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2.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20 10:36:55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炼制(liàn) 炽热(zhì) 骤雨(zhòu) 猝至(cù)
B.窒息(zhì) 吹嘘(xū) 领域(yù) 镭(léi)
C.搅动(jiǎo) 简陋(lòu) 闪耀(yào) 钋(pō)
D.熔化(róng) 沸腾(téng) 清晰(xī) 踱着(duó)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的同学写作文,文不加点,字迹潦草,阅读这样的文章真让人头疼。
B.爷爷在田里干了一天活,累得筋疲力尽。
C.小李和颜悦色地对老人说:“老人家,不要怕,我们和你们是一家人!”
D.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共同商讨科技的前途。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大气污染影响了农作物的播种、培育和收获。
B.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C.止咳袪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由远志、桔梗、贝母等配制而成。
D.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只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4.给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岳母刺字,孟母三迁,______________;乌鸦反哺,羔羊跪乳,______________;游子远行,万水千山,______________。伟大的母爱,永远流淌在我们的心中,激励一生,相伴终生。
①恩情似海,永铭心间 ②母爱如山,亘古不变 ③慈母心牵,春晖延绵
A.②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① D.③①②
5.下面情境中,小航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小航和小朋约好周末一起去遵义市博物馆参观。小航去小朋家结伴走,小朋的奶奶开了门。小航说:____________________。
A.我要找一下小朋,我和他去博物馆参观。
B.您是谁呀?小朋在家吗?我找他有事。
C.您好!是奶奶吧?我是小航,和小朋约好去博物馆,他在家吗?
D.我想找小朋去博物馆,你让他马上出来。
6.请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粗制烂造 默默无声 藏污纳洉 正襟威坐
诚皇诚恐 颔首低眉 无可质疑 暗然失色
错别字   
改正   
7.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以“感受母爱”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对下面这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线条奔放,笔力雄健 B.错落有致,收放有度
C.气韵贯通,展现书者胸襟 D.采用隶书书体,方正典雅
(2)“什么地方儿女最孝顺?朋友圈。”这两天很多网友都有此感受。因为母亲节的缘故,不少网友选择在网上“晒妈”,赞颂母亲的诗句、和老妈的合照让人应接不暇,不少网友感叹“朋友圈被各种妈妈占领了”。母亲节网上“晒妈”行为是虚荣还是孝顺?请发表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3)本文作者选取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形象,突出了母亲的可贵品质。请运用这种写法写一段话,表达真情实感。(200字左右)
二、现代文阅读
8.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老友蔡澜
金 庸
①蔡澜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他率真潇洒,能以轻松活泼的心态对待人生,尤其是对人生中的失落或不愉快处之泰然,若无其事。不但外表如此,而且是真正的不萦于怀,一笑置之。“置之”不大容易,再加上“一笑”,那就更加不容易了。他不抱怨食物不可口,不抱怨道路太颠簸,不抱怨女导游太不美丽。
②他教我怎样喝最辛辣的意大利土酒,怎样在新加坡大排档吮吸牛骨髓。我会皱起眉头,他却始终开怀大笑。所以他比我潇洒得多。
③除了我妻子林乐怡,蔡澜兄是我一生中结伴同游,走过最长旅途的人。他和我一起多次去过日本,去不同的地方,去不同的旅舍、食肆。我们结伴共游欧洲,从意大利北部直到巴黎。同游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之余,再去北美洲。从温哥华到旧金山,再到拉斯维加斯,然后又去日本,最近又一起去了杭州。我们共同经历了漫长的旅途,因为我们享受互相做伴的乐趣,一起享受旅途中遇到的喜乐或不快。
④我小时候读《世说新语》,对于其中所记魏晋名流的潇洒言行不由得暗暗佩服,但后来感到他们有些矫揉造作。几年前用功细读魏晋正史,方知何曾、王衍、王戎、潘岳等等大批所谓风流名士、乌衣子弟,其实猥琐龌龊得很。政治生涯和实际生活之卑鄙下流,与他们的漂亮谈吐形成鲜明对照。
⑤我现在年纪大了,世事经历多了,各种各样的人物也见得多了,是真的潇洒还是硬扮漂亮,我一见即知。我喜欢和蔡澜交往,不仅仅是由于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与我友谊深厚,也由于他一贯的潇洒自若。
⑥好像令狐冲、段誉、郭靖、乔峰,四个都是好人,然而我更喜欢和令狐大哥、段公子做朋友。
⑦蔡澜见识广博,懂得很多,人情通达而善于为人着想。他琴棋书画、酒色财气、文学电影,什么都懂。他不弹古琴、不下围棋、不作画、不嫖、不赌,但对人生中各种有趣的玩意儿懂其门道。于电影、诗词、书法、金石、饮食之道,他更可以说是第一流的通达。他女友不少,但皆待之以礼,不逾友道;男友更多,三教九流,不拘一格。
⑧过去,和他一起相对喝威士忌、抽香烟、谈天,是生活中的一大乐趣。自从我去年心脏病发作,香烟不能抽了,烈酒也不能饮了,然而每逢宴席,仍喜欢坐在他旁边。一来习惯了;二来可以互相悄声说些在席上旁人看来不中听的话,共引以为乐;三则可以闻到一些他吸的香烟余气,聊以过烟瘾。
⑨蔡澜交友虽广,但不认识他的人毕竟还是很多。如果读了我这篇短文心生仰慕,想享受一下听他谈话之乐,又未必有机会坐在他身旁饮酒,那么读几本他写的随笔,所得也相差无几。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
(1)文章第④段插入“我”小时候读《世说新语》的事,有何作用?【插叙的作用】
(2)结合文意,说说作者为什么更喜欢与令狐冲和段誉做朋友。【理解文意】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赏析句子】
(4)阅读全文,结合文章,说说在“我”心中,蔡澜是一个怎样的人。【分析人物形象】
(5)本文与《列夫·托尔斯泰》在刻画人物手法上有何不同?请举例说明。【分析写作手法】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杨树下
①宿舍楼前耸立着一棵老杨树,纹理粗糙,树冠硕大。
②树荫底下放着一条绑着磨刀石、悬挂小铁罐的长凳。旁边有个拿菜刀的老太太正与身体消瘦的磨刀师傅砍价。师傅有把年纪了,穿着一件围裙式的粗布工作服,脸上胡子拉碴的。他磨一把菜刀要6元,老太太不干,坚持只给4元。我想让二人生意尽快做成好早点儿走人,就劝他俩:“你们各让一步,5块钱磨了吧!”磨刀师傅没吭声,撩起衣襟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抬起一双被细密皱纹围裹的干眼狠狠地瞪了瞪我。老太太转过脸来,像要打架一样冲我吼道:“凭什么要5块,这1块钱你替我出 ”我本想给双方打个圆场,却没料到两面不落好,只得闭上嘴在一旁傻站着。争执双方各不相让,僵持了一会儿,不欢而散。
③“你这是何苦呢!”我在一旁轻声埋怨磨刀师傅说,“5块钱给她磨了算啦,不就是少收1块钱嘛!”“那不成!”磨刀师傅断然拒绝,“少收她1块,待会儿你要磨刀,俺是不是也得少收1块 再来人磨刀,俺不都得少收1块。那俺今晚买干粮、买菜的钱就不够啦!”
