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诗词五首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课件(共26张PPT)+教案+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6 诗词五首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课件(共26张PPT)+教案+同步练习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11 15:55:23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单元 6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
学习目标 1、体会词的韵律美。 2、知人论世,理解诗歌所寄予的情感。 3、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4、背诵默写诗歌。
重点 1、知人论世,理解诗歌所寄予的情感。 2、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难点 1、知人论世,理解诗歌所寄予的情感。 2、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习惯上,我们说“唐诗宋词”。词,是宋代的文学主流。唐及五代时,已出现词这一形式,但词的成熟与发展在宋代。词的最初特点是以诗文配上曲调,可以演唱。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牌”,依调填词为“倚声”。宋词又有曲、杂曲、曲子词、乐府、琴趣、乐章、长短句等称谓。因曲调节拍的不同,又区分为令、引、近、慢等。令或称小令,慢词也作长调。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极少有不分段或分两阕(片)以上的。宋代许多学者文人喜好填词作曲,对推动词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今天我们学习《渔家傲》,板书课题 听 激趣
讲授新课 展示目标:1、体会词的韵律美。2、知人论世,理解诗歌所寄予的情感。3、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4、背诵默写诗歌。范读:《渔家傲》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这首词,在《花庵词选》题作“记梦”,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词。作者简介:李清照 : 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南宋杰出女词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早期生活优裕,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变后,夫妇避乱江南。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凄苦孤寂度过了晚年。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初读感受音韵美——读准字音,读准停顿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yīn)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 学诗/谩(màn)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再读理解内容美——根据注释,口译诗意星河:银河。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天语:天帝的话语。我报路长嗟日暮:路长,隐含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含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谩:徒,空。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吹取:吹得。三山:传说中海上的三座仙山。早晨,漫天的云涛汹涌翻滚,雾气弥漫漂移,(海面上刮起大风)无数舟船破浪前进,(我坐在颠簸的船上,仰望天空,直觉得)天河就要旋转起来了。迷迷糊糊中(我觉得)灵魂回到了天帝住的地方。听到天帝在说话,恳切地问我要回哪里去。我回答说,路途遥远而天色已晚,我虽然能写出惊人的诗句,但毫无用处,(我没有找到归宿。)大风正起,我要象大鹏一样乘风高飞远举,风啊,你不要停,把我的小船吹到渤海的神山上去吧。三读品味意境美“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描绘出一幅仙境一般的壮丽景色。这里,“星河”,即银河。 这是写天上的云彩,可谓千姿万态。虽然写的是作者在梦中所幻想的自然景象,但这一幻想无疑是她在人生道路上历尽艰难险阻、流徙奔波之苦的潜意识所促使的。所以,在它里面既有壮丽的一面,又有艰险的一面。它展现出一个晨雾迷茫、云涛翻腾、滚滚银河、千帆竞渡的开阔境界。这境界象是个仙境,作者就是在这仙境中经历着的。所以,也渐渐地使她的梦魂好象回到天帝居住的宫殿去了。“仿佛梦魂归帝所”
“帝所”,指天帝居住的宫殿。其实,这是人们在经历了千辛万苦后所希望和追求的美好前途。而她之所以梦回“帝所”,是有其思想根源的。古代诗人往往设想自己是从天上宫阙来的,所以在幻想美好的前途时也就往往说“归帝所”去。如苏轼的《水调歌头》说:“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也就是写他想回到天帝宫殿去。那么,作者魂回帝宫去,情况怎样呢?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飘泊天涯,备受排挤与打击,尝尽了人间的白眼,如今天帝这么关照她,使她感到多么温暖啊!作者这么写,不管其主观动机如何,客观上已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讥讽了黑暗的现实社会。她在若干年来的逃难生活中,多少事,凭谁诉?这次竟然得到诉说的机会了。这就引出了词的下片,由她诉说自己的困难和心愿。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上句,“路长嗟日暮”,出自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长”“日暮”写出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 “嗟”字,生动地表现出她那彷徨忧虑的神态。作者借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下句,“谩有”,是“空有”或“徒有”的意思。这句流露出词人对现实不满之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有李贺《南园十三首》中的“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之意。 两者像是对立,实则统一,是互为因果的。“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九万里风”句,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扶摇”,风名。“九”是虚数,是多的意思。 “蓬舟”,象蓬草那样飞旋轻快的小舟。“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个神山。为神仙所居,在渤海中。