氧化分解,增加产热量,进而维持寒冷条件下的体温相对稳定。
【分析】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据图分析,图示涉及到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所以为寒冷条件下的体温调节过程,则图中A表示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B表示骨骼肌,C表示肾上腺。
22.(2021高三下·南海月考)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环境中,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散热功能紊乱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性疾病。热射病是中暑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临床表现为人体核心温度超过40℃,皮肤干热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情况下,人体体温小幅度升高会刺激热感受器产生兴奋,位于   的体温调节中枢接受兴奋并发出信号,引起   和   ,导致机体散热增多。
(2)中暑前,机体大量出汗会引起体内的水和   等离子大量丢失,造成电解质紊乱,进而改变内环境的渗透压。发热时,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患者出现烦躁可能与   激素的作用有关。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进行高强度的体能作业或剧烈运动容易引发热射病,其主要原因是   。
(3)热射病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迅速降低核心体温,已知患者不能通过饮水来降温,则可采取的物理措施是   。
【答案】(1)下丘脑;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活动增强
(2)Na+、Cl-;甲状腺;产热量明显多于散热量(或产热急剧增多或产热增多、散热受限制)
(3)产热量明显多于散热量(或产热急剧增多或产热增多、散热受限制) 在患者的头部、腋下和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用冷水、冰水或酒精擦身,同时用风扇向患者吹风,必要时可将患者全身除头部外浸在4℃的水浴中
【知识点】体温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1)人体体温小幅度升高,高温刺激皮肤和粘膜处的温觉感受器,通过神经传输,引起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汗腺分泌活动增强,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这一调节过程的中枢位于下丘脑。
(2)机体大量出汗会引起体内的水和Na+、Cl-等离子大量丢失,造成电解质紊乱,进而改变内环境的渗透压。甲状腺激素具有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作用。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进行高强度的体能作业或剧烈运动时,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失,导致体温升高,容易引发热射病。
(3)物理降温的措施有:在患者的头部、腋下和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用冷水、冰水或酒精擦身,同时用风扇向患者吹风,必要时可将患者全身除头部外浸在4℃的水浴中。
【分析】体温调节过程 :
23.(2020高二上·江阴期中)如图是某人在体内失水过多的情况下,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其中①②③表示体液,ADH表示抗利尿激素。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①表示的内环境是   ;①与②的成分和含量最主要的差别是   。
(2)图中的刺激表示   。
(3)据图分析,ADH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分重吸收的机制可能是   (答出两点即可)。
(4)膀胱的肌肉收缩引起排尿,尿液流经尿道时,还可以刺激尿道的感受器,使膀胱的肌肉进一步收缩,此过程属于   (填“正”或“负”)反馈调节。
(5)脱水是指人体大量丧失水分和Na+,引起细胞外液严重减少的现象,可分为低渗性脱水(失盐多于失水),高渗性脱水(失水多于失盐)和等渗性脱水。若某患者发生低渗性脱水,则细胞外液渗透压   ,垂体释放ADH的量将会   。
【答案】(1)血浆;①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②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
(2)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3)促进图中酶的作用;促进水通道蛋白的合成;促进储存水通道蛋白的囊泡向细胞膜移动并与细胞膜融合
(4)正
(5)降低;减少
【知识点】水盐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1)①、②和③分别表示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①在血管之中,表示的内环境是血浆,①与②的成分和含量主要差异是蛋白质的含量,因为组织液可以认为是血浆经过过滤掉大部分蛋白质形成的组织液;
(2)图中刺激导致ADH含量升高,ADH进入血浆和组织液,细胞外液溶粒数目增加,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3)依据图意,ADH促进肾小管上皮对水分重吸收,可能因为促进水通道蛋白的合成、促进储存水的囊泡向细胞膜移动并融合;
(4)尿液刺激尿道感受器,促使膀胱肌肉收缩排除更多尿液,属于正反馈调节;
(5)低渗性脱水是细胞外液失去盐较多,细胞外液溶质微粒数目降低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垂体释放ADH的量降低。
【分析】1、内环境,即细胞外液,相对于动物和人生活的地球大气层来说,是人体的内部环境。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浆存在血管之中。血浆经过血管壁过滤大部分蛋白质形成组织液,组织液形成淋巴,所以血浆中含有较多蛋白质。内环境由温度、渗透压和pH三个主要理化性质。渗透压是指溶液之中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微粒越多,造成渗透压增加。例如失水、食物过咸等。 2、反馈调节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方式,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正反馈是工作效果促进这种工作进行的机体调节方式,反之是负反馈调节。 3、脱水,导致溶液溶剂减少,微粒浓度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加。
24.(2018高二下·林州开学考)下图是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下丘脑是机体内分泌活动的调节枢纽,图中下丘脑通过⑦过程可以分泌的激素主要有   、   等。
(2)当人处于寒冷的环境中时,冷觉感受器兴奋,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①   传到下丘脑的   ,通过该结构的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进而引起皮肤血管   ,流经皮肤的血流量   ,从而使皮肤的散热量减少。
