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背影》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抓住人物特征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2.品读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体会朴实语言所饱含的丰富情感。
3.领会文章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学习重点〗
1.学习抓住人物特征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2.品读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体会朴实语言所饱含的丰富情感。
〖学习难点〗
品读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
〖学习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直以来,文人墨客都喜欢歌颂无私的母爱,父爱似乎总被人忽视。其实,父爱无言,它默默生成,慢慢积淀,静静流淌……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朱自清,与他一同注视背影,体会真情。(板书)
有关资料
1.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有散文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代表作有:《春》《荷塘月色》《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儿女》等。
2.创作背景
《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时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
三、预习设计
㈠文学常识填空
朱自清,字______,我国著名 、 、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 》《 》《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等。
㈡识记生字词
1.给下列生字注上拼音。
狼藉( ) 簌簌( ) 踌躇( )( ) 妥( )帖 迂( )腐 栅( )栏 蹒跚( )( ) 颓( )唐 拭( )擦 琐屑( )( ) 举箸( ) 游逛( )
2.给多音字注音
⑴丧①奔丧( ) ②丧( )气
⑵差①差( )别 ②差( )使 ③参( )差 ④太差( )
㈢解释下列词语。
1.狼藉:
2.簌簌:
3.惨淡:
4.赋闲:
5.蹒跚:
6.颓唐:
7.祸不单行:
8.触目伤怀:
9.不能自已:
10.情郁其中:
㈣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这篇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四、自主探究
1.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大意。
2.父亲的背影在文章中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请从课文中圈画出来并进行归纳小结。
3.《背影》中作者流了几次泪,请分别指出为什么流泪。
4.本文是通过写“我”与父亲在车站离别,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的,为什么又要写与此似无多大关系的第2、3段?
五、课堂检测
1.给加点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狼jí( ) tuí唐( ) chóu chú( )( ) pán shān( )( )
diàn( )记 琐屑( ) 晶莹( ) 妥( )帖
2.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⑴看到后,心里感到悲伤。( ) ⑵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
⑶感情聚积在心里得不到发泄。( ) ⑷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
3.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情郁于衷 勾留 琐屑 颓唐 B.触目伤怀 踌蹰 掂记 螨跚
C.满院狼藉 橘子 捡定 历害 D.不能自已 赋闲 栅栏 惨淡
4.解释下列加点字:
⑴不能自已( ) ⑵颇踌躇( )
⑶拭干眼泪( ) ⑷触目伤怀( )
⑸变卖典质( ) ⑹琐屑( )
⑺举箸提笔( ) ⑻得行些小费( )
⑼情郁于中( ) ⑽迂( )
5、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⑴仔细阅读全文,看看作者几次写到背影,想一想每次都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⑵把题目“背影”改为“车站送别”、“买橘子”好不好 为什么
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三、㈠佩弦 散文家 诗人 春 荷塘月色
㈡1.jí sù chóu chú tuǒ yū zhà pán shān tuí shì suǒ xiè zhù guàng
2.⑴① sāng②sàng⑵①chā②chāi③cī④chà
㈢1.乱七八糟的样子。2.纷纷落下的样子。3.凄惨暗淡,不景气。4.这里指失业在家。5.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6.衰颓败落。7.指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祸,灾难。8.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怀,心。 9.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已,停止。10.感情积聚在心里。郁,(忧愁、气愤等)积聚。
㈣两年前作者奔丧完毕,父子在浦口依依惜别的情景。背影。父爱。
四、1.第一部分(①)开篇点题,最难忘父亲的“背影”。