作者为什么梦想到三山中去?是否由于消极的游仙思想在作怪?不是的。从上文的意思来看,是由于她感到“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就是说,尽管她有才华,有理想,有抱负,但在现实社会中根本得不到实现和施展,找不到出路,才促使她这样想的。可见她的梦想仙境,正是她对黑暗现实不满的表现。她要回到那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间存在着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的现实。所以,她的那种思想活动,并非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 这一句,表示了作者要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远举,奔向飘渺的神山,寻求幸福。上阙(片):描绘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展现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下阙(片):词人借回答天帝的问话,抒发胸臆,感叹遭逢不幸,渴望找到幸福。四读解疑问难1.上片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雄伟壮丽2. 上片哪些动词用得恰当,如何体现?“接”、“连”: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的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转”、“舞”:化静为动,变平凡为神奇,既出色地描绘了繁星的闪烁流逝,也传神地写出了词人精神的昂扬飞动。将人在风浪中的感受逼真的传递给读者。3、下片词人借回答天帝的问话表达了什么情感?(抒发胸臆)词人感叹自己空有卓越的才华,虽辛苦求索,终因遭逢不幸,未能找到光明的出路。4、“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5、作者为什么梦想到三山中去?是否是消极避世,想以死来摆脱困境?①环境优美,十分和平,与黑暗现实不同,这里没有战乱,没有生离死别;词人饱读诗书、满腹才华,渴望在这个仙境里得到施展,实现理想。②她的思想活动,并非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6、“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化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 “九万里风鹏”是用庄子《逍遥游》中“大鹏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的典故,借用大鹏的形象,以喻腾飞之志。写出了词人的大鹏高飞之志,词人以述梦的特殊方式,凸显了心中之块垒,同时也展示了自己的理想抱负——词人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7、本词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请结合词中写景的语句,简析本词意境和风格上的特色。 开头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下阕的“九万里风鹏正举”三句虚实结合,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弘。词作中对于开阔壮美的境界富于浪漫主义的想象,表现出作者内心一种刚健昂扬的气概,词风豪放。一扫《漱玉集》婉约风格。以致于近代学者粱启超评价这首词曰“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自由诵读,背诵、默写。 读跟读读笔记读,注音划节奏口译品,赏析笔记解疑问难笔记读,背,写 明确目标目标1、4了解背景了解文常完成目标1、4目标2完成目标目标3目标2、3目标1、4
课堂练习:1、赏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2、“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化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4、本词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请结合词中写景的语句,简析本词意境和风格上的特色。拓展练习:阅读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做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注释】乙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苏轼四十岁,当时任密州(今山东诸城县)知州。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来,生死双方隔绝,什么都不知道了。茫茫,不明貌。作者写这首词的时候,他的妻子王弗恰恰死去十年。千里孤坟:作者妻子的坟墓在四川彭山县,和他当时所在地的密州东西相距数千里。“尘满面”两句:两鬓已经白如秋霜,哀伤自己奔走劳碌和衰老。轩窗:门窗。短松冈:指墓地。在遍植松树的小山冈上。问题:苏轼的这首词与李清照的《渔家傲》,都写了梦,一样的内容吗?分别表达词人的什么情感? 做练习 拓展提高
课堂小结 这首词,思路开宕,想象丰富,意境辽阔,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它把读者带到仙境中去,饱览丰富多姿的云涛;大鹏展翅万里的浩大境界,以及那轻舟乘风吹向三山的美景,使人为之神往。这种借神仙境界来表达自己胸怀的浪漫主义作品,在李词中是极为罕见的。这首词,“梦归”是关键,全词写梦境,笼罩了一层浪漫主义的色彩。在风格上走豪放一路,为我们创造了开阔的意境。梁启超评价这首词说:“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该词通过梦境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通过回答天帝的问话,抒发胸臆,感叹自己空有卓越的才华,虽辛苦求索,终因遭逢不幸,未能找到光明。表达了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地表现了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笔记 巩固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练习
课堂练习:
1、赏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2、“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化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
4、本词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请结合词中写景的语句,简析本词意境和风格上的特色。
拓展练习:
阅读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做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乙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苏轼四十岁,当时任密州(今山东诸城县)知州。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
