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上第四单元测试
AB合卷共150分
A卷(100分)
第Ⅰ卷(24分)
1、 基础知识及运用(12分,每题3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擦拭(shì)开垦(kěn)洗涤(dí)密密匝匝(zā)
B.琐屑(xiè)倦怠(dài)牛犊(dú)恹恹欲睡(yān)
C.马褂(guà)虬枝(qiú)濒临(bīn)坦荡如砥(dǐ)
D.游逛(guàng)秀颀(qí)星辰(chén)无边无垠(yíng)
2、下面句子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
B.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泪又来了。
C.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
D.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胀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3、下面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王大爷刚刚摔断了腿,儿子就出了车祸,哎!真是祸不单行。
B. 他听到后惊得张目结舌,狠狠地骂道:“真是个人面兽心的家伙!”
C.心有明灯,坦荡如砥不迷路;心有信念,执着追求永奋斗。
D.那些不愿再向任何人提起的牵挂,在黑暗的角落里潜滋暗长起来。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并审议的民法典是人民美好生活的法治保障。
B.大力倡导使用公筷公勺,关键在于老百姓价值观念的重塑与更新十分重要。
C.中国芯片制造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华为能否突破某些国家无底线的技术封锁。
D.“网红博主”李子柒拥有逾700多万海外粉丝,她的视频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之美。
2、 课内文言文阅读(12分,每题3分)
【1】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丁】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5、下面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夕日欲颓 (坠落)
B. 良多趣味(优良)
C.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
D. 鸢飞戾天者(至,到达)
6、下面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春冬之时 山川之美
B.自康乐以来 自非亭午夜分
C.相与步于中庭 至于夏水襄陵
D.其间千二百里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7、下面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欣赏这奇丽景色了。
B.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般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大概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吧。
C.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那些怀着对名利的渴望极力高攀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平息了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D.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冲荡,江水清澈,树木繁盛,群山峻峭,绿草丰茂,确实很有趣味。
8、下面对几篇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间几句以清俊的笔触具体描绘秀丽的山川景色。其中“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写出了俯察、仰观两种视角,“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改用平远的视角极目远眺。
B.乙文篇幅短小,熔叙事、写景、议论于一体,前三句叙述,起伏跌宕,蕴含微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句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C.丙文写山,写了山本身,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奇景,本来是静止的山,在这里有了动感。还写了山上的景物:泉水、鸟兽及人的感受。最后一句景物色调又发生了变化,由动返静,由明亮活跃转为晦暗沉寂。
D.丁文写春冬景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江水湍急流动,飞溅着白色的浪花,潭深水碧,倒映着各种景物,从江上看两岸,“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是作者对春冬景象的综合描述和赞美。
第Ⅱ卷(76分)
3、 诗文默写(6分)
9、(1)填上句或下句,3选2(2分)
①馨香盈怀袖, 。(《庭中有奇树》)
② ,松柏有本性。(《赠从弟》)
③柴门何萧条 , 。 (《梁甫行》)
(2)默写《黄鹤楼》的中间两联或《渡荆门送别》的后两联。
4、 课内现代文阅读(10分)
昆明的雨(节选)
①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题了这样几行字:
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②我想念昆明的雨。
③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的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④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⑤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⑥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枞,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鸡枞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土从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枞,他跳下去把鸡枞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枞随处可见。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圆那样大的溜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⑦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10.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文章却花了很大笔墨写仙人掌、菌子、杨梅果等景物,有什么作用?(3分)
11. 按要求赏析:(5分)
(1)从描写方法的角度,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2)第6段的“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这句话可否去掉?为什么?