第二部分(②―⑥)追忆与父亲在车站离别的情景,具体写“背影”,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
第一层(②③)写送别时的家境,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
第二层(④⑤)写离别前父亲对“我”的细心关照,为写“背影”作铺垫。
第三层(⑥)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表现父亲爱子深情。
第三部分(⑦)写别后思念,再现“背影”,抒发深切的思念之情。
2.共出现了四次。(1)惦记背影(思念父亲) (2)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3)惜别背影(父子分别) (4)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3.作者流了四次泪。⑴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难过的泪⑵望父亲买橘,父子离别——感激的泪⑶背影远去,依依惜别——惜别的泪⑷再现背影,泪光莹莹——辛酸的泪。
4.这两段写父子离别时的家庭境况,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为突出父亲的爱子之情铺垫。当时,祖母去世,父亲失业,祸不单行。父亲还账缺钱,只好变卖典质;办丧事要用钱,只好再去借钱。家中境况可想而知。丧事一毕,父子又要离家分手,各奔前程,真是人亡家破。父亲背着失业的精神负担,还细致入微地关照儿子就更为感人了。
五、1.藉 颓 踌躇 蹒跚 惦 xiè yíng tuǒ
2.触目伤怀、祸不单行、情郁于中、迂
3.D(A.情郁于中B.踌躇 惦记 蹒跚C.拣定 厉害)
4.⑴停止、控制⑵很⑶擦⑷心⑸抵押⑹琐碎⑺筷子⑻需要⑼聚积⑽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5.⑴①开头“最不能忘记”背影——深沉、浓厚的感情笼罩全文。
②车站送别买橘子时的背影 ——父亲爱儿至深。
③父子告别“混在人群中”的背影——依恋、伤感,催人泪下。
④结尾读父亲来信泪光中浮现背影——思念不能自已,呼应开头。
⑵观点一:可以改为“车站送别”,因为文章主要写这一场景,通过送别表现父子深情。几个橘子算不了什么,但父亲费那么大的力才买到,橘子上凝聚着父亲爱子深情。
观点二:不能改,因为背影集中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情。
点拨:同一篇文章,可从不同的角度拟题。只要标题符合文章内容,都值得肯定的。不过这篇文章抓住父亲的特征─“背影”,不惜笔墨细致描画,“背影”最能集中表达作者的感情、父亲的形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背影》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抓住人物特征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2.品读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体会朴实语言所饱含的丰富情感。
3.领会文章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学习重点〗
1.学习抓住人物特征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2.品读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体会朴实语言所饱含的丰富情感。
〖学习难点〗
品读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
〖学习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直以来,文人墨客都喜欢歌颂无私的母爱,父爱似乎总被人忽视。其实,父爱无言,它默默生成,慢慢积淀,静静流淌……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朱自清,与他一同注视背影,体会真情。(板书)
有关资料
1.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有散文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代表作有:《春》《荷塘月色》《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儿女》等。
2.创作背景
《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时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
三、预习设计
㈠文学常识填空
朱自清,字______,我国著名 、 、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 》《 》《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等。
㈡识记生字词
1.给下列生字注上拼音。
狼藉( ) 簌簌( ) 踌躇( )( ) 妥( )帖 迂( )腐 栅( )栏 蹒跚( )( ) 颓( )唐 拭( )擦 琐屑( )( ) 举箸( ) 游逛( )
2.给多音字注音
⑴丧①奔丧( ) ②丧( )气
⑵差①差( )别 ②差( )使 ③参( )差 ④太差( )
㈢解释下列词语。
1.狼藉:
2.簌簌:
3.惨淡:
4.赋闲:
5.蹒跚:
6.颓唐:
7.祸不单行:
8.触目伤怀:
9.不能自已:
10.情郁其中:
㈣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这篇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四、自主探究
1.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大意。
2.父亲的背影在文章中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请从课文中圈画出来并进行归纳小结。
3.《背影》中作者流了几次泪,请分别指出为什么流泪。
4.本文是通过写“我”与父亲在车站离别,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的,为什么又要写与此似无多大关系的第2、3段?