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来,生死双方隔绝,什么都不知道了。茫茫,不明貌。作者写这首词的时候,他的妻子王弗恰恰死去十年。
千里孤坟:作者妻子的坟墓在四川彭山县,和他当时所在地的密州东西相距数千里。
“尘满面”两句:两鬓已经白如秋霜,哀伤自己奔走劳碌和衰老。
轩窗:门窗。
短松冈:指墓地。在遍植松树的小山冈上。
问题:苏轼的这首词与李清照的《渔家傲》,都写了梦,一样的内容吗?分别表达词人的什么情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练习
课堂练习:
1、赏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答案】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上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运一般,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写景角度:①选景典型生动,选取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等景物,描绘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景象;②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也为下文的梦魂所思做了铺垫。
炼字角度:“接”“连”把天空、云涛、雾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描绘了一种瑰丽雄伟的境界。“舞”字化静为动,变平凡为神奇,既出色地描绘了繁星的闪烁流逝,也传神地写出了词人精神的昂扬飞动。
2、“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①“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了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②“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遗憾。
3、“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化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
【答案】“九万里风鹏”是用庄子《逍遥游》中“大鹏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的典故,借用大鹏的形象,以喻腾飞之志。写出了词人的大鹏高飞之志,词人以述梦的特殊方式,凸显了心中之块垒,同时也展示了自己的理想抱负——词人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4、本词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请结合词中写景的语句,简析本词意境和风格上的特色。
【答案】开头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下阕的“九万里风鹏正举”三句虚实结合,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弘。词作中对于开阔壮美的境界富于浪漫主义的想象,表现出作者内心一种刚健昂扬的气概,词风豪放。一扫《漱玉集》婉约风格。以致于近代学者粱启超评价这首词曰“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
拓展练习:
阅读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做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乙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苏轼四十岁,当时任密州(今山东诸城县)知州。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
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来,生死双方隔绝,什么都不知道了。茫茫,不明貌。作者写这首词的时候,他的妻子王弗恰恰死去十年。
千里孤坟:作者妻子的坟墓在四川彭山县,和他当时所在地的密州东西相距数千里。
“尘满面”两句:两鬓已经白如秋霜,哀伤自己奔走劳碌和衰老。
轩窗:门窗。
短松冈:指墓地。在遍植松树的小山冈上。
问题:苏轼的这首词与李清照的《渔家傲》,都写了梦,一样的内容吗?分别表达词人的什么情感?
【答案】不一样。苏轼的这首词主要表达自己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李清照的《渔家傲》,借梦境中与天帝对话,表达自己空有一身文学才华却遭遇丧乱,甚至连个人的安危幸福都无法保障的不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6张PPT)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
第26课诗词五首
新知导入
习惯上,我们说“唐诗宋词”。词,是宋代的文学主流。唐及五代时,已出现词这一形式,但词的成熟与发展在宋代。词的最初特点是以诗文配上曲调,可以演唱。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牌”,依调填词为“倚声”。宋词又有曲、杂曲、曲子词、乐府、琴趣、乐章、长短句等称谓。因曲调节拍的不同,又区分为令、引、近、慢等。令或称小令,慢词也作长调。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极少有不分段或分两阕(片)以上的。宋代许多学者文人喜好填词作曲,对推动词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
1、体会词的韵律美。
2、知人论世,理解诗歌所寄予的情感。
3、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4、背诵默写诗歌。
新知讲解
《渔家傲》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这首词,在《花庵词选》题作“记梦”,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词。
渔家傲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作者简介
李清照 : 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南宋杰出女词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早期生活优裕,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变后,夫妇避乱江南。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凄苦孤寂度过了晚年。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初读感受音韵美
1.读准字音;
2.划出节奏。
渔家傲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yīn)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
学诗/谩(màn)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再读理解内容美
读了这首诗你脑海里呈现怎样的画面?