(3)图中⑨所示的过程反映了激素d对下丘脑和垂体的   调节,通过这种调节,血液中的激素经常维持在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水平。
(4)人体内血糖的调节是由激素a、b、c三者相互协调,共同作用完成的,其中能表现为协同作用的是   ,能表现为拮抗作用的是   。(用字母表示)
【答案】(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2)传入神经;体温调节中枢;收缩;减少
(3)反馈(或负反馈)
(4)a和c;b与a、b与c
【知识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解:(1)根据图示分析,下丘脑通过垂体作用于甲状腺、性腺等,故下丘脑通过⑦过程可以分泌的激素主要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2)当人处于寒冷的环境中时,冷觉感受器兴奋,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①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该结构的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进而引起皮肤血管收缩,皮肤的血流量减少,从而使皮肤的散热量减少.
(3)图中⑨所示的过程反映了激素d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负反馈调节,通过这种调节,血液中的激素经常维持在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水平.
(3)激素a、b、c分别为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能提高血糖浓度,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故其中能表现为协同作用的是a和c,表现为拮抗作用的是b与a或b与c.
【分析】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1、下丘脑是内分泌调节的枢纽,下丘脑通过分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通过控制垂体的功能来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2、下丘脑内有血糖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水盐调节中枢。3、作为感受器: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可以感受内环境中渗透压的改变,从而调节水分平衡。4、作为效应器: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可以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然后由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调节水分平衡。
1 / 1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3.3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高二下·横峰开学考)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至5℃时,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是(  )
A.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B.增加、增加、减少、不变
C.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D.增加、增加、减少、降低
2.(2021高二下·明光开学考)冬泳是一项深受大众喜爱的体育运动。冬泳时,人体会启动一系列调节机制,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有关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寒冷刺激可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减少
B.冬泳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产热增加
C.冬泳过程中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增多,以保证能量的供应
D.体温调节过程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3.(2021高二下·成都开学考)正常人体处于0℃、30℃的环境中均能维持体温恒定,处于0℃的环境中时,产热为a1,散热为b1;处于30℃的环境中时,产热为a2,散热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30℃的环境相比,人处于0℃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因此a1>a2,b1<b2
B.人体的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散热主要通过皮肤
C.从30℃的环境进入0℃的环境中,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都会增加
D.人体从30℃的环境进入0℃的环境中,皮肤会起鸡皮疙瘩
4.(2021高二下·西宁开学考)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
5.(2020高二上·黑吉期中)动物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从而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协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B.动物激素均可直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C.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均参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D.机体的内分泌腺可直接或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6.下列关于体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的体温源于物质代谢过程所释放出来的热量
B.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C.通过体温调节使得人体在寒冷环境中的散热小于炎热环境中的散热量
D.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7.(2021·漳州模拟)体温的调定点学说认为,人的正常体温调定点为37℃。当体温超过 37 ℃时,体温调节中枢会感受到热的信号,从而增加散热,将体温调节至调定点水平;反之,当体温低于37 ℃时,机体也能将体温升高至37 ℃。某些情况下如病毒感染时,人的体温调定点可能会升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调定点升高后体温会升高,从而导致发热症状
B.人体体温的维持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有关
C.体温维持在39℃的发热状态时,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D.若某人体温调定点变为40 ℃,当其高烧至39 ℃时仍会觉得冷