五、课堂检测
1.给加点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狼jí( ) tuí唐( ) chóu chú( )( ) pán shān( )( )
diàn( )记 琐屑( ) 晶莹( ) 妥( )帖
2.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⑴看到后,心里感到悲伤。( ) ⑵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
⑶感情聚积在心里得不到发泄。( ) ⑷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
3.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情郁于衷 勾留 琐屑 颓唐 B.触目伤怀 踌蹰 掂记 螨跚
C.满院狼藉 橘子 捡定 历害 D.不能自已 赋闲 栅栏 惨淡
4.解释下列加点字:
⑴不能自已( ) ⑵颇踌躇( )
⑶拭干眼泪( ) ⑷触目伤怀( )
⑸变卖典质( ) ⑹琐屑( )
⑺举箸提笔( ) ⑻得行些小费( )
⑼情郁于中( ) ⑽迂( )
5、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⑴仔细阅读全文,看看作者几次写到背影,想一想每次都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⑵把题目“背影”改为“车站送别”、“买橘子”好不好 为什么
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背影》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人物特征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2.品读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体会朴实语言所饱含的丰富情感。
3.领会文章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1.学习抓住人物特征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2.品读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体会朴实语言所饱含的丰富情感。
〖教学难点〗
品读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直以来,文人墨客都喜欢歌颂无私的母爱,父爱似乎总被人忽视。其实,父爱无言,它默默生成,慢慢积淀,静静流淌……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朱自清,与他一同注视背影,体会真情。(板书)
有关资料
1.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有散文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代表作有:《春》《荷塘月色》《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儿女》等。
2.创作背景
《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时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
三、预习设计
㈠文学常识填空
朱自清,字______,我国著名 、 、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 》《 》《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等。
答案:佩弦 散文家 诗人 春 荷塘月色
㈡识记生字词
1.给下列生字注上拼音。
狼藉( ) 簌簌( ) 踌躇( )( ) 妥( )帖 迂( )腐 栅( )栏 蹒跚( )( ) 颓( )唐 拭( )擦 琐屑( )( ) 举箸( ) 游逛( )
答案:jí sù chóu chú tuǒ yū zhà pán shān tuí shì suǒ xiè zhù guàng
2.给多音字注音
⑴丧①奔丧( ) ②丧( )气
⑵差①差( )别 ②差( )使 ③参( )差 ④太差( )
答案:⑴① sāng②sàng⑵①chā②chāi③cī④chà
㈢解释下列词语。
1.狼藉:
2.簌簌:
3.惨淡:
4.赋闲:
5.蹒跚:
6.颓唐:
7.祸不单行:
8.触目伤怀:
9.不能自已:
10.情郁其中:
答案:1.乱七八糟的样子。2.纷纷落下的样子。3.凄惨暗淡,不景气。4.这里指失业在家。5.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6.衰颓败落。7.指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祸,灾难。8.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怀,心。 9.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已,停止。10.感情积聚在心里。郁,(忧愁、气愤等)积聚。
㈣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这篇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两年前作者奔丧完毕,父子在浦口依依惜别的情景。背影。父爱。
四、自主探究
1.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①)开篇点题,最难忘父亲的“背影”。
第二部分(②―⑥)追忆与父亲在车站离别的情景,具体写“背影”,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
第一层(②③)写送别时的家境,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
第二层(④⑤)写离别前父亲对“我”的细心关照,为写“背影”作铺垫。
第三层(⑥)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表现父亲爱子深情。
第三部分(⑦)写别后思念,再现“背影”,抒发深切的思念之情。
2.父亲的背影在文章中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请从课文中圈画出来并进行归纳小结。
共出现了四次。(1)惦记背影(思念父亲) (2)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3)惜别背影(父子分别) (4)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3.《背影》中作者流了几次泪,请分别指出为什么流泪。
作者流了四次泪。⑴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难过的泪⑵望父亲买橘,父子离别——感激的泪⑶背影远去,依依惜别——惜别的泪⑷再现背影,泪光莹莹——辛酸的泪。
4.本文是通过写“我”与父亲在车站离别,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的,为什么又要写与此似无多大关系的第2、3段?
