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昆明的雨 (公开课)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6 昆明的雨 (公开课)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18 18:31: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昆明的雨
汪曾祺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戏剧家。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
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作家介绍
任务一
自由朗读课文,同时标注段落编号,并画出生字、生词。
乍【zhà】 辟邪【bì xié】 鲜腴【xiān yú】 篱笆【 lí ba】
格调【gé diào】 吆喝【yāo he】 暮年【mù nián】
情味【qíng wèi 】 苔痕【 tái hén】 密匝匝【mì zā zā】
连绵不断【lián mián bù duàn】张目结舌【chēng mù jié shé】
鸡枞【jī zōng】 釉【yòu】
我想念昆明的雨。
我想念昆明的雨。
圈点:描写昆明雨季中景、物、人事的语句或段落。
批注:赏析美在何处,因何而美。
任务二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时隔四十年之后,作者汪曾祺回忆了哪些与“昆明的雨”有关的景和事呢?请你跳读课文,做圈点勾画,并将要点记录在横线上。
朋友约画
雨中的景
雨中的事
仙人掌
杨梅
缅桂花
牛肝菌、青头菌、鸡枞、干巴菌、鸡油菌
圈点:描写昆明雨季中景、物、人事的语句或段落。
批注:赏析美在何处,因何而美。
从景物美、滋味美、人情美三个方面中任选其中一个方面,结合具体的语句,感受昆明雨季的美好,并体会其中蕴含的深情。
任务二 探索“美”
作者曾说:“我想把生活中的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
滋味美
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菌中之王是鸡枞,味道鲜浓,无可方比。
干巴菌和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
火炭梅一点都不酸!
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雨季的花是缅桂花。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
昆明的杨梅很大,像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作“木炭梅”。
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胀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景物美
人情美
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石阶边上,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房东……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着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温暖、感动、关怀、关爱
任务三 交流合作
对于本文的写作,甲、乙、丙三名同学提出了不同的修改建议。请你和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各选一名同学的建议替作者进行回复,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甲:本文的题目是“昆明的雨”,可里面提及雨的文字并不多,大多数文字是在写雨季里昆明的一些小物、小事。所以,我觉得题目改为“雨季的昆明”更好。
乙:我觉得开篇第1段文字有些多余,可以删去。可以直接以“我想念昆明的雨”开头,以“我想念昆明的雨”结尾,前后呼应,多好。
丙: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是热烈而深沉的,而用来承载情感的载体却很小,如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小酒店、小酌……这两者之间有点不匹配。我觉得应该选择那些大一些的、更有名些的载体来表现作者对昆明的爱。
对于本文的写作,甲、乙、丙三名同学提出了不同的修改建议。请你和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各选一名同学的建议替作者进行回复,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甲:本文的题目是“昆明的雨”,可里面提及雨的文字并不多,大多数文字是在写雨季里昆明的一些小物、小事。所以,我觉得题目改为“雨季的昆明”更好。
[示例一]甲 原题更好。虽然少有文字提到“雨”,但所有的景物和事情都是和“雨”有关的;“雨”是本文的线索,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以“昆明的雨”为题,更有画面感,更有诗意,而“雨季的昆明”就过于笼统,失掉了这种美感。
任务三 交流合作
对于本文的写作,甲、乙、丙三名同学提出了不同的修改建议。请你和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各选一名同学的建议替作者进行回复,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乙:我觉得开篇第1段文字有些多余,可以删去。可以直接以“我想念昆明的雨”开头,以“我想念昆明的雨”结尾,前后呼应,多好。
[示例二]乙 不能删去。因为这样的开头有很多好处:用倒挂的仙人掌引出昆明的雨季,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为下文仙人掌及青头菌、牛肝菌等的出现埋下伏笔,也使得作者对昆明雨的想念更加自然真切。
任务三 交流合作
对于本文的写作,甲、乙、丙三名同学提出了不同的修改建议。请你和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各选一名同学的建议替作者进行回复,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丙: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是热烈而深沉的,而用来承载情感的载体却很小,如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小酒店、小酌……这两者之间有点不匹配。我觉得应该选择那些大一些的、更有名些的载体来表现作者对昆明的爱。
[示例三]丙 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情感的载体越小,越显得爱的真切和醇厚;文中的那些情感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作者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美,共同彰显了作者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生活的美存在于身边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然后携之入文,自然、家常,情真意切。
写作手法:以小见大
《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从小的视角切入,以细小琐屑的题材,写“凡人小事”,从平淡的生活中发现美,发现诗意。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出爱的醇厚。
任务四 品析语言,体味风格
四十年后,作者再忆昆明的雨,满满都是对雨的美好记忆。请你按照表格的要求,从文中找出能直接或间接体现“昆明的雨”的特点的句子,并简要概括其特点。
昆明的雨的特点
句子 特点
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
滋养万物
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时下时停,使人舒畅
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能让人内心安静柔软
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滋润万物
任务四 品析语言,体味情感之美
齐读课文倒数第2段,思考:作者说“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你觉得那天的“情味”是乡愁吗?
我觉得这种“情味”里是有乡愁的。①“雨”在古典诗词中本身就是一个带有愁绪的意象,下雨天,两个年轻人,坐在异乡的小酒店里,心里定当涌起乡愁之情; ②那在异乡投湖自尽的陈圆圆的石像,也会让一个游子泛起思乡之情; ③那极具异乡风情的木香,也时刻提醒作者身处异乡,自然也会使他由此心念故乡; ④四十年后为回味那天的情味而写的那首诗,也是在抒写作者当时的思乡之情,如“少行人”“苔痕一寸深”就给人孤独寂寞之感,而“浊酒一杯”更是让人联想到了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中蕴含的思乡之情。
《昆明的雨》写于1984年5月19日,首次发表于1984年第十期的《滇池》。
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作者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
背景链接
汪曾祺73岁生日时曾作诗一首:
“往事回思如细雨,旧书重读似春潮。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忆儿时。”
任务四 体味语言之美
汪曾祺曾说:“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请你从课文中摘录能体现这一特点的句子,并做赏析。
摘录: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赏析:这句话,表述不复杂、不夸饰、不刻意,而是简单、自然、家常。
任务四 体味文化之美
有人说,汪曾祺的作品中随处可见文化:民俗文化、农业文化、美食文化、胡同文化、诗词文化······请你结合课文相关内容,根据示例,填写下表。这些随处可见的“文化味”是否会冲淡汪曾祺散文平淡、自然和家常的特点?谈谈你的观点。
文化 课文相关内容
诗词文化 “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文末作者创作的诗
民俗文化
农业文化
美食文化
门头挂八卦镜和仙人掌
菜园周围种仙人掌防猪羊进去吃
各类菌子的做法和味道
语言文化
缅桂花的各种叫法
汪曾祺总能站在“文化”的高度表达对事物独到的领悟和审美发现,所以,他总能帮助人们发现身边的“凡人小事”之美;其散文的“文化味”于不经意、不刻意中自然传递出来,绝无“掉书袋”之嫌,反倒贴近生活,充满情味。
妙笔生花诉真情
学习和借鉴本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用平实真挚的语言,给我们生活的地方写一段文字,于凡人小事中,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抒发浓浓的情怀。
可以是一事,一物,一人,一景,也可以是一个难忘的美味。
逝去的从容逝去,重来的依旧重来,在沧桑的枝叶间,择取一朵明媚,簪进岁月肌里,许它疼痛又甜蜜。
——《人间草木》
推荐阅读
《昆明的吃食》
《昆明的果品》
《昆明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