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章摘要读经典 主题任务驱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类纪实作品阅读方法初探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作品重要内容,了解创作历史;
2.跳读筛选章节主要故事,近观英雄世界;
3.任务驱动增效勾连阅读,体悟精神风貌;
4.精析体悟人物时代精神,揣摩作品主题。
教学重点:
1.运用跳精读的读书方法,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
2.运用摘录、批注的读书方法,了解作品中主要人物特点,重要事件经过。
教学难点:
1.确定阅读主题,引导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勾连阅读;
2.阅读方法综合运用,拓展到其他同类型作品中。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读书指导法 任务驱动法
教学过程:
《红星照耀中国》是统编教材新添加的作品,填补了纪实性作品的空白。所谓纪实性作品,借助个人体验方式(亲历、采访等)或使用历史文献(日记、书信、档案、新闻报道等),以非虚构的方式反映现实生活或历史中的真实人物与真实事件的文学作品。
今天我们就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例,采用“寻章摘要读经典,主题任务驱阅读”的方法,初探纪实类作品的阅读方法。
阅读应有期待,才能相约精彩,期待从何而来?
一、直指未解谜,汇集成期待
1.出示特殊的时代
红军经过长征抵达陕北后,中共遭遇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封锁,很难对外宣传自己的政策主张,铜墙铁壁,新闻封锁,各种未解之谜萦绕心头,各种传言纷乱四起,没有比当时的红色中国有更大的谜,更混乱的传说。面对外界的传言和国民党的污蔑,在这个特殊的年代,在当时世界各国中,共产党人更要求有人将真实的见闻报道出去。
2.发掘未解的谜团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有许多未解之谜,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第一篇,子目录“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中,斯诺写下了八十多个问句:
中国共产党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成千上万的农民、工人、学生、士兵参加了红军,同南京政府的军事独裁进行武装斗争,是为了什么?有什么不可动摇的力量推动他们豁出性命去拥护这种政见?公民党和共产党的基本争论究竟是什么?他们的领导人是谁?那个价值这么高昂的东方人脑袋里到底有些什么名堂?朱德,称作红军总司令的这个人的生命在南京看来具有同样价值,他又是怎样的人?林彪这个二十八岁的红军天才战术家,据说在他的率领下的红军一军团从来没有打过一次败仗,他又是谁?共产党怎样穿衣?怎样吃饭?怎样娱乐?怎样恋爱?怎样工作?红军的兵力有多少?他们的武器弹药从哪里来?它是一支有纪律的军队吗?它的士气怎样?
3.记录阅读的期待
关于关于苏维埃政府、关于中国红军、关于党内领导者、关于中国共产党、关于战争,究竟真相如何?究竟谁是谁非?大家可以将自己最感兴趣的、最想知道的内容记录在阅读笔记上,带着这些期待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去书中寻找真实的答案。
何妨“乱”翻书,串解目序图
1.读目录
纪实作品重视目录及子目录,通读目录及子目录,我们可以粗略的知晓关于作品的重要信息,如《红星照耀中国》的目录共有十二篇,从中你可以读到哪些内容呢?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第三篇 在保安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第五篇 长征 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第九篇 同红军在一起(续)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 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
通读目录,我们可以整体了解作者的报道顺序(采访行程)和报道内容,构建起阅读整本书的框架。
目录下面的子目录则更加具体,以前三篇的子目录为例,串解子目录,你又有怎样的收获呢?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1.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2.去西安的慢车 3.汉代青铜 4.通过红色大门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1.遭白匪追逐 2.造反者 3.贺龙二三事 4.红军旅伴 第三篇 在保安 1.苏维埃掌权人物 2.共产党的基本政策 3.论抗日战争 4.悬赏二百万元的首级 5.红军剧社 4.国民革命时期 5.苏维埃运动 6.红军的成长
在子目录中,我们可以读到: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等。通过串解子目录,我们可以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还可以知晓作者的情感倾向。
2.读序言
序言中一般有对写作目的,写作背景的、写作过程、内容轮廓的介绍,如《红星照耀中国》的序言,有对作者斯诺的生平介绍,请同学们梳理一下,你会有哪些发现呢?
——1905年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城的一个贫苦家庭; ——大学毕业后,从事新闻工作。 ——1928年,到上海,担任《密勒氏评论报》 助理编辑。 ——19313-1933年,目睹淞沪战争和热河战争; ——1933-1935年,担任燕京大学新闻系主任; ——1936年6月,采访红色区域; ——1939年,又一次到延安; ——1941年-1942年,他又一次来到中国; ——1960年6月,第一次来到解放后的新中国; ——1964年到1965年初,再一次访问中国; ——1970年10月,第三次来华。
这些信息,不仅能使读者了解陌生的作者,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一个与中国共产党完全没有什么关系的外国人,为什么对中国共产党有那么浓厚的兴趣?