12. 第②段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2分)
5、 作文(60分)
13、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有过许多撩拨心弦的记忆: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观陶熏陶……这些记忆如同呵护的春风、关爱的雨露、友善的阳光,滋养着我们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
请根据你对上述文字的理解,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以《成长路上的阳光》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诗歌除外),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书写规范,卷面整洁;(3)不少于600字
B卷(50分)
1、 诗歌赏析(4分)
江上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1)“晚云含雨却低徊”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写出了江上怎样的景色特点 (2分)
(2)这首诗歌于寻常的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2分)
2、 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
汉中程文矩妻者,同郡李法之姊也,字穆姜。有二男,而前妻四子。文矩为安众①令,丧于官。四子以母非所生,憎毁日积,而穆姜慈爱温仁,抚字②益隆,衣食资供皆兼倍所生。或谓母曰:“四子不孝甚矣,何不别居以远之?”对曰:“吾方以义相导,使其自迁善也。”及前妻长子兴遇疾甚重,母恻隐自然,亲调药膳,恩情笃③密。兴病愈,呼三弟谓曰:“继母慈仁,出自天受。吾兄弟不识恩养,心如禽兽。虽母道益隆,我等过恶亦已深矣!” 遂将三弟诣南郑狱,陈母之德,状己之过,乞就刑。县言之于郡,郡守表彰其母,免除徭役,遣散四子,令其修革。自后训导愈明,并为良士。
穆姜年八十余卒。临终敕诸子曰:“吾弟伯度,乃智达之士。所言所言薄莽,其义至矣。今吾去,令汝等遵承,勿与俗同,增吾之累。”诸子奉行焉。“
【注】①安众,县名。②字,哺育、养育。③笃dǔ,忠实。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使其自迁善也 迁:改变、变化
B 或谓母曰 或:或者、或许
C 状己之过 过:错误、过失
D 临终敕诸子曰: 敕:命令、训诫
4、翻译句子:(6分)
(1)四子不孝甚矣,何不别居以远之?
(2)吾兄弟不识恩养,心如禽兽。
5、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程文矩妻的美德 (3分)
3、 课外阅读(22分)
(1) 名著阅读(4分)
6、法国有一个人耗尽了一生的精力来研究昆虫,并专为昆虫写出了十卷大部头的书,这个人是谁? 这本书叫什么名字?这本书又译为《 昆虫物语 》或《 昆虫学札记 》,被誉为什么?请列举出两种此书中介绍的动物。
(2) 课外现代文阅读(18分)
刘世河
①描写故乡的文章,出镜率最高的莫过于“魂牵梦绕”这四个字了,而能体现出这四个字的景象,非家乡的炊烟莫属。
②“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身居都市已久,我曾一度对陶渊明笔下的“归园田居”十分向往,如今人到中年才如梦初醒,其实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如诗如画的地方度过的。
③我的老家在鲁北平原,村东-条小河蜿蜒流过。过河不远便是--个高高隆起的沙土岗子,岗子,上的白杨树枝繁叶茂,一到夏天便绿树浓荫,成了我们这帮孩子玩耍的天堂。有时候玩累了,我就坐在岗顶上静静地望着小村,努力在那些模样都差不多的院落中寻找自己的家。
④起初总是眼花缭乱,后来望着望着就有了经验;看炊烟,父亲患有胃病,医生叮嘱要三分治七分养,吃饭须有规律,还得是热乎饭,不管多忙,一日三餐母亲都会准时生火做饭,所以村里升起的第一缕炊烟多半就是我们家的。
⑤母亲常说:“这炊烟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 日日有饭香就是好日子。”彼时年幼,对母亲的话一知半解,在意的只是制造炊烟的灶台上母亲又做了什么好吃的饭。正所谓,饥望炊烟眼欲穿,一心只想肚儿圆。
⑥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幕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
⑦早晨的炊烟风轻云淡,就像天边薄薄的晨曦,清灵疏朗,昭示着庄稼人早饭的简单,熬一锅小米粥或玉米糊糊,几个馒头就着一碟小咸菜就齐活了。吃罢早饭。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下田的下田,农家新一天的生活便拉开了序幕。
⑧午间的炊烟是庄稼人匆忙的步履。不同于早饭的是,午饭虽然简单,但一定要吃得硬实扛饿,因此,午间的炊烟往往急速升起,瞬息消逝,一如庄稼人忙秋忙夏时脚不沾地的身影。
⑨傍晚的炊烟是最美的,也最能体现农家生活的细致与温馨,晚饭是全家人的聚餐,也是庄稼人一天当中最悠闲的时候。庄稼人有个小习惯,就是越闲越吃,所以晚饭自然丰盛些。如若恰巧那天家里有喜事,更会杀鸡烧肉以示庆贺。乡下人干活是急性子,但吃饭蛮讲究,尤其懂得“想要肉更香,工夫必须长”的道理,小火慢炖,肉烂汤浓。因此,傍晚的炊烟是细水长流,从黄昏一直摇曳到夜幕降临。
