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白杨礼赞》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法;理解排比句和反问句的表达作用。
3.感悟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发扬中华民族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学习重点〗
1.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法;理解排比句和反问句的表达作用。
〖学习难点〗
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学习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提写生字词。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婆娑(suō) 潜滋暗长(qián) 主宰(zǎi) 倔强挺立(juè)
B.开垦(kěn) 无边无垠(yíng) 倦怠(dài) 虬枝(qiú)
C.锤炼(chuí) 秀颀(qí) 外壳(ké) 恹恹欲睡(yàn)
D.晕(yùn)圈 旁逸斜出(yì) 泛出(fàn) 坦荡如砥(dǐ)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并改正。
A.婆娑 倦待 参天耸立 B.奔弛 视野 积雪初溶
C.主宰 伟岸 旁逸邪出 D.盘旋 锤炼 直抒胸臆
4.在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⑴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______(映、扑、闪)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⑵和风吹送,______(翻、掀、涌)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
⑶这时你______(冒、翻、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
5.根据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现在已是仲秋季节,原野被染黄了,坦荡如砥的稻田,一层层的金色浪头涌向无尽的天边。
坦荡如砥:
⑵写文章的最高境界是妙手偶得,自然天成,吹毛求疵,咬文嚼字什么的,又有何意义呢。
妙手偶得:
⑶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潜滋暗长的焦虑感已成为现代人的心理疾病之一。
潜滋暗长:
⑷项羽是古今第一猛将,胯下乌骓马,掌中霸王枪,纵横决荡,无人能敌。
纵横决荡: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赞美白杨树,就由于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B.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C.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D.它所有的桠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旁逸斜出。
7.选出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 )
A.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B.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
C.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D.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二、研读课文:
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1.“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文中反复出现这句话,白杨树的“不平凡”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2.阅读第2、3两段,完成下列问题
⑴作者笔下的壮美的黄土高原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感受又如何?
⑵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白杨树而是从从黄土高原写起?
3.阅读第5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⑴白杨树的总体形象特征是什么 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
⑵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白杨树外形的 各有什么特点?
⑶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用课文中的词语回答。
4.阅读7—9段,思考:
⑴在作者的心目中,白杨树的形象可以用哪一个词概括?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刻画这一形象?
⑵白杨树和“北方的农民”“哨兵”有哪些相似之处?作者是怎样一步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三、课堂总结
1.你觉得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赞美白杨树吗?他的真正意图是什么?运用的是什么写法?
2.文中的“楠木”象征什么?作者写“楠木”的用意何在?
四、拓展延伸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试举几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
五、课堂检测
阅读下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㈠①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②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③它所有的桠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溢出。④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⑤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⑥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⑦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1.从表达方式看,将该段分为两层,并归纳层意。
①描写白杨树的外形,赞美它的外形不平凡。②揭示白杨树的内在气质不平凡。
2.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
3.这一段文字的描写顺序是由 到 。
4.前半部分表达方式是 ,后半部分是 。
5.这段文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
㈡①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②也许你要说它不美。③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④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⑤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 ⑥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⑦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⑧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1.对第③句中“好女子”的“好”的解释,恰当的一项是[ ]
A.美 B.婆娑 C.旁逸斜出 D.屈曲盘旋
2.“伟岸、正直、朴质、严肃”和“温和”“坚强不屈”“挺拔”都是赞美白杨树的词语,请指出这些词语中赞扬白杨树外在美的是: ______________;赞扬白杨树内在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选文第一段运用了哪些写法?作用是什么?(3分)
4.语段中⑤⑥⑦⑧四个句子是怎样层层深入地点破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2分)
5.选文第一段层次划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6.对本文段赞美白杨树的思路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先扬后抑作铺垫,然后逐层深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B.先抑后扬作铺垫,然后逐层深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C.扬抑结合作铺垫,然后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D.先扬后抑作铺垫,最后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7.文章结尾写楠木的目的何在?结尾的作用是什么?(2分)
