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4:细胞的代谢重点练(教师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1·上海市长征中学高一期末)人体剧烈运动后,往往会感到肌肉酸痛,原因是肌肉中( )
A.无氧呼吸中产生丙酮酸过多 B.无氧呼吸中产生酒精过多
C.有氧呼吸中产生二氧化碳过多 D.无氧呼吸中产生乳酸过多
【标准答案】D
【思路点拨】
人体剧烈运动时,主要进行有氧呼吸,但仍有部分无氧呼吸。人体肌肉细胞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以获取能量,在无氧呼吸中,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乳酸。
【精准教师】
人体剧烈运动时,为了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求,骨骼肌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肌肉酸痛。所以在人体剧烈运动后,往往会感到肌肉酸痛,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2021·上海市长征中学高一期末)如图某植物绿叶经阳光照射24小时后,经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有锡箔覆盖部位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本实验证明( )
A.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B.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C.光合作用需要光 D.光合作用需要水
【标准答案】C
【思路点拨】
在阳光照射下植物主要发生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碘遇淀粉变蓝色;在缺少光照的条件下,植物主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
【精准教师】
此实验中,遮光的部分叶片由于没有见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故不能制造淀粉,所以不变蓝;不遮光的部分由于见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所以叶片变蓝色。因此该实验说明了光合作用需要光、且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即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2021·上海市嘉定区第二中学高一期中)某同学准备通过实验探究洗手液对麦苗生长的影响,他设计了两个实验组,分别在浇灌麦苗的清水中加入了等量的5%和10%浓度的洗手液(其他条件相同),你认为他的实验应该如何改进?( )
A.增加两组实验,浓度分别为15%、20%
B.选用不同品牌的洗手液
C.增加浇灌清水组用于对照
D.选用水稻替换麦苗作为实验材料
【标准答案】C
【思路点拨】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应进行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精准教师】
该实验是探究洗手液对麦苗生长的影响,自变量为洗手液的有无,该同学设计了两个实验组,分别在浇灌麦苗的清水中加入了等量的5%和10%浓度的洗手液(其他条件相同),设计的这两组实验均加入了洗手液,还缺少不含洗手液的对照组,故该实验还应该补充只浇灌清水的组,即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4.(2021·上海金山区世界外国语学校高一月考)下列装置均置于37℃环境,在X处能收集到CO2最多的装置是
A. B.
C. D.
【标准答案】A
【思路点拨】
母菌是真菌的一种,属于真核生物,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无论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均能够产生二氧化碳。乳酸菌属于厌氧型微生物,只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没有二氧化碳。影响呼吸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氧气浓度、温度等。
【精准教师】
A、酵母菌可以利用葡萄糖为底物进行有氧呼吸,释放较多的二氧化碳,A符合题意;
B、石蜡油造成了无氧环境,酵母菌利用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释放少量的二氧化碳,B不符合题意;
C、乳酸菌进行的是无氧呼吸,将有机物分解为乳酸,图示装置中的无菌水不能提供呼吸底物,因此乳酸菌不能进行细胞呼吸,也没有二氧化碳的释放,C不符合题意;
D、石蜡油形成无氧条件,乳酸菌利用葡萄糖为底物进行无氧呼吸,但是产物是乳酸,没有二氧化碳的释放,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2021·上海金山区世界外国语学校高一月考)“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某同学提取的滤液经层析后结果如图6所示。造成该现象可能的解释是( )
A.研磨时未加入SiO2 B.研磨时未加入CaCO3
C.划滤液细线的次数不够 D.提取时未加入无水乙醇
【标准答案】B
【思路点拨】
分析题图可知:距离点样处,由近及远的4条色素带依次是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叶绿素b与叶绿素a的相对含量明显少于正常值。
【精准教师】
A、研磨时未加入SiO2,研磨不充分,会导致4种色素的含量均减少,但不会出现只有叶绿素b与叶绿素a的相对含量明显减少的现象,A错误;
B、研磨时未加入CaCO3,叶绿素分子被破坏,会导致叶绿素b与叶绿素a的相对含量明显减少,B正确;
C、划滤液细线的次数不够,点样处积累的色素浓度低,会导致层析时4种色素的相对含量均减少,但不会出现只有叶绿素b与叶绿素a的相对含量明显减少的现象,C错误;
D、提取时未加入无水乙醇,无法提取出色素,会导致滤纸条上看不见色素带,D错误。
故选B。
【名师指导】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原理、方法、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
6.(2021·上海金山区世界外国语学校高一月考)甲乙两种酶用同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酶被该种蛋白酶降解
B.乙酶没有被该种蛋白酶降解
C.甲酶可能是RNA,因此活性没有变
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由温度增高引起的
【标准答案】C
【思路点拨】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少数酶的本质是具有催化能力的RNA。酶的功能具有专一性。
【精准教师】
A、曲线图上可以看出,甲酶用蛋白酶处理后,活性无变化,所以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A错误;
B、乙酶的活性用蛋白酶处理后,随时间而逐渐降低,说明其被该种蛋白酶降解,B错误;
C、甲酶用蛋白酶处理后,活性无变化,其本质不可能是蛋白质,有可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C正确;
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被蛋白酶水解,结构被破坏,D错误。
