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20分
一、 选择题 (12分)
1.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郦道元《三峡》中“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哀转久绝”所描写的是霜降节气的景物。
B.新闻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六要素。
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代文学家,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记承天寺夜游》是他的作品。
D.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我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诗人。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与名著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埃德加·斯诺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朱德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B.中国书法是以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为工具,以汉字为载体,书写在纸、帛、碑石等上的汉字书写艺术。
C.豪放派形成于宋代,与婉约派并为宋词两大词派。豪放派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婉约派代表人物有李清照、晏殊。
D.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于记事陈情或写景。如诸葛亮的《诫子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等。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野望》是一首描写秋天山野景致的五言律诗。诗风疏朴、自然,于平淡中表现出诗人“相顾无相识”的抑郁、苦闷的心情,是王绩的代表作之一。
B.《黄鹤楼》由崔颢创作,这首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C.《渡荆门送别》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表达了作者痛苦的难以割舍的思乡之情。
D.《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将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
4.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此处的“武装宣传”是指( )
A.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二、 填空题 (14分)
5.“我如愿以尝,安然通过最后一个岗哨,进入无人地带”中有一字书写错误,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6.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补全对话。
星期天,我(小明)和同学小华上街买书,在商场门口遇见一行动不便的老人摔倒,伤情较严重。围观行人因担心讹诈不敢上前救助。小华见状马上冲上前去准备搀扶,我在钦佩他热心助人的品行之时,又担心他会因此惹上麻烦,于是拦住他说:“____①____。”小华听后觉得我说的有些道理,但他看着老人躺在地上痛苦呻吟的样子,还是决定救助。同时,他也留了一个心眼,叫我做些场外准备,也好有备无患,于是他对我说:“____②____。”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自号________。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
(2)《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8.《与朱元思书》一文有从视觉方面描写景物的,也有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请分别找出两方面的对偶句各一组,并说说他们的表达效果。
(1)视觉上的对偶句________
(2)听觉上的对偶句________
(3)表达效果________
三、 文言文阅读 (18分)
9.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与朱元思书
吴 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
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尘念,此际暂生。
(选自白居易)
【注】①东西二林: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②墙援:篱笆墙。③动弥旬日:常常满十天。④三:第三件。泰:安适。⑤忧望:挂念,盼望。⑥微之:即元微之,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好友。⑦瞥然:形容时间短暂。⑧此信写于白居易在唐代元和年间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市)时期。
(1)选出画线字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 )
A.猛浪若奔/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大抵若是/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C.作此书夜/与朱元思书
D.胜绝第一/猿则百叫无绝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
(3)【甲】文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
(4)【甲】【乙】两文都是情景交融的美文,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作具体分析。
