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诵读 相见欢 课件(共18张PPT)+教案+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外古诗词诵读 相见欢 课件(共18张PPT)+教案+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11 14:39:0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练习
课堂练习:
1、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2、“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李煜的《相见欢》,做题: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剪不断,理还乱”有什么表达效果?现在人们常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
2、李煜的这首《相见欢》与朱敦儒的《相见欢》抒发的情感一样吗?结合词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7世仁教育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练习
课堂练习:
1、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景象:黄昏时分,万里大地都笼罩在苍茫的暮色中,滚滚长江水向东逝去,一派衰败的景象。作用:一是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二是奠定全词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
2、“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作者忆及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沉痛之情;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李煜的《相见欢》,做题: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剪不断,理还乱”有什么表达效果?现在人们常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
【答案】暗用丝的千头万绪比喻离愁,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难解。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解决。
2、李煜的这首《相见欢》与朱敦儒的《相见欢》抒发的情感一样吗?结合词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不完全一样。李词表达了作者作为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通过“无言”“独”“月如钩”“寂寞”“深”“锁”“清秋”这些意象描绘了一种孤寂凄凉的意境,反映了作者作为亡国之君的孤独、寂寞、哀伤的心境。 朱词上片写万里夕阳、萧条冷落的秋景,暗喻南宋国事走向没落、衰亡,下片直言国事,表现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8张PPT)
相见欢
(金陵城上西楼)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
新知导入
同学们,跟我一起穿越时空隧道,来到1127年。
这一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
词人朱敦儒离乡背井,作客金陵,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看到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悲秋之感油然而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词作——《相见欢》
让我们一起进入!
学习目标
1、领会词的思想内容。
2、背诵默写本词。
新知讲解
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朱敦儒仓猝南逃金陵,总算暂时获得了喘息机会。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的。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
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
簪缨散,
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作者简介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号岩壑,又称伊水老人、洛川先生。洛阳人。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
初读感受音韵美
1.读准字音;
2.划出节奏。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
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
簪缨∕散,
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再读理解内容美
读了这首诗你脑海里呈现怎样的画面?
根据注释,
用自己的话描述
诗歌的大意。
金陵:南京。城上西楼:西门上的城楼。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簪缨:当时官僚贵族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收:收复国土。倩:请。扬州:地名,今属江苏,是当时南宋的前方,屡遭金兵破坏。
南京城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
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官僚们散了,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试请悲风吹泪过扬州。
三读品味意境美
上片:写金陵登临之所见,借景抒情,抒发了词人国破家亡的悲凉抑郁之情。
词人登城楼眺远,看到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悲秋之感不免油然而生。又值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夕阳中。“垂地”,说明正值日薄西山,余晖黯淡,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词人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表现了作者心情的沉重。
三读品味意境美
下片:直抒胸臆,表达了亡国之痛和渴望收复中原的心志。
前面直抒胸臆,表达亡国之痛、收复中原的心志以及对朝廷的愤慨;
结尾一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寄托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对中原人民的深切怀念。人伤心地流泪,已经能说明他痛苦难于忍受了,风前冠一“悲”,就更加表现出他悲愤交集、痛苦欲绝。请托“悲风”把泪吹过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自由诵读,背诵、默写。
课堂总结
此词将作者深沉的亡国之痛和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读后令人感到荡气回肠,余味深长。
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感人至深。
课堂练习
1、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景象:黄昏时分,万里大地都笼罩在苍茫的暮色中,滚滚长江水向东逝去,一派衰败的景象。作用:一是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二是奠定全词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

2、“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忆及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沉痛之情;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
拓展提高
阅读下面李煜的《相见欢》,做题: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剪不断,理还乱”有什么表达效果?现在人们常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
2、李煜的这首《相见欢》与朱敦儒的《相见欢》抒发的情感一样吗?结合词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作业布置
课外搜集《相见欢》词牌的词3-5首,并选择1-2首背诵。
板书设计
相见欢
上片:登临所见,借景抒情
下片:直抒胸臆,含蓄深沉
亡国之痛
忧国忧民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单元 6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
学习目标 1、领会词的思想内容。 2、背诵默写本词。
重点 1、领会词的思想内容。2、背诵默写本词。
难点 领会词的思想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同学们,跟我一起穿越时空隧道,来到1127年,这一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词人朱敦儒离乡背井,作客金陵,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看到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悲秋之感油然而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词作——《相见欢》让我们一起进入 听 激趣
讲授新课 展示目标:1、领会词的思想内容。2、背诵默写本词。范读: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朱敦儒仓猝南逃金陵,总算暂时获得了喘息机会。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的。作者简介: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号岩壑,又称伊水老人、洛川先生。洛阳人。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初读感受音韵美——读准字音,读准节奏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再读理解内容美——根据注释,口译诗意金陵:南京。城上西楼:西门上的城楼。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簪缨:当时官僚贵族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收:收复国土。倩:请。扬州:地名,今属江苏,是当时南宋的前方,屡遭金兵破坏。 南京城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 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官僚们散了,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试请悲风吹泪过扬州。三读品味意境美上片:写金陵登临之所见,借景抒情,抒发了词人国破家亡的悲凉抑郁之情。 词人登城楼眺远,看到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悲秋之感不免油然而生。又值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夕阳中。“垂地”,说明正值日薄西山,余晖黯淡,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词人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表现了作者心情的沉重。下片:直抒胸臆,表达了亡国之痛和渴望收复中原的心志。前面直抒胸臆,表达亡国之痛、收复中原的心志以及对朝廷的愤慨;结尾一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寄托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对中原人民的深切怀念。人伤心地流泪,已经能说明他痛苦难于忍受了,风前冠一“悲”,就更加表现出他悲愤交集、痛苦欲绝。请托“悲风”把泪吹过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自由诵读,背诵、默写。 读跟读读补充笔记读划节奏口译品,赏析笔记读,背,写 明确目标了解背景了解文常完成目标2完成目标1目标1目标2
课堂练习:1、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2、“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拓展阅读:阅读下面李煜的《相见欢》,做题: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1、“剪不断,理还乱”有什么表达效果?现在人们常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2、李煜的这首《相见欢》与朱敦儒的《相见欢》抒发的情感一样吗?结合词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做练习 拓展提高
课堂小结 此词将作者深沉的亡国之痛和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读后令人感到荡气回肠,余味深长。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感人至深。 读 巩固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