六、布置作业:
1.仿照句式,以任何一种职业或职务开头写出句式相同的句子。
例:教师好比蜡烛,虽然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你别人。
参考答案
第二课时
一、1.奔驰 黄绿错综 开垦 外壳 妙手偶得 锤炼 主宰 无边无垠 坦荡如砥 宛若 潜滋暗长 刹那 傲然耸立 恹恹欲睡的 紧紧靠拢 旁逸斜出 晕圈 倔强挺立 参天耸立 不折不挠 婆娑 屈曲盘旋 虬枝 积雪初融 纵横决荡 贱视 秀颀 鄙视
2.D(A.juè-juéB.yíng-yínC.ké-qiào yàn-yānD. )
3.D(A.倦待-倦怠B.奔弛-奔驰 初溶-初融C.旁逸邪出-旁逸斜出D. )
4.⑴扑⑵翻⑶涌
5.⑴形容大面积的地方很平坦。⑵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得到的。⑶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 ⑷项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6.A(由于-因为)
7.B(拟人,其它三项是比喻)
二、1.⑴生长环境的不平凡;⑵外部形象的不平凡; ⑶内在气质的不平凡
2.⑴特点:“黄绿错综”;“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作者感受:雄壮、伟大;单调。
⑵①展现了白杨树不寻常的生长环境,衬托出它傲然挺立的形象。
②暗写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揭示了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为全文作铺垫。
3.⑴“力争上游”
⑵干:笔直、绝无旁枝(正直)
枝:笔直、紧紧靠拢(团结)
叶:片片向上 (进取)
皮:光滑淡青色 (质朴)
⑶“ 倔强挺立” “ 不折不挠”
4.⑴伟丈夫! 拟人、对比衬托;欲扬先抑。
⑵伟岸正直 朴质严肃 坚强不屈 温和 靠紧团结 挺拔 力求上进
这四句排比句和反问句连用,意思逐渐加强,层层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①让人由树联想到什么
②让人由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联想到有相同特点的北方农民。③由白杨树的坚强不屈联想到傲然挺立、守卫家乡的抗日军民。④由白杨树枝枝叶叶紧靠团结,力争上游的精神,联想到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精神和意志。
这四个反问句由树联想到人,联想到北方的农民,进而联想到抗日军民,尤其是他们的精神和意志,层层深入的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三、1.不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真正意图是为了赞美像白杨树那样正直、朴质、严肃、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的北方的农民和敌后的哨兵。
运用的是象征或托物言志的写法。
2.“楠木”象征了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如国民党反动派),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为了以树比树(白杨树和榆木),人比人(北方农民和国民党反动派),以达到艺术效果的一致、谐调和完整。
四、⑴蜡烛:光明磊落,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可以使人联想到甘于奉献的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⑵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可以使人联想到坚强不屈的精神,因此梅花是品质高洁的象征。
五、㈠1.……淡青色。‖这是……①描写白杨树的外形,赞美它的外形不平凡。②揭示白杨树的内在气质不平凡。2.第一句。3.外表 本质4.描写 舆论5.拟人
㈡1.A2.伟岸、挺拔 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3.①欲扬先抑。作用:突出白杨树的内在美,由赞树到赞人。②反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作用:层层深入地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展开联想,由赞树道赞美我们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4.第一句由树及人,第二句由白杨树的品质联系到北方农民,第三句进一步联系到北方抗日军民,第四句肯定白杨树的精神面貌,它体现了敌后抗日群众的精神和意志。四个反问句,层层深入地点破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5.B 6.B
7.目的:以树比树,以人比人。作用:再次点题,呼应开头,深化中心,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之情。
六、示例:农民好比蜜蜂,虽耗尽了体力,却创造了甜蜜的生活;清洁工好比城市的美容师,虽然弄脏了自己,却洁净了大街小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白杨礼赞》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法;理解排比句和反问句的表达作用。
3.感悟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发扬中华民族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学习重点〗
1.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法;理解排比句和反问句的表达作用。
〖学习难点〗
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学习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提写生字词。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婆娑(suō) 潜滋暗长(qián) 主宰(zǎi) 倔强挺立(juè)
B.开垦(kěn) 无边无垠(yíng) 倦怠(dài) 虬枝(qiú)
C.锤炼(chuí) 秀颀(qí) 外壳(ké) 恹恹欲睡(yàn)
D.晕(yùn)圈 旁逸斜出(yì) 泛出(fàn) 坦荡如砥(dǐ)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并改正。
A.婆娑 倦待 参天耸立 B.奔弛 视野 积雪初溶
C.主宰 伟岸 旁逸邪出 D.盘旋 锤炼 直抒胸臆
4.在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⑴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______(映、扑、闪)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⑵和风吹送,______(翻、掀、涌)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
⑶这时你______(冒、翻、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
5.根据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现在已是仲秋季节,原野被染黄了,坦荡如砥的稻田,一层层的金色浪头涌向无尽的天边。
坦荡如砥:
⑵写文章的最高境界是妙手偶得,自然天成,吹毛求疵,咬文嚼字什么的,又有何意义呢。
妙手偶得:
⑶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潜滋暗长的焦虑感已成为现代人的心理疾病之一。
潜滋暗长:
⑷项羽是古今第一猛将,胯下乌骓马,掌中霸王枪,纵横决荡,无人能敌。
纵横决荡: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赞美白杨树,就由于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B.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C.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D.它所有的桠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旁逸斜出。
7.选出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 )
A.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B.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
C.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D.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二、研读课文:
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1.“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文中反复出现这句话,白杨树的“不平凡”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2.阅读第2、3两段,完成下列问题
⑴作者笔下的壮美的黄土高原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感受又如何?
