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份打包】人教版必修3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文档属性

名称 【2份打包】人教版必修3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09-18 18:20:12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一年四季,风云变幻,气温
高低起伏,我们每天都在关注天
气预报,你知道天气预报的信息
是怎样获取的吗?天气预报的云
雨图是利用哪种技术制作出来的?
一、遥感技术的应用
目前遥感技术普遍应用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及工程建设规划等各个方面,具体应用分析如下:
遥感的特点
与传统的区域地理环境研究方法相比较,遥感具备以下特点:
(1)“站得高,看得远”,感知的视野宽、范围大;
(2)无论航空器还是航天器,运行的速度比较快,能在短时间内收集大量的信息,并能运用现代技术进行传输和信息处理,具有获得资料速度快、周期短的特点;
(3)从总的方面看,遥感的运用比传统的方法节省大量的人力、财力。
【典例1】据悉,如果“嫦娥二号”卫星工作顺利,我国将可获取7米分辨率的图像,这将是世界上分辨率最高的月球图像。下图为3轨CCD立体相机在“嫦娥二号”卫星上拍摄的月球极区图像,读图回答用3轨CCD立体相机获得该图像的技术属于( )
A.GPS技术 B.GIS技术
C.RS技术 D.3S技术
【思路点拨】遥感技术与其他地理信息技术的最大区别就是能够获取物体的真实清晰图像。
答案:C
【借题发挥】遥感的工作原理
遥感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装在飞机或人造卫星等上面的光学和电子设备,接收地球上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人类通过大量的实践,发现地球上每一个物体都在不停地吸收、发射信息和能量,其中有一种人类已经认识到的形式——电磁波,并且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是不同的),形成影像,再将影像传回地面接收站,使用处理和识别设备对影像进行处理和分析,获得地物的信息。
二、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依据全球定位系统所具有的特征,其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
【典例2】2011年4月北约部队一架战斗机被利比亚防空部队击落。飞行员跳伞后,通过手持式信号发射器发出紧急呼救信号, 6小时后,一架搜索与救援直升机降落在飞行员面前,把飞行员接上直升机并安全返回基地。根据材料,完成(1)~(3)题。
(1)飞行员发出的呼救信号是( )
A.GIS信号 B.GPS信号
C.RS信号 D.电视信号
(2)北约轰炸利比亚时,可利用如下哪种技术对目标进行准确轰炸( )
A.GIS B.GPS
C.RS D.网络信息
(3)美军部队装备精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士兵完成下列哪项任务( )
A.确定周边有多少敌人
B.确定自己所在的经纬度
C.确定附近多远有沟谷可以隐藏
D.自己的武器装备情况
【思路点拨】全球定位系统主要功能就是定位,用户手中的设备是GPS信号机,飞行员利用GPS信号机发出呼救信号,全球定位系统定位后实施救援。另外,全球定位系统提供精密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答案:(1)B (2)B (3)B
三、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1.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2.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GIS与一般地图的区别
一般地图是用比例尺、方向、图例、注记以及等值线等来表示地理事物的有关内容,而地理信息系统则是地图的延伸,它通过采集、处理数据,建立模型来表示地理事物的有关内容。建立数据模型,即通过一定的方式将所要表示的内容转变成为数值,即数字化的过程,这是GIS与一般地图最基本的差异。
【典例3】下图示意某地理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图层。据此完成(1)、(2)题。
(1)叠加丙与丁图层可以研究( )
A.河流分布 B.地形特征
C.商店布局 D.客货流量
(2)为了较合理地得出丙图,需要叠加的图层有( )
A.甲与乙 B.甲与丁
C.乙与丁 D.甲、乙、丁
【思路点拨】(1)丙图层是交通分布,丁图层是人口分布,与人口和交通相关的是商业布局。(2)交通建设首先要考虑尽可能多地连接居民点,以获得经济效益,在具体选线上,要考虑到地形和河流等自然条件,以降低建设成本。
答案:(1)C (2)D
GIS的基本功能
(1)数据采集与编辑功能:遥感图像、地图和各种统计与实践数据是其主要信息来源,通常是通过图形数字化、数据规范化和数据编码来采集数据的,并且数据是动态的,可以定期更新。它具有多源性和海量数据的特征。
(2)地理数据库管理功能:对数据信息进行重新组织,增强数据间关系的描述,使数据信息能以多种方式为尽可能多的用户提供服务,实现数据信息资源的共享。所以此系统具备数据库定义功能、数据库装入功能、数据库管理功能、数据库保护功能和数据库通信功能。
(3)空间分析功能:具备分析和变换能力。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构建模型和分析处理,得到需要的结果和知识,并以此作为决策的依据。
(4)制图功能: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制作各种各样的地图,并且在地图的存储方式和可视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例如,现在在日本,只要在电脑的某个软件查询系统里输入宾馆的电话号码,则宾馆所处的位置、房间的布局和设施等就会展现在眼前。
四、3S技术手段的选取
在选取某一技术时应认清三者概念及相互关系,具体选择时应把握其本质区别:
(1)遥感是人的视力的延伸,它是侧重于收集信息的感知手段,通过飞机或卫星上携带的传感器来获得信息,因此遥感实质上是“看”的过程。
(2)地理信息系统是在一定的数据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比、计算得出相关的结论,它侧重于“分析、计算”,相当于“想、算”的人的活动。