④听他这么说,多收少收这1块钱还真关系到温饱的大问题。我不免试探着问:“那你一天能挣多少 ”“这可说不好,干俺这行,哪能旱涝保收 ”我又追问:“那你最多一天磨过几把刀 ”磨刀师傅想了片刻回答:“你还甭说,头年真有那么一次。俺一天磨了20把菜刀、5把剪子。干一桩活挣5块。那可是俺生意最火的一天。”说到这,磨刀师傅的眼中闪现出亮光,四周包裹的皱纹也舒展开了,脸上的表情顿时变得生动起来。
⑤通过交谈,我大致了解到磨刀师傅的人生经历。他姓邵,年近六旬,早先在一家县刀具厂上班,厂子倒闭后回乡务农。妻子多病,三天两头跑医院。为了看病方便,他和儿子陪妻子进城长住。租房、吃饭、看病、买药……全需要钱。儿子每天去建筑工地打工。他的肾有问题不能干重活,只能凭磨刀的手艺挣一份零钱。
⑥我对邵师傅的同情心油然而生,想撵他挪地方的念头早已打消,脑子里转悠的只是能为他做点什么。于是我回了趟家,翻出4把生锈的刀剪,又倒了一杯凉开水拿到老杨树下。“邵师傅,你先喝口水,再帮我磨磨这几把刀剪。”邵师傅接过水杯连声道谢,仰面朝天一口气喝完,然后开始干活。活干完后,我对他说:“4把刀剪,该给你24块,对吧 ”不料他回答:“你送的活多,得给你优惠,每把5块。”“那怎么行,不能坏了你的规矩。”我寸步不让地与他逆向砍价,一番拉锯后,邵师傅让步了。
⑦我跟邵师傅道了别,回家刚坐下门铃就响了。开门一看,原来是邵师傅。他微微喘着气说:“摁了好几家门铃才找到你。”说着举起一张卡问:“这是你刚才丢的吧 俺收工时在地上捡到的。”那是一张不设密码,任何人持有都能使用的商场购物卡。我告诉他这张卡不是我丢的,让他再问问别人。邵师傅有些失意地说:“已问过几个人了,都没人认领啊!”“那你就留着自己用呗,”为了使他安心,我又添了一句,“反正又不是偷的、骗的。”“那不成!不属于俺的俺不能要!”邵师傅回绝的神情仿佛人格遭受了侮蔑似的,直拿那双干眼瞪我。我急忙致歉说刚才失言了。“丢卡的人还不知有多着急呢!”邵师傅说罢又问我居委会的所在地。我猜他是想通过居委会寻找失主。
⑧邵师傅匆匆离去后,我的心潮难以平静。我伸头望向窗外,老杨树下已空无一人,但“叮啷叮啷”的铁板敲击声似乎仍在回荡。老杨树被夕阳铺洒上一层迷人的金色,晚风拂动着枝叶发出轻微的声响,宛若应和着铁板声在歌唱。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10月20日,有删改)
(1)文章以邵师傅磨剪刀为线索展开叙述,请理清文脉,在方框里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
开门一看,原来是邵师傅。他微微喘着气说:“摁了好几家门铃才找到你。”说着举起一张卡问:“这是你刚才丢的吧 俺收工时在地上捡到的。”
(3)第⑤段文字能否去掉 说说你的理由。
(4)本文的标题《老杨树下》有什么作用
三、写作题
10.看着小时候的照片,我发现自己和从前不一样了;父亲回来了;家里的“团圆饭”不一样了;将离开熟悉的校园,去往新的学校,那里的风景也定然不一样。其实每个人都会遇到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事,不一样的情。在不一样的体验中,我们一天天成长……
请你以“不一样的_______”为题,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③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班级、学校。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炽”应读“chì”
故答案为:A
【点评】本小题考查形近字的读音辨析,涉及的汉字基本是形声字。形声字可以根据“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原则来推测字音。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要查看字典。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要学会结合上下文理解它们在词句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规律辨别读音。
2.【答案】A
【知识点】解释;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望文生义
【解析】【分析】“文不加点”指文章一气写成,不用涂改。形容文思敏捷,下笔成章。此处属于望文生义。
故答案为:A
【点评】判断成语是否误用通常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语意重复、望文生义、色彩失当、对象与范围失当。做题时,必须结合语境释义,不仅要掌握该成语的本义,而且要分析理解它在具体语境中的引申义、比喻义等。对于“词语的感彩”,特别要关注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现象。平时学习中要多加练习使用并朗读修改,包括写作、造句、说话等。还要多读书,学习他人的对成语的灵活使用,并最终形成个人能力。
3.【答案】A
【知识点】句式杂糅;前后不一致;关联词使用不当
【解析】【分析】B.两面对一面,应把“能否”去掉或在“人类”后加“能否”;
C.句式杂糅,应把“里面的主要成分是”或“由……配制而成”删去其一;
D.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把“只要”改为“只有”。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和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注意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4.【答案】A
【知识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
【解析】【分析】“岳母刺字,孟母三迁”都表现的是一个母亲的儿子殷切的期望,这就是母爱,无论是战国时代还是宋朝甚至是今天,这种爱亘古不变,故第一空应选②。“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是写乌鸦和羔羊对母亲的感恩,母恩似海,这种恩情让人铭记心间。故第二空应选①。故答案为:②①③。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连贯句子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填空处前后句子的内容,抓住其关键词,再比较各项内容,抓住各句表达意思的区别,填入后看句子顺畅不顺畅。
5.【答案】C
【知识点】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小航去小朋家首先遇到了小朋的奶奶,因此首先应该向奶奶问好,奶奶不认识自己,要向奶奶介绍自己的身份,然后说明来意,最后要问奶奶小明是否在家。据此ABD表达都不得体。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语言表达是否得体的能力。要想使语言表达得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看准对象,把握分寸;②适应场合,恰当用语;③注意遣词,谦敬恰当;④把握语体,用语准确。答题时,要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上述几个方面逐一对比,从而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6.【答案】烂;洉;威;皇;质;暗;滥;垢;危;惶;置;黯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汉字字形的辨析。 烂 - 滥 , 洉 - 垢 , 威 - 危 , 皇 - 惶 , 质 - 置 , 暗 - 黯
故答案为: 1、烂;洉;威;皇;质;暗2、滥;垢;危;惶;置;黯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形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写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7.【答案】(1)D
(2)【示例一】我认为这是虚荣行为。这些饱含亲情的照片、文字,到底有几位母亲能看到呢?如果母亲年龄偏大,又不善于接受新事物,那么她很可能没有微信。那么网上分享照片、美文就和孝顺无关,而是为了向朋友展示自己多么孝顺,说到底还是一种虚荣。【示例二】我认为这是孝顺行为。现在的父母很多都会用微信了,而且,就算父母一开始不会用微信,借这个机会教教他们,既增进了和父母的感情,又让父母跟上了时代的脚步,岂不是一举两得?