故选C。
7.(2021·上海市长征中学高二期中)图表示淀粉被人体摄入后,在体内发生的一系列代谢变化,其中能形成ATP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标准答案】B
【思路点拨】
分析图示可知,①过程为人体内淀粉水解为葡萄糖,发生在消化道,不能形成ATP;②过程为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是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能生成少量ATP;③过程为丙酮酸生成二碳化合物,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能生成少量ATP;④过程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生成大量ATP。
【精准教师】
由分析可知,②、③、④过程均有ATP的生成,B正确。
故选B。
【名师指导】
本题考查淀粉的水解和细胞呼吸的过程,熟练掌握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反应是解题的关键。
8.(2021·上海奉贤·一模)用新鲜制备的含过氧化氢酶的马铃薯悬液进行分解H2O2的实验,两组实验结果如图。第1组曲线是在pH=7.0、20℃条件下,向5mL1%的H2O2溶液中加入0.5mL酶悬液的结果。与第1组相比,第2组实验只做了一个改变。第2组实验提高了( )
A.悬液中酶的浓度 B.H2O2溶液的浓度
C.反应体系的温度 D.反应体系的pH
【标准答案】B
【思路点拨】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由图可知,第2组比第1组生成的氧气的总量高。
【精准教师】
A、提高酶的浓度能够提高速率,不能提高氧气的量,A错误;
B、提高H2O2溶液的浓度,就是提高底物浓度,产物的量增加,B正确;
C、适度的提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不能提高产物的量,C错误;
D、改变反应体系的pH,可以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提高产物的量,D错误。
故选B。
9.(2021·上海浦东新·一模)下列在叶肉细胞中发生的生理过程,不需要蛋白质参与的是( )
A.Mg2+的吸收 B.O2的进出 C.ATP的合成 D.CO2的固定
【标准答案】B
【思路点拨】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有的蛋白质具有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如胰岛素;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
【精准教师】
A、叶肉细胞对Mg2+吸收需要载体蛋白协助,A不符合题意;
B、O2的跨膜运输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蛋白质参与,B符合题意;
C、叶肉细胞中ATP的合成需要ATP合成酶的参与,ATP合成酶的本质为蛋白质,C不符合题意;
D、CO2的固定需要酶的催化,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2021·上海浦东新·一模)在剧烈运动时,肌肉处于暂时相对缺氧状态,葡萄糖的消耗量剧增,但ATP的生成量没有明显增多,这是因为( )
A.葡萄糖中的能量全部以热的形式散失
B.葡萄糖中的能量没有完全释放出来
C.缺氧状态下,糖酵解过程受阻
D.缺氧状态下,三羧酸循环加快
【标准答案】B
【思路点拨】
机体在剧烈运动时,肌肉处于暂时相对缺氧状态,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由于乳酸中含有大部分能量未被释放出来,因此消耗同质量的葡萄糖,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少,合成的ATP少;因此骨骼肌进行无氧呼吸时,葡萄糖的消耗量增加,但产生的ATP没有明显增加。
【精准教师】
剧烈运动时,肌肉处于暂时相对缺氧状态,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葡萄糖不彻底的氧化分解,产生乳酸,同时释放少量的能量,ATP产生量少,因有大量的能量仍储存在乳酸中。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1.(2021·上海普陀·二模)真菌分泌的植酸酶作为畜禽饲料添加剂,可提高饲料利用率。科研人员对真菌产生的两种植酸酶在不同条件下活性的差异进行研究,结果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植酸酶只能在活细胞中产生,可在细胞外发挥作用
B.真菌合成的植酸酶需要经高尔基体参与,才能转运到细胞外
C.合成的植酸酶以主动运输方式通过细胞膜
D.两种酶相比,植酸酶A更适合添加在家畜饲料中
【标准答案】C
【思路点拨】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发挥作用的场所可以在细胞内或细胞外。
3、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催化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精准教师】
A、据题,植酸酶是真菌分泌的,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可以在细胞外、体外发挥作用,A正确;
B、植酸酶为分泌蛋白,其合成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对其加工和转运,再分泌到细胞外发挥作用,B正确;
C、植酸酶为分泌蛋白,以胞吐的方式通过细胞膜排出细胞,C错误;
D、胃液的pH较低,植酸酶A在酸性条件下的活性强于植酸酶B,故植酸酶A更适合添加在家畜饲料中,D正确。
故选C。
12.(2021·上海普陀·二模)其他条件适宜情况下,光照强度对水稻植株CO2吸收量(释放量)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点时,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B.在C点时突然降低光照强度,短时间内C3含量会降低
C.a点时,产生ATP的场所只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D.适当升高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c点将向右上方移动
【标准答案】C
【思路点拨】
分析图:自变量为光照强度,a点光照强度为0,只进行呼吸作用,对应的纵坐标绝对值为呼吸作用强度,b点为光补偿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强度相等。
【精准教师】
A、b点时,水稻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但针对叶肉细胞而言,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A错误;
B、在c点时突然降低光照强度,短时间内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减少,C3还原受阻,而C3的生成速率不变,故C3含量会升高,B错误;
C、a点时,光照强度为0,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ATP的场所只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正确;
D、该实验是适宜温度条件下进行,适当升高温度,酶的活性降低,光合速率减弱,c点将向左下方移动,D错误。