除此之外,序言还有对其内容概要(采访时间、路线、对象、内容及感想)、成书过程、书名演变、书本价值的评价。能够帮助大家解决阅读初始时的许多疑问。
3.读插图
在作品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珍贵的历史照片,这都是斯诺经历了许多意想不到的艰难险阻才拍摄保留下来的。收录进书中的有五十余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做为对三十年代中国革命真相的真实报道,不着色的黑白照片留下了属于那个时代的独家记忆,图片往往会给人带来很直观的视觉冲击,同学可以翻看书中哪些珍贵的图片,可以更直观的感受历史,那些曾靠想象来还原的场景,如今,有了真实的画面做为印证,毛泽东、周恩来、博古、朱德、徐海东、林伯渠等伟人的真实影像,“从白色阵营起义来的东北军”“匪军护士”“红小鬼”“打完网球的‘赤匪’”等特殊称谓,“中国西北苏维埃邮局”“红军军校剧场”“宁夏的红军城堡”等特殊场所,“星期六劳动团”“南京代表团访问苏维埃中国”等具有特殊生活,都可以使同学对书中的内容有新的认识。
三、跳读选章节,动笔勤摘录
跳读的方式,可以持续同学阅读的兴趣,摘录要点,可以加深对书中内容的印象,提高学生检索信息的能力,形成读书笔记,可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回读的时候可以有更多的新发现。
1.勾连定主题
《红军照耀中国》里才有上至领袖的人生历程、下至普通士兵的生活细节、从红军的“政治课”到苏区的工业、农民等,无所不包,真实的再现了陕北苏区的社会风貌。同学们可以针对自己感兴趣的主题,采用跳读的方式,从文章中摘录相关信息,形成主题式读书笔记。
关于长征
作品事实 长征
长征的起因
长征的路线
长征中面临的困难
长征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长征的历史价值
阅读感悟与收获
关于人物
领袖人物 毛泽东 彭德怀 周恩来 林彪 ……
外貌形象与言谈举止
出身与家庭
童年的经历
受教育情况
参加革命的起因
参加革命后的经历
阅读感悟与收获
2. 任务驱阅读
组织同学参加以“崇尚英雄,精忠报国”为主题的读书汇报活动。大家可以采用跳读的方式,找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并为英雄作传,同学们可以从下面四个角度进行整理汇报:
(1)我的英雄观——何为英雄?
请注意:以身许国、精忠报国的是英雄;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是英雄;心中有责、无私奉献的是英雄;爱岗敬业、不懈进取的也是英雄;
(2)英雄之我见——谁是英雄?
有爱国情怀的红军是英雄;有英雄气概伟人是英雄;有时代担当的百姓是英雄;有奋斗精神的斯诺也是英雄。他们默默无闻,却让我们屹立于世界;他们走进历史,却让我们拥抱未来;他们失去生命,却让我们生生不息;他们是普通人,却拥有一颗伟大的心,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3)事迹我来展——英雄事迹
同学可以阅读与自己心目中英雄有关的章节,誓死卫国的故事,概括他们的伟大事迹,记录时间的梗概,与大家交流分享,引领大家走向人物的精神深处。
(4)精神大家传——英雄精神
光荣,必将传承,英雄,永不独行。英雄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做为和平年代的青少年,我们又可以从英雄的身上有哪些收获呢?
大家可以在阅读笔记上记录下自己的阅读心得。
如: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长征精神的内涵、陕北苏维埃政权,西安事变,中国发生红色革命的原因,都可以成为读书汇报的主题,大家在阅读、整理、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形成思维的碰撞,加深对作品的思考和认识。
四、精读做批注,主题心中悟
1.读书需深悟
《红星照耀中国》在当时影响了大批海内外进步青年奔赴延安,不仅许多国内的热血青年怀川《西行漫记》踏入革命圣地,连许多海外青年人,也不远千里,跨海渡洋,冒着生命危险参加八路军、新四军抗日队伍,这本书究竟有怎样的影响和魅力?给和平年代的我们带来怎样的影响和触动?请大家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写在读书笔记上。
2.精思应批注
批注可以促进大家对阅读进行深层思考,批注可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写自己的感悟、启示,也可以从修辞手法、用词精准、修饰得当、评点人物、剖析写法、批判文本等方面进行,批注时应注意语言简洁、精练。
五、读书重得法,拓展“N”阅读
1. 多种方法练能力
“寻章摘要读经典,主题任务驱阅读”,这种阅读方法对于阅读纪实类作品,将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大家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尝试多种方法综合运用,并将其运用到其他同题材作品中,定会有更多的阅读收获。
2. 多部名著成体系
推荐阅读:王树增《长征》,李鸣生《飞向太空港》。
大家还可以阅读一些教材以外的同类型作品,并将其推荐给你的同学。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希望大家能在纪实类作品阅读方面有所收获,感谢大家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