(3)表弟不仅饭量大,对家乡的一些特色食品,更是百吃不厌。每年春节前,姥姥都要做一大盆糯米子糕。子糕蒸熟后,姥姥总要先切一大盘,让表弟饱餐一顿。切好的子糕一上桌,表弟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很快,一大盘子糕就被他风卷残云般一扫而光。要知道,这子糕,大人一次也不过吃四五块。吃饱了,表弟打着嗝,摸着圆滚滚的肚子,慢条斯理地说:“嗯,太香了,太好吃了!”每年姥姥做的子糕,至少有一大半都进了他的肚子。
【知识点】见解表述;微写作(片断写作);书法
【解析】【分析】(1)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到东汉时,撇、捺、点等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具有书法艺术美。而这幅作品字体显然不符合隶书的特点,故D错误。
(2)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能针对年轻人表达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语言简洁、连贯即可。如: 我认为这是孝顺行为。现在的父母很多都会用微信了,而且,就算父母一开始不会用微信,借这个机会教教他们,既增进了和父母的感情,又让父母跟上了时代的脚步,岂不是一举两得?
(3)本题要求写片段作文,根据题目要求,答题时须注意以下几点:①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②通过典型事例表现此人的性格、爱好等;③叙事要完整;④语言要准确、连贯、生动形象。此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以上要求即可。
故答案为:⑴D
⑵ 【示例一】我认为这是虚荣行为。这些饱含亲情的照片、文字,到底有几位母亲能看到呢?如果母亲年龄偏大,又不善于接受新事物,那么她很可能没有微信。那么网上分享照片、美文就和孝顺无关,而是为了向朋友展示自己多么孝顺,说到底还是一种虚荣。【示例二】我认为这是孝顺行为。现在的父母很多都会用微信了,而且,就算父母一开始不会用微信,借这个机会教教他们,既增进了和父母的感情,又让父母跟上了时代的脚步,岂不是一举两得?
⑶ 表弟不仅饭量大,对家乡的一些特色食品,更是百吃不厌。每年春节前,姥姥都要做一大盆糯米子糕。子糕蒸熟后,姥姥总要先切一大盘,让表弟饱餐一顿。切好的子糕一上桌,表弟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很快,一大盘子糕就被他风卷残云般一扫而光。要知道,这子糕,大人一次也不过吃四五块。吃饱了,表弟打着嗝,摸着圆滚滚的肚子,慢条斯理地说:“嗯,太香了,太好吃了!”每年姥姥做的子糕,至少有一大半都进了他的肚子。
【点评】⑴本题考查书法赏析。篆书特点:篆书笔法瘦劲挺拔,曲线较多,直线较少。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收笔“悬针”较多。隶书特点:隶书多呈宽扁型,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磔”。楷书特点:楷书的笔画与笔画之间有内在的呼应关系,既起收有序、笔笔分明、坚实有力,又停而不断、直而不僵、弯而不弱、流畅自然。结构上要强调笔画与部首均衡分布、重心平稳、比例适当、字形端正、合乎规范,字与字排列在一起时大小要匀称、行款整齐。行书特点: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行书的结构形态,一般与楷书相距不远,虽然在笔画上有增有减,但不像草书那样变得不易识别。
⑵本题考查发表观点的能力。回答问题时,首先要表明态度,然后再阐述自己的观点。观点要积极向上,要抓住问题的本质,可以摆事实、讲道理。一般可就该事件或现象表现出的积极的一面予以肯定,对其表现出的不好的一面予以否定并提出意见。言之成理即可。
⑶本题考查写作能力。写作时可以运用总分结构,先概括人物的一个性格特点或品质,然后再具体通过一件事来表现,注意叙事要完整,事例和特点或品质要一致,要能运用叙述、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写,语言要生动形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8.【答案】(1)将其中所记“魏晋名流”与蔡澜形成对比,从侧面烘托蔡澜才是一个言行一致的真正潇洒的君子。
(2)因为令狐冲和段誉性格上更加潇洒自若。
(3)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蔡澜的率真潇洒、活泼乐观的心态。
(4)蔡澜是一个真正潇洒、见识广博、懂得很多、人情通达而善于为人着想,与“我”友谊深厚的一个人。
(5)本文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而《列夫·托尔斯泰》则通过外貌和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本文通过叙述蔡澜与“我”结伴同游、相处交往等事件来表现他的潇洒、见识广博、懂得很多、人情通达而善于为人着想的高贵品格;《列夫·托尔斯泰》则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通过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的外貌与不平庸的眼睛,来突出他与众不同的外貌特征和深邃的内心世界。
【知识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记叙顺序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插叙在文中作用的理解。本文是对蔡澜的描写和刻画,表现蔡澜是一个言行一致的真正潇洒的君子。文中将其中所记“魏晋名流”与蔡澜形成对比,是对蔡澜的侧面烘托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内容的理解。结合“ 令狐冲、段誉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人物)的性格,他们较之 郭靖、乔峰更加潇洒自若。 ⑶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结合题干的提示,本句运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抓中心句可知,本段的中心是“ 蔡澜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 率真潇洒,能以轻松活泼的心态对待人生 ”据此概括。⑷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对信息的筛选和提取。“ 蔡澜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他率真潇洒 ”“ 蔡澜见识广博,懂得很多,人情通达而善于为人着想。 ”据此概括。⑸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 《列夫·托尔斯泰》通过外貌和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 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通过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的外貌与不平庸的眼睛,来突出他与众不同的外貌特征和深邃的内心世界。 本文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 叙述蔡澜与“我”结伴同游、相处交往等事件来表现他的潇洒、见识广博、懂得很多、人情通达而善于为人着想的高贵品格;
故答案为:⑴ 将其中所记“魏晋名流”与蔡澜形成对比,从侧面烘托蔡澜才是一个言行一致的真正潇洒的君子。 ⑵ 因为令狐冲和段誉性格上更加潇洒自若。 ⑶ 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蔡澜的率真潇洒、活泼乐观的心态。 ⑷ 蔡澜是一个真正潇洒、见识广博、懂得很多、人情通达而善于为人着想,与“我”友谊深厚的一个人。 ⑸ 本文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而《列夫·托尔斯泰》则通过外貌和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本文通过叙述蔡澜与“我”结伴同游、相处交往等事件来表现他的潇洒、见识广博、懂得很多、人情通达而善于为人着想的高贵品格;《列夫·托尔斯泰》则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通过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的外貌与不平庸的眼睛,来突出他与众不同的外貌特征和深邃的内心世界。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写作手法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掌握记叙的常见顺序,结合文本的内容和作者表达的需要进行作答。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结合文章中的重点语句,结合上下文的内容进行分析。