10.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己卯上元,予在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苏轼《书上元夜游》)
【注】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②儋州:苏轼被贬之地,现海南省儋州市。③民:指汉族人。夷:指当地少数民族人士。④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文中指卖酒、卖肉的人。⑤再:同“在”。⑥过:苏过,苏轼的小儿子。⑦韩退之钓鱼:韩愈曾在诗中借钓鱼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之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1)下列句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至承天寺 遂:于是,就。
B.怀民亦未寝 寝:睡觉。
C.有老书生数人来过 过:经过。
D.归舍已三鼓矣 鼓:动词,击鼓。
(2)下列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欣然起行 屠沽纷然
B.盖竹柏影也 盖自笑也
C.解衣欲睡 更欲远去
D.何处无竹柏 过问先生何笑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八个字,高度概括了作者在寂寞夜晚难得的喜悦与兴奋。
B.【乙】文中“笑韩退之”是笑韩愈被贬后不能看破人生得失,不能做到随遇而安。
C.【甲】文用凝练的笔墨描写了庭中夜色之美;【乙】文描写了上元之夜的繁华景象以及祥和淳朴的民风。
D.【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被贬后抑郁不能排遣,追求解脱而不得的苦闷心情。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5)【甲】【乙】两文的思想内涵是否相同?请结合文段作简要分析。
四、 现代文阅读 (14分)
1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彭德怀过去既有这样一种斗争历史,我原以为他是个疲惫的、板着脸的狂热领袖,身体也许已经垮了。结果我却发现彭德怀是个愉快爱笑的人,身体极为健康,只是肚子不好,这是在长征途上有一个星期硬着头皮吃没有煮过的麦粒和野草,又吃带有毒性的食物和几天颗粒未进的结果。他身经百战,只受过一次伤,而且只是表面的。
我住在彭德怀设在预旺堡的司令部的院子里,因此我在前线常常看到他。附带说一句,司令部——当时指挥三万多军队——不过是一间简单的屋子,内设一张桌子和一条板凳,两只铁制的文件箱,红军自绘的地图,一台野战电话,一条毛巾,一只脸盆,和铺了他的毯子的炕。他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制服,他们都不佩军衔领章。他有一件个人衣服,孩子气地感到很得意,那是在长征途上击下敌机后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
我们在一起吃过好几顿饭。他吃的很少很简单,伙食同部下一样,一般是白菜、面条、豆、羊肉,有时有馒头。宁夏产瓜,种类很多,彭德怀很爱吃。可是,好吃惯了的作者却发现彭德怀在吃瓜方面并不是什么对手。但是在彭德怀参谋部里的一位医生前面只好低头认输,他的吃瓜能力已为他博得了“韩吃瓜的”这样一个美名。
我必须承认彭德怀给我的印象很深。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很使我喜欢,这是中国人中不可多得的品质。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能吃苦耐劳,是个很活泼的人。这也许一半是由于他不吸烟、也不喝酒的缘故。有一天红二师进行演习,我正好同他在一起,要爬一座很陡峭的小山。“冲到顶上去!”彭德怀突然向他喘吁吁的部下和我叫道。他像兔子一般窜了出去,在我们之前到达山顶。又有一次,我们在骑马的时候,他又这样叫了一声,提出挑战。从这一点和其他方面可以看出他精力过人。
彭德怀迟睡早起,不像毛泽东那样迟睡也迟起。就我所知,彭德怀每天晚上平均只睡四、五小时。他从来都是不急不忙的,但总是很忙碌。我记得那天早上一军团接到命令要前进二百里到敌区的海原,我多么吃惊:彭德怀在早饭以前发完了一切必要的命令后,下来同我一起吃饭,饭后他就马上上路,好像是到乡下去郊游一样,带着他的参谋人员走过预旺堡的大街,停下来同出来向他道别的穆斯林阿訇说话。大军似乎是自己管理自己的。
(《红星照耀中国·彭德怀印象》)
朱德爱护他的部下是天下闻名的。自从担任全军统帅以后,他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外一个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从来不叫苦,很少生病。他们说,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他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打个“不厌”。军队里任何一个战士都可以直接向总司令告状——而且也常常这样做。朱德向弟兄们讲话往往脱下他的帽子。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似乎不知疲倦。
“我认为他的基本特点就是天性极端温和,”当别人请他的妻子康克清谈一谈她认为她的丈夫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性格时,她说道:“其次,他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第三,他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
“朱德对弟兄们说话非常朴实,他们都能听得懂。有时要是他不十分忙,就帮助农民们种庄稼。他常常从山下挑粮食到山上。他非常强健,什么东西都能吃,除了大量辣椒,没有什么特別爱吃的东西,因为他是四川人。他晚上非到十一、二点钟不睡,早晨总是五、六点钟起床。
“他喜欢运动,但是也喜欢读书。他仔细订出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的书籍。他也喜欢跟朋友们谈天,有时也开开玩笑,虽然并不像毛泽东那样幽默。他一般没有脾气,我从没有跟他吵过嘴,但他在战斗中却要发怒。打仗时朱德总是在前线指挥,但没有受过伤。”
(《红星照耀中国·关于朱德》)
(1)结合两个选段,说说朱德和彭德怀具有怎样相似的性格?
