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如梦令 课件(共17张PPT)+教案+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如梦令 课件(共17张PPT)+教案+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11 15:31:5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单元 6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
学习目标 1、领会词的思想内容及作者情感。 2、背诵默写本词。
重点 1、领会词的思想内容及作者情感。2、背诵默写本词。
难点 领会词的思想内容及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在中华数千年词苑中,曾涌现众多名家,其中有一位以其清新明丽、委婉柔美的风格独树一帜,为后人所称颂。 我国当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用这样一副对联赞道: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这枝女儿花就是李清照,今天就让我们与李清照一起徜徉于词的世界,一起学习《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板书课题。 听 激趣
讲授新课 展示目标:1、领会词的思想内容及作者情感。2、背诵默写本词。范读: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较为可信的时间当是李清照到达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这段时间李清照身居闺中,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那些场景在她的脑海中一再出现,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作者简介: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人。所作词,前期多反映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寓故国黍离之悲,情调感伤。给辛稼轩、陆游等爱国词人以深刻的影响。 李清照词,令慢均工,擅长白描,善用口语,被称为“易安体”。现传《漱玉词》。初读感受音韵美——读准字音,读准停顿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再读理解内容美——根据注释,口译诗意常记:时常记起。“难忘”的意思。溪亭:临水的亭台。日暮:黄昏时候。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兴尽:尽了兴致。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回舟:乘船而回。误入:不小心进入。藕花:荷花。争渡:赶快渡,抢着渡,奋力渡。惊:惊动。起:飞起来。一滩:一群。鸥鹭:这里泛指水鸟。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时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一直玩到没了兴致才乘舟返回,却迷途进入藕花池的深处。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不小心,却惊起了一群的鸥鹭。三读品味意境美游览溪亭,饮酒赏景,叫人流连忘返,兴致那么高,酒喝得那么欢畅,直到黄昏时候,竟至于“沉醉不知归路”。待到兴尽,方才回舟,在“沉醉”中小船走错了路,直到荷塘深处方始发觉。急着寻路回家,情不自禁地叫起来“争渡,争渡”,声音惊动了栖息的沙鸥白鹭。“不知归路”,一是因为酒醉,二是因为她尽兴而心醉。一个“惊”字,既暗写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水鸟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自由诵读,背诵、默写。 读跟读笔记读划节奏口译品,赏析笔记背,写 明确目标目标2了解背景完成目标了解文常完成目标2目标1目标1目标2
课堂练习:1、请结合全词分析词人的情感变化。2、有人把“争渡”的“争”字改成“怎” 字,你认为是否能改?为什么?拓展阅读:读下面一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做题。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注释】疏:指稀疏。浓睡:酣睡 。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1、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 2、这首词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做练习 拓展提高
课堂小结 这首词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场景,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入藕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抒发了作者愉悦的心情,也反映了作者早期生活的闲适与舒心。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笔记 巩固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7张PPT)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
新知导入
在中华数千年词苑中,曾涌现众多名家,其中有一位以其清新明丽、委婉柔美的风格独树一帜,为后人所称颂。
我国当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用这样一副对联赞道: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这枝女儿花就是李清照,今天就让我们与李清照一起徜徉于词的世界,一起学习《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学习目标
1、领会词的思想内容及作者情感。
2、背诵默写本词。
新知讲解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较为可信的时间当是李清照到达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这段时间李清照身居闺中,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那些场景在她的脑海中一再出现,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作者简介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人。所作词,前期多反映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寓故国黍离之悲,情调感伤。给辛稼轩、陆游等爱国词人以深刻的影响。
李清照词,令慢均工,擅长白描,善用口语,被称为“易安体”。现传《漱玉词》。
初读感受音韵美
1.读准字音;
2.划出节奏。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再读理解内容美
读了这首诗你脑海里呈现怎样的画面?
根据注释,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大意。
常记:时常记起。“难忘”的意思。溪亭:临水的亭台。日暮:黄昏时候。
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兴尽:尽了兴致。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回舟:乘船而回。误入:不小心进入。
藕花:荷花。争渡:赶快渡,抢着渡,奋力渡。惊:惊动。起:飞起来。
一滩:一群。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时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一直玩到没了兴致才乘舟返回,却迷途进入藕花池的深处。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不小心,却惊起了一群的鸥鹭。
三读品味意境美
游览溪亭,饮酒赏景,叫人流连忘返,兴致那么高,酒喝得那么欢畅,直到黄昏时候,竟至于“沉醉不知归路”。待到兴尽,方才回舟,在“沉醉”中小船走错了路,直到荷塘深处方始发觉。急着寻路回家,情不自禁地叫起来“争渡,争渡”,声音惊动了栖息的沙鸥白鹭。
“不知归路”,一是因为酒醉,二是因为她尽兴而心醉。
一个“惊”字,既暗写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水鸟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
自由诵读,背诵、默写。
课堂总结
这首词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场景,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入藕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抒发了作者愉悦的心情,也反映了作者早期生活的闲适与舒心。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课堂练习
1、请结合全词分析词人的情感变化。


词人由尽兴游玩的欢愉到误入藕花深处的些许“惊恐”再到“欧鷺”惊起的豁然开朗,词虽短,但感情变化却一波三折,让人回味无穷。

2、有人把“争渡”的“争”字改成“怎” 字,你认为是否能改?为什么?



不能改。因为这里的“争”字有“争着”“抢着”“奋力”的意思,如果是“怎渡”,下面的词意就衔接不上;只有奋力“抢渡”,才会“惊起一滩鸥鹭”。
拓展提高
读下面一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做题。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疏:指稀疏。浓睡:酣睡 。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1、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
2、这首词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作业布置
课外搜集谭嗣同的诗歌,并选择1-2首背诵。
板书设计
日暮  沉醉---->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爱大自然  
爱生活
如梦令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练习
课堂练习:
1、请结合全词分析词人的情感变化。
2、有人把“争渡”的“争”字改成“怎” 字,你认为是否能改?为什么?
拓展阅读:
读下面一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做题。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疏:指稀疏。浓睡:酣睡 。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1、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
2、这首词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7世仁教育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练习
课堂练习:
1、请结合全词分析词人的情感变化。
【答案】词人由尽兴游玩的欢愉到误入藕花深处的些许“惊恐”再到“欧鷺”惊起的豁然开朗,词虽短,但感情变化却一波三折,让人回味无穷。
2、有人把“争渡”的“争”字改成“怎” 字,你认为是否能改?为什么?
【答案】不能改。因为这里的“争”字有“争着”“抢着”“奋力”的意思,如果是“怎渡”,下面的词意就衔接不上;只有奋力“抢渡”,才会“惊起一滩鸥鹭”。
拓展阅读:
读下面一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做题。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疏:指稀疏。浓睡:酣睡 。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1、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
【答案】写出了春天晚上,雨点疏落,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
2、这首词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伤春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
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场景,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入藕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抒发了作者愉悦的心情,也反映了作者早期生活的闲适与舒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