故选C。
13.(2021·上海闵行·二模)图中能证明酶具催化作用的是( )
A.①与② B.①与④
C.②与④ D.③与④
【标准答案】B
【思路点拨】
证明酶催化作用的实验自变量应为酶的有无,无关变量需要相同且适宜。
【精准教师】
①试管中只加入2ml过氧化氢溶液,无催化剂;②试管中加入2ml过氧化氢溶液并在水中加热,无催化剂;③试管加入2ml过氧化氢溶液和2滴三氯化铁溶液,三氯化铁溶液属于无机催化剂,④试管加入2ml过氧化氢溶液和2滴肝脏研磨液,肝脏研磨液中含有酶;要证明酶催化作用的实验自变量应为酶的有无,而且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所以①④组合,通过观察试管中产生气体的速率可以证明酶具有催化作用,B正确。
故选B。
14.(2021·上海虹口·二模)在H2O2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酶,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得到如图曲线。与a比较,对b、c曲线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
A.b可能是酶量增加,底物量不变
B.b可能是底物量增加,酶量不变
C.c可能是底物量增加,酶量不变
D.c可能是反应温度改变
【标准答案】A
【思路点拨】
分析曲线图可知:a、b曲线生成物量相同;c生成物量增多,并且与a达到平衡点时间相同,时间延长,据此分析作答。
【精准教师】
A、从图中可以看出,b到达平衡点的时间早于a,但最终产物量不同,说明b可能是酶量增加,底物量不变,A正确;
B、若底物量增加,酶量不变,b应晚于a到达平衡点,且最终b的生成量应大于a,B错误;
C、c的生成物量增多,达到平衡点时间延长,且初始时反应速率减慢,c可能是底物量增加,而酶量减少所致,C错误;
D、若反应温度改变,则产物量不会改变,而c产物量增加,D错误。
故选A。
15.(2021·上海静安·二模)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酶的特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滤纸片的数量可表示过氧化氢酶的量
B.滤纸片相互重叠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C.可用产生气泡的速率表示反应速率
D.需要将该装置置于适宜光照条件下
【标准答案】D
【思路点拨】
分析题图:图示实验装置用于探究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因素,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水解,酶促反应速率可以用滤纸片从进入液面之时到浮出液面的时间来表示,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应遵循平行重复原则,每个烧杯中需放多个滤纸片,再计算平均值。
【精准教师】
A、滤纸片浸过新鲜的猪肝匀浆,猪肝含有过氧化氢酶,滤纸片的数量可表示过氧化氢酶的量,A正确;
B、滤纸片相互重叠,影响酶与底物的接触,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B正确;
C、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水解,产生氧气,出现气泡,可用产生气泡的速率表示反应速率,C正确;
D、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水解不需要光照条件,D错误。
故选D。
16.(2021·上海青浦·二模)为了验证猪笼草分泌液中有蛋白酶,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 35℃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后,出现的现象是( )
A.甲蛋白块消失
B.乙蛋白块消失
C.加入双缩脲试剂甲溶液不变紫
D.加入苏丹 III 染液乙溶液变紫色
【标准答案】A
【思路点拨】
1、分析题图:猪笼草分泌液中有蛋白酶,蛋白酶可将蛋白块分解,因此甲中蛋白块分解,而乙中蛋白块没有消失。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精准教师】
A、由于猪笼草分泌液中有蛋白酶,蛋白酶能将蛋白块分解,因此甲蛋白块消失,A正确;
B、乙中没有加入蛋白酶,因此蛋白块不会消失,B错误;
C、甲中蛋白块虽然被分解,但加入其中的蛋白酶的化学本质也是蛋白质,加入双缩脲试剂后溶液会变紫色,C错误;
D、加入双缩脲试剂,乙溶液变紫色,D错误。
故选A。
二、综合题
(2021·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高二月考)植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光合作用形成的糖类,蔗糖是糖类物质中主要的运输形式,如图是蔗糖(C12H22O11)在植物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的示意图。
17.胞间连丝是贯穿两个相邻细胞的丝状通道,一些大分子的蛋白质可以经胞间连丝传递。与胞间连丝具有类似作用的结构是________。
A.细胞内的囊泡 B.细胞膜上的Na+通道
C.核膜上的核孔 D.细胞核内的染色体
18.若用ATP合成抑制剂处理图中细胞是否会抑制单糖分子的运输 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19.下列关于植物体内蔗糖水解产物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可参与核酸的合成 B.无法进一步被水解
C.可以使用双缩脲试剂鉴定 D.可以用于糖原的合成
20.结合题图分析,蔗糖一且进入筛管,就会被蔗糖水解酶水解,这种生理过程的意义为_______________。
21.若水分子的运输方向为伴胞→筛管→薄壁细胞,则这三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小依次为__________。
【标准答案】
17.C
18. 不会 单糖由筛管细胞进入薄壁细胞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的,不消耗能量
19.B
20.蔗糖的水解降低了筛管细胞的蔗糖浓度,有利于蔗糖顺浓度梯度运输
21.薄壁细胞>筛管>伴胞
【思路点拨】
据图可知,图中伴胞细胞中蔗糖通过胞间连丝顺浓度梯度运进筛管细胞;而蔗糖要运进薄壁细胞需要将蔗糖水解为单糖才能运输,并且也是顺浓度梯度进行运输。
17.
A、细胞内的囊泡通过与具膜的结构融合完成物质运输,与题意中胞间连丝运输大分子物质不符,A错误;
B、细胞膜上的Na+通道运输的是小分子物质,不能运输大分子物质,与题意中胞间连丝运输大分子物质不符,B错误;
C、核膜上的核孔是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RNA运输的通道,C正确;
D、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不能运输其它大分子物质,与题意中胞间连丝运输大分子物质不符,D错误。
故选C。
18.
用ATP合成抑制剂处理细胞,会影响ATP的合成,单糖分子从筛管进入薄壁细胞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能量,因此用ATP合成抑制剂处理图中细胞不会抑制单糖分子的运输。
19.
A、蔗糖水解的产物为葡萄糖和果糖,都是六碳糖,而参与核酸合成的是五碳糖,A错误;
B、蔗糖水解的产物为葡萄糖和果糖,都是单糖,单糖不能进一步水解,B正确;
C、双缩脲试剂可鉴定蛋白质,不能鉴定糖类,C错误;
D、合成糖原的单糖是葡萄糖,果糖不能用于合成糖原,D错误。
故选B。
20.
蔗糖的水解使筛管中蔗糖浓度降低,有利于蔗糖顺浓度梯度转移。
21.
