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1张PPT)
《分子与细胞》
第一、二章
教材教法分析
交流一些思考
学习目标与考纲要求相结合
培养乐学、会学、善学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目标
学有意义的生物学
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练习
学习目标与考纲要求相结合
知识
能力:
理解能力
获取信息能力
实验与探究能力
综合运用能力
情感
2012北京卷选择5
5. 高中生物学实验中,在接种时不进行严格无菌操作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大的一项是
A.将少许干酵母加入到新鲜的葡萄汁中
B.将毛霉菌液接种在切成小块的鲜豆腐上
C.将转基因植物叶片接种到无菌培养基上
D.将土壤浸出液涂布在无菌的选择培养基上
在考查实验与探究能力方面显出“做实验”与“背实验”的区别
国家课程标准
提高生物学科素养
面向全体学生
倡导探究性学习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生物学素养
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日常生活
医疗保健
环境保护
经济活动
如何学好生物
记忆背诵?
临考前突击?
理解运用?
建议利用绪论课讲讲学法
课标模块
生物技术实践
(选修,2学分)
生物科学与社会
(选修,2学分)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选修,2学分)
遗传与进化
(必修,2学分)
稳态与环境
(必修,2学分)
分子与细胞
(必修,2学分)
分子与细胞
课标要求
1. 1细胞的分子组成
具体内容标准 活 动 建 议
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说出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课时建议
课标 课时 浙科版 人教版
蛋白质 2 第三节 第2节
核酸 1 第3节
糖类 1 第4节
脂质 0.5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0.5 第1节
水和无机盐 0.5 第二节 第5节
实验(DNA、RNA、油脂) 1
实验(还原糖、蛋白质) 1
元素、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
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
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
相似相溶的原理
分子间作用力:氢键
教法建议
浙科版教材第一节的主要内容:可根据学生情况处理,不一定讲
分子、离子
由两个H原子和一个O原子以共价键的形式构成的,由于H、O原子对电子的吸引能力不同,O略大于H,因此在水分子中O略带负电性,H略带正电性,水也便成了极性分子,即有正电端和负电端。
水是极性分子,并且由于正负电荷的相互吸引,水分子便会形成氢键。
无机物
主要利用这部分知识进行学法指导和训练,各种资料的分析方法,对信息获取能力进行培养
同时引导学生注重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培养学科素养
资料分析1
生物 水母 鱼类 蛙 哺乳动物 藻类 高等植物
质量(%) 97 80~85 78 65 90 60~80
结论:
① 不同的生物体含水量有所差别;
② 水在生物体内含量最多;
水母97%
藻类90%
鱼类80—85%
蛙78%
高等植物
60—80%
哺乳动物
65%
资料分析2
生长发育阶段 幼儿 成年(女) 成年(男)
质量(%) 77% 52%—58% 60%—65%
结论:
③ 同种生物体在不同的生长发育
期,含水量也不相同;
资料分析3
组织器官 牙齿 骨髓 骨骼肌 心脏 血液
质量(%) 10 22 76 79 83
结论:
④同一生物个体,不同组织、器官
含水量不相同;
水
结合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约4.5%
功能:细胞的结构成分
自由水:以游离的方式存在的,可以自由流动
的水,约95.5%
功能:a. 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b. 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
直接参与细胞内的各种化学反应;
c. 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结合水
自由水
生命活动旺盛
新陈代谢加快
生命活动缓慢
新陈代谢降低
若细胞中结合水含量增多,细胞代谢强度下降,抗寒,抗热,抗旱的性能提高。
高温
降温
资料分析1:
叶绿素分子和血红蛋白分子局部结构简图
结论:
①无机盐参与某些重要化合物的组成
无机盐
资料分析2:
哺乳动物的血液中必须含有一定量的钙离子,如果钙离子的含量太低,会出现抽搐等症状。
结论:
②无机盐参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资料分析3:
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并且进入血液。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可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而排出体外。
结论:
③无机盐能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1.无机盐在细胞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离子形式