(3)全球定位系统相对应用途径单一,即定位并可通过多次定位计算速度等。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为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对象——“面”。
(4)面对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之类问题时,首先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是“点”则选用全球定位系统,如导航、珠峰高度测量等;如果是“面”则需看突出监测方面还是需处理计算才能得出结果,如要监测森林火灾则应选用RS技术,要在某城市选取大型商业中心区位应选用GIS技术。
【典例4】(2011·上海高二检测)上海某出租车公司能在中心调度系统中快速查询本公司出租车的位置信息,所采用的技术是( )
A.RS B.GIS
C.RS和GPS D.GIS和GPS
【思路点拨】确定某一物体的精确位置要利用GPS进行定位,还要结合GIS进行具体位置的查找。
答案:D(共45张PPT)
中国人对房子有着特殊的感
情,2010年由于国民的炒房热导
致了房价猛然上涨,造成城市的
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在祖国各地
城市的楼房日趋相同,而农村的
土著民居还保留着自己的风格,
以下四幅图片是我国地方民居,你能猜出它们分布在我国哪
些地区吗?为什么中国各地房屋的建筑风格差别这么大?这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有何关系?
一、区域的基本特征
1.可变性: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但大多数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特征,如干湿地区、工业区域、季风区和非季风区、语言文化区等。
2.层次性:区域可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不同级别之间存在着级别的差异,具有层次性。如图所示:
3.整体性:区域内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整体。如下图所示:
4.差异性:同等级区域之间的差异表现。这种差异包括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两个方面,是进行区域划分的基础。分析区域差异的关键是抓住区域划分的指标体系。
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区域最重要的两大特征,区域差异是进行区域划分的基础。
【典例1】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边界,有的边界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有关图示区域划分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区域整体性是划分的基础
B.人们是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C.人们划分的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
D.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2)与图示区域A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 )
①行政区 ②政治文化区
③热量带 ④干湿区
⑤三江平原 ⑥山东省和青岛市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思路点拨】该题考查对区域特征的理解。第(1)题,区域是人们根据需要、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人们划分的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区域差异是进行区域划分的基础。第(2)题,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图中区域A的边界类型是明确的边界,而热量带、干湿区、三江平原其边界都有一定的过渡性。
答案:(1)A (2)C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析思路
由于不同区域纬度位置、海陆分布、海拔高度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使自然环境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对各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使得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呈现不同的特点。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社会构成不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也不同。具体如下图所示:
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了人类活动的差异,造成区域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也存在差异。
【典例2】(2011·揭阳学业水平测试)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差异显著,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了人类活动的差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广东人经常喝凉茶,四川人喜欢吃麻辣。形成这种饮食习惯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植被 B.土壤 C.气候 D.地形
(2)我国南方地区以水田农业为主,北方地区以旱作农业为主,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形成这种生产活动地域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
A.降水 B.地形 C.土壤 D.热量
(3)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下列地区和当地民居搭配不相符的是( )
A.西双版纳——竹楼 B.江南地区——尖顶屋
C.陕北延安——窑洞 D.云贵高原——蒙古包