水分子是由浓度小的一侧运输到浓度大的一侧,若水分子的运输方向为伴胞→筛管→薄壁细胞,则这三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依次为:薄壁细胞细胞液浓度>筛管细胞液浓度>伴胞细胞液浓度。
【名师指导】
本题考查水分的吸收和糖类的运输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1·上海黄浦·二模)玉米大豆相间种植,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大豆品质。不同的玉米品种会为大豆带来不同的遮光效果,为研究最佳的相间种植组合,用器色避阳网模拟不同玉来的速光效果,设CK正常光照)、A1(一层黑色遮阳网遮阴,模拟C品种玉米)、A2(两层黑色遮阳网遮阴,模拟D品种玉米)3个处理组,每组中均种植南豆12和桂复3号两种大正若干株,部分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品种 处理 净光合速率Pn (μmol·m-2·s-1) 气孔导度Gs (μmol·m-2·s-1) 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1 (μmol·m-2·s-1) 蒸腾速率T (μmol·m-2·s-1)
南豆12 CK 18.074 0.438 260.999 5.006
A1 17.505 0.336 274.026 4.679
A2 12.503 0.304 327.818 4.561
桂豆3号 CK 20.102 0.430 275.182 5.682
A1 17.503 0.348 286.178 5.040
A2 11.052 0.231 308.160 3.204
22.大豆光合作用同化的产物淀粉常常储存于________(细胞器)。
23.在使用黑色遮阳网遮光的短时间内,南豆12叶片叶绿体内发生的变化是______。
A.ATP含量增加 B.NADPH含量增加
C.CO2固定速率增加 D.C3含量增加
24.根据上表,为尽可能提高相间种植时大豆的产量,应选择的种植组合是______
A.南豆12与C品种玉米 B.南豆12与D品种玉米
C.桂夏3号与C品种玉米 D.桂夏3号与D品种玉米
25.根据上表,请判断以下哪些结论成立______。
A.弱光环境下,大豆植株气孔开放程度下降致蒸腾速率降低,引起光合作用减弱
B.弱光环境下,光照强度不足,限制了光反应,导致净光合速率降低
C.随着遮光程度的增加,胞间CO2浓度不断增加,促进净光合速率
D.随着遮光程度的增加,净光合速率下降,导致胞间CO2浓度增加
26.不同农作物对土壤含水量的要求不同。玉米生长的土壤含水量一般在50%左右,而大豆生长的土壤含水量为30%。请你设计实验探究最佳的土壤含水量使玉米大豆相间种植时的总产量最大化,阐述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准答案】
22.叶绿体
23.D
24.A
25.BD
26.选取5块长势相似的玉米大豆相间种植农田;通过调节灌溉量使5块农田的含水量分别保持在30%,35%,40%,45%,50%;收获后,称量并记录每块农田所产玉米和大豆的总质量;总质量最高组的含水量即为使产量最大化的最佳含水量;逻辑表达。
【思路点拨】
分析表格:自变量为不同的品种和遮光程度,因变量为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
22.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大豆光合作用同化的产物淀粉常常储存在叶绿体中。
23.
在使用黑色遮阳网遮光的短时间内,光反应强度降低,产生的ATP和[H]减少,C3的消耗速率降低,而二氧化碳固定速率不变,C3生成速率不变,C3含量上升。
故选D。
24.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南豆12与C品种玉米间隔种植,大豆的产量最高,故应选择其南豆12与C品种玉米相间种植。
故选A。
25.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弱光环境下,光照强度不足,限制了光反应,导致净光合速率降低、随着遮光程度的增加,净光合速率下降,导致胞间CO2浓度增加。
故选BD。
26.
要探究最佳的土壤含水量使玉米大豆相间种植时的总产量最大化,可选取5块长势相似的玉米大豆相间种植农田,通过调节灌溉量使5块农田的含水量分别保持在30%、35%、40%、45%、50%,收获后,称量并记录每块农田所产玉米和大豆的总质量,总质量最高组的含水量即为使产量最大化的最佳含水量。
【名师指导】
本题着重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以及探究实验的设计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难度适中。
(2021·上海静安·二模)树冠覆膜与光合作用
金柑既可食用也可观赏,在我国秦岭以南地区栽种。下图是发生在金柑叶肉细胞中的部分反应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物质。
27.图中的字母A表示________,字母C表示________,字母D表示________。
28.下列关于图中部分物质和能量转移途径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氧原子的转移途径:H2O→C、D B.碳原子的转移途径:CO2→A→NADP+
C.电子的转移途径:H2O→叶绿素a→F D.能量的转移途径:光→叶绿素b→D、F
树冠覆膜技术已在金柑生产中广泛应用,为研究白色覆膜对金柑生长的影响,研究人员完成了相关实验,得到了如下表所示的部分结果(气孔导度指气孔开放程度)。
组别 遮光率/ % 叶绿素/ (ng·g-1) 叶面积/ cm 净光合速率/ (μmol·m ·s-1) 气孔导度/ (mmol·m ·s-1) 单果重 g 果实总糖/ %
覆膜 30 3.1 19.7 7.2 105.7 45.9 16.1
对照 0 2.4 14.8 8.0 93.4 43.5 14.8
29.由表可知,覆膜导致光照强度减弱,但金柑的净光合速率下降并不明显,单果重、果实总糖还略有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27.该实验只研究了30%遮光率的白色覆膜情况,若要探究对提高金柑产量和品质的最佳遮光率和覆膜颜色组合,应如何设计实验?请简要说明思路:________。【标准答案】
28. 三碳化合物 氧气 ATP
29.C
【小题3】覆膜组金柑的叶绿素含量高,叶面积大,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促进光反应;气孔导度大,吸收CO2多,能促进暗反应,有利于提高合成有机物的量,弥补了光照减弱的不利影响,所以净光合速率下降不明显,单果重、果实总糖略有上升。
【小题4】选择白、红、蓝三种颜色的覆膜,遮光率设置为10%、30%、50%,将遮光率和覆膜颜色两两组合,共设置9组实验,其余条件保持相同且适宜,分别测定各组金柑的净光合速率、单果重、果实总糖等指标进行比较,确定最佳遮光率和覆膜颜色组合
【思路点拨】
分析图形:A为C3,B为C5,C为氧气,D为ATP,E为ADP+Pi,F为NADPH。分析表格:自变量为遮光程度,因变量为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大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单果重、果实总糖。
27.