⑵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白杨树而是从从黄土高原写起?
3.阅读第5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⑴白杨树的总体形象特征是什么 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
⑵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白杨树外形的 各有什么特点?
⑶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用课文中的词语回答。
4.阅读7—9段,思考:
⑴在作者的心目中,白杨树的形象可以用哪一个词概括?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刻画这一形象?
⑵白杨树和“北方的农民”“哨兵”有哪些相似之处?作者是怎样一步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三、课堂总结
1.你觉得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赞美白杨树吗?他的真正意图是什么?运用的是什么写法?
2.文中的“楠木”象征什么?作者写“楠木”的用意何在?
四、拓展延伸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试举几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
五、课堂检测
阅读下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㈠①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②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③它所有的桠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溢出。④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⑤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⑥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⑦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1.从表达方式看,将该段分为两层,并归纳层意。
①描写白杨树的外形,赞美它的外形不平凡。②揭示白杨树的内在气质不平凡。
2.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
3.这一段文字的描写顺序是由 到 。
4.前半部分表达方式是 ,后半部分是 。
5.这段文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
㈡①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②也许你要说它不美。③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④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⑤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 ⑥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⑦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⑧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1.对第③句中“好女子”的“好”的解释,恰当的一项是[ ]
A.美 B.婆娑 C.旁逸斜出 D.屈曲盘旋
2.“伟岸、正直、朴质、严肃”和“温和”“坚强不屈”“挺拔”都是赞美白杨树的词语,请指出这些词语中赞扬白杨树外在美的是: ______________;赞扬白杨树内在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选文第一段运用了哪些写法?作用是什么?(3分)
4.语段中⑤⑥⑦⑧四个句子是怎样层层深入地点破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2分)
5.选文第一段层次划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6.对本文段赞美白杨树的思路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先扬后抑作铺垫,然后逐层深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B.先抑后扬作铺垫,然后逐层深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C.扬抑结合作铺垫,然后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D.先扬后抑作铺垫,最后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7.文章结尾写楠木的目的何在?结尾的作用是什么?(2分)
六、布置作业:
1.仿照句式,以任何一种职业或职务开头写出句式相同的句子。
例:教师好比蜡烛,虽然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你别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3张PPT)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
《白杨礼赞》
茅 盾
1.提写生字词。
奔驰 黄绿错综 开垦 外壳 妙手偶得 锤炼 主宰 无边无垠 坦荡如砥 宛若 潜滋暗长 刹那 傲然耸立 恹恹欲睡 紧紧靠拢 旁逸斜出 晕圈 倔强挺立 参天耸立 不折不挠 婆娑 屈曲盘旋 虬枝 积雪初融 纵横决荡 贱视 秀颀 鄙视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婆娑(suō) 潜滋暗长(qián) 主宰(zǎi) 倔强挺立(juè)
B.开垦(kěn) 无边无垠(yíng) 倦怠(dài) 虬枝(qiú)
C.锤炼(chuí) 秀颀(qí) 外壳(ké) 恹恹欲睡(yàn)
D.晕(yùn)圈 旁逸斜出(yì) 泛出(fàn) 坦荡如砥(dǐ)
jué
yín
qiào
D
yān
A.婆娑 倦待 参天耸立
B.奔弛 视野 积雪初溶
C.主宰 伟岸 旁逸邪出
D.盘旋 锤炼 直抒胸臆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并改正。
怠
驰
融
D
斜