根据注释,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大意。
再读理解内容美
星河:银河。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天语:天帝的话语。我报路长嗟日暮:路长,隐含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含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谩:徒,空。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吹取:吹得。三山:传说中海上的三座仙山。
早晨,漫天的云涛汹涌翻滚,雾气弥漫漂移,(海面上刮起大风)无数舟船破浪前进,(我坐在颠簸的船上,仰望天空,直觉得)天河就要旋转起来了。迷迷糊糊中(我觉得)灵魂回到了天帝住的地方。听到天帝在说话,恳切地问我要回哪里去。
我回答说,路途遥远而天色已晚,我虽然能写出惊人的诗句,但毫无用处,(我没有找到归宿。)大风正起,我要象大鹏一样乘风高飞远举,风啊,你不要停,把我的小船吹到渤海的神山上去吧。
三读品味意境美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描绘出一幅仙境一般的壮丽景色。这里,“星河”,即银河。
这是写天上的云彩,可谓千姿万态。虽然写的是作者在梦中所幻想的自然景象,但这一幻想无疑是她在人生道路上历尽艰难险阻、流徙奔波之苦的潜意识所促使的。
所以,在它里面既有壮丽的一面,又有艰险的一面。它展现出一个晨雾迷茫、云涛翻腾、滚滚银河、千帆竞渡的开阔境界。
这境界象是个仙境,作者就是在这仙境中经历着的。所以,也渐渐地使她的梦魂好象回到天帝居住的宫殿去了。
三读品味意境美
“仿佛梦魂归帝所”
“帝所”,指天帝居住的宫殿。其实,这是人们在经历了千辛万苦后所希望和追求的美好前途。
而她之所以梦回“帝所”,是有其思想根源的。古代诗人往往设想自己是从天上宫阙来的,所以在幻想美好的前途时也就往往说“归帝所”去。如苏轼的《水调歌头》说:“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也就是写他想回到天帝宫殿去。
那么,作者魂回帝宫去,情况怎样呢?
三读品味意境美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飘泊天涯,备受排挤与打击,尝尽了人间的白眼,如今天帝这么关照她,使她感到多么温暖啊!作者这么写,不管其主观动机如何,客观上已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讥讽了黑暗的现实社会。
她在若干年来的逃难生活中,多少事,凭谁诉?这次竟然得到诉说的机会了。这就引出了词的下片,由她诉说自己的困难和心愿。
三读品味意境美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上句,“路长嗟日暮”,出自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长”“日暮”写出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 “嗟”字,生动地表现出她那彷徨忧虑的神态。作者借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
下句,“谩有”,是“空有”或“徒有”的意思。这句流露出词人对现实不满之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有李贺《南园十三首》中的“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之意。
两者像是对立,实则统一,是互为因果的。
三读品味意境美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九万里风”句,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扶摇”,风名。“九”是虚数,是多的意思。 “蓬舟”,象蓬草那样飞旋轻快的小舟。“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个神山。为神仙所居,在渤海中。作者为什么梦想到三山中去?是否由于消极的游仙思想在作怪?不是的。从上文的意思来看,是由于她感到“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就是说,尽管她有才华,有理想,有抱负,但在现实社会中根本得不到实现和施展,找不到出路,才促使她这样想的。可见她的梦想仙境,正是她对黑暗现实不满的表现。她要回到那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间存在着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的现实。所以,她的那种思想活动,并非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
这一句,表示了作者要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远举,奔向飘渺的神山,寻求幸福。
三读品味意境美
上阙(片):描绘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展现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下阙(片):词人借回答天帝的问话,抒发胸臆,感叹遭逢不幸,渴望找到幸福。
四读解疑问难
1.上片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雄伟壮丽
2. 上片哪些动词用得恰当,如何体现?
“接”、“连”: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的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转”、“舞”:化静为动,变平凡为神奇,既出色地描绘了繁星的闪烁流逝,也传神地写出了词人精神的昂扬飞动。将人在风浪中的感受逼真的传递给读者。
四读解疑问难
3、下片词人借回答天帝的问话表达了什么情感?