8.下图表示科研人员测定大鼠皮肤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在不同温度时的传入神经放电频率(敏感程度)。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的敏感温度范围相同
B.环境温度越低冷觉感受器越敏感
C.当温度偏离感受器的敏感温度时传入神经放电频率增大
D.大鼠的正常体温接近于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
9.(2021高一下·中牟期中)老年人早晨起床后饮一杯清水,可降低血液粘稠度预防脑出血;而遇到海难的人即使周围有大量的海水也不能直接饮用,直接饮用后往往会危及生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早晨饮水后,血浆渗透压下降,下丘脑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B.遇到海难的人血浆渗透压升高,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C.人体中的摄入量和排出量保持平衡时即达到机体的水平衡状态
D.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时,位于垂体的渗透压感受器可产生兴奋
10.下图是抗利尿激素的调节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血量会随着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增加而增多
B.抗利尿激素经靶细胞受体接受后将被灭活
C.细胞外液渗透压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
D.集合管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11.下列是关于抗利尿激素调节的曲线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分泌与渗透压变化的关系
B.乙图表示饮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分泌与渗透压变化的关系
C.丙图表示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变化
D.丁图a点时注射的不可能是抗利尿激素
12.(2021·郑州模拟)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机体脱水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B.原尿中的水分在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下,会通过主动运输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
C.汗液的蒸发是调节水平衡的主要途径
D.从30℃的环境中进入0℃的环境中,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
13.(2021高一下·中牟期中)褪黑素主要是由哺乳动物和人松果体产生的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其分泌量昼少夜多,它能使人入睡时间明显缩短,睡眠持续时间延长,从而起到调整睡眠的作用。如图为褪黑素的分泌调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褪黑素的分泌存在着反馈调节
B.在褪黑素的分泌过程中,松果体属于效应器
C.褪黑素分泌后经体液运输到相应的靶细胞发挥作用
D.长期熬夜的人褪黑素水平通常比正常人高
14.(2021高二下·三亚开学考)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大部分内分泌腺的活动不受神经系统的调控
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C.高等动物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
D.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15.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反应速度较慢,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B.寒冷刺激下,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内分泌腺分泌的某些激素会影响脑的发育和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有信息分子参与,且信息分子与相应受体结合
16.(2021高二上·葫芦岛期末)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反应速度较慢,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B.内分泌腺分泌的某些激素会影响脑的发育和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C.寒冷刺激下,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的过程属于神经一体液调节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有信息分子参与,且信息分子与相应受体结合
17.(2021·东北育才模拟)某人因肺部感染出现呼吸困难、高烧、少尿的症状,检查发现其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等成分,被确诊为感染性肺水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患者呼吸困难导致体内CO2潴留、血浆pH变小
B.皮肤血管舒张及汗液分泌增加有利于患者的散热
C.排尿量减少是体液调节的结果,与神经调节无关
D.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
18.(2020高二上·绵阳月考)春天日照逐渐延长时,鸟类大多进入繁殖季节。调节鸟类繁殖活动的图解如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要验证B的生理作用,实验动物不能去除性腺
B.若切除垂体,则性腺分泌的C会减少,下丘脑分泌的A会增加
C.若要探究B对A的分泌是否存在反馈调节,实验动物不能去除性腺
D.由图可知,鸟类繁殖活动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调节方式来共同作用
19.(2020高二上·鹤壁期中)下列有关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CO2都是可参与体液调节的信息分子
B.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迅速而准确
C.神经调节的作用途径是反射,体液调节的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
D.人体的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
20.(2020高二上·黑吉期中)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不完整的一项是(  )
选项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A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B 参与物质 神经递质 各种激素
C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D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A.A B.B C.C D.D
二、综合题