⑶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的能力。赏析句子一般从修辞方法、描写方法、写作手法、遣词造句等方面入手,结合语境来品析。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感知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⑷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要了解文章的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的事件,然后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
⑸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比较阅读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读文本,掌握理解文章对人物刻画的方法,把各自的方法概括出来进行比较即可。
9.【答案】(1)①邵师傅拒绝“我”的调解 ②邵师傅主动给“我”让利 ③邵师傅寻找购物卡的主人
(2)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邵师傅寻找购物卡的主人的急切心情,以及寻找失主的不易,突出了邵师傅不贪钱财的品质,与前面的斤斤计较形成对比。
(3)不能删去。这段文字属于插叙,交代了邵师傅家境的困难和前面与老太太斤斤计较的原因,也为下文“我”的情感变化做了铺垫。
(4)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与文章的开头、结尾相呼应。
【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分析】⑴本体考查对文章结构的理解。通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思路,第 ① ~ ② 自然段写烧师傅与老太太讲价钱;第 ③ 自然段写的是 邵师傅拒绝“我”的调解 ;第 ④ ~ ⑤ 自然段邵师傅讲述磨刀经历;第 ⑥ 自然段写的是 邵师傅主动给“我”让利 ;第 ⑦ 自然段写的是 邵师傅寻找购物卡的主人 ;最后写的是邵师傅离开。
⑵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本句中“ 喘 ”“ 举 ”“ 摁了好几家门铃才找到你。 ” “这是你刚才丢的吧 俺收工时在地上捡到的。” 是对邵师傅动作、语言的描写, 生动形象地写出邵师傅寻找购物卡的主人的急切心情,同时写出邵师傅寻找失主的不易; 邵师傅不贪钱财的品质。
⑶本题考查对文段作用的理解。解答此题主要看文段的内容与行文需要之间的联系。本段文字属于插叙, 交代了邵师傅家境的困难和前面与老太太斤斤计较的原因,也为下文“我”的情感变化做了铺垫。 所以与文本的表达很有必要,故不能删除。
⑷本题考查对标题的理解。“老杨树下”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同时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读者会思考:在普通的老杨树下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引导读者阅读文章。
故答案为:⑴ ①邵师傅拒绝“我”的调解 ②邵师傅主动给“我”让利 ③邵师傅寻找购物卡的主人
⑵ 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邵师傅寻找购物卡的主人的急切心情,以及寻找失主的不易,突出了邵师傅不贪钱财的品质,与前面的斤斤计较形成对比。
⑶ 不能删去。这段文字属于插叙,交代了邵师傅家境的困难和前面与老太太斤斤计较的原因,也为下文“我”的情感变化做了铺垫。
⑷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与文章的开头、结尾相呼应。
【点评】⑴ ①邵师傅拒绝“我”的调解 ②邵师傅主动给“我”让利 ③邵师傅寻找购物卡的主人
⑵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的能力。赏析句子一般从修辞方法、描写方法、写作手法、遣词造句等方面入手,结合语境来品析。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感知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⑶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句子作用要从两个角度去考虑:一个是结构上的作用,一个是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要看这句话所在地位置,放在开头部分的作用大致有:总领全文;点题;奠定感情基调;制造悬念,引起阅读的兴趣。
⑷赏析标题的妙处一般要从内容、主题、结构手法等几方面进行鉴别欣赏。记叙文题目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类: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语带双关。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吸引读者兴趣。使文章叙事脉络更加清楚用疑问句作标题,制造悬念,营造急于阅读的心理,也提示了故事内容,在文中反复出现,推进故事发展,彰显人物形象,突出主旨。
10.【答案】略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 这个作文题目“不一样的______"可写的内容非常宽泛。“不一 样”的主语可以是具体的人、事、物、景等,也可以是抽象的社会现象、风俗习惯、文化变迁、情感心理、人生感悟等。文体适合写记叙文,写作时要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感触的题材,写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不一样” 意味着有比较,宜采取对比的写法,在比较中发现事物的独特性,进而思考其存在的意义。写作时注意要有精当的细节描写,在详略得当的对比中表现文章的主旨,突出“不一样”的事物特点所带来的个人乃至社会发展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
【点评】写好一篇考场作文需要做好四个方面:审题、立意、选材、布局。审题应从辨析作文侧重点、明确写作的方向、明确限制,规范作文的要求入手做到准确审题;立意要求深刻、有格调、有时代感。选材应做到紧扣主题、真实典型、生动新颖、避免雷同。在布局上要从做好开头、结尾入手,根据自己的特长来选择适合自己风格且容易掌握的技巧。当然,规范、工整的正楷或行楷书写也是获得作文成功的一个关键的因素。
1 / 1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炼制(liàn) 炽热(zhì) 骤雨(zhòu) 猝至(cù)
B.窒息(zhì) 吹嘘(xū) 领域(yù) 镭(léi)
C.搅动(jiǎo) 简陋(lòu) 闪耀(yào) 钋(pō)
D.熔化(róng) 沸腾(téng) 清晰(xī) 踱着(duó)
【答案】A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炽”应读“chì”
故答案为:A
【点评】本小题考查形近字的读音辨析,涉及的汉字基本是形声字。形声字可以根据“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原则来推测字音。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要查看字典。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要学会结合上下文理解它们在词句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规律辨别读音。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的同学写作文,文不加点,字迹潦草,阅读这样的文章真让人头疼。
B.爷爷在田里干了一天活,累得筋疲力尽。
C.小李和颜悦色地对老人说:“老人家,不要怕,我们和你们是一家人!”