(抒发胸臆)词人感叹自己空有卓越的才华,虽辛苦求索,终因遭逢不幸,未能找到光明的出路。
4、“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四读解疑问难
5、作者为什么梦想到三山中去?是否是消极避世,想以死来摆脱困境?
①环境优美,十分和平,与黑暗现实不同,这里没有战乱,没有生离死别;词人饱读诗书、满腹才华,渴望在这个仙境里得到施展,实现理想。
②她的思想活动,并非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
6、“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化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
“九万里风鹏”是用庄子《逍遥游》中“大鹏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的典故,借用大鹏的形象,以喻腾飞之志。写出了词人的大鹏高飞之志,词人以述梦的特殊方式,凸显了心中之块垒,同时也展示了自己的理想抱负——词人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四读解疑问难
7、本词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请结合词中写景的语句,简析本词意境和风格上的特色。

开头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下阕的“九万里风鹏正举”三句虚实结合,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弘。词作中对于开阔壮美的境界富于浪漫主义的想象,表现出作者内心一种刚健昂扬的气概,词风豪放。一扫《漱玉集》婉约风格。以致于近代学者粱启超评价这首词曰“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
自由诵读,背诵、默写。
课堂总结
这首词,思路开宕,想象丰富,意境辽阔,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它把读者带到仙境中去,饱览丰富多姿的云涛;大鹏展翅万里的浩大境界,以及那轻舟乘风吹向三山的美景,使人为之神往。这种借神仙境界来表达自己胸怀的浪漫主义作品,在李词中是极为罕见的。
这首词,“梦归”是关键,全词写梦境,笼罩了一层浪漫主义的色彩。在风格上走豪放一路,为我们创造了开阔的意境。梁启超评价这首词说:“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
该词通过梦境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通过回答天帝的问话,抒发胸臆,感叹自己空有卓越的才华,虽辛苦求索,终因遭逢不幸,未能找到光明。表达了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地表现了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课堂练习
1、赏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上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运一般,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写景角度:①选景典型生动,选取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等景物,描绘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景象;②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也为下文的梦魂所思做了铺垫。
炼字角度:“接”“连”把天空、云涛、雾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描绘了一种瑰丽雄伟的境界。“舞”字化静为动,变平凡为神奇,既出色地描绘了繁星的闪烁流逝,也传神地写出了词人精神的昂扬飞动。

2、“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了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②“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遗憾。

3、“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化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

“九万里风鹏”是用庄子《逍遥游》中“大鹏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的典故,借用大鹏的形象,以喻腾飞之志。写出了词人的大鹏高飞之志,词人以述梦的特殊方式,凸显了心中之块垒,同时也展示了自己的理想抱负——词人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4、本词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请结合词中写景的语句,简析本词意境和风格上的特色。

开头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下阕的“九万里风鹏正举”三句虚实结合,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弘。词作中对于开阔壮美的境界富于浪漫主义的想象,表现出作者内心一种刚健昂扬的气概,词风豪放。一扫《漱玉集》婉约风格。以致于近代学者粱启超评价这首词曰“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
拓展提高
阅读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做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乙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苏轼四十岁,当时任密州(今山东诸城县)知州。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
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来,生死双方隔绝,什么都不知道了。茫茫,不明貌。作者写这首词的时候,他的妻子王弗恰恰死去十年。
千里孤坟:作者妻子的坟墓在四川彭山县,和他当时所在地的密州东西相距数千里。
“尘满面”两句:两鬓已经白如秋霜,哀伤自己奔走劳碌和衰老。
轩窗:门窗。
短松冈:指墓地。在遍植松树的小山冈上。

问题:苏轼的这首词与李清照的《渔家傲》,都写了梦,一样的内容吗?分别表达词人的什么情感?
作业布置
课外搜集李清照的词,并选择1-2首背诵。
板书设计
渔家傲
上阙:描绘——辽阔壮美、瑰奇雄伟
下阙:抒发胸臆,感叹不幸,渴望幸福。
气势磅礴
音调豪迈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