由分析可知:A表示三碳化合物,字母C表示氧气,字母D表示ATP。
28.
A、光合作用过程中氧原子的转移途径为水→氧气(C),A错误;
B、碳原子的转移途径:CO2→C3(A)→(CH2O),B错误;
C、电子的转移途径:H2O→叶绿素a→NADPH,C正确;
D、能量的转移途径:光→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D错误。
故选C。
29.
由表可知,覆膜虽然导致光照强度减弱,但覆膜组金柑的叶绿素含量高,叶面积大,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促进光反应;气孔导度大,吸收CO2多,能促进暗反应,有利于提高合成有机物的量,弥补了光照减弱的不利影响,所以净光合速率下降不明显,单果重、果实总糖略有上升。
【小题4】
若要探究对提高金柑产量和品质的最佳遮光率和覆膜颜色组合,可选择白、红、蓝三种颜色的覆膜,遮光率设置为10%、30%、50%,将遮光率和覆膜颜色两两组合,共设置9组实验,其余条件保持相同且适宜,分别测定各组金柑的净光合速率、单果重、果实总糖等指标进行比较,确定最佳遮光率和覆膜颜色组合。
【名师指导】
本题结合图形和表格,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的过程,能判断图中字母表示的物质;能正确分析表格,明确覆膜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中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021·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高二月考)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及细胞内各种膜结构彼此之间相互联系,共同构成的。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图甲、图乙、图丙表示3种生物膜结构及其上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
30.图甲中H+通过①结构的运输方式为_______________。根据其上发生的生理过程,该生物膜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31.图乙中存在3种信息分子,但只有1种信息分子能与其受体蛋白结合,这说明__________。
32.关于图丙中的生物膜,以下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
A.1侧所在结构为细胞质基质 B.其上产生的ATP能为细胞内各项生命活动供能
C.具有双层膜结构 D.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不存在
33.叶肉细胞和人体肝细胞都具有图__________(填图编号)中的生物膜。
34.图甲-图丙中生物膜的功能不同,从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分析,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35.根据图甲-图丙,说明生物膜具有的功能(答出3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准答案】
30. 协助扩散 线粒体内膜
31.受体蛋白与信息分子的结合具有特异性或受体蛋白具有特异性的特点
32.AD
33.甲、乙
34.含有的蛋白质(种类)不同
35.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物质运输
【思路点拨】
分析题图可知,图甲膜上进行的反应是[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同时合成ATP,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因此该膜是线粒体内膜。
图乙是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信号分子与受体蛋白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图丙在该膜上进行的反应是水的光解,在光照条件下,水分解形成氧气和还原氢,同时合成ATP,是光反应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
30.
图甲中H+通过①结构的运输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并且生成ATP,方式为协助扩散。其上发生的生理过程是[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同时合成ATP,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因此该膜是线粒体内膜。
31.
图乙中存在3种信息分子,但只有1种信息分子能与其受体蛋白结合,这说明受体与信息分子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即受体蛋白具有特异性的特点。
32.
A、关于图丙中的生物膜为叶绿体类囊体薄膜,Ⅰ侧所在结构为细胞质基质,Ⅱ侧为类囊体腔,A正确;
B、其上产生的ATP只能供给叶绿体基质暗反应利用,不能为细胞内各项生命活动供能,B错误;
C、图丙中的生物膜为叶绿体类囊体薄膜,是单层膜结构,不是叶绿体的内膜外膜,C错误;
D、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是紫色的,叶绿体不存在于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D正确。
故选AD。
33.
叶肉细胞和人体肝细胞都具有图甲所示的线粒体内膜和图乙所示的细胞膜等生物膜。
34.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图甲、乙、丙中生物膜的功能不同,其主要原因是含有的蛋白质不同。
35.