这两段写父子离别时的家庭境况,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为突出父亲的爱子之情铺垫。当时,祖母去世,父亲失业,祸不单行。父亲还账缺钱,只好变卖典质;办丧事要用钱,只好再去借钱。家中境况可想而知。丧事一毕,父子又要离家分手,各奔前程,真是人亡家破。父亲背着失业的精神负担,还细致入微地关照儿子就更为感人了。
五、课堂检测
1.给加点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狼jí( ) tuí唐( ) chóu chú( )( ) pán shān( )( )
diàn( )记 琐屑( ) 晶莹( ) 妥( )帖
答案:藉 颓 踌躇 蹒跚 惦 xiè yíng tuǒ
2.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⑴看到后,心里感到悲伤。( ) ⑵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
⑶感情聚积在心里得不到发泄。( ) ⑷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
答案:触目伤怀、祸不单行、情郁于中、迂
3.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情郁于衷 勾留 琐屑 颓唐 B.触目伤怀 踌蹰 掂记 螨跚
C.满院狼藉 橘子 捡定 历害 D.不能自已 赋闲 栅栏 惨淡
答案:D(A.情郁于中B.踌躇 惦记 蹒跚C.拣定 厉害)
4.解释下列加点字:
⑴不能自已( ) ⑵颇踌躇( )
⑶拭干眼泪( ) ⑷触目伤怀( )
⑸变卖典质( ) ⑹琐屑( )
⑺举箸提笔( ) ⑻得行些小费( )
⑼情郁于中( ) ⑽迂( )
答案:⑴停止、控制⑵很⑶擦⑷心⑸抵押⑹琐碎⑺筷子⑻需要⑼聚积⑽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5、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⑴仔细阅读全文,看看作者几次写到背影,想一想每次都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①开头“最不能忘记”背影——深沉、浓厚的感情笼罩全文。
②车站送别买橘子时的背影 ——父亲爱儿至深。
③父子告别“混在人群中”的背影——依恋、伤感,催人泪下。
④结尾读父亲来信泪光中浮现背影——思念不能自已,呼应开头。
⑵把题目“背影”改为“车站送别”、“买橘子”好不好 为什么
答案:观点一:可以改为“车站送别”,因为文章主要写这一场景,通过送别表现父子深情。几个橘子算不了什么,但父亲费那么大的力才买到,橘子上凝聚着父亲爱子深情。
观点二:不能改,因为背影集中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情。
点拨:同一篇文章,可从不同的角度拟题。只要标题符合文章内容,都值得肯定的。不过这篇文章抓住父亲的特征─“背影”,不惜笔墨细致描画,“背影”最能集中表达作者的感情、父亲的形象。
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5张PPT)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
《背 影》
朱自清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直以来,文人墨客都喜欢歌颂无私的母爱,父爱似乎总被人忽视。其实,父爱无言,它默默生成,慢慢积淀,静静流淌……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朱自清,与他一同注视背影,体会真情。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人物特征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2.品读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体会朴实语言所饱含的丰富情感。
3.领会文章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1.学习抓住人物特征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2.品读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体会朴实语言所饱含的丰富情感。
〖教学难点〗
品读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有散文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代表作有:《春》《荷塘月色》《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儿女》等。
1.作者介绍
《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时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
2.背景资料
㈠文学常识填空
朱自清,字______,我国著名 ______、_____、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
《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等。
荷塘月色
诗人
春
佩弦
散文家
㈡识记生字词
1. 给下列生字注上拼音。
狼藉( ) 簌簌( ) 踌躇( )( ) 妥( )帖 迂( )腐 栅( )栏 蹒跚( )( ) 颓( )唐 拭( )擦 琐屑( )( ) 举箸( ) 游逛( )
xiè
jí
chú
shān
suǒ
shì
zhù
yū
tuǒ
tuí
zhà
sù
chóu
pán
guàng
2.给多音字注音
⑴丧
⑵差
①奔丧( )
②丧( )气
①差( )别
②差( )使
③参( )差
