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苏州园林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9《苏州园林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4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20 10:13: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2. 学习课文对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体会本文准确严谨与端庄典雅兼并的语言特点,并学以致用。
3. 体会苏州园林的美,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 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重点)
2. 体会本文语言严谨准确与典雅端庄兼并的特点,初步感受苏州园林的美。(重点)
3. 学习本文围绕事物特征,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组织方法。(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预习作业展示
通过预习作业的展示,了解学生的预学情况,也为课堂学习夯基础。
(二)朗读导入新知
这是纪录片《苏园六纪》中的一段解说词,语言典雅,意境美好。以美文的朗读,唤醒学生对美好的向往。
(三)解读深深浅浅
文章第1、2节起到总起的作用,主要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及特征。因此,我设计了两个简单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其作用:1.圈划出“我”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 2.划出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的句子。
在这两段中,语言的严谨准确也有很好的体现。“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美感”,通过一系列的追问,引导学生感受园林建造的难度,以及游客高度的赞赏,顺势得出本文语言严谨准确的第一个体现:有些限定性词语的使用不留余地。并随文落实词语“因地制宜”、“自出心裁”。
而后3-9段的解读,我通过让学生划中心句的方式来明确每一段的说明对象及特点。以第3节为例,学生很容易将中心句认定为第一句(我国的建筑,从古代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样样)。那么通过明确中心句的定义,让学生明确第二句(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才是本段中心句,并顺势明确这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第4、5、6段的学习,我以“自然之趣”为抓手,明确了每段的说明对象及特点,通过“绝大部分”、“大多”等词引出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第二个体现:有的限定性词语留有余地。其中,我以改写第5段并比较原文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本文语言的第二个特点:典雅端庄的文辞。
说明方法找典型并随文落实。再引导学生发现3-6段分别对应第2段中的四个“讲究”,且7-8段是从园林的细微之处着手进行说明的。最后得出本文的说明顺序为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所谓“深深浅浅”,主要指时间限定下讲述有详有略。
(四)完善思维导图
此环节通过运用平板的提问及展示功能,将学生学习文章后补充好的思维导图以大屏的形式呈现出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善自己的导图,也是对有效听课的一种评价测量方式。
最后再次呈现《苏园六纪》的解说词,让学生在感受了文字的严谨端庄,图片的美丽醉人后再有感情地朗读。
(五)作业
运用平板中色彩组的功能给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
(六)板书设计
注重细微之处
花草树木的映衬
假山池沼的配合
亭台轩榭的布局


近景远景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