⑩炊烟如此缭绕生动,古诗词中自然少不了它的倩影。“乱云剩带炊烟去,野水闲将白影来”是辛弃疾笔下的炊烟;”“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则出自柳永笔端。
写炊烟最多的当属陆游。“岭谷高低明野火,村墟远近起炊烟”和“遥望炊烟疑可愁,试从行路问村名”都是他的。可见放翁对田园袅袅飘逸的炊烟有多喜爱。后来又读到陆游“雾敛芦村落照红,雨余渔舍炊烟湿”的句子,禁不住疑惑,炊烟怎么会是湿的呢
直到离家多年后,有一回在梦里又见故乡炊烟,醒来后却一枕清泪,才终于有悟。原来炊烟是和思念缠绕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又想起母亲当年对炊烟的比喻,突然觉得母亲就是一个十足的诗人。而在我的眼里,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它自由舒展,浓淡随意,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在乡村的上空,画中的奇妙意境只有看懂它的人才能体会得到。
而且这幅画的色调永远都是暖的,因为它的作者是母亲。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有删改)
7.请你概括一天中三个不同时段炊烟的特征。(3)
8.阅读下列语句,按要求作答。(6分)
(1)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暮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从修辞的角度加以赏析。)(3分)
(2)原来炊烟是和思念缠绕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9.第⑩ 中引用关于“炊烟”的诗句有何作用 (4分)
10.最后一段内涵丰富,请联系全文加以分析。(5分)
4、 语言运用(12分)
现代社会,上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重要内容。据报载,2013年全国就约1亿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中小学生10岁以前触屏、触网的占到了61%,超过八成的中小学生每天上网,上网目的主要是学习、聊天交友和玩网游。
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数字终端有丰富的应用程序,具有很多功能,不但可以聊QQ、发微信、欣赏影视剧,还可以随时随地查阅信息。要学外语,可以下载相关的学习软件帮你翻译、帮你发音,还能智能的记住你的错题。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电脑网络对青少年进行积极影响的同时,将一些负面影响带给了青少年。在我国现有网民中,有78%的网民是青少年,很多人患上一种新的疾病——网络成瘾症,患这种病的人在心理上对网络产生一种强烈的依赖性,不能自拔,摧残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还诱发多种违法犯罪。据报道,我国某地未成年人劳动教养管理所公开一条数据,该所里的未成年劳教人员中,有80%曾沉迷于网络游戏。
11.为了净化网络环境,使青少年合理利用网络,学校拟开展“让青春在e时代闪光”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帮助完成以下任务。
(1)为学校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4分)
(2)为办好此次活动,学校已设计好了两种活动形式,请你再设计出两个。(4分)
①举办“网上健康行”知识讲座。
②举行“绿色上网,健康成长”主题辩论会。
③
④
(3)请你以校长的身份,给学生提出两点上网的要求。(4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上第四单元测试
AB合卷共150分
A卷(100分)
第Ⅰ卷(24分)
1、 基础知识及运用(12分,每题3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擦拭(shì)开垦(kěn)洗涤(dí)密密匝匝(zā)
B.琐屑(xiè)倦怠(dài)牛犊(dú)恹恹欲睡(yān)
C.马褂(guà)虬枝(qiú)濒临(bīn)坦荡如砥(dǐ)
D.游逛(guàng)秀颀(qí)星辰(chén)无边无垠(yíng)
【答案】D
【解析】“无边无垠”的“垠”应读作“yín”
2、下面句子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
B.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泪又来了。
C.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
D.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胀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答案】D
【解析】正确的写法是“饱涨”
3、下面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王大爷刚刚摔断了腿,儿子就出了车祸,哎!真是祸不单行。