(2)结合选段内容,试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很多人评价《红星照耀中国》语言形象,富有吸引力;同时诙谐幽默,读来生气盎然。请结合文章语句分析这些特点的具体体现。
12.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丰收岭绿岛
梁 衡
①从戈壁新城石河子出发,汽车像海船一样颠簸了三个小时后,我登上了一个叫丰收岭的地方。这已经到了有名的通古特大沙漠的边缘。举目望去,沙丘一个接着一个,黄浪滚滚,一直涌向天边。___一点绿色,___一点声音,___一个生命。我想起瑞典著名探险家斯文赫丁在我国新疆沙漠里说过的一句话:“这里只差一块墓碑了。”好一个死寂的海。再往前跨一步,大约就要进入另一个世界。一刹那,我突然感到生命的宝贵,感到我们这个世界的可爱。
②我不由回过身来。只见沙枣、杨、榆、柳,筑起莽莽的林带。透过绿墙的缝隙,后面是方格的农田,红的高粱,黄的玉米,白的棉花,正扬着笑脸准备登场。这大概就是丰收岭名字的由来。起风了,风从沙漠那边来。___绿浪澎湃,涛声滚滚,绿色就在我的身后,我不觉胆壮起来。这绿色在史前原始森林里叫人恐怖;在无边的大海上,让人寂寞;在茫茫的草原上,使人孤独。而现在,沙海边的这一点绿色啊,使人振奋,给人安慰,给人勇气,只有在此时此地,我才真正懂得,绿色就是生命。现在,这许多的绿树,连同她们的根须所紧抱着的泥沙,泥沙上覆盖着的荆棘、小草,已勇敢地深入到沙海中来,形成一个尖圆形的半岛。
③我沿半岛的边缘走着,想到最前面去看看那绿色和黄沙的搏斗。前面杨、榆、柳那类将帅之木已经没有,只派这些与风沙勇敢肉搏着的尖兵。她们是红柳、梭梭树、沙拐枣、沙打子旺等灌木,一簇簇,一行行。要论个人容貌,她们并不秀气,也不水灵,干发红,叶发灰,而且稀疏的枝叶也不能尽遮脚下的黄沙。但这是一个伟大的群体,方圆几百亩,我抬头望去,一片朦胧的新绿,正是“沙间绿意薄如雾,树色遥看近却无”。这绿雾虽是那样的淡,那样的薄,那样的柔,但却是一张神奇的网,她罩住了发狂的沙浪,冲破了这沉沉的死寂。
④我沿着人工栽植的灌木林走着,只见一排排的沙土已经跪伏在她们的脚下,看来这些沙子已被俘获多时,沙粒已经开始黏结,上面也有了稀疏的草,有了鸟和兔子的粪,已有了生命的踪迹。治沙站的同志告诉我,前两三年这脚下是流动的沙丘,我们引进这些沙生植物后,沙也就驯服多了。梭梭林前涌起的沙梁,虽将头身探起老高,像一匹嘶鸣的烈马,但还是跃不过树丛。___治沙站的同志又转过身子,指着远处那些高大的防风绿墙说:“七八年前,连那些地方也是流沙肆虐之地。”
⑤我停下脚来重新打量着这个绿岛,她由南而北,尖尖地伸进沙漠中来,像一支绿色的箭,带着生命世界的信息,带着人们征服荒原的意志,来向这块土地下战表了。
⑥我在这座人工绿岛上散步,细想着。这里的绿不同于黄河上碧绿的水库,也不同于天山上冷绿的天池,那些绿的水,是生命的乳汁,是生命的抽象,是未来的理想,而这里的绿,就是生命自己,是生命力的胜利,是伟大的现实。
⑦丰收岭的绿岛啊,就从这里出发,我们会收获整个世界。
(1)请结合语境,品味第①段中划线词语的作用。
(2)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结合上下文,简析第④段画线句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思想。
(4)第⑥段是作者对丰收岭的“绿”的评价和感悟,对此你怎样理解?
五、综合读写 (12分)
13.学校开展“书香满校园,共享读书乐”主题读书活动,请你参加。
(1)漫画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什么意思?
画面:
意思:
(2)如表是“放飞梦想”小组设计的《阅读卡》,请你填入相应内容使之完善。
时间 书名 A. B.
