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第10课
1.知道宋、辽、西夏三个并立的政权,了解耶律阿保机、赵匡胤和元昊三位杰出政治家的主要功绩。
2.分析澶渊之盟、宋夏和议的影响,并作出客观的评价。
3.了解辽和西夏两个少数民族政权的汉化过程,理解民族大融合是历史的必然。
学习目标
chan
yin
1.960年,后周大将( )建立宋朝,定都( ),史称北宋。
2.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 )统一契丹各部。916年,他称皇帝,建立契丹政权,都城在( ),他就是辽太祖。
3.1005年,辽宋之间订立和议: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 )。历史上称这次和议为( )。
4.北宋初年,( )族首领( )称大夏国皇帝,定都( )。夏在宋的西北,史称( )。
赵匡胤
汴京
耶律阿保机
上京
岁币
澶渊之盟
党项
元昊
西夏
阅读课文第一框题“澶渊之盟”和第二框题“宋夏和战”(54—56页),完成下列填空。
自主学习
兴庆
探究一: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
探究二:煮酒论英雄(人物篇)
探究三:化干戈为玉帛(交往篇)
探究四:一半胡风似汉家(融合篇)
第10课 辽、西夏和北宋并立
(一)从统一走向分裂
探究一: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
五 代
十 国
唐
五代
十国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探究一: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
(二)谁主沉浮
赵匡胤
“乱世造英雄”,下面三位都是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请你分别给他们上一个称号。请连连看吧!
耶律阿保机
元昊
大夏国皇帝
宋太祖
辽太祖
探究一: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
(三)指点江山
1
2
3
916年
960年
1038年
下面三个年代分别是哪个政权建立的时间呢?请填在图中的相应位置。
3
1
2
探究一: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
汴京
上京
兴庆
(东京)
下面三个都城应该填在图中的什么位置呢
探究一: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
1
2
3
(三)指点江山
3
1
2
汉族
契丹族
党项族
下面三个民族分别建立了哪个政权呢?请填在图中的相应位置。
3
1
2
探究一: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
1
2
3
(三)指点江山
(四)小试牛刀
考考你学以致用的能力,你能运用刚刚我们所学的知识将下列表格补充完整吗?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者 民族 都城
辽
916年
耶律阿保机
契丹族
上京
北宋
960年
赵匡胤
汉族
汴京
西夏
1038年
元昊
党项族
兴庆
探究一: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
(五)民族大家庭
契丹
党项
探究一: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
发源辽河上游
白马青牛的传说
探究一: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
(五)民族大家庭
行营到处即为家,
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
四时畋猎是生涯。
契丹人的生活
探究一: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
(五)民族大家庭
qiong
tian
探究一: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
党项
(五)民族大家庭
(一)历史故事会
1.点检做天子
2.杯酒释兵权
探究二:煮酒论英雄(人物篇)
探究二:煮酒论英雄(人物篇)
杯酒释兵权
探究二:煮酒论英雄(人物篇)
(二)草原雄主群英会
我们曾经学习过一些少数民族首领,你还记得他们分别属于哪个民族吗?请把代表民族的字母填在对应的人名后面吧!
松赞干布【 】
元昊【 】
拓跋宏【 】
耶律阿保机【 】
A.鲜卑
B.吐蕃
C.契丹
D.党项
探究二:煮酒论英雄(人物篇)
(孝文帝)
B
D
A
C
1.幽云十六州
辽
宋
幽云十六州
探究三:化干戈为玉帛(交往篇)
(一)不打不相识(宋辽关系)
2.从对辽用兵到“守内虚外”
宋太祖
宋太宗
两次对辽用兵失败
“守内虚外”
探究三:化干戈为玉帛(交往篇)
(一)不打不相识(宋辽关系)
3.澶渊之战
澶 渊 之 战
1.时间:
2.交战双方
3.交战地点:
4.关键人物
5.战争结果:
请同学们做一个小小军事家,结合课文和下图,完成下面的战争报告吧!
攻方:
守方:
1004年
辽
北 宋
辽
北宋
澶州(古称澶渊)
寇准
宋真宗
双方议和,签订“澶渊之盟”
探究三:化干戈为玉帛(交往篇)
(一)不打不相识(宋辽关系)
4.澶渊之盟
1.签订时间:
2.内容:
3.评价
1005年
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
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探究三:化干戈为玉帛(交往篇)
(一)不打不相识(宋辽关系)
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
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
que
4.澶渊之盟(评价)
探究三:化干戈为玉帛(交往篇)
(一)不打不相识(宋辽关系)
4.澶渊之盟
1.签订时间:
2.内容:
3.评价
1005年
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
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
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保持宋辽百余年和平,使南北贯通,互市不绝。有利于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
探究三:化干戈为玉帛(交往篇)
(一)不打不相识(宋辽关系)
战争
破坏双方的正常生产和贸易
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重新开放边境贸易市场。
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生产和贸易的发展
1044年
(二)战争与和平(宋夏关系)
阅读课文56页第一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元昊称帝以后,西夏与北宋关系怎样?
2.后来西夏为什么与北宋议和?
3.宋夏和议的时间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4.宋夏和议有什么作用?