B. 他听到后惊得张目结舌,狠狠地骂道:“真是个人面兽心的家伙!”
C.心有明灯,坦荡如砥不迷路;心有信念,执着追求永奋斗。
D.那些不愿再向任何人提起的牵挂,在黑暗的角落里潜滋暗长起来。
【答案】C
【解析】“坦荡如砥”主要形容宽阔平坦,此处应该用“胸怀坦荡”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并审议的民法典是人民美好生活的法治保障。
B.大力倡导使用公筷公勺,关键在于老百姓价值观念的重塑与更新十分重要。
C.中国芯片制造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华为能否突破某些国家无底线的技术封锁。
D.“网红博主”李子柒拥有逾700多万海外粉丝,她的视频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之美。
【答案】C
【解析】A.语序不当;B.句式杂糅;D.前后矛盾
2、 课内文言文阅读(12分,每题3分)
【1】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丁】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5、下面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夕日欲颓 (坠落)
B. 良多趣味(优良)
C.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
D. 鸢飞戾天者(至,到达)
【答案】B
【解析】应解释为“甚,很”
6、下面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春冬之时 山川之美
B.自康乐以来 自非亭午夜分
C.相与步于中庭 至于夏水襄陵
D.其间千二百里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案】A
【解析】A的“之”都是“的”的意思;B第一个“自”是“从”的意思,第二个“自”是“如果”的意思;C第一个“与”是“在”的意思,第二个“于”是“到”的意思;D第一个“其”是“这”,第二个是“他,代山川”
7、下面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欣赏这奇丽景色了。
B.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般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大概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吧。
C.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那些怀着对名利的渴望极力高攀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平息了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D.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冲荡,江水清澈,树木繁盛,群山峻峭,绿草丰茂,确实很有趣味。
【答案】D
【解析】末句应译为“有很多趣味”。
8、下面对几篇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间几句以清俊的笔触具体描绘秀丽的山川景色。其中“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写出了俯察、仰观两种视角,“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改用平远的视角极目远眺。
B.乙文篇幅短小,熔叙事、写景、议论于一体,前三句叙述,起伏跌宕,蕴含微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句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C.丙文写山,写了山本身,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奇景,本来是静止的山,在这里有了动感。还写了山上的景物:泉水、鸟兽及人的感受。最后一句景物色调又发生了变化,由动返静,由明亮活跃转为晦暗沉寂。
D.丁文写春冬景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江水湍急流动,飞溅着白色的浪花,潭深水碧,倒映着各种景物,从江上看两岸,“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是作者对春冬景象的综合描述和赞美。
【答案】A
【解析】“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写出了俯察、仰观两种视角,此处应为“仰观、俯察”
第Ⅱ卷(76分)
3、 诗文默写(6分)
9、(1)填上句或下句,3选2(2分)
①馨香盈怀袖, 。(《庭中有奇树》)
② ,松柏有本性。(《赠从弟》)
③柴门何萧条 , 。 (《梁甫行》)
(2)默写《黄鹤楼》的中间两联或《渡荆门送别》的后两联。
【答案】(1)路远莫知之,冰霜正惨凄,狐兔翔我宇
(2)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 课内现代文阅读(10分)
昆明的雨(节选)
①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题了这样几行字:
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②我想念昆明的雨。
③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的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④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⑤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⑥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枞,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鸡枞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土从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枞,他跳下去把鸡枞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枞随处可见。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圆那样大的溜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⑦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10.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文章却花了很大笔墨写仙人掌、菌子、杨梅果等景物,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这些景物都与雨有联系,它们生长旺盛、肥大、滋润。比如,杨梅是雨季的一种果子。在雨的滋润下,杨梅是那样的又黑又红。从侧面烘托了昆明雨季时间长、雨水充足的特点。
11. 按要求赏析:(5分)
(1)从描写方法的角度,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2)第6段的“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这句话可否去掉?为什么?