21.(2021高二下·三亚开学考)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示意图中字母表示的结构名称:A   、B   、C   。
(2)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   。当人体处在45
℃的外界环境中时,唯一的散热方式是   。
(3)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分泌活动加强,完成这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是:   、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   。这种反射属于   反射。
(4)甲状腺能参与体温调节,是因为:   
22.(2021高三下·南海月考)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环境中,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散热功能紊乱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性疾病。热射病是中暑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临床表现为人体核心温度超过40℃,皮肤干热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情况下,人体体温小幅度升高会刺激热感受器产生兴奋,位于   的体温调节中枢接受兴奋并发出信号,引起   和   ,导致机体散热增多。
(2)中暑前,机体大量出汗会引起体内的水和   等离子大量丢失,造成电解质紊乱,进而改变内环境的渗透压。发热时,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患者出现烦躁可能与   激素的作用有关。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进行高强度的体能作业或剧烈运动容易引发热射病,其主要原因是   。
(3)热射病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迅速降低核心体温,已知患者不能通过饮水来降温,则可采取的物理措施是   。
23.(2020高二上·江阴期中)如图是某人在体内失水过多的情况下,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其中①②③表示体液,ADH表示抗利尿激素。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①表示的内环境是   ;①与②的成分和含量最主要的差别是   。
(2)图中的刺激表示   。
(3)据图分析,ADH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分重吸收的机制可能是   (答出两点即可)。
(4)膀胱的肌肉收缩引起排尿,尿液流经尿道时,还可以刺激尿道的感受器,使膀胱的肌肉进一步收缩,此过程属于   (填“正”或“负”)反馈调节。
(5)脱水是指人体大量丧失水分和Na+,引起细胞外液严重减少的现象,可分为低渗性脱水(失盐多于失水),高渗性脱水(失水多于失盐)和等渗性脱水。若某患者发生低渗性脱水,则细胞外液渗透压   ,垂体释放ADH的量将会   。
24.(2018高二下·林州开学考)下图是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下丘脑是机体内分泌活动的调节枢纽,图中下丘脑通过⑦过程可以分泌的激素主要有   、   等。
(2)当人处于寒冷的环境中时,冷觉感受器兴奋,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①   传到下丘脑的   ,通过该结构的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进而引起皮肤血管   ,流经皮肤的血流量   ,从而使皮肤的散热量减少。
(3)图中⑨所示的过程反映了激素d对下丘脑和垂体的   调节,通过这种调节,血液中的激素经常维持在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水平。
(4)人体内血糖的调节是由激素a、b、c三者相互协调,共同作用完成的,其中能表现为协同作用的是   ,能表现为拮抗作用的是   。(用字母表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体温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至5℃时,皮肤表面的冷觉感受器接受寒冷刺激并产生兴奋,兴奋传导至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一方面经有关神经的传导通过骨骼肌颤栗方式加速热量的产生;通过毛细血管收缩和汗腺分泌减少的方式减少热量散失。体温调节中枢另一方面通过使相应的器官分泌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从而增快细胞代谢速率,产生更多的热量。由于汗液蒸发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导致尿量增加。虽环境温度从25℃降到5℃,但人体体温保持相对稳定,因此体内酶的活性保持不变。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 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至5℃时,机体的调节过程有: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立毛肌收缩(增加产热),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答案】D
【知识点】体温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A、寒冷刺激,可引起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由血液带到机体表面的热量减少,减少散热,A正确;
B、冬泳过程中,寒冷刺激,通过神经调节,导致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物质氧化分解增加,增加产热,B正确;
C、冬泳过程中,机体产热增加,物质氧化分解速度增加,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增多,以保证能量的供应,C正确;
D、体温调节过程中的神经调节通过反射弧完成,由于突触的存在,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寒冷状态下,冷觉感受器感受寒冷,通过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一方面使得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汗腺分泌减少或停止来减少散热,另一方面使得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以及通过体液调节分泌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等让代谢加强来增加产热。
3.【答案】A
【知识点】体温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A、任何状态下,正常人的体温一般始终保持相对稳定,即a1=b1,a2=b2,由于0℃时散热量增加,机体会通过减少散热量,增加产热量来维持体温稳定,但0℃时散热量仍大于30℃时,因此a1>a2,b1>b2,A错误;
B、人体的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散热主要通过皮肤,B正确;
C、从30℃的环境进入0℃的环境中,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都会增加,以增加产热,C正确;
