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 单元 6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致读懂课文,识记重点字词并翻译文章。积累文言词语。2、熟读课文,背诵文章,体会孟子说理的特点。3、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观点和思路,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重点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致读懂课文,识记重点字词并翻译文章。积累文言词语。2、熟读课文,背诵文章,体会孟子说理的特点。3、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观点和思路,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难点 体会孟子说理的特点。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背诵《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你知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句话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板书课题 听 激趣
讲授新课 展示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致读懂课文,识记重点字词并翻译文章。积累文言词语。2、熟读课文,背诵文章,体会孟子说理的特点。3、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观点和思路,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读课文,读准停顿及重音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 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音: 公孙衍 yǎn 丈夫之冠guàn往之女家rǔ 富贵富贵不能淫yín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岂:难道诚:真正,确实。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太平。”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 妾妇之道也。焉:怎么,哪里。丈夫之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命:教导、训诲。戒:告诫。下文的“戒”是谨慎的意思女家:指夫家。同“汝”,你。 夫子:指丈夫。孟子说:“这怎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成年男子举行冠礼时,父亲教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准则的,是妾妇之道。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由:遵从。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淫:惑乱,迷惑。使动用法。移:改变,动摇。使动用法。屈:屈服。使动用法。孟子说:“这怎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成年男子举行冠礼时,父亲教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准则的,是妾妇之道。重点词语:之:代词:父命之、母命之、往送之门、诫之动词:往之女家助词:的 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丈夫之冠也、女子之冠也通假字:往之女家。女同“汝”你一词多义:戒: ①往送之门,戒之( 告诫 ) ②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谨慎 )居: ①居天下之广居( 居住 ) ②居天下之广居( 居所 )之: ①母命之( 的 ) ②住送之门( 到 活用:丈夫之冠也。名作动,行冠礼富贵不能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迷惑贫贱不能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动摇威武不能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服古今异义: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古义: 真正 、确实 今义: 真诚,诚实 )2.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古义: 准则、标准。今义: 正直,正义 )3.与民由之(古义: 遵从 今义: 理由 )句子翻译: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2.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3.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概括内容:第一段: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的观点及其依据第二段:孟子不认同景春的观点,他的反驳分两层:第一层:否定其观点并以“妾妇之道”作比指出他们的本质。第二层:阐述孟子心中的大丈夫的标准。孟子是如何反驳的呢?先用一个反问句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用“妾妇之道”作比:指出公孙衍、张仪的本质不过是顺从君王的意志,就像出嫁的女子完全顺从丈夫的意志一样,称不上大丈夫;最后正面提出自己心中大丈夫的标准:A.讲“仁、礼、义”;B.不论得志与否,不放弃自己的原则;C.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施加的因素都不能使之迷乱、动摇、屈服。如何理解文中的“妾妇之道”?用“妾妇之道”来类比“公孙衍、张仪之道”。旧时婚姻男女双方地位不平等,女子往往只有顺从,即“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作者只就“顺从”这一点上,认为公孙衍、张仪这些人与女子没有什么区别,他们没有理想,没有主张,只求自己的功名富贵。这样的行事,与儒家的仁义之道是相悖的.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是怎样的?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孟子心中的大丈夫又是怎样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代指什么?“是”指像公孙衍、张仪一样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任意道德的原则,不能坚持仁义,即奉行“妾妇之道的人”。“此”指不受富贵迷惑,不为贫贱动摇,不为武力屈服的仁人志士。即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人。说说全文的思路。先树立批驳的靶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再反驳景春的观点,用“妾妇之道”类比又提出自己的看法,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最后得出结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光辉形象,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举例说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大丈夫”不在于性别,而在于他的高尚的道德品质。结合自己的理想,用自己的话谈谈什么样的人才能是真正的大丈夫?首先,富贵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有些人富贵起了来,就被富贵冲昏了头脑。把当初的凌云壮志忘得一干二净。结果是什么为富不仁的事情都做出来了。其次,贫贱的时候要坚定意志。贫贱是任何人都不愿意承受的。但生活中确实要经历贫贱的阶段,要通过在贫贱中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成功。因此,要学会在贫贱中忍耐和寂寞,在一切诱惑面前能保持住自己一份宁静的心态是比什么都重要的。第三,在压力面前不卑不亢,不向邪恶的势力摧眉折腰。只有坚持俊迈的节操,不屈不挠,才能变压力为动力,进而赢得光明的前途。自由诵读,背诵。 读读注音勾画读注音画停顿读译笔记笔记识记笔记讨论 明确目标完成目标1目标1完成目标1目标1目标3目标1目标2