⑴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______(映、扑、闪)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⑵和风吹送,______(翻、掀、涌)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
⑶这时你______(冒、翻、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
4.在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扑
翻
涌
⑴现在已是仲秋季节,原野被染黄了,坦荡如砥的稻田,一层层的金色浪头涌向无尽的天边。
坦荡如砥:
⑵写文章的最高境界是妙手偶得,自然天成,吹毛求疵,咬文嚼字什么的,又有何意义呢。
妙手偶得:
⑶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潜滋暗长的焦虑感已成为现代人的心理疾病之一。
潜滋暗长:
⑷项羽是古今第一猛将,胯下乌骓马,掌中霸王枪,纵横决荡,无人能敌。
纵横决荡:
5.根据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形容大面积的地方很平坦。
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得到的。
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
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A.我赞美白杨树,就由于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B.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C.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D.它所有的桠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旁逸斜出。
因为
7.选出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 )
B
A.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B.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
C.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D.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比喻
拟人
比喻
比喻
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1.“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文中反复出现这句话,白杨树的“不平凡”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⑴生长环境的不平凡;
⑵外部形象的不平凡;
⑶内在气质的不平凡。
特点:“黄绿错综”;“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作者感受:雄壮、伟大;单调。
2.阅读第2、3两段,完成下列问题
⑴作者笔下的壮美的黄土高原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感受又如何?
⑵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白杨树而是从从黄土高原写起?
①展现了白杨树不寻常的生长环境,衬托出它傲然挺立的形象。
②暗写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揭示了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为全文作铺垫。
3.阅读第5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⑴白杨树的总体形象特征是什么 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
“力争上游”
⑵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白杨树外形的 各有什么特点?
干:笔直、绝无旁枝(正直)
枝:笔直、紧紧靠拢(团结)
叶:片片向上 (进取)
皮:光滑淡青色 (质朴)
⑶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用课文中的词语回答。
“ 倔强挺立”
“ 不折不挠”
4.阅读7—9段,思考:
⑴在作者的心目中,白杨树的形象可以用哪一个词概括?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刻画这一形象?
伟丈夫!
拟人、对比衬托;欲扬先抑。
⑵白杨树和“北方的农民”“哨兵”有哪些相似之处?作者是怎样一步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伟岸正直 朴质严肃 坚强不屈 温和 靠紧团结 挺拔 力求上进
这四句排比句和反问句连用,意思逐渐加强,层层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①让人由树联想到什么②让人由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联想到有相同特点的北方农民。③由白杨树的坚强不屈联想到傲然挺立、守卫家乡的抗日军民。④由白杨树枝枝叶叶紧靠团结,力争上游的精神,联想到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精神和意志。
这四个反问句由树联想到人,联想到北方的农民,进而联想到抗日军民,尤其是他们的精神和意志,层层深入的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不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真正意图是为了赞美像白杨树那样正直、朴质、严肃、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的北方的农民和敌后的哨兵。
运用的是象征或托物言志的写法。
1.你觉得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赞美白杨树吗?他的真正意图是什么?运用的是什么写法?
“楠木”象征了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如国民党反动派),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为了以树比树(白杨树和榆木),人比人(北方农民和国民党反动派),以达到艺术效果的一致、谐调和完整。
2.文中的“楠木”象征什么?作者写“楠木”的用意何在?
