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4课 愚公移山 课时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万仞(rèn) 魁父(kuí) 叩石垦壤(kòu)
B.荷担(hé) 阻塞(sè) 箕畚(jī běn)
C.始龀(chǐ) 陇断(lǒng) 孀妻(shuāng)
D.穷匮(guì) 雍南(yōng) 一厝朔东(cuò)
2.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______”同“______”,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甚矣,汝之不惠
“______”同“______”,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______”同“______”,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杂然相许(赞同) 寒暑易节(容易)
B.何苦而不平(愁苦,这里指担心)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尽)
C.而山不加增(加大) 惧其不已也(停止)
D.方七百里(古代计量面积用语) 其如土石何(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惩山北之塞 B.何苦而不平
C.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D.且焉置土石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面山而居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杂然相许 D.吾与汝毕力平险
6.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②甚矣,汝之不惠!
③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④帝感其诚。
A.省略句 被动句 省略句 倒装句
B.省略句 倒装句 判断句 被动句
C.判断句 被动句 判断句 倒装句
D.判断句 倒装句 省略句 被动句
二、课内阅读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选自《愚公移山》)
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_________ (2)杂然相许 许:__________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___________ (4)汝心之固 固:__________
8.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甚矣,汝之不惠。
9. 文中 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______、______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10. 流行歌曲《愚公移山》中这样唱道:“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请谈谈你对愚公“开路”精神的理解。
三、课外阅读
【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春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埔妻有遗男,始此,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鲁公治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蹶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不能决,事又寝。
【注】①治:修建。②颠蹶:被东西绊倒。
11. 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进行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B. 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C. 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D. 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1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智叟的“笑”,是对愚公移山不屑一顾的轻蔑情态;智叟的“止”,是对愚公移山不以为然而进行粗暴的干涉。
B. 在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因此,【甲】文采用了神话式的结尾,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C. 【乙】文中鲁公最终没有建成园子的原因主要是担心小女儿被东西绊倒。
D. 鲁公行事缺乏主见,最终一事无成;愚公行事目标清晰,迎难而上,所以最终获得帮助移山成功。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2)公犹夷不能决,事又寝。
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A
2.【答案】(1)反-返,往返。(2)惠-慧,聪明。(3)陇-垄,高地。
3.A
4.D
5.C
6.B
二、课内阅读
【答案】7. (1)苦于 (2)赞同 (3)肩负、扛 (4)顽固
8. (1)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2)你太不聪明了。
9. 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嘲讽、怀疑的态度 语言 动作
10. 挖山不止的顽强意志,排除非议的坚定信心。(意思对即可)
三、课外阅读
【答案】11. D 12. C
13. (1)我和你们用尽全力铲平(这两座)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向豫州南部,通到汉水南岸。
(2)鲁公犹豫不能决定,(凿池的)事又停止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