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一节
细胞的增殖
生物体的细胞是通过什么方式增多的呢?
♂精子
♀卵细胞
受精卵
(1个细胞)
成年个体
(1014个细胞)
成年个体大概有多少个细胞构成?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体细胞的增殖
与生殖细胞的形成有关
真核细胞分裂方式
请大家自主阅读书本P105“细胞周期”部分,想一想:
1、何为细胞周期?
2、细胞周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发生了什么?
自 主 阅 读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整个过程。
细 胞 周 期
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分裂,
比如红细胞、神经细胞。
分裂间期(G1、S、G2)
有丝分裂期(M期)
细胞周期
细 胞 周 期
G1:
DNA合成所需蛋白质的合成
核糖体的增生
S:
DNA复制
G2:
有丝分裂所必需的一些
蛋白质的合成
G1
S
G2
细胞周期开始
M期
细胞 分裂间期 分裂期 合计
小鼠十二指肠细胞 13.5 1.8 15.3
蛙单倍体胚细胞 35.3 1.6 36.9
仓鼠卵细胞 11.6 0.8 12.4
蚕豆根尖细胞 15.3 2.0 17.3
细 胞 周 期
1、不同细胞的周期时间不同
2、分裂间期占的时间很长,分裂期占的时间短
3、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时间比例不同
a b c d
例:下图表示连续分裂细胞的两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a和b为一个细胞周期
B、a段结束,组成染色质的DNA已经完成复制
C、d段为DNA的复制
D、c段为分裂间期
C
练 一 练
蛋白质
染色体
DNA
染色质
1 着丝粒
1 染色质
1 DNA分子
1 着丝粒
1 染色质
2 姐妹染色单体
2 DNA分子
复制
1 着丝粒
1 染色体
2 姐妹染色单体
2 DNA分子
2 着丝粒
2 染色体
0 姐妹染色单体
2 DNA分子
高度螺旋
解旋
分裂
数 一 数
分 裂 间 期
间期(初)
核膜
核仁
染色质
间期(末)
核膜、核仁消失
染色体、纺锤体出现
有丝分裂前期
膜仁消失显两体
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
最易观察
有丝分裂中期
形定数晰赤道齐
着丝粒一分为二
染色体拉向两极
有丝分裂后期
点裂数增均两极
染色体、纺锤体消失,
核膜、核仁出现。
有丝分裂末期
两体消失现膜仁
胞 质 分 裂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点总结如下表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①变化: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②结果:每个染色质都形成两个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
①染色体出现
②核膜、核仁消失,
③纺锤体出现
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上。 ②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
①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个染色体。并分别向两极移动
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
②核膜、核仁重现,
③纺锤体消失
④囊泡聚集成细胞板,并扩展成细胞壁
特
点
前期:两出现、两消失
中期:染色体形态数目最清晰,着丝点齐排赤道
后期:着丝点断裂、染色体数加倍、平均移向两极
末期:两消失、两出现、质平分
归 纳 总 结
一个核内数量变化
4n
2n
细胞周期
分裂间期
分裂期
前 中 后 末
G1 S G2
有丝分裂中DNA和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
植物细胞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动物细胞间期中心体复制,前期分开并形成纺锤体
不同点1:纺锤体形成不同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比较
植物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扩展成细胞壁
动物细胞中部细胞膜凹陷形成环沟,形成两个子细胞
不同点2:末期胞质分裂不同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比较
不同点
相同点
植
物
细
胞
动物细胞
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由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由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前期纺锤体的形成
在赤道面位置出现细胞板,从中央向四周扩散形成新的细胞壁,从而形成2个新的子细胞。
在赤道面位置细胞膜内陷,最后缢缩成2个新的子细胞。
末期子细胞的形成
亲代细胞的染色体在间期经过复制,然后在分裂期平均分配到2个子细胞中。
主要特征
使子代细胞获得与亲代细胞相同形态和数目的染色体,从而保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
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