【交流】⑴蜡烛:光明磊落,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可以使人联想到甘于奉献的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⑵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可以使人联想到坚强不屈的精神,因此梅花是品质高洁的象征。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试举几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
阅读下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㈠①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②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③它所有的桠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溢出。④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⑤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⑥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⑦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1.从表达方式看,将该段分为两层,并归纳层意。
……淡青色。‖这是……
①描写白杨树的外形,赞美它的外形不平凡。②揭示白杨树的内在气质不平凡。
2.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
3.这一段文字的描写顺序是由 到
。
4.前半部分表达方式是 ,后半部分是 。
5.这段文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
描写
议论
第一句
外表
本质
拟人
㈡①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②也许你要说它不美。③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④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⑤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 ⑥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⑦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⑧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1.对第③句中“好女子”的“好”的解释,恰当的一项是[ ]
A.美 B.婆娑
C.旁逸斜出 D.屈曲盘旋
2.“伟岸、正直、朴质、严肃”和“温和”“坚强不屈”“挺拔”都是赞美白杨树的词语,请指出这些词语中赞扬白杨树外在美的是: ______________;赞扬白杨树内在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伟岸、挺拔
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
3.选文第一段运用了哪些写法?作用是什么?(3分)
①欲扬先抑。
作用:突出白杨树的内在美,由赞树到赞人。
②反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作用:层层深入地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展开联想,由赞树道赞美我们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4.语段中⑤⑥⑦⑧四个句子是怎样层层深入地点破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第一句由树及人,第二句由白杨树的品质联系到北方农民,第三句进一步联系到北方抗日军民,第四句肯定白杨树的精神面貌,它体现了敌后抗日群众的精神和意志。四个反问句,层层深入地点破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5.选文第一段层次划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
6.对本文段赞美白杨树的思路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先扬后抑作铺垫,然后逐层深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B.先抑后扬作铺垫,然后逐层深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C.扬抑结合作铺垫,然后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D.先扬后抑作铺垫,最后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B
7.文章结尾写楠木的目的何在?结尾的作用是什么?(2分)
目的:以树比树,以人比人。作用:再次点题,呼应开头,深化中心,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之情。
1.完成《同步练习册》。
2.仿照句式,以任何一种职业或职务开头写出句式相同的句子。
例:教师好比蜡烛,虽然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你别人。
再 见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白杨礼赞》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法;理解排比句和反问句的表达作用。
3.感悟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发扬中华民族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法;理解排比句和反问句的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提写生字词。
奔驰 黄绿错综 开垦 外壳 妙手偶得 锤炼 主宰 无边无垠 坦荡如砥 宛若 潜滋暗长 刹那 傲然耸立 恹恹欲睡 紧紧靠拢 旁逸斜出 晕圈 倔强挺立 参天耸立 不折不挠 婆娑 屈曲盘旋 虬枝 积雪初融 纵横决荡 贱视 秀颀 鄙视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婆娑(suō) 潜滋暗长(qián) 主宰(zǎi) 倔强挺立(juè)
B.开垦(kěn) 无边无垠(yíng) 倦怠(dài) 虬枝(qiú)
C.锤炼(chuí) 秀颀(qí) 外壳(ké) 恹恹欲睡(yàn)
D.晕(yùn)圈 旁逸斜出(yì) 泛出(fàn) 坦荡如砥(dǐ)
答案:D(A.juè-juéB.yíng-yínC.ké-qiào yàn-yānD. )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并改正。
A.婆娑 倦待 参天耸立 B.奔弛 视野 积雪初溶
C.主宰 伟岸 旁逸邪出 D.盘旋 锤炼 直抒胸臆
答案:D(A.倦待-倦怠B.奔弛-奔驰 初溶-初融C.旁逸邪出-旁逸斜出D. )
4.在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⑴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______(映、扑、闪)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⑵和风吹送,______(翻、掀、涌)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
⑶这时你______(冒、翻、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
答案:⑴扑⑵翻⑶涌
5.根据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现在已是仲秋季节,原野被染黄了,坦荡如砥的稻田,一层层的金色浪头涌向无尽的天边。
坦荡如砥:
⑵写文章的最高境界是妙手偶得,自然天成,吹毛求疵,咬文嚼字什么的,又有何意义呢。
妙手偶得:
⑶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潜滋暗长的焦虑感已成为现代人的心理疾病之一。
潜滋暗长:
⑷项羽是古今第一猛将,胯下乌骓马,掌中霸王枪,纵横决荡,无人能敌。
纵横决荡:
答案:⑴形容大面积的地方很平坦。⑵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得到的。⑶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 ⑷项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赞美白杨树,就由于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B.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C.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D.它所有的桠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旁逸斜出。
答案:A(由于-因为)
7.选出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 )
A.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B.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
C.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D.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答案:B(拟人,其它三项是比喻)
二、研读课文:
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1.“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文中反复出现这句话,白杨树的“不平凡”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⑴生长环境的不平凡;⑵外部形象的不平凡; ⑶内在气质的不平凡
2.阅读第2、3两段,完成下列问题
⑴作者笔下的壮美的黄土高原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感受又如何?
特点:“黄绿错综”;“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作者感受:雄壮、伟大;单调。
⑵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白杨树而是从从黄土高原写起?