(3)针对现在初中生对名著阅读兴趣不高的现状,请你提几条调动学生名著阅读积极性的建议。建议一:建议二:建议三:
14.综合性学习。
“名校游”近几年来受到热烈追捧。班委准备出一期黑板报,介绍火爆的“名校游”,供同学们假期出游时参考。宣传委员请你分析以下材料,提取关于“名校游”情况的主要信息。
在清华大学,成团成组的旅游者川流不息,每天团体游客为5000人至7000人。许多游客是身穿各色文化衫的中小学生及其家长。游客们在各种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前、在“水木清华”的湖光亭影间流连。每年樱花烂漫时节,武汉大学游人如织。2013年高峰时期,这里更是一天“挤进”20万人。武大的老图书馆以民国时期的建筑特点吸引着游人。夕阳西下时,透过老图书馆宽大窗户的红光映在一个个俯首苦读的学生身上,更让人体会到一种庄重与和谐、宁谧与典雅的氛围。
主要信息:________
六、写作 (50分)
15.在以下两题中任选其一,完成一篇文章。
(1)勇气是我们生命当中最鲜艳的一抹原色。就像茨威格所说,勇气是逆境当中绽放的光芒,他是一笔财富,拥有了勇气,就拥有了改变的机会。他有时候是一瞬间的闪念,有时候是一辈子的执着,如果人生失去了勇气,那很多日子会变得苍白无力。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勇气是在你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请以“迎风前行”为题写一篇文章。
(2)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学会了理解:在心里怒火燃烧时,我们学会了忍让;在别人触犯了自己时,我们学会了宽容;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学会了关心;在不利的环境中,我们学会了生存……
请以“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从上面两题中任选一个题目作文;
②结合个人生活经历,写出真情实感;
③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字数600字以上;
④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
C
A
C
A
尝,偿
①小华,你热心助人的品行真值得我学习,但因救助别人而惹上麻烦的事有时也会发生,你要多考虑一下。,②小明,谢谢你的提醒,但不去救助我不忍心,不过你可以替我就近找一位警察说明情况(或:找几位围观者请他们作证,并记下他们的联系方式;向围观行人借一部手机拍摄相关过程),谢谢。
陶弘景,华阳隐居,信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
9.(1)D
(2)①像鸢鸟一样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筹划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②一生爱好的东西,全在这里,不仅忘记回家,简直可以在此度过一生,这是第三件安适的事。
(3)写山的“奇”:山高树多、高峻陡直、幽深寂静。
写水的“异”:清澈碧绿、动静皆宜。
(4)【甲】文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和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乙】文表达了作者对挚友微之的怀念(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旷达之情)。
10.(1)C(2)D(3)D
(4)①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②然而也是笑韩愈钓鱼没有钓到,还想要到更远的地方钓鱼,却不知道在海边的人也未必能钓到大鱼。
(5)不相同。【甲】文重在感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乙】文中赏月晚归,“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论述了得与失的关系,并“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表达了随遇而安的达观的生活哲理。故两文的思想内涵不同。(意对即可)
11.(1)①对部下都十分亲近,非常关心部下;②自己都很廉洁,生活质量都和部下一样;③都有着健康的身体,都迟睡早起;④身经百战,却很少受伤;⑤都忠于革命事业。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一个精力充沛、身体强健的彭德怀描写的活灵活现。
(3)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如在描写彭德怀时,“他像兔子一般窜了出去,在我们之前到达山顶”“宁夏产瓜……他的吃瓜能力已为他博得了‘韩吃瓜的’这样一个美名”,作者不直接描写人物或事物,而是以幽默的文笔进行描写,使读者感到十分的诙谐、风趣。
12.(1)用三个表否定的词语强调沙漠的荒凉,为下文描写丰收岭的绿色做铺垫。
(2)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了沙枣等植物抗击风沙的姿态,气势磅礴地表现了绿色植物蓬勃顽强的生命力,也给了作者勇气与鼓舞。
(3)表现了作者对治沙成果由衷的自豪和兴奋,也赞美了治沙站同志的辛勤劳作和科学精神。
(4)丰收岭的绿的生命是实实在在的客观现实,是由充满生命力的人和植物共同创造的奇迹,歌颂了生命力的顽强和旺盛。
13.(1)画面:很多小孩子在智慧之树下读书,树上长满了肥大的果子。
意思:只要多读书,就能增长智慧。
(2)时间:×年×月×日。书名:《西游记》
A.主要内容: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B.思想主旨:歌颂了孙悟空的斗争精神和师徒四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3)举办名著知识竞赛;评选读书小达人;号召家长与孩子一起读名著。
14.近几年来,“名校游”游客量逐年攀升;游客中大多数是中小学生及其家长;游客们喜爱名校优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以及其独有的文化氛围。
15.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