【答案】(1).运用了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写出了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空气的柔和,抒发了作者对昆明雨季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2)结构上看,这句话是下面几句的开启,是总说,内容上,烘托昆明雨季时间长、雨水充足的特点。删掉的话,这两方面的作用都失去了,所以,不能删。
12. 第②段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2分)
【答案】内容上:点明了文章中心,突出强调了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怀念深情。结构上:承接上文对画的介绍,引起下文对想念昆明雨的原因的抒写。
5、 作文(60分)
13、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有过许多撩拨心弦的记忆: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观陶熏陶……这些记忆如同呵护的春风、关爱的雨露、友善的阳光,滋养着我们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
请根据你对上述文字的理解,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以《成长路上的阳光》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诗歌除外),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书写规范,卷面整洁;(3)不少于600字
B卷(50分)
1、 诗歌赏析(4分)
江上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1)“晚云含雨却低徊”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写出了江上怎样的景色特点 (2分)
(2)这首诗歌于寻常的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2分)
【答案】(1)拟人。“低徊“本来是指人的徘徊沉思,这里生动形象地表现含雨的暮云低垂而缓慢移动的情形,静中有动,情趣横生。
(3)在孤云低垂、青山缭绕、无路可行之际,却忽然看见远处忽隐忽现的帆船驶来,这告诉人们:山重水复之际,往往也是柳暗花明之时;困难与黑暗中往往蕴含着希望和光明。
2、 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
汉中程文矩妻者,同郡李法之姊也,字穆姜。有二男,而前妻四子。文矩为安众①令,丧于官。四子以母非所生,憎毁日积,而穆姜慈爱温仁,抚字②益隆,衣食资供皆兼倍所生。或谓母曰:“四子不孝甚矣,何不别居以远之?”对曰:“吾方以义相导,使其自迁善也。”及前妻长子兴遇疾甚重,母恻隐自然,亲调药膳,恩情笃③密。兴病愈,呼三弟谓曰:“继母慈仁,出自天受。吾兄弟不识恩养,心如禽兽。虽母道益隆,我等过恶亦已深矣!” 遂将三弟诣南郑狱,陈母之德,状己之过,乞就刑。县言之于郡,郡守表彰其母,免除徭役,遣散四子,令其修革。自后训导愈明,并为良士。
穆姜年八十余卒。临终敕诸子曰:“吾弟伯度,乃智达之士。所言所言薄莽,其义至矣。今吾去,令汝等遵承,勿与俗同,增吾之累。”诸子奉行焉。“
【注】①安众,县名。②字,哺育、养育。③笃dǔ,忠实。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使其自迁善也 迁:改变、变化
B 或谓母曰 或:或者、或许
C 状己之过 过:错误、过失
D 临终敕诸子曰: 敕:命令、训诫
【答案】B
【解析】此句的“或”应解释为:有的人。
4、翻译句子:(6分)
(1)四子不孝甚矣,何不别居以远之?
(2)吾兄弟不识恩养,心如禽兽。
【答案】(1)四个孩子不孝得很,为什么不叫他们另外居住来疏远他们一些?
或这四个儿子太不孝顺了,为什么不分开居住来远离他们呢?