图甲、乙、丙说明生物膜具有的功能有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物质运输的功能。
【名师指导】
本题的知识点是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结合模式图进行推理、判断。
36.(2021·上海市长征中学高一期末)下图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过程简图,①②③④⑤表示生理过程,过程①②中的字母表示相关物质,请据图回答:
(1)发生生理过程①的场所甲是_____;生理过程②称为_____。
(2)图中编号A表示_____;D表示_____;G表示_____;
(3)场所丙是_____,生理过程④称为_____;物质甲是_____;在过程③至⑤中,ATP生成量最多的过程是编号_____。
【标准答案】
(1) 类囊体(膜) 暗反应(卡尔文循环)
(2) 电子(e) 水 ATP
(3) 线粒体 三羧酸循环 丙酮酸 ⑤
【思路点拨】
据图分析:①表示光反应,②表示暗反应,③表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⑤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D是水,水光解产生还原氢和氧气,A是电子、B是NADP+、C是NADPH、G是ATP,F是ADP和Pi。物质甲为丙酮酸,物质乙为氧气,物质丙为水。
(1)
①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②是利用CO2合成有机物的过程,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
(2)
根据分析可知,A为光反应中产生的电子。D表示用于水光解的原料水。G表示光反应形成的ATP。
(3)
场所丙内能利用甲(丙酮酸)生成CO2和物质丙(水),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所以场所丙为线粒体。④过程是利用丙酮酸生成CO2的过程,为三羧酸循环过程,物质甲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丙酮酸。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能量最多,合成ATP最多,即ATP生成量最多的过程是编号⑤。
【名师指导】
本题考查的是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要结合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模式图以及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相关生理过程的分析。
(2021·上海崇明·二模)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 多重联合胁迫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作物产量形成的不利影响日益显着。研究者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分析了在单一干旱、单一冷害以及二者联合胁迫条件下苗期玉米的光合生理差异,部分结果如图乙。
37.图 甲所示的实验设计中,“25 天最适条件”培养的目的是_____。
38.干旱胁迫下,玉米的生命活动可能会发生的变化有 。
A.部分细胞出现质壁分离 B.无机盐的运输效率降低
C.氧气的释放量减少 D.细胞无法调节代谢活动
39.该研究显示:干旱能够明显缓解冷害胁迫对玉米光合和生长等造成的损伤。请结合图 乙所示数据说明得出该结论的依据:_____。
图丙为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上述各实验组的叶绿体亚显微结构,其中箭头所指为淀粉粒(淀粉在细胞中以颗粒状态储存)。
40.据图 丙可推测,冷害胁迫对于玉米苗期光合作用的影响体现在 。
A.基粒的结构受损,阻碍了光能的转化
B.淀粉粒数量多,是暗反应增强的结果
C.类囊体的膜结构受损,致使叶绿体内的 ATP 含量减少
D.光合作用生成糖转运障碍,大量积累在叶绿体内
【标准答案】
37.保证各组玉米在胁迫干预前长势一致(生理状态基本相同),排除玉米本身的生理状态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8.ABC
39.在冷害胁迫以及冷害、干旱联合胁迫的条件下,相比对照组玉米的净光合速率光合均明显下降,此时生长所需的有机物的合成大大减少;但在恢复期,单一冷害组的净光合速率相比对照组仍处于较低水平,但联合胁迫组的净光合速率要明显高于单一冷害,有机物合成不足的状态明显得到缓解。
40.ACD
【思路点拨】
实验设计的原则:
1. 科学性原则。所谓科学性,是指实验目的要明确,实验原理要正确,实验材料和实验手段的选择要恰当,整个设计思路和实验方法的确定都不能偏离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其他学科领域的基本原则。
2. 简便性原则。设计实验时,要考虑到实验材料容易获得,实验装置比较简单,实验药品比较便宜,实验操作比较简便,实验步骤比较少,实验时间比较短。
3. 单一变量原则。 单一变量原则是实验步骤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原则。它有两层意思:一是确保”单一变量”的实验观测,即不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做到一个实验变量对应一个反应变量;即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某一变量,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求做到前后一致。
4. 对照原则。 实验对照原则是设计和实施实验的准则之一。通过设置实验对照对比,即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通常,一个实验总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至于哪个作为实验组,哪个作为对照组,一般是随机决定的,这样,从理论上说,由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无关变量的影响是相等的,被平衡了的,故实验组与对照组两者之差异,则可认定为是来自实验变量的效果,这样的实验结果是可信的。
5. 平行重复原则。平行重复原则,即控制某种因素的变化幅度,在同样条件下重复实验,观察其对实验结果影响的程度。任何实验都必须能够重复,这是具有科学性的标志。上述随机性原则虽然要求随机抽取样本,这能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抵消非处理因素所造成的偏差,但不能消除它的全部影响。
37.
实验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25 天最适条件”培养的目的是保证各组玉米在胁迫干预前长势一致(生理状态基本相同),排除玉米本身的生理状态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8.
A、干旱条件下,植物细胞可能会失水导致质壁分离,A正确;
B、干旱条件下,细胞代谢受影响,供能受影响,无机盐的运输效率降低,B正确;
C、干旱条件下,光合作用可能会降低,氧气的释放量减少,C正确;
D、由图可知,细胞通过调节代谢活动,可以度过干旱期,D错误。
故选ABC。
39.
如图分析可知,干旱能够明显缓解冷害胁迫对玉米光合和生长等造成的损伤,原因是:在冷害胁迫以及冷害、干旱联合胁迫的条件下,相比对照组玉米的净光合速率光合均明显下降,此时生长所需的有机物的合成大大减少;但在恢复期,单一冷害组的净光合速率相比对照组仍处于较低水平,但联合胁迫组的净光合速率要明显高于单一冷害,有机物合成不足的状态明显得到缓解。
40.
A、如图,冷害胁迫可能是基粒结构破坏,基粒与光能的转化有关,A正确;
B、淀粉粒数量多,是光合产物积累的结果(物质运输效率降低),而不是暗反应增强的结果,B错误;
C、基粒是由类囊体垛曡成的,基粒的结构受损可能是类囊体的膜结构受损导致的,类囊体是光反应的场所,因此类囊体的膜结构受损,光反应降低,致使叶绿体内的 ATP 含量减少,C正确;
D、由于冷害胁迫导致光合作用生成糖转运障碍,大量积累在叶绿体内,D正确。
故选ACD。
【名师指导】
本题主要考查光合实验设计及相关原因的分析,要认真分析题图。
试卷第4页,共6页
试卷第3页,共6页考点4:细胞的代谢重点练(学生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1·上海市长征中学高一期末)人体剧烈运动后,往往会感到肌肉酸痛,原因是肌肉中( )
A.无氧呼吸中产生丙酮酸过多 B.无氧呼吸中产生酒精过多
C.有氧呼吸中产生二氧化碳过多 D.无氧呼吸中产生乳酸过多
2.(2021·上海市长征中学高一期末)如图某植物绿叶经阳光照射24小时后,经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有锡箔覆盖部位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本实验证明( )
A.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B.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C.光合作用需要光 D.光合作用需要水
3.(2021·上海市嘉定区第二中学高一期中)某同学准备通过实验探究洗手液对麦苗生长的影响,他设计了两个实验组,分别在浇灌麦苗的清水中加入了等量的5%和10%浓度的洗手液(其他条件相同),你认为他的实验应该如何改进?( )