D.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共同商讨科技的前途。
【答案】A
【知识点】解释;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望文生义
【解析】【分析】“文不加点”指文章一气写成,不用涂改。形容文思敏捷,下笔成章。此处属于望文生义。
故答案为:A
【点评】判断成语是否误用通常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语意重复、望文生义、色彩失当、对象与范围失当。做题时,必须结合语境释义,不仅要掌握该成语的本义,而且要分析理解它在具体语境中的引申义、比喻义等。对于“词语的感彩”,特别要关注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现象。平时学习中要多加练习使用并朗读修改,包括写作、造句、说话等。还要多读书,学习他人的对成语的灵活使用,并最终形成个人能力。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大气污染影响了农作物的播种、培育和收获。
B.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C.止咳袪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由远志、桔梗、贝母等配制而成。
D.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只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答案】A
【知识点】句式杂糅;前后不一致;关联词使用不当
【解析】【分析】B.两面对一面,应把“能否”去掉或在“人类”后加“能否”;
C.句式杂糅,应把“里面的主要成分是”或“由……配制而成”删去其一;
D.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把“只要”改为“只有”。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和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注意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4.给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岳母刺字,孟母三迁,______________;乌鸦反哺,羔羊跪乳,______________;游子远行,万水千山,______________。伟大的母爱,永远流淌在我们的心中,激励一生,相伴终生。
①恩情似海,永铭心间 ②母爱如山,亘古不变 ③慈母心牵,春晖延绵
A.②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① D.③①②
【答案】A
【知识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
【解析】【分析】“岳母刺字,孟母三迁”都表现的是一个母亲的儿子殷切的期望,这就是母爱,无论是战国时代还是宋朝甚至是今天,这种爱亘古不变,故第一空应选②。“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是写乌鸦和羔羊对母亲的感恩,母恩似海,这种恩情让人铭记心间。故第二空应选①。故答案为:②①③。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连贯句子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填空处前后句子的内容,抓住其关键词,再比较各项内容,抓住各句表达意思的区别,填入后看句子顺畅不顺畅。
5.下面情境中,小航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小航和小朋约好周末一起去遵义市博物馆参观。小航去小朋家结伴走,小朋的奶奶开了门。小航说:____________________。
A.我要找一下小朋,我和他去博物馆参观。
B.您是谁呀?小朋在家吗?我找他有事。
C.您好!是奶奶吧?我是小航,和小朋约好去博物馆,他在家吗?
D.我想找小朋去博物馆,你让他马上出来。
【答案】C
【知识点】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小航去小朋家首先遇到了小朋的奶奶,因此首先应该向奶奶问好,奶奶不认识自己,要向奶奶介绍自己的身份,然后说明来意,最后要问奶奶小明是否在家。据此ABD表达都不得体。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语言表达是否得体的能力。要想使语言表达得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看准对象,把握分寸;②适应场合,恰当用语;③注意遣词,谦敬恰当;④把握语体,用语准确。答题时,要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上述几个方面逐一对比,从而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6.请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粗制烂造 默默无声 藏污纳洉 正襟威坐
诚皇诚恐 颔首低眉 无可质疑 暗然失色
错别字   
改正   
【答案】烂;洉;威;皇;质;暗;滥;垢;危;惶;置;黯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汉字字形的辨析。 烂 - 滥 , 洉 - 垢 , 威 - 危 , 皇 - 惶 , 质 - 置 , 暗 - 黯
故答案为: 1、烂;洉;威;皇;质;暗2、滥;垢;危;惶;置;黯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形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写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7.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以“感受母爱”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对下面这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线条奔放,笔力雄健 B.错落有致,收放有度
C.气韵贯通,展现书者胸襟 D.采用隶书书体,方正典雅
(2)“什么地方儿女最孝顺?朋友圈。”这两天很多网友都有此感受。因为母亲节的缘故,不少网友选择在网上“晒妈”,赞颂母亲的诗句、和老妈的合照让人应接不暇,不少网友感叹“朋友圈被各种妈妈占领了”。母亲节网上“晒妈”行为是虚荣还是孝顺?请发表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3)本文作者选取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形象,突出了母亲的可贵品质。请运用这种写法写一段话,表达真情实感。(200字左右)
【答案】(1)D
(2)【示例一】我认为这是虚荣行为。这些饱含亲情的照片、文字,到底有几位母亲能看到呢?如果母亲年龄偏大,又不善于接受新事物,那么她很可能没有微信。那么网上分享照片、美文就和孝顺无关,而是为了向朋友展示自己多么孝顺,说到底还是一种虚荣。【示例二】我认为这是孝顺行为。现在的父母很多都会用微信了,而且,就算父母一开始不会用微信,借这个机会教教他们,既增进了和父母的感情,又让父母跟上了时代的脚步,岂不是一举两得?
(3)表弟不仅饭量大,对家乡的一些特色食品,更是百吃不厌。每年春节前,姥姥都要做一大盆糯米子糕。子糕蒸熟后,姥姥总要先切一大盘,让表弟饱餐一顿。切好的子糕一上桌,表弟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很快,一大盘子糕就被他风卷残云般一扫而光。要知道,这子糕,大人一次也不过吃四五块。吃饱了,表弟打着嗝,摸着圆滚滚的肚子,慢条斯理地说:“嗯,太香了,太好吃了!”每年姥姥做的子糕,至少有一大半都进了他的肚子。
【知识点】见解表述;微写作(片断写作);书法
【解析】【分析】(1)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到东汉时,撇、捺、点等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具有书法艺术美。而这幅作品字体显然不符合隶书的特点,故D错误。
(2)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能针对年轻人表达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语言简洁、连贯即可。如: 我认为这是孝顺行为。现在的父母很多都会用微信了,而且,就算父母一开始不会用微信,借这个机会教教他们,既增进了和父母的感情,又让父母跟上了时代的脚步,岂不是一举两得?