阳离子:Na+、K+、 Ca2+、Mg2+、Fe2+、
Fe3+等。
阴离子:Cl-、SO42-、PO43-、HCO3-等。
无机盐
2.含量:很少,仅占1%-1.5%
与生活联系
急性肠胃炎疾病,突出的症状是又拉又吐,使身体丢失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医学上称之为“脱水”。这时要及时补充水分,同时也要补充无机盐、葡萄糖。
大量出汗会排出过多的无机盐,导致体内的水盐平衡和酸碱平衡失调,应多喝淡盐水。
提高拓展
查找资料,了解某种植物(如:小麦)生长发育需要哪些无机盐。
设计实验,证明某种或某几种无机盐是这种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
生物大分子
碳是所有生命系统中的核心元素
:糖类、脂质、核酸和蛋白质等
生物大分子
淀粉
多肽
DNA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蛋白质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单体
多聚体
单糖
氨基酸
核苷酸
多糖
蛋白质
核酸
单 体
多聚体
脱水缩合
是指组成生物大分子(多糖、蛋白质、核酸)的基本单位。
每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 C 原子构成的 C 链为基本骨架,经脱水缩合而成的结构。
糖类
从功能来看:
糖类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注重以功能为核心促进学生理解物质的结构
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教法建议
阅读 “糖类”这部分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糖类由哪些元素构成
2、糖类可以分为哪几大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3、每一种类型的糖类有哪些典型代表
4、淀粉、糖元、纤维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
葡萄糖
果糖
半乳糖
脱氧核糖
核糖
麦芽糖
HO
OH
葡萄糖
HO
OH
葡萄糖
H2O
水解
HO
O
OH
麦芽糖
多糖
淀粉:作为储能物质存在于植物细胞内
葡萄糖
纤维素
细胞壁
棉
麻
单糖
五碳糖——是遗传物质DNA和RNA的组成部分
六碳糖——葡萄糖是植物光合作用的直接产物,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之一。
二糖
蔗糖 → 1葡萄糖+ 1果糖
麦芽糖 → 2葡萄糖
乳糖 → 1葡萄糖 + 1半乳糖
多糖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基本组成成分
淀粉——是植物中重要的储存能量的多糖
糖元——存在于动物、人体内,是重要的储能物质。
糖类的小结:
能水解成单糖而供能
归纳动、植物细胞特有的糖和共有的糖类
动物细胞特有的糖:
半乳糖(单糖)
乳糖(二糖)糖原(多糖)
植物细胞特有的糖:
果糖(单糖)
蔗糖、麦芽糖(二糖)
淀粉、纤维素(多糖)
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
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单糖)
脂质
1、元素组成:
2、种 类:
主要C、H、O,与糖类相比,氧的比例小,氢比例大。
油脂、磷脂、植物蜡、胆固醇
植物油脂(油)
动物油脂(脂)
脂质
油脂
磷脂
植物蜡
胆固醇
脂肪
磷脂
固醇
胆固醇
性激素
维生素D
对植物细胞起保护作用
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具有隔热、保温和缓冲作用,可以有效地保护动物和人体的内脏器官。
动物细胞中储存的脂肪(染成橘黄色)
磷脂
含C、H、O、P元素
分布:动物脑、卵细胞,肝脏及大豆种子中较多
功能:构成细胞膜、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固醇类的功能
1.胆固醇:
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运输
2.性激素:
促进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的形成
3.维生素D:
促进人和动物对Ca和P的吸收
血液中的胆固醇过高
低密度脂蛋白积聚于血管壁
血管管腔变窄
组织得不到足够的氧气
供应而不能正常运作
粥状动脉硬化
健康的
冠状动脉横切面
管腔变小的
冠状动脉
内有硬块存在
胆固醇在血液中存在于脂蛋白中,其存在形式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几种。在血中存在的胆固醇绝大多数都是和脂肪酸结合的胆固醇酯,仅有10%不到的胆固醇是以游离态存在的。高密度脂蛋白有助于清除细胞中的胆固醇,而低密度脂蛋白超标一般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前兆。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每单位在140~199毫克之间,是比较正常的胆固醇水平。
脂质 组成元素 特点 分布 作用
脂肪
磷脂
固醇 胆固醇
性激素
Vit D
C H O
( )
N P
不溶
于水
溶于
有机
溶剂:
丙酮、
氯仿、
乙醚
动物的
皮下、
内脏器官
人和动物的
脑、卵细胞、
肝脏及大豆
储能物质
保温
缓冲和减压
构成细胞膜
和细胞器膜
的重要成分
动物细胞膜
血液
性腺
肠道等
人体内参与脂质运输
促进动物生殖器官发育
以及生殖细胞形成
促进肠道对 Ca 和 P
的吸收
1g脂肪在体内完全氧化将释放39kJ能量
1g糖原或蛋白质在体内完全氧化只释放17kJ能量。
注意:脂肪为何是储能物质?