④太差( )
sāng
sàng
chā
chāi
cī
chà
㈢解释下列词语。
乱七八糟的样子。
纷纷落下的样子。
凄惨暗淡,不景气。
这里指失业在家。
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
摇摆的样子。
衰颓败落。
1.狼藉:
2.簌簌:
3.惨淡:
4.赋闲:
5.蹒跚:
6.颓唐:
指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祸,灾难。
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怀,心。
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已,停止。
感情积聚在心里。郁,(忧愁、气愤等)积聚。
7.祸不单行:
8.触目伤怀:
9.不能自已:
10.情郁其中:
㈣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两年前作者奔丧完毕,父子在浦口依依惜别的情景。背影。父爱。
这篇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1.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①)开篇点题,最难忘父亲的“背影”。
第二部分(②―⑥)追忆与父亲在车站离别的情景,具体写“背影”,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
第一层(②③)写送别时的家境,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
第二层(④⑤)写离别前父亲对“我”的细心关照,为写“背影”作铺垫。
第三层(⑥)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表现父亲爱子深情。
第三部分(⑦)写别后思念,再现“背影”,抒发深切的思念之情。
2.父亲的背影在文章中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请从课文中圈画出来并进行归纳小结。
共出现了四次。
(1)惦记背影
(2)刻画背影
(3)惜别背影
(4)再现背影
思念父亲
望父买橘
父子分别
别后怀念
3.《背影》中作者流了几次泪,请分别指出为什么流泪。
作者流了四次泪。
⑴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难过的泪
⑵望父亲买橘,父子离别——感激的泪
⑶背影远去,依依惜别——惜别的泪
⑷再现背影,泪光莹莹——辛酸的泪
4.本文是通过写“我”与父亲在车站离别,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的,为什么又要写与此似无多大关系的第2、3段?
这两段写父子离别时的家庭境况,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为突出父亲的爱子之情铺垫。当时,祖母去世,父亲失业,祸不单行。父亲还账缺钱,只好变卖典质;办丧事要用钱,只好再去借钱。家中境况可想而知。丧事一毕,父子又要离家分手,各奔前程,真是人亡家破。父亲背着失业的精神负担,还细致入微地关照儿子就更为感人了。
1.给加点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狼jí( ) tuí( )唐 chóu chú( )( ) pán shān( )( ) diàn( )记 琐屑( )
晶莹( ) 妥( )帖
藉
颓
踌 躇
蹒 跚
惦
xiè
yíng
tuǒ
2.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⑴看到后,心里感到悲伤。( )
⑵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
⑶感情聚积在心里得不到发泄。( )
⑷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
触目伤怀
祸不单行
情郁于中
迂
3.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情郁于衷 勾留 琐屑 颓唐
B.触目伤怀 踌蹰 掂记 螨跚
C.满院狼藉 橘子 捡定 历害
D.不能自已 赋闲 栅栏 惨淡
D
中
躇
惦
蹒
拣
厉
4.解释下列加点字:
⑴不能自已( ) ⑵颇踌躇( )
⑶拭干眼泪( ) ⑷触目伤怀( )
⑸变卖典质( ) ⑹琐屑( )
⑺举箸提笔( ) ⑻得行些小费( )
⑼情郁于中( ) ⑽迂( )
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停止、控制
很
擦
心
抵押
琐碎
筷子
需要
聚积
5、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⑴仔细阅读全文,看看作者几次写到背影,想一想每次都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①开头“最不能忘记”背影——深沉、浓厚的感情笼罩全文。
②车站送别买橘子时的背影 ——父亲爱儿至深。
③父子告别“混在人群中”的背影——依恋、伤感,催人泪下。
④结尾读父亲来信泪光中浮现背影——思念不能自已,呼应开头。
⑵把题目“背影”改为“车站送别”、“买橘子”好不好 为什么
观点一:可以改为“车站送别”,因为文章主要写这一场景,通过送别表现父子深情。几个橘子算不了什么,但父亲费那么大的力才买到,橘子上凝聚着父亲爱子深情。
观点二:不能改,因为背影集中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情。
点拨:同一篇文章,可从不同的角度拟题。只要标题符合文章内容,都值得肯定的。不过这篇文章抓住父亲的特征─“背影”,不惜笔墨细致描画,“背影”最能集中表达作者的感情、父亲的形象。
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再 见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