(3)本题要求写片段作文,根据题目要求,答题时须注意以下几点:①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②通过典型事例表现此人的性格、爱好等;③叙事要完整;④语言要准确、连贯、生动形象。此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以上要求即可。
故答案为:⑴D
⑵ 【示例一】我认为这是虚荣行为。这些饱含亲情的照片、文字,到底有几位母亲能看到呢?如果母亲年龄偏大,又不善于接受新事物,那么她很可能没有微信。那么网上分享照片、美文就和孝顺无关,而是为了向朋友展示自己多么孝顺,说到底还是一种虚荣。【示例二】我认为这是孝顺行为。现在的父母很多都会用微信了,而且,就算父母一开始不会用微信,借这个机会教教他们,既增进了和父母的感情,又让父母跟上了时代的脚步,岂不是一举两得?
⑶ 表弟不仅饭量大,对家乡的一些特色食品,更是百吃不厌。每年春节前,姥姥都要做一大盆糯米子糕。子糕蒸熟后,姥姥总要先切一大盘,让表弟饱餐一顿。切好的子糕一上桌,表弟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很快,一大盘子糕就被他风卷残云般一扫而光。要知道,这子糕,大人一次也不过吃四五块。吃饱了,表弟打着嗝,摸着圆滚滚的肚子,慢条斯理地说:“嗯,太香了,太好吃了!”每年姥姥做的子糕,至少有一大半都进了他的肚子。
【点评】⑴本题考查书法赏析。篆书特点:篆书笔法瘦劲挺拔,曲线较多,直线较少。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收笔“悬针”较多。隶书特点:隶书多呈宽扁型,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磔”。楷书特点:楷书的笔画与笔画之间有内在的呼应关系,既起收有序、笔笔分明、坚实有力,又停而不断、直而不僵、弯而不弱、流畅自然。结构上要强调笔画与部首均衡分布、重心平稳、比例适当、字形端正、合乎规范,字与字排列在一起时大小要匀称、行款整齐。行书特点: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行书的结构形态,一般与楷书相距不远,虽然在笔画上有增有减,但不像草书那样变得不易识别。
⑵本题考查发表观点的能力。回答问题时,首先要表明态度,然后再阐述自己的观点。观点要积极向上,要抓住问题的本质,可以摆事实、讲道理。一般可就该事件或现象表现出的积极的一面予以肯定,对其表现出的不好的一面予以否定并提出意见。言之成理即可。
⑶本题考查写作能力。写作时可以运用总分结构,先概括人物的一个性格特点或品质,然后再具体通过一件事来表现,注意叙事要完整,事例和特点或品质要一致,要能运用叙述、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写,语言要生动形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二、现代文阅读
8.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老友蔡澜
金 庸
①蔡澜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他率真潇洒,能以轻松活泼的心态对待人生,尤其是对人生中的失落或不愉快处之泰然,若无其事。不但外表如此,而且是真正的不萦于怀,一笑置之。“置之”不大容易,再加上“一笑”,那就更加不容易了。他不抱怨食物不可口,不抱怨道路太颠簸,不抱怨女导游太不美丽。
②他教我怎样喝最辛辣的意大利土酒,怎样在新加坡大排档吮吸牛骨髓。我会皱起眉头,他却始终开怀大笑。所以他比我潇洒得多。
③除了我妻子林乐怡,蔡澜兄是我一生中结伴同游,走过最长旅途的人。他和我一起多次去过日本,去不同的地方,去不同的旅舍、食肆。我们结伴共游欧洲,从意大利北部直到巴黎。同游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之余,再去北美洲。从温哥华到旧金山,再到拉斯维加斯,然后又去日本,最近又一起去了杭州。我们共同经历了漫长的旅途,因为我们享受互相做伴的乐趣,一起享受旅途中遇到的喜乐或不快。
④我小时候读《世说新语》,对于其中所记魏晋名流的潇洒言行不由得暗暗佩服,但后来感到他们有些矫揉造作。几年前用功细读魏晋正史,方知何曾、王衍、王戎、潘岳等等大批所谓风流名士、乌衣子弟,其实猥琐龌龊得很。政治生涯和实际生活之卑鄙下流,与他们的漂亮谈吐形成鲜明对照。
⑤我现在年纪大了,世事经历多了,各种各样的人物也见得多了,是真的潇洒还是硬扮漂亮,我一见即知。我喜欢和蔡澜交往,不仅仅是由于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与我友谊深厚,也由于他一贯的潇洒自若。
⑥好像令狐冲、段誉、郭靖、乔峰,四个都是好人,然而我更喜欢和令狐大哥、段公子做朋友。
⑦蔡澜见识广博,懂得很多,人情通达而善于为人着想。他琴棋书画、酒色财气、文学电影,什么都懂。他不弹古琴、不下围棋、不作画、不嫖、不赌,但对人生中各种有趣的玩意儿懂其门道。于电影、诗词、书法、金石、饮食之道,他更可以说是第一流的通达。他女友不少,但皆待之以礼,不逾友道;男友更多,三教九流,不拘一格。
⑧过去,和他一起相对喝威士忌、抽香烟、谈天,是生活中的一大乐趣。自从我去年心脏病发作,香烟不能抽了,烈酒也不能饮了,然而每逢宴席,仍喜欢坐在他旁边。一来习惯了;二来可以互相悄声说些在席上旁人看来不中听的话,共引以为乐;三则可以闻到一些他吸的香烟余气,聊以过烟瘾。
⑨蔡澜交友虽广,但不认识他的人毕竟还是很多。如果读了我这篇短文心生仰慕,想享受一下听他谈话之乐,又未必有机会坐在他身旁饮酒,那么读几本他写的随笔,所得也相差无几。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
(1)文章第④段插入“我”小时候读《世说新语》的事,有何作用?【插叙的作用】
(2)结合文意,说说作者为什么更喜欢与令狐冲和段誉做朋友。【理解文意】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赏析句子】
(4)阅读全文,结合文章,说说在“我”心中,蔡澜是一个怎样的人。【分析人物形象】
(5)本文与《列夫·托尔斯泰》在刻画人物手法上有何不同?请举例说明。【分析写作手法】
【答案】(1)将其中所记“魏晋名流”与蔡澜形成对比,从侧面烘托蔡澜才是一个言行一致的真正潇洒的君子。
(2)因为令狐冲和段誉性格上更加潇洒自若。
(3)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蔡澜的率真潇洒、活泼乐观的心态。
(4)蔡澜是一个真正潇洒、见识广博、懂得很多、人情通达而善于为人着想,与“我”友谊深厚的一个人。