能源物质总结:
细胞中最重要的能源物质:
植物细胞中贮能物质:
动物细胞中贮能物质:
生物体内的贮能物质:
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葡萄糖
淀粉
糖元
糖类
油脂
蛋白质
教法建议
核心:多样性(结构、功能)
重点:结构
从功能多样性出发逐步推向结构多样,进而抓住结构中的共性:基本单位氨基酸。
注意:
有关蛋白质的各种计算,不是以计算为终极目标,而是为深入理解蛋白质结构而服务
蛋白质的功能
⑴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
⑵催化作用:
绝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
胃蛋白酶结晶
⑶运输作用: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
(4)通透作用:载体蛋白
(5)调节作用:
如胰岛素、生长激素,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
(6)免疫作用:抗体
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蛋白质的功能:
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
(2) 绝大多数酶
(3) 血红蛋白
(4) 载体蛋白
(5) 胰岛素、生长激素
(6) 抗体
催化作用:
运输作用:
调节作用:
免疫作用:
通透作用:
(1)
引导学生思考:
各种蛋白质的功能不同那么结构呢?
蛋白质属于生物大分子,即应为多聚体结构,单体数量不同应该表现出结构的多样,那么仅凭单体数量差异能满足结构多样吗?
构成蛋白质的单体都一样吗?
如何验证呢?
……
甘氨酸
天冬氨酸
天冬酰氨
观察给出的3种氨基酸的结构式,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
1、氨基酸有哪些化学元素组成?
氨基、羧基怎么写?
2、这些氨基酸的结构具有什么共同特点?
能否写出氨基酸的通式?
3、以上氨基酸的R基分别怎么写?
元素组成:
结构通式:
C、H、O、N(有些还有P、S等)
C
H
H2N
COOH
R
氨基酸判断依据:
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有一个氨基、一个羧基、一个氢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氨基:-NH2 ; 羧基:-COOH
C
C
O
O
H
H
2
N
H
C
H
3
C
C
O
O
H
H
2
N
H
C
H
2
C
O
O
H
C
C
O
O
H
H
2
N
H
CH2—SH
判断哪个不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A
B
C
D
C
氨基酸又是如何构成蛋白质的呢?
脱水缩合
H2N
C
H
R1
C
O
OH
H
N
H
C
H
R2
COOH
H2N
C
H
R1
C
O
N
H
C
H
R2
COOH
H2O
+
肽键
二肽
肽键:
—CO—NH—
脱水缩合(二肽的形成)
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过程中,
脱去 分子水,形成 个肽键。
1
1
H2O
+
+
—N
H
R2
OH
—C—
CO
H
H
—C
NH2
H
R1
—C—
O
N—
H
C—
H
R2
C—OH
O
H
C
R1
—C
NH2
—C—
O
N—
H
C—
H
R2
—C—
—N
H
R2
OH
CO
H
O
(二肽)
(三肽)
(四肽)
(多肽)
⑴由2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
二肽
1
⑵由3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
三肽
2
⑶由4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
四肽
3
⑷由n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
多肽
肽的命名方法(一条链):
形成的肽键数
名称
n-1
形成水分子数
1
2
3
n-1
氨基酸
二 肽
三 肽
肽 链
……
肽链盘曲、折叠形成蛋白质
蛋白质结构的层次性
核酸
与蛋白质类似,围绕核心功能:遗传信息的载体(携带者)
用问题引导,促进学生深入理解
例: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DNA
RNA
含氮碱基
核苷酸
脱氧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DNA与RNA的比较
DNA
RNA
主要存在部位
细胞核
细胞质
基本组成单位
脱氧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碱基种类
A、G、C、T
A、G、C、U
五碳糖种类
脱氧核糖
核 糖
核苷酸链
一条核糖核苷酸链
两条脱氧核苷酸链
学生自制DNA模型