D、人体从30℃的环境进入0℃的环境中,由于低温刺激,皮肤会起鸡皮疙瘩,这属于非条件反射,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维持体温和水盐的相对稳定。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热量的散出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来实现。水盐平衡的调节依赖于下丘脑合成和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通过增强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来实现水分的调节
4.【答案】C
【知识点】水盐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血浆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将兴奋传导到大脑皮层引起口渴,A错误;当机体失水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B错误;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C正确;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错误;故答案为:C。
【分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5.【答案】B
【知识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A、体内很多内分泌腺的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A正确;
B、动物激素并不都直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B错误;
C、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均参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C正确;
D、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腺可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协调、相辅相成,但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体液调节指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很多内分泌腺都直接或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6.【答案】C
【知识点】体温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人的体温源于物质代谢过程所释放出来的热量,A项正确;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B项正确;寒冷环境中,温差大,因此正常人在寒冷环境中的散热量大于炎热环境中的散热量,C项错误;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可以这样说,产的热多,散的热多;产的热少,散的热少,D项正确。
【分析】1、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
2、体温的测量部位:直肠、口腔、腋窝;
3、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4、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
7.【答案】C
【知识点】体温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A、人体存在体温调定点,它可以使机体有一个相对恒定的温度值,体温调定点升高,会引起发热症状,A正确;
B、结合分析可知:人体体温调节涉及下丘脑等参与的神经调节,也有甲状腺激素等参与的体液调节,另据题干信息“某些情况下如病毒感染时,人的体温调定点可能会升高”可知,体温的维持除与神经、体液调节有关外,也与免疫调节有关,故人体体温的维持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有关,B正确;
C、体温维持在39℃时,即此时体温能保持相对稳定,说明此时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C错误;
D、结合题干信息可知:若某人体温调定点变为40℃,当其高烧至39℃时,由于未达到体温调定点故仍会觉得冷,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等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8.【答案】D
【知识点】体温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冷觉感受器的敏感温度范围在10~40℃,温觉感受器敏感温度范围在36~47℃,不同的温度感受器有其特定的敏感温度范围,A项错误;环境温度为28℃时冷觉感受器最敏感,B项错误;当温度偏离感受器的敏感温度时传入神经放电频率减小,C项错误;当温度偏离感受器的敏感温度时,传入神经放电频率都减小,所以大鼠的正常体温接近于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D项正确。
【分析】大鼠是哺乳动物,正常情况通过调节可以维持体温恒定。
依据图示过程可以看出,将大鼠放在低温条件下冷觉感受器兴奋,而在温度较高时温觉感受器兴奋,表明大鼠要通过体温调节来维持体温的恒定。据图曲线变化的趋势,可知不同的温度感受器有其特定的敏感温度范围,冷觉感受器、温觉感受器在环境温度为28℃、42℃时传入神经放电频率最大,即最敏感,当温度偏离感受器的敏感温度时,传入神经放电频率都减小,所以大鼠的正常体温接近于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皮肤冷却处理的过程中,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冷觉感受器先兴奋进行通过体温调节使体温恢复正常,所以传入神经放电频率的先增大后减小。据此答题。
9.【答案】C
【知识点】水盐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A、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A错误;
B、遇到海难的人由于缺少饮用水,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增强,尿量减少,B错误;
C、机体的水平衡的原理是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保持动态平衡,C正确;
D、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 水盐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是一种负反馈调节,调节过程:
1、饮水过少、食物过咸等→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强→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尿量减少;
2、饮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减弱→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尿量增加。
10.【答案】D