(5)本文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而《列夫·托尔斯泰》则通过外貌和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本文通过叙述蔡澜与“我”结伴同游、相处交往等事件来表现他的潇洒、见识广博、懂得很多、人情通达而善于为人着想的高贵品格;《列夫·托尔斯泰》则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通过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的外貌与不平庸的眼睛,来突出他与众不同的外貌特征和深邃的内心世界。
【知识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记叙顺序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插叙在文中作用的理解。本文是对蔡澜的描写和刻画,表现蔡澜是一个言行一致的真正潇洒的君子。文中将其中所记“魏晋名流”与蔡澜形成对比,是对蔡澜的侧面烘托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内容的理解。结合“ 令狐冲、段誉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人物)的性格,他们较之 郭靖、乔峰更加潇洒自若。 ⑶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结合题干的提示,本句运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抓中心句可知,本段的中心是“ 蔡澜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 率真潇洒,能以轻松活泼的心态对待人生 ”据此概括。⑷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对信息的筛选和提取。“ 蔡澜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他率真潇洒 ”“ 蔡澜见识广博,懂得很多,人情通达而善于为人着想。 ”据此概括。⑸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 《列夫·托尔斯泰》通过外貌和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 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通过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的外貌与不平庸的眼睛,来突出他与众不同的外貌特征和深邃的内心世界。 本文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 叙述蔡澜与“我”结伴同游、相处交往等事件来表现他的潇洒、见识广博、懂得很多、人情通达而善于为人着想的高贵品格;
故答案为:⑴ 将其中所记“魏晋名流”与蔡澜形成对比,从侧面烘托蔡澜才是一个言行一致的真正潇洒的君子。 ⑵ 因为令狐冲和段誉性格上更加潇洒自若。 ⑶ 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蔡澜的率真潇洒、活泼乐观的心态。 ⑷ 蔡澜是一个真正潇洒、见识广博、懂得很多、人情通达而善于为人着想,与“我”友谊深厚的一个人。 ⑸ 本文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而《列夫·托尔斯泰》则通过外貌和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本文通过叙述蔡澜与“我”结伴同游、相处交往等事件来表现他的潇洒、见识广博、懂得很多、人情通达而善于为人着想的高贵品格;《列夫·托尔斯泰》则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通过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的外貌与不平庸的眼睛,来突出他与众不同的外貌特征和深邃的内心世界。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写作手法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掌握记叙的常见顺序,结合文本的内容和作者表达的需要进行作答。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结合文章中的重点语句,结合上下文的内容进行分析。
⑶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的能力。赏析句子一般从修辞方法、描写方法、写作手法、遣词造句等方面入手,结合语境来品析。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感知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⑷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要了解文章的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的事件,然后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
⑸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比较阅读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读文本,掌握理解文章对人物刻画的方法,把各自的方法概括出来进行比较即可。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杨树下
①宿舍楼前耸立着一棵老杨树,纹理粗糙,树冠硕大。
②树荫底下放着一条绑着磨刀石、悬挂小铁罐的长凳。旁边有个拿菜刀的老太太正与身体消瘦的磨刀师傅砍价。师傅有把年纪了,穿着一件围裙式的粗布工作服,脸上胡子拉碴的。他磨一把菜刀要6元,老太太不干,坚持只给4元。我想让二人生意尽快做成好早点儿走人,就劝他俩:“你们各让一步,5块钱磨了吧!”磨刀师傅没吭声,撩起衣襟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抬起一双被细密皱纹围裹的干眼狠狠地瞪了瞪我。老太太转过脸来,像要打架一样冲我吼道:“凭什么要5块,这1块钱你替我出 ”我本想给双方打个圆场,却没料到两面不落好,只得闭上嘴在一旁傻站着。争执双方各不相让,僵持了一会儿,不欢而散。
③“你这是何苦呢!”我在一旁轻声埋怨磨刀师傅说,“5块钱给她磨了算啦,不就是少收1块钱嘛!”“那不成!”磨刀师傅断然拒绝,“少收她1块,待会儿你要磨刀,俺是不是也得少收1块 再来人磨刀,俺不都得少收1块。那俺今晚买干粮、买菜的钱就不够啦!”