A.增加两组实验,浓度分别为15%、20%
B.选用不同品牌的洗手液
C.增加浇灌清水组用于对照
D.选用水稻替换麦苗作为实验材料
4.(2021·上海金山区世界外国语学校高一月考)下列装置均置于37℃环境,在X处能收集到CO2最多的装置是
A. B.
C. D.
5.(2021·上海金山区世界外国语学校高一月考)“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某同学提取的滤液经层析后结果如图6所示。造成该现象可能的解释是( )
A.研磨时未加入SiO2 B.研磨时未加入CaCO3
C.划滤液细线的次数不够 D.提取时未加入无水乙醇
6.(2021·上海金山区世界外国语学校高一月考)甲乙两种酶用同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酶被该种蛋白酶降解
B.乙酶没有被该种蛋白酶降解
C.甲酶可能是RNA,因此活性没有变
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由温度增高引起的
7.(2021·上海市长征中学高二期中)图表示淀粉被人体摄入后,在体内发生的一系列代谢变化,其中能形成ATP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2021·上海奉贤·一模)用新鲜制备的含过氧化氢酶的马铃薯悬液进行分解H2O2的实验,两组实验结果如图。第1组曲线是在pH=7.0、20℃条件下,向5mL1%的H2O2溶液中加入0.5mL酶悬液的结果。与第1组相比,第2组实验只做了一个改变。第2组实验提高了( )
A.悬液中酶的浓度 B.H2O2溶液的浓度
C.反应体系的温度 D.反应体系的pH
9.(2021·上海浦东新·一模)下列在叶肉细胞中发生的生理过程,不需要蛋白质参与的是( )
A.Mg2+的吸收 B.O2的进出 C.ATP的合成 D.CO2的固定
10.(2021·上海浦东新·一模)在剧烈运动时,肌肉处于暂时相对缺氧状态,葡萄糖的消耗量剧增,但ATP的生成量没有明显增多,这是因为( )
A.葡萄糖中的能量全部以热的形式散失
B.葡萄糖中的能量没有完全释放出来
C.缺氧状态下,糖酵解过程受阻
D.缺氧状态下,三羧酸循环加快
11.(2021·上海普陀·二模)真菌分泌的植酸酶作为畜禽饲料添加剂,可提高饲料利用率。科研人员对真菌产生的两种植酸酶在不同条件下活性的差异进行研究,结果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植酸酶只能在活细胞中产生,可在细胞外发挥作用
B.真菌合成的植酸酶需要经高尔基体参与,才能转运到细胞外
C.合成的植酸酶以主动运输方式通过细胞膜
D.两种酶相比,植酸酶A更适合添加在家畜饲料中
12.(2021·上海普陀·二模)其他条件适宜情况下,光照强度对水稻植株CO2吸收量(释放量)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点时,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B.在C点时突然降低光照强度,短时间内C3含量会降低
C.a点时,产生ATP的场所只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D.适当升高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c点将向右上方移动
13.(2021·上海闵行·二模)图中能证明酶具催化作用的是( )
A.①与② B.①与④
C.②与④ D.③与④
14.(2021·上海虹口·二模)在H2O2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酶,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得到如图曲线。与a比较,对b、c曲线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
A.b可能是酶量增加,底物量不变
B.b可能是底物量增加,酶量不变
C.c可能是底物量增加,酶量不变
D.c可能是反应温度改变
15.(2021·上海静安·二模)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酶的特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滤纸片的数量可表示过氧化氢酶的量
B.滤纸片相互重叠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C.可用产生气泡的速率表示反应速率
D.需要将该装置置于适宜光照条件下
16.(2021·上海青浦·二模)为了验证猪笼草分泌液中有蛋白酶,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 35℃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后,出现的现象是( )
A.甲蛋白块消失
B.乙蛋白块消失
C.加入双缩脲试剂甲溶液不变紫
D.加入苏丹 III 染液乙溶液变紫色
二、综合题
(2021·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高二月考)植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光合作用形成的糖类,蔗糖是糖类物质中主要的运输形式,如图是蔗糖(C12H22O11)在植物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的示意图。
17.胞间连丝是贯穿两个相邻细胞的丝状通道,一些大分子的蛋白质可以经胞间连丝传递。与胞间连丝具有类似作用的结构是________。
A.细胞内的囊泡 B.细胞膜上的Na+通道
C.核膜上的核孔 D.细胞核内的染色体
18.若用ATP合成抑制剂处理图中细胞是否会抑制单糖分子的运输 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19.下列关于植物体内蔗糖水解产物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可参与核酸的合成 B.无法进一步被水解
C.可以使用双缩脲试剂鉴定 D.可以用于糖原的合成
20.结合题图分析,蔗糖一且进入筛管,就会被蔗糖水解酶水解,这种生理过程的意义为_______________。
21.若水分子的运输方向为伴胞→筛管→薄壁细胞,则这三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小依次为__________。
(2021·上海黄浦·二模)玉米大豆相间种植,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大豆品质。不同的玉米品种会为大豆带来不同的遮光效果,为研究最佳的相间种植组合,用器色避阳网模拟不同玉来的速光效果,设CK正常光照)、A1(一层黑色遮阳网遮阴,模拟C品种玉米)、A2(两层黑色遮阳网遮阴,模拟D品种玉米)3个处理组,每组中均种植南豆12和桂复3号两种大正若干株,部分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品种 处理 净光合速率Pn (μmol·m-2·s-1) 气孔导度Gs (μmol·m-2·s-1) 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1 (μmol·m-2·s-1) 蒸腾速率T (μmol·m-2·s-1)