①展现了白杨树不寻常的生长环境,衬托出它傲然挺立的形象。
②暗写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揭示了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为全文作铺垫。
3.阅读第5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⑴白杨树的总体形象特征是什么 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
“力争上游”
⑵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白杨树外形的 各有什么特点?
干:笔直、绝无旁枝(正直)
枝:笔直、紧紧靠拢(团结)
叶:片片向上 (进取)
皮:光滑淡青色 (质朴)
⑶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用课文中的词语回答。
“ 倔强挺立” “ 不折不挠”
4.阅读7—9段,思考:
⑴在作者的心目中,白杨树的形象可以用哪一个词概括?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刻画这一形象?
伟丈夫! 拟人、对比衬托;欲扬先抑。
⑵白杨树和“北方的农民”“哨兵”有哪些相似之处?作者是怎样一步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这四句排比句和反问句连用,意思逐渐加强,层层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①让人由树联想到什么
②让人由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联想到有相同特点的北方农民。③由白杨树的坚强不屈联想到傲然挺立、守卫家乡的抗日军民。④由白杨树枝枝叶叶紧靠团结,力争上游的精神,联想到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精神和意志。
这四个反问句由树联想到人,联想到北方的农民,进而联想到抗日军民,尤其是他们的精神和意志,层层深入的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三、课堂总结
1.你觉得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赞美白杨树吗?他的真正意图是什么?运用的是什么写法?
不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真正意图是为了赞美像白杨树那样正直、朴质、严肃、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的北方的农民和敌后的哨兵。
运用的是象征或托物言志的写法。
2.文中的“楠木”象征什么?作者写“楠木”的用意何在?
“楠木”象征了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如国民党反动派),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为了以树比树(白杨树和榆木),人比人(北方农民和国民党反动派),以达到艺术效果的一致、谐调和完整。
四、拓展延伸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试举几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
【交流】⑴蜡烛:光明磊落,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可以使人联想到甘于奉献的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⑵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可以使人联想到坚强不屈的精神,因此梅花是品质高洁的象征。
五、课堂检测
阅读下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㈠①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②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③它所有的桠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溢出。④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⑤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⑥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⑦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1.从表达方式看,将该段分为两层,并归纳层意。
2.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
3.这一段文字的描写顺序是由 到 。
4.前半部分表达方式是 ,后半部分是 。
5.这段文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
答案:1.……淡青色。‖这是……①描写白杨树的外形,赞美它的外形不平凡。②揭示白杨树的内在气质不平凡。2.第一句。3.外表 本质4.描写 舆论5.拟人
㈡①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②也许你要说它不美。③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④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⑤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 ⑥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⑦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⑧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1.对第③句中“好女子”的“好”的解释,恰当的一项是[ ]
A.美 B.婆娑 C.旁逸斜出 D.屈曲盘旋
2.“伟岸、正直、朴质、严肃”和“温和”“坚强不屈”“挺拔”都是赞美白杨树的词语,请指出这些词语中赞扬白杨树外在美的是: ______________;赞扬白杨树内在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选文第一段运用了哪些写法?作用是什么?(3分)
4.语段中⑤⑥⑦⑧四个句子是怎样层层深入地点破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2分)
5.选文第一段层次划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6.对本文段赞美白杨树的思路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先扬后抑作铺垫,然后逐层深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B.先抑后扬作铺垫,然后逐层深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C.扬抑结合作铺垫,然后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D.先扬后抑作铺垫,最后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7.文章结尾写楠木的目的何在?结尾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案:1.A2.伟岸、挺拔 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3.①欲扬先抑。作用:突出白杨树的内在美,由赞树到赞人。②反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作用:层层深入地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展开联想,由赞树道赞美我们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4.第一句由树及人,第二句由白杨树的品质联系到北方农民,第三句进一步联系到北方抗日军民,第四句肯定白杨树的精神面貌,它体现了敌后抗日群众的精神和意志。四个反问句,层层深入地点破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5.B6.B
7.目的:以树比树,以人比人。作用:再次点题,呼应开头,深化中心,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之情。
六、布置作业:
1.完成《同步练习册》。
2.仿照句式,以任何一种职业或职务开头写出句式相同的句子。
例:教师好比蜡烛,虽然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你别人。
农民好比蜜蜂,虽耗尽了体力,却创造了甜蜜的生活;清洁工好比城市的美容师,虽然弄脏了自己,却洁净了大街小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