④听他这么说,多收少收这1块钱还真关系到温饱的大问题。我不免试探着问:“那你一天能挣多少 ”“这可说不好,干俺这行,哪能旱涝保收 ”我又追问:“那你最多一天磨过几把刀 ”磨刀师傅想了片刻回答:“你还甭说,头年真有那么一次。俺一天磨了20把菜刀、5把剪子。干一桩活挣5块。那可是俺生意最火的一天。”说到这,磨刀师傅的眼中闪现出亮光,四周包裹的皱纹也舒展开了,脸上的表情顿时变得生动起来。
⑤通过交谈,我大致了解到磨刀师傅的人生经历。他姓邵,年近六旬,早先在一家县刀具厂上班,厂子倒闭后回乡务农。妻子多病,三天两头跑医院。为了看病方便,他和儿子陪妻子进城长住。租房、吃饭、看病、买药……全需要钱。儿子每天去建筑工地打工。他的肾有问题不能干重活,只能凭磨刀的手艺挣一份零钱。
⑥我对邵师傅的同情心油然而生,想撵他挪地方的念头早已打消,脑子里转悠的只是能为他做点什么。于是我回了趟家,翻出4把生锈的刀剪,又倒了一杯凉开水拿到老杨树下。“邵师傅,你先喝口水,再帮我磨磨这几把刀剪。”邵师傅接过水杯连声道谢,仰面朝天一口气喝完,然后开始干活。活干完后,我对他说:“4把刀剪,该给你24块,对吧 ”不料他回答:“你送的活多,得给你优惠,每把5块。”“那怎么行,不能坏了你的规矩。”我寸步不让地与他逆向砍价,一番拉锯后,邵师傅让步了。
⑦我跟邵师傅道了别,回家刚坐下门铃就响了。开门一看,原来是邵师傅。他微微喘着气说:“摁了好几家门铃才找到你。”说着举起一张卡问:“这是你刚才丢的吧 俺收工时在地上捡到的。”那是一张不设密码,任何人持有都能使用的商场购物卡。我告诉他这张卡不是我丢的,让他再问问别人。邵师傅有些失意地说:“已问过几个人了,都没人认领啊!”“那你就留着自己用呗,”为了使他安心,我又添了一句,“反正又不是偷的、骗的。”“那不成!不属于俺的俺不能要!”邵师傅回绝的神情仿佛人格遭受了侮蔑似的,直拿那双干眼瞪我。我急忙致歉说刚才失言了。“丢卡的人还不知有多着急呢!”邵师傅说罢又问我居委会的所在地。我猜他是想通过居委会寻找失主。
⑧邵师傅匆匆离去后,我的心潮难以平静。我伸头望向窗外,老杨树下已空无一人,但“叮啷叮啷”的铁板敲击声似乎仍在回荡。老杨树被夕阳铺洒上一层迷人的金色,晚风拂动着枝叶发出轻微的声响,宛若应和着铁板声在歌唱。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10月20日,有删改)
(1)文章以邵师傅磨剪刀为线索展开叙述,请理清文脉,在方框里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
开门一看,原来是邵师傅。他微微喘着气说:“摁了好几家门铃才找到你。”说着举起一张卡问:“这是你刚才丢的吧 俺收工时在地上捡到的。”
(3)第⑤段文字能否去掉 说说你的理由。
(4)本文的标题《老杨树下》有什么作用
【答案】(1)①邵师傅拒绝“我”的调解 ②邵师傅主动给“我”让利 ③邵师傅寻找购物卡的主人
(2)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邵师傅寻找购物卡的主人的急切心情,以及寻找失主的不易,突出了邵师傅不贪钱财的品质,与前面的斤斤计较形成对比。
(3)不能删去。这段文字属于插叙,交代了邵师傅家境的困难和前面与老太太斤斤计较的原因,也为下文“我”的情感变化做了铺垫。
(4)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与文章的开头、结尾相呼应。
【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分析】⑴本体考查对文章结构的理解。通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思路,第 ① ~ ② 自然段写烧师傅与老太太讲价钱;第 ③ 自然段写的是 邵师傅拒绝“我”的调解 ;第 ④ ~ ⑤ 自然段邵师傅讲述磨刀经历;第 ⑥ 自然段写的是 邵师傅主动给“我”让利 ;第 ⑦ 自然段写的是 邵师傅寻找购物卡的主人 ;最后写的是邵师傅离开。
⑵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本句中“ 喘 ”“ 举 ”“ 摁了好几家门铃才找到你。 ” “这是你刚才丢的吧 俺收工时在地上捡到的。” 是对邵师傅动作、语言的描写, 生动形象地写出邵师傅寻找购物卡的主人的急切心情,同时写出邵师傅寻找失主的不易; 邵师傅不贪钱财的品质。
⑶本题考查对文段作用的理解。解答此题主要看文段的内容与行文需要之间的联系。本段文字属于插叙, 交代了邵师傅家境的困难和前面与老太太斤斤计较的原因,也为下文“我”的情感变化做了铺垫。 所以与文本的表达很有必要,故不能删除。
⑷本题考查对标题的理解。“老杨树下”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同时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读者会思考:在普通的老杨树下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引导读者阅读文章。
故答案为:⑴ ①邵师傅拒绝“我”的调解 ②邵师傅主动给“我”让利 ③邵师傅寻找购物卡的主人
⑵ 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邵师傅寻找购物卡的主人的急切心情,以及寻找失主的不易,突出了邵师傅不贪钱财的品质,与前面的斤斤计较形成对比。
⑶ 不能删去。这段文字属于插叙,交代了邵师傅家境的困难和前面与老太太斤斤计较的原因,也为下文“我”的情感变化做了铺垫。
⑷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与文章的开头、结尾相呼应。
【点评】⑴ ①邵师傅拒绝“我”的调解 ②邵师傅主动给“我”让利 ③邵师傅寻找购物卡的主人
⑵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的能力。赏析句子一般从修辞方法、描写方法、写作手法、遣词造句等方面入手,结合语境来品析。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感知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⑶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句子作用要从两个角度去考虑:一个是结构上的作用,一个是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要看这句话所在地位置,放在开头部分的作用大致有:总领全文;点题;奠定感情基调;制造悬念,引起阅读的兴趣。
⑷赏析标题的妙处一般要从内容、主题、结构手法等几方面进行鉴别欣赏。记叙文题目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类: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语带双关。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吸引读者兴趣。使文章叙事脉络更加清楚用疑问句作标题,制造悬念,营造急于阅读的心理,也提示了故事内容,在文中反复出现,推进故事发展,彰显人物形象,突出主旨。
三、写作题
10.看着小时候的照片,我发现自己和从前不一样了;父亲回来了;家里的“团圆饭”不一样了;将离开熟悉的校园,去往新的学校,那里的风景也定然不一样。其实每个人都会遇到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事,不一样的情。在不一样的体验中,我们一天天成长……
请你以“不一样的_______”为题,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③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班级、学校。
【答案】略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 这个作文题目“不一样的______"可写的内容非常宽泛。“不一 样”的主语可以是具体的人、事、物、景等,也可以是抽象的社会现象、风俗习惯、文化变迁、情感心理、人生感悟等。文体适合写记叙文,写作时要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感触的题材,写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不一样” 意味着有比较,宜采取对比的写法,在比较中发现事物的独特性,进而思考其存在的意义。写作时注意要有精当的细节描写,在详略得当的对比中表现文章的主旨,突出“不一样”的事物特点所带来的个人乃至社会发展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
【点评】写好一篇考场作文需要做好四个方面:审题、立意、选材、布局。审题应从辨析作文侧重点、明确写作的方向、明确限制,规范作文的要求入手做到准确审题;立意要求深刻、有格调、有时代感。选材应做到紧扣主题、真实典型、生动新颖、避免雷同。在布局上要从做好开头、结尾入手,根据自己的特长来选择适合自己风格且容易掌握的技巧。当然,规范、工整的正楷或行楷书写也是获得作文成功的一个关键的因素。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