实验:观察油脂、细胞中的DNA和RNA
目的:显微镜操作
观察DNA、RNA时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比较容易操作,不用加热,直接滴加染液染色大约5分钟即可观察
实验:物质鉴定
可以在章末知识学完后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完成
主要提供生物组织材料,由学生自行安排检验还原糖和蛋白质的存在
为保证实验效果,建议1. 分组合作;2.写出实验方案才允许进实验室
课标要求
1. 2 细胞的结构
具体内容标准 活 动 建 议
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有条件可组织学生参观电子显微镜实验室
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阐明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尝试建立真核细胞的模型
课时建议
课标 课时 浙科版 人教版
细胞学说 1 第一节
细胞膜系统 1 第二节 第1节、
第4章第2节
细胞器 3 第三节 第2节
细胞核 1 第四、五节 第3节
真核细胞模型 第3节
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1 第2节
教法分析
细胞学生虽然熟悉,但真正从亚显微结构来认识需要大量直观素材帮助学生理解
总体思路由老师讲述更好,但还是需要用递进的问题设计等引导学生,将粗浅的好奇转化为有目标的研究思考欲望
感觉人教版中建立真核细胞模型的活动非常好,建议完成该部分教学任务后,布置给学生动手设计,并进行一定优秀作品展
学生制作的细胞模型
细胞概述
细胞学说
细胞种类、大小
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1665年英国胡克
观察软木薄片发现细胞
细胞学说的建立
1838年德国人施莱登提出“所有的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植物各种功能的基础。”
1839年德国人施旺提出“所有动物也是由细胞组成的”
1858年德国人菲尔肖提出“所有的细胞都必定来自别的活细胞。”
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细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所有细胞必定是由别的细胞产生的。
细胞的形态
名称 人卵 口腔上皮细胞 肝细胞 红细胞 变形虫 海胆卵 伤寒菌 肺炎球菌
μm 120 75 20 7 100 70 2.4x0.5 0.2x0.1
动植物细胞在20~30μm间;
真核细胞体积大于原核细胞;
卵细胞大于体细胞。
几种细胞的大小
人卵与精子
细胞种类、大小
植物气孔细胞
植物薄壁细胞
木材中的导管
人类红细胞
巨噬细胞
神经元细胞
Animal cell
Plant cell
细胞壁
植物:纤维素和果胶
细菌: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真菌:壳多糖
细胞膜
可用实验导入:浙科版p28活动:验证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
为学生提供材料课堂操作观察后提问:
①为什么两组籽粒的胚着色情况不同?
②是不是周围的物质都不能进入到活细胞内部?
分析归纳
“红墨水分子”可以进入死细胞内部而不能进入活细胞的内部。
有些物质可以进入活细胞,而有些物质则不能进入细胞,即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
为什么呢?
E.Overton 1895 推测细胞膜由连续的脂类物质组成。
E.Gorter等1925 推测细胞膜由双层脂分子组成。
3.J.Danielli & H.Davson 1935 发现质膜的表面张力比油-水界面的张力低得多,提出三明治模型(蛋白质-脂类-蛋白质)。
4.JD.Robertson 1957根据电镜观察提出单位膜模型。厚约7.5nm。
5.Singer和Nicolson1972根据免疫荧光、冰冻蚀刻的研究结果,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
胆固醇
存在真核细胞膜上,含量约膜脂的1/3,植物细胞膜中含量较少。
功能是提高膜的稳定性,调节流动性,降低水溶性物质的通透性。
在缺少胆固醇培养基中,不能合成胆固醇的突变细胞株很快发生自溶。
细胞膜的功能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保护作用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细胞的显微结构
(光镜下)
细胞器在哪里
细胞的亚显微结构
(电镜下)
线粒体
高尔基体
内质网
溶酶体
核糖体
中心体
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
要研究各种细胞器的组成成分和功能,需要将这些细胞器分离出来,用什么方法呢?
