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无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凿之痕的一种艺术韵味。”——梁实秋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目标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韵朗读
读悠然
意蕴美
翻译诗句
一二声平三四仄
平声音长仄声短
韵字平仄皆回缓
读悠然
话悠然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小组合作 交流展示
请适当发挥想象,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和心理描绘画面,表现陶渊明的悠然心境。
话悠然
信步在门前的小径上,看到那隐逸在篱笆下的菊花又凌霜绽放了,我向来是喜爱秋菊之人,惹得我忍不住要去采下细细欣赏,正当我悠哉地采摘一朵花的时候,不经意地抬头,便和远处的南山轻轻地打了个照面。
时至傍晚,南山云气缭绕,夕阳像酒醉了一般铺着漫天的红晕,渐渐地沉入了南山的云气里。陆陆续地,鸟儿也三五成群、呼朋引伴地飞回山林中的家。如此美妙的画面,真让人的心儿也沉醉啊!
个性解读
陶渊明独爱菊
枯萎之后
个性解读
陶渊明采来菊花干什么?
吃 菊花瓣
品 菊花茶
喝 菊花酒
赏 菊花美
嗅 菊花香
悠然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版本一:悠然望南山。
版本二:悠然见南山。
“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
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之
间无意中看到。南山的美景正
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想
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
之境”。
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
陶渊明在诗的开头说他“结庐在人境”,那么他是如何在喧闹的“人境”中保持这份悠然的呢?
悟悠然
“心远地自偏”
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官场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闲适简朴、怡然自得的生活。《饮酒》大约写于他归隐田园20年。
个性解读
古朴的院落
摇曳的秋菊
葱茏的南山
归林的倦鸟
人生的真意
个性解读
此中有真意 文章的主旨
为何“欲辨已忘言”呢?
东晋时期世人重名利,文学重玄风(以阐
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 ),陶渊明
其人其文其思想都不被当时的人所接受。
世人皆浊我独清
寂寞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小结
作者通过对 描写,
表现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作者通过田园生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感悟
千年历史,岁月悠悠,多少帝王将相,零落成泥,唯有那些优美的文字,依旧镌刻人心。让我们在语文这一方天地中诗意的栖息,像
千年前的陶翁去品味人生的悠然!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无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凿之痕的一种艺术韵味。”——梁实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