解释加点词: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安居: 熄: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是: 焉: 得: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冠: 命:戒之曰 戒: 往之女家 女:必敬必戒 戒: 妾妇之道也 道:以顺为正者 顺: 正:居天下之广居 居: 居: 得志 得: 与民由之 由: 独行其道 道: 富贵不能淫 淫:贫贱不能移 移 威武不能屈 屈:翻译句子: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选择题:1、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必敬必戒 (谨慎)B.以顺为正者 (正确)C.母命之(教导,训诲)D.与民由之 (遵从)2、下列句中 “之”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A.丈夫之冠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父命之:代词,指“男子”
C.与民由之:代词,指“大道”,即儒家提倡的“义”D.天下顺之 代指行仁政的君主3、下面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译文】到了女方的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B.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译文】住在天下最宽敞的住宅‘仁’ 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路‘义’上。C.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译文】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D.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4、下面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真正的大丈夫,因为他们具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威力。他用一个反问句,还用一个加重肯定语气的“诚”见他对这一观点是深信不疑的。B.孟子也用一个反问句表明自己的态度,“焉得”不仅是对景春观点的否定,也包含对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和鄙视。C.用“妾妇之道” 作对比:指出公孙衍、张仪的本质不过是顺从君王的意志,就像出嫁的女子完全顺从丈夫的意志一样,称不上大丈夫。D. 自己心中大丈夫的标准是第一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第二.不论得志与否,不放弃自己的原则;第三,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施加的因素都不能使之迷乱、动摇、屈服。拓展阅读: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②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③出涕,曰:“国亡不能捄④,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弘范:元军元帅。②扞(hàn):保卫。③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④捄:同“救” 1、解释加点词有错的一项是( )A.使为书招张世杰(写) B.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给)C.能改心以事宋者(侍奉) D.天祥泫然出涕(鼻涕)2、翻译句子:(1)吾不能扞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2)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3、“不拜”表明文天祥的什么精神?用《富贵不能淫》中的语句回答。 做练习 拓展提高
课堂小结 孟子关于“大丈夫”这段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仁人志士,成为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直到今天,当我们再读课文时,似乎仍然可以听到他那金声玉振的声音,但在灿若星河的古代文化中,也隐藏着某些封建思想的糟粕,比如妻妾制度,三从四德等,所以我们要学习辩证地看待问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富贵不能淫》练习
解释加点词: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安居: 熄: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是: 焉: 得: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冠: 命:
戒之曰 戒: 往之女家 女:
必敬必戒 戒: 妾妇之道也 道:
以顺为正者 顺: 正:
居天下之广居 居: 居:
得志 得: 与民由之 由:
独行其道 道: 富贵不能淫 淫:
贫贱不能移 移 威武不能屈 屈:
翻译句子:
1.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3.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4.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5.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选择题:
1、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必敬必戒 (谨慎)
B.以顺为正者 (正确)
C.母命之(教导,训诲)
D.与民由之 (遵从)
2、下列句中 “之”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A.丈夫之冠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父命之:代词,指“男子”
C.与民由之:代词,指“大道”,即儒家提倡的“义”
D.天下顺之 代指行仁政的君主
3、下面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译文】到了女方的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B.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译文】住在天下最宽敞的住宅‘仁’ 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路‘义’上。
C.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译文】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D.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4、下面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真正的大丈夫,因为他们具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威力。他用一个反问句,还用一个加重肯定语气的“诚”见他对这一观点是深信不疑的。
B.孟子也用一个反问句表明自己的态度,“焉得”不仅是对景春观点的否定,也包含对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和鄙视。