【知识点】水盐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随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肾小管和肾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强,血浆渗透压降低,血量增加,A项正确;抗利尿激素一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表面的受体接受并发挥作用后立即被灭活,B项正确;下丘脑有渗透压感受器,它能感受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冲动沿下丘脑—垂体束传至神经垂体以调节抗利尿激素的释放,C项正确;集合管吸收水是自由扩散,D项错误。
【分析】 下丘脑的主要功能有:
序号 功能 举例
1 内分泌腺 分泌促激素作用于垂体
2 效应器 释放抗利尿激素,调节水盐平衡
3 感受器 感受血糖浓度变化、渗透压变化
4 神经中枢 调节血糖浓度、维持体温平衡
5 生物节律 生物钟
11.【答案】C
【知识点】水盐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与渗透压呈正相关,食物过咸时,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饮水过多时,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注射抗利尿激素时,尿量减少,尿液中尿素、K+、Na+浓度升高。
【分析】 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具有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的作用,促使水分的重吸收,使细胞渗透压降低,维持细胞渗透压的动态平衡。
12.【答案】D
【知识点】水盐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A、机体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A错误;
B、原尿中的水分在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下,水通道蛋白通透性增强,水分通过协助扩散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B错误;
C、排尿是人体排出水的主要途径,C错误;
D、从30℃的环境中进入0℃的环境中,外界温度降低,汗液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因此抗利尿激素分泌会减少,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 水盐平衡的调节:
1、 人体内水分的动态平衡是靠水分的摄入和排出的动态平衡实现的。
2、 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是饮食、另有少部分来自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水分的排出主要通过泌尿系统,其次皮肤、肺和大肠也能排出部分水。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肾,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3、 水分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负反馈)
(1)过程:饮水过少、食物过咸等→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强→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尿量减少
(2)过程:饮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减弱→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尿量增加。
13.【答案】D
【知识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A、据图可知,褪黑素由松果体分泌后,经体液运输到下丘脑,反过来抑制下丘脑的活动,属于(负)反馈调节,A正确;
B、在褪黑素的分泌过程中,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松果体属于效应器,B正确;
C、褪黑素是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激素调节的特点是经体液运输到相应的靶细胞发挥作用,C正确;
D、长期熬夜的人褪黑素水平通常比正常人低,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 1、负反馈调节指影响因素的变化或者干扰导致工作效果过强,工作效果抑制最初的影响因素的变化,使调节的结果维持平衡。
2、由图可知,视网膜上产生兴奋,传递到下丘脑(神经中枢),下丘脑发出指令,通过传出神经,兴奋传到效应器“松果体”,使松果体分泌褪黑素。褪黑素分泌过多时,抑制下丘脑的相关调节。
3、激素作用的主要特征: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
14.【答案】A
【知识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A、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A错误;
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B正确;
C、高等动物各项生命活动一般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但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C正确;
D、有些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者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此时体液调节也可以看成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但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
(1)两种调节方式的特点:神经调节的特点是以反射的形式来实现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体液调节的特点主要是激素随着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而发挥调节作用的。(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15.【答案】A
【知识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反应速度较慢,作用范围比较广泛,A项错误;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受到刺激最终使机体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多,产热增加,该过程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所以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实现的,B项正确;内分泌腺如甲状腺激素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C项正确;神经调节中的神经递质、体液调节中的激素都属于信息分子,且信息分子与相应受体结合,D项正确。
【分析】 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简易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传递方式 电信号(神经冲动)、化学信号(递质) 激素及其他化学物质
