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教学目标:
1.利用资料,分析某区域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2.根据该区域的农业生产条件,分析、评价其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业布局特点;
3.分析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究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东北地区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及内蒙古自治区________。 其北端属于中国纬度______的地区。
黑龙江
辽宁
吉林
东部
最高
范围:
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工农业的特点;
生活特点等。
0
200
400
(mm)
(℃)
白桦林
兴安落叶松
柞蚕
人参
苹果梨
苹果
全国重要的
商品粮基地、
林业生产基地、
畜牧业基地。
玉米、大豆、小麦、水稻、高粱、甜菜等
区域发展方向
东北的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决定了农业的大方向。
降水量由东向西递减
气温由南向北递减
1.思考: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分布呈现什么规律?
2、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是:__________.
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是:__________.
热量
水分
4.下图为“我国中温带某地的地形剖面图及年降水量曲线图”。四个区域的土地资源按利用类型分,依次为
A.草地、林地和草地、以水田为主的耕地、林地 B.草地、林地、以旱地为主的耕地、林地 C.沙漠、草地、林地和草地、林地 D.沙漠、林地、草地、林地
B
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条件等
农业的大方向:
三大农业生产
区域
二、农业布局特点
农业生产区域 主要分布地区 主要产品类型
根据农业生产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耕作农业区
林业和特产区
畜牧业区
平原地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
大小兴安岭
长白山区
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玉米、大豆、小麦、水稻
兴安落叶松、红松、樟子松、蒙古栎、白桦、人参、鹿茸、柞蚕、苹果
马、牛、羊
牛奶及乳品业发展较快,并向专业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
因地制宜
该图体现了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突出特点是: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该图体现了东北
商品粮基地的突
出特点是:
地区专业化生产
总结:
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三大农业区:
商品粮基地的突出特点:
自然条件: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
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地形——多种经营;黑土肥沃
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基础好;交通发达;
地广人稀。
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
1.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气候条件
有什么关系
2.东北是世界上种植水稻最北的地区,分析原因?
东北地区夏季日照长,昼夜温差大等特点,有利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有机质含量十分丰富。再加上冬季气温低,不利作物害虫越冬,病虫害少,几乎不需要施用农药,天然具有绿色无害优势,因此品质优良 。黑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施用的化肥少。
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水稻的生长;育种和种植技术的进步。
思考
分析东北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究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草场退化,环境污染等。
练习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的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该基地也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但近年来,由于受进口大豆的冲击,东北大豆价格大幅下跌,有原来的2.2元/kg降到1.6元/kg,降幅近30%。
材料二 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比较表(注:运输费用以到达大连为例)。
含油量 运输费用(元/kg) 生产成本(元/kg) 生产方式
国产大豆 17% 0.18 1.60 粗放型
进口大豆 19% 0.16 1.28 集约型
材料三 东北三省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区部分省市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的比较(2002年)。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上海 江苏 浙江 全国
人均耕地面积(公顷/人) 0.31 0.21 0.10 0.02 0.07 0.05 0.10
单位面积谷物产量(kg/公顷) 4916 5872 5870 7044 6207 6175 4885
活动:下列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
1.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2.新疆南部(南疆)已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
3.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4.云南省昆明附近重点发展花卉种植业
邻近港澳台地区,港口铁路和航空等交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南疆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有高山积雪融水可供灌溉,当地种植长绒棉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需求大。
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作物的需求量大。
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宜发展多种花卉品种,昆明等国内城市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