【思路点拨】此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题,广东人经常喝凉茶是因为广东气候炎热,喝凉茶解暑降温,四川人喜欢吃麻辣是因为四川盆地气候潮湿,吃麻辣可以预防潮湿对身体的不利影响。第(2)题,不同的地方选择发展水田、旱地还是畜牧业主要看当地降水的多少。第(3)题,蒙古包是蒙古高原的民居。
答案:(1)C (2)A (3)D
区域差异的分析思路
区域差异包括自然环境的差异和人类活动的差异,比较区域差异时既要分析自然环境的差异,也要分析人类活动的差异,具体内容如下:
1.自然环境的差异
(1)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位置等。
(2)气候状况:包括气温、降水的时空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3)地形和地貌:包括地形和地貌类型及特点。
(4)水文状况:包括河网的密度、空间分布、流量、含沙量大小、结冰期长短等。
(5)土壤状况:包括土壤类型、肥沃程度以及面积大小。
(6)植被状况:包括植被种类、数量、分布。
(7)矿产资源状况:包括矿产资源的种类、富集程度、开发条件等。
2.人类活动的差异
(1)农业生产活动:包括农作物的种类、分布、熟制、种植方式、农业发展的利弊条件。
(2)工业生产活动:包括工业部门、工业中心的分布、工业发展的利弊条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3)商业、交通状况:包括商业中心的分布、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交通便捷程度。
(4)生活习惯状况:民居、饮食、服饰、文化等特点。
【备选例题】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问题。
(1)新疆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有什么差异
(2)根据两地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你认为新疆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各是怎样的?
(3)结合新疆的地理条件分析,你认为新疆的棉花生产基地应布局在哪里?
【解析】此题考查区域差异,新疆地区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东部季风区,由于自然条件不同,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不同,农业的发展方向不同。农业的区位选择就是因地制宜。
答案:(1)新疆地处内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灌溉,种植长绒棉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需求大;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南部沿海,靠近港、澳、台地区,港口、铁路和航空等交通发达,市场广阔,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2)新疆应大力发展特色瓜果生产和棉花生产,珠江三角洲地区应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3)南疆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灌溉,当地种植长绒棉历史悠久,应布局在南疆。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样的自然条件在区域不同发展阶段(或不同生产力条件下)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并不相同。如下图所示。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典例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拥有众多的商品粮基地,其中数码①表示的是__________(商品粮基地),数码③表示的是___
_________(商品粮基地)。
(2)在开发早期,长江中下游平原稠密的________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_________使人们开垦困难。这一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_______。
(3)“苏湖熟,天下足”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曾经是我国重要的产粮区,其主要原因有( )
①雨热条件好
②地势平坦,自然灾害少
③河流众多,交通便利
④粮食种植历史悠久,劳动力资源充足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4)在农业走向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今天,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_________平原和__________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比不上_______南部和__________平原。
【思路点拨】第(1)题,根据图表可知:①江汉平原,②洞庭湖平原,③鄱阳湖平原,④太湖平原,⑤成都平原。第(2)题,由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河网稠密,土壤黏重,在开发早期农业发展缓慢。第(3)题,长江中下游平原产粮多的自然优势是地势平坦、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一年两熟或三熟、作物单产高、复种指数高、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其社会经济优势是该区种植历史悠久、精耕细作、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故①④正确。第(4)题,由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迅速,导致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地位下降,全国“粮仓”的地位已经不保。
答案:(1)江汉平原 鄱阳湖平原
(2)水系 土壤 缓慢
(3)A
(4)东北 华北 新疆 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