调节方式 反射 激素--特定的组织细胞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作用对象 效应器 靶细胞膜上的受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联系 神经调节对体液调节起调控和主导作用;体液调节也能影响神经调节,二者是相辅相成,共同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
16.【答案】A
【知识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A、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反应速度较慢,作用范围比较广泛,A错误;
B、内分泌腺分泌的某些激素会影响脑的发育和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如甲状腺激素,B正确;
C、寒冷刺激时,机体感受到寒冷刺激,从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多,产热增加,该过程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实现的,C正确;
D、神经调节中的神经递质、体液调节中的激素都属于信息分子,且信息分子与相应受体结合,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17.【答案】C
【知识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A、根据题干可知,某人因肺部感染已经出现了呼吸困难、肺水肿的症状,肺间质和肺泡壁液体潴留,影响了CO2的弥散,导致体内CO2含量偏高、血浆pH变小,A正确;
B、患者出现高烧症状以后,必须进行必要的降温处理,让体温尽快降下来,这时机体的散热会增加,皮肤血管舒张及汗液分泌增加有利于患者的散热,B正确;
C、患者排尿量减少涉及抗利尿激素的作用,而该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且该过程中下丘脑可作为渗透压感受器参与调控,故排尿量减少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与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都有关,C错误;
D、由于病人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等成分,使得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而吸水,引起肺部组织液增加,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 某人因肺部感染出现呼吸困难症状,肺间质和肺泡壁液体潴留,CO2的量多,使细胞外液呈现酸性,pH减小。患者出现高烧,可以通过排汗、血管舒张等散热。受到患者出现少尿现象,排尿反射是在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作用,进行的。 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等成分, 组织液微粒数增加,渗透压升高。
18.【答案】C
【知识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A、鸟去除了性腺,失去了促性腺激素作用的器官,无法验证该激素的生理作用,因此不能用去除性腺的鸟作为实验动物来验证B的生理作用,A正确;
B、切除垂体,则垂体分泌的激素B促性激素减少,导致性腺分泌的C性激素减少,又因为性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故下丘脑分泌的激素A会增加,B正确;
C、若要验证B对A的反馈调节是否存在,则其下级器官性腺可以切除,C错误;
D、据图分析:鸟类的繁殖有传入神经的参与,说明有神经调节;与性腺相关,说明有性激素的参与,有体液调节,故鸟类繁殖活动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调节方式来共同作用,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由图分析可知,A~C依次可以表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A和B会促进C产生,C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后会抑制A和B继续合成。
19.【答案】C
【知识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A、激素、CO2都是可参与体液调节的信息分子,A正确;
B、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迅速而准确,B正确;
C、神经调节的作用途径是反射弧,C错误;
D、人体的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通成,但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两种调节方式的特点:神经调节的特点是以反射的形式来实现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体液调节的特点主要是激素随着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而发挥调节作用的。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20.【答案】B
【知识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A、神经调剂的作用途径为反射弧,体液调节的作用途径为体液运输,A正确;B、神经调节参与的物质有神经递质,体液调节包括各种化学物质,主要是各种激素,B错误;
C、神经调节作用速度迅速,体液调节作用速度较缓慢,C正确;
D、神经调节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作用时间比较长,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通过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21.【答案】(1)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骨骼肌;肾上腺
(2)皮肤;出汗
(3)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出神经;甲状腺;非条件
(4)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
【知识点】体温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1)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因此A为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甲状腺和肾上腺通过分泌相应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来促进机体增加产热,这是代谢方式调节,因此C为肾上腺,B是骨骼肌,通过骨骼肌不自主颤栗来增加产热,这是物理方式调节。
(2)人体最大的器官是皮肤,也是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当气温达到35℃以上时,汗液蒸发带走热量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
(3)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分泌活动加强,完成这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是: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甲状腺,该反射没有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非条件反射。