C.用“妾妇之道” 作对比:指出公孙衍、张仪的本质不过是顺从君王的意志,就像出嫁的女子完全顺从丈夫的意志一样,称不上大丈夫。
D. 自己心中大丈夫的标准是第一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第二.不论得志与否,不放弃自己的原则;第三,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施加的因素都不能使之迷乱、动摇、屈服。
拓展阅读: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②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③出涕,曰:“国亡不能捄④,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弘范:元军元帅。②扞(hàn):保卫。③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④捄:同“救”
1、解释加点词有错的一项是( )
A.使为书招张世杰(写) B.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给)
C.能改心以事宋者(侍奉) D.天祥泫然出涕(鼻涕)
2、翻译句子:
(1)吾不能扞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2)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3、“不拜”表明文天祥的什么精神?用《富贵不能淫》中的语句回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富贵不能淫》练习
解释加点词: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安居: 熄: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是: 焉: 得: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冠: 命:
戒之曰 戒: 往之女家 女:
必敬必戒 戒: 妾妇之道也 道:
以顺为正者 顺: 正:
居天下之广居 居: 居:
得志 得: 与民由之 由:
独行其道 道: 富贵不能淫 淫:
贫贱不能移 移 威武不能屈 屈:
【答案】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安居: 安静 熄: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是:这 焉: 怎么 得:能够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冠:行冠礼 命:教导、训诲
戒之曰 戒:告诫 往之女家 女:同“汝”你
必敬必戒 戒: 谨慎 妾妇之道也 道:方法
以顺为正者 顺: 顺从 正:正理,基本原则
居天下之广居 居: 居住 居: 居所
得志 得: 实现 与民由之 由: 遵从
独行其道 道:道路 富贵不能淫 淫:使……惑乱,迷惑
贫贱不能移 移:使……改变、动摇 威武不能屈 屈:使……屈服
翻译句子:
1.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3.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4.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5.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答案】
1.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他们)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2.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3.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在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4.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5.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选择题:
1、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必敬必戒 (谨慎)
B.以顺为正者 (正确)
C.母命之(教导,训诲)
D.与民由之 (遵从)
【答案】B
【解析】应解释为“准则,规则”
2、下列句中 “之”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A.丈夫之冠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父命之:代词,指“男子”
C.与民由之:代词,指“大道”,即儒家提倡的“义”
D.天下顺之 代指行仁政的君主
【答案】A
【解析】A.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代词,指“男子” C.代词,指“大道”,即儒家提倡的“义”D. 代指行仁政的君主
3、下面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译文】到了女方的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B.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译文】住在天下最宽敞的住宅‘仁’ 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路‘义’上。
C.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译文】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D.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答案】A
【解析】应解释为“到了你的夫家”
4、下面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真正的大丈夫,因为他们具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威力。他用一个反问句,还用一个加重肯定语气的“诚”见他对这一观点是深信不疑的。
B.孟子也用一个反问句表明自己的态度,“焉得”不仅是对景春观点的否定,也包含对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和鄙视。
C.用“妾妇之道” 作对比:指出公孙衍、张仪的本质不过是顺从君王的意志,就像出嫁的女子完全顺从丈夫的意志一样,称不上大丈夫。
D. 自己心中大丈夫的标准是第一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第二.不论得志与否,不放弃自己的原则;第三,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施加的因素都不能使之迷乱、动摇、屈服。
【答案】C
【解析】是类比。
拓展阅读: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②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③出涕,曰:“国亡不能捄④,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弘范:元军元帅。②扞(hàn):保卫。③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④捄:同“救”
1、解释加点词有错的一项是( )
A.使为书招张世杰(写) B.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给)
C.能改心以事宋者(侍奉) D.天祥泫然出涕(鼻涕)
【答案】D
【解析】应为“眼泪”
2、翻译句子:
(1)吾不能扞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2)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答案】(1)我不能保卫自己的父母,却教唆别人也背叛自己父母,这可能吗?