差速离心法
将匀浆放入离心管
将各种细胞器分离开(利用不同的离心速度所产生的不同离心力)
用高速离心机在不同的转速下进行离心
破坏细胞膜(形成由各种细胞器和细胞中其他物质组成的匀浆)
细胞器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分布:
形态:
结构:
成分:
功能:
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新陈代谢旺盛的细胞含量多。
大多数呈椭球形。
两层膜(外膜、内膜)、嵴、基粒、基质。
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少量DNA等。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提供能量约占细胞需能的95%。
线粒体
细菌细胞壁——肽聚糖
类囊体
基粒
分布:
形态:
结构:
成分:
功能:
主要分布在叶肉细胞和幼嫩的皮层细胞中。
呈球形或椭球形。
两层膜(外膜、内膜)基质、基粒。基粒由囊状结构(类囊体)堆叠而成 。在类囊体上,有色素和酶。基质含酶。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色素及少量DNA等。
光合作用的场所——“养料制造厂”和“能量转换站”。
叶绿体
光合作用的场所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都含有少量的DNA和RNA(都能半自主复制)
含与暗反应有关的酶
含与有氧呼吸有关酶
片层膜堆叠成圆柱形,含色素和与光反应有关的酶。
是一层光滑的膜
向内折叠形成嵴
与周围的细胞质基质分开
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
动植物细胞中
线粒体 叶绿体
分布
形态
结 构 双 层 膜 外膜
内膜
基 粒
基 质
功能
光合作用的场所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都含有少量的DNA和RNA(都能半自主复制)
含与暗反应有关的酶
含与有氧呼吸有关酶
片层膜堆叠成圆柱形,含色素和与光反应有关的酶。
是一层光滑的膜
向内折叠形成嵴
与周围的细胞质基质分开
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
主要存在于植物的叶肉细胞
动植物细胞中
线粒体和叶绿体比较表
内质网
类型
粗面型内质网:扩大膜面积,蛋白质合成加工通道
光面型内质网:糖类和脂类合成
形态结构:
内质网--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由单层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
电镜下内质网的亚显微结构
内质网结构模式图
存在:
形态结构:
主要功能:
附着在粗面内质网上或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
椭球形的粒状小体,无膜结构.真核细胞内,可达数万。
生产蛋白质的“机器”(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核 糖 体
成分:
RNA和蛋白质
存在部位:
动植物细胞中细胞核附近
形态结构:
扁平小囊和小泡,单层膜
主要功能: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
高尔基体——蛋白质的“加工车间”和“发送站”
高尔基体
1.与植物细胞细胞壁形成有关
2.与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
动物、真菌
和某些植物细胞中;
单层膜;
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类;
分解损伤、衰老的细胞器;
吞噬分解有害物质,营养物质等;
溶酶体
液泡
存在:植物细胞;成熟的植物细胞占体积的90%
结构:液泡膜;细胞液
成分:含糖类、无机盐、、色素、蛋白质、有机酸、生物碱等
功能:调节植物细胞内的渗透压,使细胞保持坚挺。
中心体
分布:
结构:
功能:
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通常位于细胞核附近。
由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
动物细胞的中心体与有丝分裂有关。有丝分裂时发出星射线,形成纺缍体。
细胞质基质
维持细胞形态
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
蛋白质纤维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交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微丝(肌动蛋白)
微管
细胞骨架
微丝
微管
微管
线粒体
质膜
内质网
核糖体
微丝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细胞器
细胞溶胶
内质网
中心体
高尔基体
核糖体
线粒体
溶酶体
动物细胞结构
细胞器
细胞溶胶
细胞壁
细胞质
细胞核
细胞膜
内质网
液泡
高尔基体
核糖体
线粒体
溶酶体
叶绿体
植物细胞结构
膜结构 分 布 成分 主要功能
叶绿体
线粒体
内质网
核糖体 RNA和蛋白质
高尔基体
中心体
液泡
溶酶体 60种以上水解酶
细胞器的比较
双层膜
双层膜
无膜结构
无膜结构
单层膜
单层膜
单层膜
单层膜
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
动植物细胞
动植物细胞
动植物细胞
动植物细胞
动植物细胞
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
光合作用的场所
有氧呼吸主要场所
有机物合成的车间加工和运输的通道
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参与细胞分泌
参与细胞有丝分裂
水和养料的仓库维持细胞形态
水解酶的仓库
酶、色素、DNA、RNA
酶、DNA、RNA
色素、糖类无机盐等
内质网: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脂质的合成、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
高尔基体: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加工、分类、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线粒体: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中心体: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溶酶体: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内质网以类似于“出芽”的形式形成具有膜的小泡,小泡离开内质网,移动到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融合,成为高尔基体的一部分。
高尔基体边缘“突起”形成小泡, 移动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
合成、加工、分泌
实验:观察细胞中线粒体和叶绿体
建议都做,观察叶绿体时看看胞质环流,体会活细胞的生命活动
http://course.bnu./course/cellbiology/2008/NetClassroom/Index.html
推荐网站:
反思与收获
UbD理论中“理解”的层次:
1.客观的解释说明所要学习的课题对象(解释)
2.鼓励学生寻求个性化的理解(释义)
3.创设应用情境、有效地组织活动(应用)
4.学习活动中得到的主要观点(洞察)
5.引导学生做换位思考(移情)
6.了解自己(让学生自我反省,分析失误及对策)(自知)
感谢倾听,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