(4)甲状腺参与体温调节,主要是能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物质氧化分解,增加产热量,进而维持寒冷条件下的体温相对稳定。
【分析】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据图分析,图示涉及到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所以为寒冷条件下的体温调节过程,则图中A表示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B表示骨骼肌,C表示肾上腺。
22.【答案】(1)下丘脑;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活动增强
(2)Na+、Cl-;甲状腺;产热量明显多于散热量(或产热急剧增多或产热增多、散热受限制)
(3)产热量明显多于散热量(或产热急剧增多或产热增多、散热受限制) 在患者的头部、腋下和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用冷水、冰水或酒精擦身,同时用风扇向患者吹风,必要时可将患者全身除头部外浸在4℃的水浴中
【知识点】体温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1)人体体温小幅度升高,高温刺激皮肤和粘膜处的温觉感受器,通过神经传输,引起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汗腺分泌活动增强,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这一调节过程的中枢位于下丘脑。
(2)机体大量出汗会引起体内的水和Na+、Cl-等离子大量丢失,造成电解质紊乱,进而改变内环境的渗透压。甲状腺激素具有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作用。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进行高强度的体能作业或剧烈运动时,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失,导致体温升高,容易引发热射病。
(3)物理降温的措施有:在患者的头部、腋下和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用冷水、冰水或酒精擦身,同时用风扇向患者吹风,必要时可将患者全身除头部外浸在4℃的水浴中。
【分析】体温调节过程 :
23.【答案】(1)血浆;①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②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
(2)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3)促进图中酶的作用;促进水通道蛋白的合成;促进储存水通道蛋白的囊泡向细胞膜移动并与细胞膜融合
(4)正
(5)降低;减少
【知识点】水盐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1)①、②和③分别表示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①在血管之中,表示的内环境是血浆,①与②的成分和含量主要差异是蛋白质的含量,因为组织液可以认为是血浆经过过滤掉大部分蛋白质形成的组织液;
(2)图中刺激导致ADH含量升高,ADH进入血浆和组织液,细胞外液溶粒数目增加,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3)依据图意,ADH促进肾小管上皮对水分重吸收,可能因为促进水通道蛋白的合成、促进储存水的囊泡向细胞膜移动并融合;
(4)尿液刺激尿道感受器,促使膀胱肌肉收缩排除更多尿液,属于正反馈调节;
(5)低渗性脱水是细胞外液失去盐较多,细胞外液溶质微粒数目降低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垂体释放ADH的量降低。
【分析】1、内环境,即细胞外液,相对于动物和人生活的地球大气层来说,是人体的内部环境。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浆存在血管之中。血浆经过血管壁过滤大部分蛋白质形成组织液,组织液形成淋巴,所以血浆中含有较多蛋白质。内环境由温度、渗透压和pH三个主要理化性质。渗透压是指溶液之中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微粒越多,造成渗透压增加。例如失水、食物过咸等。 2、反馈调节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方式,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正反馈是工作效果促进这种工作进行的机体调节方式,反之是负反馈调节。 3、脱水,导致溶液溶剂减少,微粒浓度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加。
24.【答案】(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2)传入神经;体温调节中枢;收缩;减少
(3)反馈(或负反馈)
(4)a和c;b与a、b与c
【知识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解:(1)根据图示分析,下丘脑通过垂体作用于甲状腺、性腺等,故下丘脑通过⑦过程可以分泌的激素主要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2)当人处于寒冷的环境中时,冷觉感受器兴奋,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①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该结构的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进而引起皮肤血管收缩,皮肤的血流量减少,从而使皮肤的散热量减少.
(3)图中⑨所示的过程反映了激素d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负反馈调节,通过这种调节,血液中的激素经常维持在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水平.
(3)激素a、b、c分别为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能提高血糖浓度,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故其中能表现为协同作用的是a和c,表现为拮抗作用的是b与a或b与c.
【分析】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1、下丘脑是内分泌调节的枢纽,下丘脑通过分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通过控制垂体的功能来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2、下丘脑内有血糖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水盐调节中枢。3、作为感受器: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可以感受内环境中渗透压的改变,从而调节水分平衡。4、作为效应器: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可以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然后由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调节水分平衡。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