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22 15:45: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情景导入
南京,“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历史上曾数次庇佑华夏之正朔,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于南京展开疯狂的大屠杀,遇难人数超过30万。
南京,南京,一座文明的城市,就这样在历史的烟尘中艰难地喘息,带着满身伤痕在风雨中裹挟前行!
南京——六朝古都







1
2
3
4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评论的结构和特点。
2.准确概括本文内容,培养学生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3.明确世界各国人们对日本南京大屠杀的态度,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4.了解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行,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史实,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缅怀先烈,热爱和平增强青少年对民族、国家、人类的责任感。
自主学习
1.给下列汉字注音。
国殇( ) 篡( )改
抵赖( ) 呓( )语
辱没( ) 遁( )形
摧残( ) 矢( )志
捍卫( ) 缅( )怀
磅礴( ) 彰( )显
惨绝人寰( ) 振聋发聩( )
shānɡ cuàn
lài yì
mò dùn
cán shǐ
hàn miǎn
páng bó zhāng
huán kuì
自主学习
2.解释词语的含义
国殇:
篡改:
呓语:
遁形:
初衷:
铭记:
振聋发聩:
惨绝人寰:
为国牺牲的人。这里泛指死难的军民。
别有用心地改动或曲解。
梦话。
隐藏形体。
初衷,指最初的愿望或心意。
牢记在心中;时刻铭记。
比喻唤屋糊涂麻本的人。聩,聋。
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
自主学习
新闻评论属于新闻的一种。是社会各界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称。新闻和评论,构成报纸的两大文体。新闻评论是一种写作形式,一种传播力量,一种社会存在,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要目的和手段。
新闻评论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时效性、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说理性和思想性的特点。
1.因时而评,时效性强。
2.缘事而发,寓理于事。
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
4.见解独特, 吸引读者。
5.内容贴切, 题材广泛。
6.大众视角,公民写作。
新闻评论特点
自主学习
1.引导作用。
2.监督作用。
3.表态作用。
4.深化作用。
新闻评论的作用
自主学习
关于南京大屠杀 
相关背景
南京大屠杀指1931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 ,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
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
作者介绍
“钟声”是“中国之声”的简称,暗中蕴含有“警世钟声”的寓意。是人民日报国际评论署名。,
2008年11月人民日报推出了“钟声”为笔名的国际评论。这一署名评论,以正面阐述中国对一些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的立场与主张为重点,在风格上以快速反应、尖锐鲜明见长。
  
这是人民日报国际部继“国纪平”之后创立的又一新的署名评论,与“国纪平”的重大题材、深入评析形成互补。
参与“钟声”文章写作的是人民日报国际部的编辑和记者,每篇文章都经过多人讨论修改,因此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标画出新闻的相关要素,概括新闻评论的主要内容。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2017年12月13日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
中国人民和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
历史不可能被忘却
国家公祭鼎铭文向世人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讲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1.如何理解新闻的标题“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课文研读
新闻标题点明了这则新闻评论的主要内容“国
行公祭”和写作目的“为佑世界和平”。
标题简明、醒目,能够引起读者的关注。
2.本文是针对什么事件而展开的新闻评论?
80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
课文研读
  根据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法案,国家公祭对象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及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被杀戮的同胞。具体包括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化学武器死难者、细菌战死难者、劳工死难者、慰安妇死难者、三光作战死难者、无差别轰炸死难者。
课文研读
3.国家公祭是为了祭奠谁?
课文研读
乙酉既捷,家国维新。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
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4.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是什么?
“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课文研读
5.朗读课文第3段,对于南京大屠杀发生80周年,世界
其他国家都以什么方式来纪念的?
南京大屠杀发生80周年,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仍在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
(1)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别让南京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
(2)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通过有关“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
(3)美国圣地亚哥市的图书馆——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
(4)加利福尼亚州街头美国医生罗伯特·威尔逊的纪念碑前——摆满鲜花;
(5)在日本,由高中和大学老师组成的研究会——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
这一切都表明,历史,不可能被忘却!
*日内瓦裁军会议取消了日本和平演讲的资格;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218项建议,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应努力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
*国际和平城市协会宣布,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方便全世界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悠久历史。
6.朗读课文4-6段,面对日本右翼分子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的丑恶行径,世界其他国家又是什么样的态度?
课文研读
内容上,交代日本右翼势力妄图辱没真相和良知的表现,指出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设立的必要性;
结构上,与上文形成对比,从反面揭示了当前维护世界和平的严峻形势。
1.交代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顽固态度有什么作用?
合作探究
介绍了南京命运的变迁,以及中国具有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和磅礴力量。
突出国家公祭的意义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深化中心和主题,也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
2.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明确作用。
合作探究
总结归纳
守护国家记忆,坚决捍卫和平。
这篇新闻评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第四次南京大屠杀
国家公祭日的基本情况,阐明了国家公祭的必要性和意义,
同时也表达了中国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
随堂检测
下列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国觞 篡改 抵赖
B.呓语 遁形 湎怀
C.初衷 铭记 彰显
D.惨绝人寰 震聋发聩 丑态百出
C
课后作业
1.试着就当下热点写一篇简单的新闻评论。
2.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拓展延伸
阅读《南京大屠杀80
周年评论:在国家公祭中
汲取前进力量》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用矢弗谖,祈愿和平”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人类所共愿的和平与发展
方能行稳致远。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