探究三:化干戈为玉帛(交往篇)
(三)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辽与北宋,西夏与北宋的关系,有什么共同之处?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
1.都曾与北宋发生战争,并使双方损失很大。
2.后来都达成和约,北宋给它们岁币,双方贸易发展。
3.都向北宋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政治制度。
探究三:化干戈为玉帛(交往篇)
民族交流报告会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三框题“碰撞中的融合”(56—57页),并配合以下图片,介绍一下辽和西夏政权与汉族融合的基本情况。
探究四:一半胡风似汉家(融合篇)
西夏“兽面瓦当”
契丹文字
契丹矛
契丹大藏经
辽应县木塔
西夏文《大藏经》
西夏光定元宝铜钱
西夏铜牛
西夏贡米
西夏文字
时光隧道
以下是出现在课文中的年代,你能说出在这些年代中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吗
907年——
916年——
960年——
1005年——
1038年——
1044年——
唐朝灭亡
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
赵匡胤建立北宋
澶渊之盟
元昊建立西夏政权
宋夏议和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 )
A.契丹族 B .女真族
C .汉族 D .匈奴族
2、澶渊之盟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 ( )
A .辽和西夏 B .北宋和辽
C .北宋和西夏 D .北宋和吐蕃
A
B
3、澶渊之盟在客观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是( )
A.削弱了契丹势力 B.维持了长期和平
C.消除了民族矛盾 D.加速了北宋灭亡
B
4、宋辽,宋夏和议共同点是( )
A.辽夏向宋称臣
B.北宋割地求和
C.北宋送给辽夏“岁币”
D.互相禁止边境贸易
C
课堂练习
5、澶州之战时,坚决主张抵抗辽军的北宋宰相是( )
A、寇准 B、魏征
C、王安石 D、苏辙
A
课堂练习
6、宋辽“澶渊之盟”后,双方在边境设置的贸易机构是( )
A.市舶使 B.宣政院
C.榷场 D.十三行
C
7、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
①阿保机称帝 ②赵匡胤建立北宋 ③北宋澶渊之盟 ④宋夏和议 ⑤西夏建立
A ① ② ③ ⑤ ④ B ② ⑤ ④ ③ ①
C ① ② ④ ③ ⑤ D ② ① ③ ⑤ ④
A
课堂练习
1、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 ( )
2、“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的盟约。( )
3、宋辽、宋夏之间的战争是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 )
4、北宋-辽-西夏是按建立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 )
课堂练习
人物大串联
下列人物都是课文中出现的,你能将他们按要求分类吗?
赵匡胤
耶律阿保机
石敬瑭
寇准
宋真宗
高琼
元昊
耶律德光
萧太后
耶律隆绪
韩德让
君主:
开国君主:
少数民族君主:
身份
民族
汉族:
契丹族:
党项族:
赵匡胤
耶律阿保机
石敬瑭
宋真宗
元昊
耶律德光
耶律隆绪
赵匡胤
耶律阿保机
石敬瑭
元昊
耶律阿保机
元昊
耶律德光
耶律隆绪
赵匡胤
石敬瑭
寇准
宋真宗
高琼
韩德让
耶律阿保机
耶律德光
萧太后
耶律隆绪
元昊
课堂练习
赵匡胤祖上世代为官,后周时,掌握着兵权。后周世宗柴荣死后,继位的幼子柴宗训只有7岁,为了夺取大权,赵匡胤布置了一幕“陈桥兵变”。960年正月,后周突然接到紧急战报,称北汉和契丹联合入侵。后周大臣不辨真假,决定派赵匡胤出兵抵御。赵匡胤率大军北上,当到达陈桥驿时,赵匡胤假装醉酒。第二天早上,他的弟弟赵匡义和亲信赵普及众多将士喧闹着拥入他的帐中,把早已准备好的龙袍披在他的身上,向他跪拜,高呼“万岁”!赵匡胤就这样做了皇帝。这就是“黄袍加身”的故事。
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得后周政权后,为了避免类似的事件重演,决定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过了几天,宋太祖在宫里举行宴会,请石守信等几位禁军高级将领喝酒。当酒兴正浓的时候,宋太祖突然叹了一口气,说:“我要不是有你们帮助,也不会有现在这个地位。但是你们哪儿知道,做皇帝也有很大难处,还不如做个节度使自在。不瞒各位说,这一年来,我就没有一夜睡过安稳觉。”石守信等人听了十分惊奇,连忙问这是什么缘故。宋太祖说:“这还不明白?皇帝这个位子,谁不眼红呀?”石守信等人听出话音来了。大家慌忙跪在地上说:“陛下为什么说这样的话?现在天下已经安定了,谁还敢对陛下有异心?”宋太祖摇摇头说:“你们虽然无异心,但是如果你们的部下有人贪图富贵,把黄袍披在你们身上,你们不干能行吗?”石守信等人听到这里,感到大祸临头,连连磕头,含着眼泪说:“我们都是粗人,没想到这一点,请陛下指引一条出路。”宋太祖说:“我替你们着想,你们不如把兵权交出来,到地方上买点田产房屋,给子孙留点家业,快快活活度个晚年。我和你们结为亲家,彼此毫无猜疑,不是更好吗?”第二天上朝,这些高级将领每人都递上一份奏章,说自己年老多病,请求辞职。宋太祖马上照准,收回他们的兵权。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