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短文二篇》之《记承天寺夜游》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短文二篇》之《记承天寺夜游》课件(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24 17:5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学习目标
熟读成诵,感受苏轼的“闲人”心境
读一读 品一品 背一背
元 丰 六 年 十 月 十二 日 夜 解 衣 欲 睡 月 色 入 户 欣 然 起 行 念 无 与 为 乐 者 遂 至 承 天 寺 寻 张 怀 民 怀 民 亦 未 寝 相 与 步 于 中 庭 庭 下 如 积 水 空 明 水 中 藻 荇 交 横 盖 竹 柏 影 也 何 夜 无 月 何 处 无 竹 柏 但 少 闲 人 如 吾 两 人 者 耳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读一读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读一读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读一读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读一读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裳正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那样澄澈透明,水中仿佛水藻、荇菜纵横交叉,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有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品一品
无与为乐、承天寺寻、步于中庭
积水空明、藻荇交横、盖竹柏影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起(起因) 无与为乐、承天寺寻、步于中庭
承(过程) 积水空明、藻荇交横、盖竹柏影
转(转折)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合(抒情)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品一品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闲人
叙事
写景
抒情
品一品
“闲人”
品一品
1、“闲人”指的是什么?
2、文中哪里体现了“闲”?
3、苏轼为何说自己是“闲人”?
“闲人”
品一品
苏轼:
北宋中期文坛领袖
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官黄州的罪臣
观看视频:“乌台诗案”前后
小结:“闲人”含义
品一品
1、入夜即睡的 。
2、赏月、寻友、散步的 。
3、被贬官后的 。
空闲
悠闲
闲置
黄州突围
品一品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余秋雨《黄州突围》
拓展
推荐阅读:
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散文《赤壁赋》
林语堂《苏东坡传》
余秋雨散文《黄州突围》
推荐观看:
纪录片《苏东坡》
后续学习: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元丰五年(1082 年)黄州
初中八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元丰五年(1082 年)黄州
初中九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背一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
念 者,遂至 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 。
庭下如 ,水中 , 也。
? ? 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背一背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无与为乐
承天寺寻
步于中庭
积水空明
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
1、抄《记承天寺夜游》一遍
2、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
作业设计
再见!
记承天寺夜游
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