(2)做人臣子的死有余罪,怎么还敢摆脱杀头之罪而怀有二心呢?
3、“不拜”表明文天祥的什么精神?用《富贵不能淫》中的语句回答。
【答案】威武不能屈。
【附译文】文天祥被押到潮阳,见张弘范,左右元军命令文天祥叩拜,文天祥拒不叩拜,张弘范于是用宾客的礼节接见他。文天祥与元军一起进入崖山,张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自己的父母,却教唆别人也背叛自己父母,这可能吗?”张弘范还是坚决要求他写。文天祥于是写下自己所作的《零丁洋诗》给他,诗的末尾有这样的句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笑着把诗歌丢到一边。崖山攻陷后,军队里摆酒大宴。弘范说:“国家已亡,丞相你已经尽了忠孝之心了,如果你改变对南宋的忠心来效忠于元朝皇上,还给你宰相的官职。”文天祥流泪说:“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做人臣子的死有余罪,怎么还敢摆脱杀头之罪而怀有二心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3张PPT)
孟子三章
富贵不能淫
新知导入
背诵《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你知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这句话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富贵不能淫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致读懂课文,识记重点字词并翻译文章。积累文言词语。
2、熟读课文,背诵文章,体会孟子说理的特点。
3、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观点和思路,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1、。
2、反复诵读,。
新知讲解
读准停顿及重音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 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正字正音
公孙衍 丈夫之冠
往之女家
富贵富贵不能淫
yǎn
guàn
rǔ 同“汝”,你
yín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细读读懂文意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诚:真正,确实。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太平。”
岂:难道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 妾妇之道也。
丈夫之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命:教导、训诲。
戒:告诫。下文的“戒”是谨慎的意思
女家:指夫家。同“汝”,你。
夫子:指丈夫。
焉:怎么,哪里。
孟子说:“这怎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成年男子举行冠礼时,父亲教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准则的,是妾妇之道。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由:遵从。
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淫:惑乱,迷惑。使动用法。
移:改变,动摇。使动用法。
屈:屈服。使动用法。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在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重点词归纳
之的用法
代词
动词
助词
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的
独立性。
父命之、母命之、往送之门、诫之
往之女家
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丈夫之冠也、女子之冠也
往之女家。( )
“女”同“汝”,你
通假字
一词多义:
戒: ①往送之门,戒之( )
②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
居: ①居天下之广居( )
②居天下之广居( )
之: ①母命之( )
②住送之门( )
告诫
谨慎
居住
住所
代词,她,代指女儿
动词,去、到
丈夫之冠也。( )
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行冠礼。
富贵不能淫。( )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迷惑
贫贱不能移。( )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动摇
威武不能屈。( )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服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古义: 今义: )
2.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古义: 今义: )
3.与民由之
(古义: 今义: )
真正 、确实
诚实、真诚
缘由
正直,正义等
遵循。
准则、标准。
古今异义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翻译句子 。
(他们)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3.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在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第一段内容
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的观点及其依据
第二段内容
孟子不认同景春的观点,他的反驳分两层:
第一层:否定其观点并以“妾妇之道”作比指出他们的本质。
第二层:阐述孟子心中的大丈夫的标准。
孟子是如何反驳的呢?
先用一个反问句表明自己的观点;
然后用“妾妇之道”作比:指出公孙衍、张仪的本质不过是顺从君王的意志,就像出嫁的女子完全顺从丈夫的意志一样,称不上大丈夫;
最后正面提出自己心中大丈夫的标准:A.讲“仁、礼、义”;B.不论得志与否,不放弃自己的原则;C.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施加的因素都不能使之迷乱、动摇、屈服。
如何理解文中的“妾妇之道”?
用“妾妇之道”来类比“公孙衍、张仪之道”。
旧时婚姻男女双方地位不平等,女子往往只有顺从,即“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作者只就“顺从”这一点上,认为公孙衍、张仪这些人与女子没有什么区别,他们没有理想,没有主张,只求自己的功名富贵。这样的行事,与儒家的仁义之道是相悖的.
