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三节 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第三节 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2-10-06 15:25: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第三节 酶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绿体:CO2+H2O (CH2O) +O2
光能

思考
线粒体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线粒体: C6H12O6+6H2O+O2 6CO2+12H2O+能量

有氧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
思考
核糖体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核糖体: 氨基酸 多肽

脱水缩合
核糖体
叶绿体:CO2+H2O (CH2O) +O2
光能

线粒体: C6H12O6+6H2O+O2 6CO2+12H2O+能量

核糖体: 氨基酸 多肽

缩合脱水
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
细胞代谢
一、酶的发现
1. 1773年意大利斯帕兰札尼实验,其巧妙之处在哪里?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巧妙之处:把肉放在小笼内,避免发生物理消化;本实验说明胃中发生化学性消化。
2、1857年,法国巴斯德认为:酒精发酵是酵母菌代谢活动的结果。
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却坚持认为引起发酵的是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与酵母菌的活动无关。
1897年,德国的毕希纳把酵母细胞放在石英砂中用力研磨,加水搅拌,再进行加压过滤,得到不含酵母细胞的提取液。在这些汁液中加入葡萄糖,一段时间后就冒出气泡。糖液居然变成了酒。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说明酒精发酵是酵母中的某种物质,而不是酵母细胞本身。
4. 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一些RNA分子也有催化能力,这一事实说明什么
3. 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们相继提出多种酶的蛋白质结晶(如:脲酶,美国科学家萨母纳尔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来的),这一事实说明了什么
酶是蛋白质。
极少数酶是RNA,称为核酶。
酶的概念:
酶(Enzyme)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部分酶是蛋白质,也有少数是RNA)
酶的来源:活细胞产生
功能:生物催化剂
本质:大多是蛋白质,
少数是RNA
1948年,德国有机化学家Fisher提出锁钥学说(lock and key mond)。他认为:底物结构必须与酶活性部位的结构非常互补,就像锁与钥匙一样,才能紧密结合。该学说的要点是:酶分子本身的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酶活性中心的结构具有柔性,当酶与其底物结合时,酶受底物的诱导,其构象发生改变,从而引起催化部位有关基团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结果酶的催化基团与底物敏感键正确契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近年来大量的实验证明了此学说。
二、酶的催化原理
酶与两个氨基酸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然后复合物发生一定的形状变化,形成二肽,并从复合物上脱落,同时酶又恢复原状。
下图是人体内某个化学反应的示意图。
图中的哪个英文字母代表酶?
A
科学研究表明,酶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使生物体内复杂的化学反应迅速地进行,而酶本身并不发生变化。
那么,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具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呢?
实验原理: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二氧化锰是一种无机催化剂,都可以催化H2O2分解成H2O和O2。
方法步骤:
过氧化氢溶液
鸡肝脏匀浆少许
1
2
1
2
二氧化锰少许
三、酶的特性
[实验] 比较唾液淀粉酶和蔗糖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结论:上述实验说明,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蔗糖酶只能催化蔗糖水解。
酶的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合物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实验原理: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糖。它们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都能水解成还原糖(麦芽糖、葡萄糖、果糖)。
还原糖能够与本尼迪特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红黄色沉淀。
实验步骤:
四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温度和pH值影响
低温:抑制
高温:失活
过酸:失活
过碱:失活
酶需要适宜的条件
高温、低温以及过酸和过碱,都能影响酶的活性。其中,过酸、过碱和高温,都能使酶的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且不可逆。低温,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是可逆的。
思考:每种酶的最适温度、最适PH值
是不是 一样?
酶的名称 最适PH值
过氧化氢酶 6.8
唾液淀粉酶 6.8
脂肪酶 8.3
胰蛋白酶 8.0-9.0
胃蛋白酶 1.5-2.2
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1、人感冒发烧时,常食欲不佳,体力不支,原因是什么?
2、 采取什么措施可使加酶洗衣粉达到最佳洗涤效果?
3、杀菌消毒、保存食品分别用哪种温度?
例:将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和适量水混合装入一容器内,调整pH值至2.0,保存于37℃的水浴锅内。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
A.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
B.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胃蛋白酶、多肽、水
C.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多肽、水
D.唾液淀粉酶、淀粉、胃蛋白酶、水

课堂反馈:
胰蛋白酶作用于一定量的某种物质(底物),温度保持
最适温度37℃,pH保持在最适值,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
关系如右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酶作用的底物是 。
(2)在140分钟后,曲线变成水平,这是因为 。
(3)增加胰蛋白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原图上画出生
成物量变化的示意曲线。
(4)若胰蛋白酶浓度和其他条件不变,反应液pH由2逐渐升 高到10,则酶催化反应的速度将 原因是 。
(5)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胰蛋白酶对底物的分解速度和温度
关系的是
练习
1.能够使唾液淀粉酶水解的酶是
A.淀粉酶 B.蛋白酶 C.脂肪酶 D.蔗糖酶
2.在不损伤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情况下,下列哪种物质适用于除去细胞壁
A.蛋白酶 B.纤维素酶 C.盐酸 D.淀粉酶
3.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的水解实验中,将唾液稀释10倍,与用唾液原液的效果几乎相同,这说明了酶具有
A.专一性 B.稳定性 C.多样性 D.高效性
B
B
D
毕希纳实验示意图,从中可得出什么结论 为什么当时只能推测酶是蛋白质,而不能证明酶是蛋白质
酶的本质
显微镜下的胃蛋白酶结晶
酶是一种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试管 1 2 3 4 5 6
本尼迪特试剂
1%淀粉溶液
2%蔗糖溶液
新鲜唾液
蔗糖酶溶液
实验结果
2ml
2ml
3ml
3ml
无颜色反应
无颜色 反应
无颜色反应
无颜色反应
2ml
2ml
2ml
2ml
3ml
3ml
3ml
1ml
1ml
1ml
1ml
3ml
红黄色沉淀
红黄色沉淀
方法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