南豆12 CK 18.074 0.438 260.999 5.006
A1 17.505 0.336 274.026 4.679
A2 12.503 0.304 327.818 4.561
桂豆3号 CK 20.102 0.430 275.182 5.682
A1 17.503 0.348 286.178 5.040
A2 11.052 0.231 308.160 3.204
22.大豆光合作用同化的产物淀粉常常储存于________(细胞器)。
23.在使用黑色遮阳网遮光的短时间内,南豆12叶片叶绿体内发生的变化是______。
A.ATP含量增加 B.NADPH含量增加
C.CO2固定速率增加 D.C3含量增加
24.根据上表,为尽可能提高相间种植时大豆的产量,应选择的种植组合是______
A.南豆12与C品种玉米 B.南豆12与D品种玉米
C.桂夏3号与C品种玉米 D.桂夏3号与D品种玉米
25.根据上表,请判断以下哪些结论成立______。
A.弱光环境下,大豆植株气孔开放程度下降致蒸腾速率降低,引起光合作用减弱
B.弱光环境下,光照强度不足,限制了光反应,导致净光合速率降低
C.随着遮光程度的增加,胞间CO2浓度不断增加,促进净光合速率
D.随着遮光程度的增加,净光合速率下降,导致胞间CO2浓度增加
26.不同农作物对土壤含水量的要求不同。玉米生长的土壤含水量一般在50%左右,而大豆生长的土壤含水量为30%。请你设计实验探究最佳的土壤含水量使玉米大豆相间种植时的总产量最大化,阐述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上海静安·二模)树冠覆膜与光合作用
金柑既可食用也可观赏,在我国秦岭以南地区栽种。下图是发生在金柑叶肉细胞中的部分反应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物质。
27.图中的字母A表示________,字母C表示________,字母D表示________。
28.下列关于图中部分物质和能量转移途径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氧原子的转移途径:H2O→C、D B.碳原子的转移途径:CO2→A→NADP+
C.电子的转移途径:H2O→叶绿素a→F D.能量的转移途径:光→叶绿素b→D、F
树冠覆膜技术已在金柑生产中广泛应用,为研究白色覆膜对金柑生长的影响,研究人员完成了相关实验,得到了如下表所示的部分结果(气孔导度指气孔开放程度)。
组别 遮光率/ % 叶绿素/ (ng·g-1) 叶面积/ cm 净光合速率/ (μmol·m ·s-1) 气孔导度/ (mmol·m ·s-1) 单果重 g 果实总糖/ %
覆膜 30 3.1 19.7 7.2 105.7 45.9 16.1
对照 0 2.4 14.8 8.0 93.4 43.5 14.8
29.由表可知,覆膜导致光照强度减弱,但金柑的净光合速率下降并不明显,单果重、果实总糖还略有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2021·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高二月考)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及细胞内各种膜结构彼此之间相互联系,共同构成的。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图甲、图乙、图丙表示3种生物膜结构及其上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
30.图甲中H+通过①结构的运输方式为_______________。根据其上发生的生理过程,该生物膜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31.图乙中存在3种信息分子,但只有1种信息分子能与其受体蛋白结合,这说明__________。
32.关于图丙中的生物膜,以下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
A.1侧所在结构为细胞质基质 B.其上产生的ATP能为细胞内各项生命活动供能
C.具有双层膜结构 D.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不存在
33.叶肉细胞和人体肝细胞都具有图__________(填图编号)中的生物膜。
34.图甲-图丙中生物膜的功能不同,从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分析,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35.根据图甲-图丙,说明生物膜具有的功能(答出3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2021·上海市长征中学高一期末)下图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过程简图,①②③④⑤表示生理过程,过程①②中的字母表示相关物质,请据图回答:
(1)发生生理过程①的场所甲是_____;生理过程②称为_____。
(2)图中编号A表示_____;D表示_____;G表示_____;
(3)场所丙是_____,生理过程④称为_____;物质甲是_____;在过程③至⑤中,ATP生成量最多的过程是编号_____。
(2021·上海崇明·二模)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 多重联合胁迫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作物产量形成的不利影响日益显着。研究者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分析了在单一干旱、单一冷害以及二者联合胁迫条件下苗期玉米的光合生理差异,部分结果如图乙。
37.图 甲所示的实验设计中,“25 天最适条件”培养的目的是_____。
38.干旱胁迫下,玉米的生命活动可能会发生的变化有 。
A.部分细胞出现质壁分离 B.无机盐的运输效率降低
C.氧气的释放量减少 D.细胞无法调节代谢活动
39.该研究显示:干旱能够明显缓解冷害胁迫对玉米光合和生长等造成的损伤。请结合图 乙所示数据说明得出该结论的依据:_____。
图丙为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上述各实验组的叶绿体亚显微结构,其中箭头所指为淀粉粒(淀粉在细胞中以颗粒状态储存)。
40.据图 丙可推测,冷害胁迫对于玉米苗期光合作用的影响体现在 。
A.基粒的结构受损,阻碍了光能的转化
B.淀粉粒数量多,是暗反应增强的结果
C.类囊体的膜结构受损,致使叶绿体内的 ATP 含量减少
D.光合作用生成糖转运障碍,大量积累在叶绿体内
试卷第4页,共6页
试卷第3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