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梦回繁华》
——毛宁
情景导入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不朽珍品,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属国宝级文物,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画为绢本水墨淡设色长卷,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卷有五米多长,全图可分为三个部分:汴京郊外春光、汴河场景、城内街市。
情景导入
1.理解积累“舳舻相接、春寒料峭、跋 涉、车水马龙、摩肩接踵”等词语。
2.学习课文,了解《清明上河图》在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地位。
3.熟读课文,掌握作者条理清晰地介绍画作的说明方法,揣摩作者准确富于概括力地说明语言。
4.品味作者精彩说明语言的运用,增强热爱中华文明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学习目标
背景资料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所画,这幅画是我们的国宝级文物,现在这幅画的真品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中。由于它的名气非常大,历代有很多画家临摹、仿制,现在网络上看到的多是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清乾隆元年由清宫画院的五位画家合作画成的清院版的《清明上河图》,是仿制品。
北宋时期已成历史,且年代久远,只能通过文学文字记录去了解和想象当时的精神风貌和生活状况,本文就是通过《清明上河图》这一重要文化资料去了解北宋汴梁的生活状况。而且建炎之后,南渡的北宋遗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清明上河图》有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所以作者毛宁说“梦回繁华”。
创作背景
选材背景
本课是选自《中外绘画作品八十幅》该书选取中外绘画作品八十幅,由国内著名美术评论家进行讲解、评析。所选画作包括各个民族、各个时代、各个流派的传世经典,同时配以深入浅出的鉴赏文字和丰富翔实的背景资料、相关图片,引领我们体验顶级艺术品的美妙内涵和丰富底蕴。
1.准确朗读
汴梁( ) 田畴( ) 跋( )
漕运( ) 舳舻( ) 握篙( )
摩肩接踵( ) 络绎不绝( )
长而不冗( ) 遒劲( )
基础知识
biàn
chóu
bá
cáo
zhú lú
ɡāo
zhǒnɡ
luò yì
rǒnɡ
qiú jìn
2.解释词语
基础知识
舳舻相接:船只首尾衔接。舳,船尾。舻,船头。
春寒料峭:料峭,微寒。形容初春的寒冷。
跋 涉:爬山过水,形容旅途艰苦。
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摩肩接踵: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踵,脚后跟。
络绎不绝:(人、车等)往来不断,前后相接。
遒劲:雄健有力。
形态各异:指很多事物形状、姿态、形式不尽相同,各有各的特色。
基础知识
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以《梦回繁华》为题,介绍《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名画,描摹了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了解,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
整体感知
2. 请同学们速度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根据重点语句,给文章划分层次。
层次结构
第二部分 2~4段
说明《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概况、画面结构和画面内容。
第一部分第1段
说明北宋时期的繁荣景象,以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例,引出下文。
第三部分
5段
说明《清明上河图》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自由读第一部分,北宋汴梁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说明北宋时期的繁荣局面是最早出现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合作探究
空前繁荣
“空前”一词说明了什么?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在北宋风俗画作品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合作探究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面作品中____________的一幅。
最具代表性
1.第2自然段为什么要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
合作探究
每个作家的作品都离不开大的社会背景,作家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又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作家的情感寄托,也就是下文所说的“特殊意义”。作家和作品都具有历史意义,二者不可分离。
2.《清明上河图》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建炎之后,南渡的北宋遗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这幅图卷必有其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
3.第3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合作探究
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作品描绘了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用具体的数据,科学、准确地说明了《清明上河图》的大小、长短,给人留下深刻地整体印象。
列数字
4.第4自然段是按照什么说明顺序来描述《清明上河图》里的内容的?在文中标出关键词句。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合作探究
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
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
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
空间顺序
好处:这种顺序安排,由前到后,逐次介绍,既符合观赏者的观赏习惯,又显得逻辑清晰有条理。
5.读第三部分,说说下列句子分别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简要分析。
合作探究
(1)《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
举例子
真实具体的说明了画面细节的刻画很细致。
作比较
将《清明上河图》的手法和一般的界画进行比较,突出其“线条遒劲,笔法灵动”的特征。
(2)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
合作探究
6.思考:文章主要说明对象是《清明上河图》,为什么不以《清明上河图》为题?
本文主要想说明《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清明上河图》所处的历史背景,作者希望引起读者的注意,让读者能够正确、全面地评价《清明上河图》,了解北宋汴梁的社会风俗习惯和人民生活面貌,而整个北宋汴梁空前繁荣,作者用“梦回汴梁”恰好表达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且文中说到“南渡的北宋遗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这幅图卷必有其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所以“梦回繁华”更能引人深思。除此之外,“梦回繁华”也比“清明上河图”更具诗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合作探究
7.说说本文中所用的说明顺序
就全文而言,使用了由表及里的逻辑顺序
第四段重点介绍说明画作内容时既使用了从右至 左的画面空间顺序又使用了由次
到主,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
本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结构和内容的阐述,介绍了北宋汴梁的生活面貌,展现了一派繁荣景象,肯定了《清明上河图》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文章主旨
写作技法
本文多次采用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事物。几乎在文章每一部分都穿插了议论,特别是开头和结尾,都有作者鲜明的观点,“空前的”“无法取代”“重要”等词语充分肯定了北宋汴梁的繁华和《清明上河图》的地位。这样的议论,能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汴梁的社会风貌,认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文章有说明有叙述有议论,多种表达方式结合紧密,相得益彰
历史价值
艺术价值
形象资料
梦回繁华
第二部分
张择端生平贡献
《清明上河图》
画卷描绘内容
第三部分 高度评价
第一部分 北宋汴梁
空前繁荣
自成一家
一部乐章
繁华景象
重要价值
文章脉络
说说你对文章的最后几句议论性话语的理解。
这几句话说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希望读者能够正确、全面地认识《清明上河图》。“重要形象资料”几个字是这句话的重点,说明了《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历史领域中一张重要的形象名片,展现了“北宋汴梁”这一特定历史的社会生活状况,极具历史价值。
随堂检测
它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在艺术表现的同时,也是为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状况留下的重要形象资料。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