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
“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是怎样的?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孟子心中的大丈夫又是怎样的?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代指什么?
“是”指像公孙衍、张仪一样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任意道德的原则,不能坚持仁义,即奉行“妾妇之道的人”。
“此”指不受富贵迷惑,不为贫贱动摇,不为武力屈服的仁人志士。即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人。
先树立批驳的靶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
再反驳景春的观点,用“妾妇之道”类比
又提出自己的看法,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最后得出结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说说全文的思路。
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光辉形象,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举例说明。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关羽,文天祥,方志敏……
陶渊明,杜甫, 朱自清……
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
“大丈夫”不在于性别,而在于他的高尚的道德品质。结合自己的理想,用自己的话谈谈什么样的人才能是真正的大丈夫?
首先,富贵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有些人富贵起了来,就被富贵冲昏了头脑。把当初的凌云壮志忘得一干二净。结果是什么为富不仁的事情都做出来了。
其次,贫贱的时候要坚定意志。贫贱是任何人都不愿意承受的。但生活中确实要经历贫贱的阶段,要通过在贫贱中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成功。因此,要学会在贫贱中忍耐和寂寞,在一切诱惑面前能保持住自己一份宁静的心态是比什么都重要的。
第三,在压力面前不卑不亢,不向邪恶的势力摧眉折腰。只有坚持俊迈的节操,不屈不挠,才能变压力为动力,进而赢得光明的前途。
自由诵读,背诵。
课堂总结
孟子关于“大丈夫”这段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仁人志士,成为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直到今天,当我们再读课文时,似乎仍然可以听到他那金声玉振的声音,但在灿若星河的古代文化中,也隐藏着某些封建思想的糟粕,比如妻妾制度,三从四德等,所以我们要学习辩证地看待问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课堂练习
1、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必敬必戒 (谨慎) B.以顺为正者 (正确) C.母命之(教导,训诲) D.与民由之 (遵从)
2、下列句中 “之”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A.丈夫之冠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父命之:代词,指“男子” C.与民由之:代词,指“大道”,即儒家提倡的“义” D.天下顺之 代指行仁政的君主
3、下面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译文】到了女方的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B.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译文】住在天下最宽敞的住宅‘仁’ 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路‘义’上。
C.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译文】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D.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4、下面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真正的大丈夫,因为他们具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威力。他用一个反问句,还用一个加重肯定语气的“诚”见他对这一观点是深信不疑的。
B.孟子也用一个反问句表明自己的态度,“焉得”不仅是对景春观点的否定,也包含对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和鄙视。
C.用“妾妇之道” 作对比:指出公孙衍、张仪的本质不过是顺从君王的意志,就像出嫁的女子完全顺从丈夫的意志一样,称不上大丈夫。
D. 自己心中大丈夫的标准是第一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第二.不论得志与否,不放弃自己的原则;第三,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施加的因素都不能使之迷乱、动摇、屈服。
拓展提高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②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③出涕,曰:“国亡不能捄④,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弘范:元军元帅。②扞(hàn):保卫。③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④捄:同“救”
1、解释加点词有错的一项是( )
A.使为书招张世杰(写)
B.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给)
C.能改心以事宋者(侍奉)
D.天祥泫然出涕(鼻涕)
2、翻译句子:
(1)吾不能扞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2)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3、“不拜”表明文天祥的什么精神?用《富贵不能淫》中的语句回答。
作业布置
解释加点词: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安居: 熄: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是: 焉: 得: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冠: 命: 戒之曰 戒:
往之女家 女: 必敬必戒 戒: 妾妇之道也 道:
以顺为正者 顺: 正: 居天下之广居 居: 居:
得志 得: 与民由之 由: 独行其道 道:
富贵不能淫 淫: 贫贱不能移 移 威武不能屈 屈:
翻译句子: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
景春发问: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
孟子批驳:
妾妇之道
大丈夫之道
仁礼义(原则)
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
板书设计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