(2)我们兄弟不知道孝顺,是禽兽心肠。
或我们兄弟没有认识到继母的养育恩情,我们的心就像禽兽一样
5、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程文矩妻的美德 (3分)
【答案】①丈夫死后,照顾关心前妻之子胜过亲生;②程兴被继母感动,携弟自求刑罚,致郡守表彰其继母;③继母临终戒子。
【附译文】
汉中程文矩的妻子,是汉中李法的姐姐。字穆姜。有二个儿子,而前妻有四个儿子。文矩做安众令,死在官位。四个儿子认为母亲是后母,怨恨毁嫌弃后母的心思越来越重,可是穆姜慈爱温和,抚养更加尽心,衣食资财供给都比亲生儿子加倍。有人对母说:“四个孩子不孝得很,为什么不叫他们另外居住来疏远他们一些?”答道“:我正用义来引导,让他们自己变好哩。”后来前妻的大儿子程兴生病很厉害,后母内心不安,亲自调理药和膳食,恩情极厚。程兴病了许久才好,于是把三个弟弟叫来说道:“继母慈祥仁爱,出自本能天授。我们兄弟不知道孝顺,是禽兽心肠。虽然母爱更厚,我们的过恶也很深了。”于是将三个弟弟送进南郑牢狱,说明母之恩德,也诉述自己的过失,请求处以刑罚。县官报告郡守,郡守表彰其母,免去他家的差役,遣散四个儿子回家,准许他们改过自新,从此以后训导更加明白,都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穆姜年八十多岁死去。临终交代几个儿子道:“我的弟弟伯度,智慧通达的人。他所说的薄葬,其意义很深。又有前朝一些临死前的遗令,都是圣贤的法令,叫你们遵守,不要与流俗相同,增加我的负担。”几个儿子都照办。
3、 课外阅读(22分)
(1) 名著阅读(4分)
6、法国有一个人耗尽了一生的精力来研究昆虫,并专为昆虫写出了十卷大部头的书,这个人是谁? 这本书叫什么名字?这本书又译为《 昆虫物语 》或《 昆虫学札记 》,被誉为什么?请列举出两种此书中介绍的动物。
【答案】法布尔 《 昆虫记 》 “ 昆虫的史诗 ” 蝉,蟋蟀,等等
(2) 课外现代文阅读(18分)
刘世河
①描写故乡的文章,出镜率最高的莫过于“魂牵梦绕”这四个字了,而能体现出这四个字的景象,非家乡的炊烟莫属。
②“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身居都市已久,我曾一度对陶渊明笔下的“归园田居”十分向往,如今人到中年才如梦初醒,其实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如诗如画的地方度过的。
③我的老家在鲁北平原,村东-条小河蜿蜒流过。过河不远便是--个高高隆起的沙土岗子,岗子,上的白杨树枝繁叶茂,一到夏天便绿树浓荫,成了我们这帮孩子玩耍的天堂。有时候玩累了,我就坐在岗顶上静静地望着小村,努力在那些模样都差不多的院落中寻找自己的家。
④起初总是眼花缭乱,后来望着望着就有了经验;看炊烟,父亲患有胃病,医生叮嘱要三分治七分养,吃饭须有规律,还得是热乎饭,不管多忙,一日三餐母亲都会准时生火做饭,所以村里升起的第一缕炊烟多半就是我们家的。
⑤母亲常说:“这炊烟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 日日有饭香就是好日子。”彼时年幼,对母亲的话一知半解,在意的只是制造炊烟的灶台上母亲又做了什么好吃的饭。正所谓,饥望炊烟眼欲穿,一心只想肚儿圆。
⑥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幕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
⑦早晨的炊烟风轻云淡,就像天边薄薄的晨曦,清灵疏朗,昭示着庄稼人早饭的简单,熬一锅小米粥或玉米糊糊,几个馒头就着一碟小咸菜就齐活了。吃罢早饭。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下田的下田,农家新一天的生活便拉开了序幕。
⑧午间的炊烟是庄稼人匆忙的步履。不同于早饭的是,午饭虽然简单,但一定要吃得硬实扛饿,因此,午间的炊烟往往急速升起,瞬息消逝,一如庄稼人忙秋忙夏时脚不沾地的身影。
⑨傍晚的炊烟是最美的,也最能体现农家生活的细致与温馨,晚饭是全家人的聚餐,也是庄稼人一天当中最悠闲的时候。庄稼人有个小习惯,就是越闲越吃,所以晚饭自然丰盛些。如若恰巧那天家里有喜事,更会杀鸡烧肉以示庆贺。乡下人干活是急性子,但吃饭蛮讲究,尤其懂得“想要肉更香,工夫必须长”的道理,小火慢炖,肉烂汤浓。因此,傍晚的炊烟是细水长流,从黄昏一直摇曳到夜幕降临。
⑩炊烟如此缭绕生动,古诗词中自然少不了它的倩影。“乱云剩带炊烟去,野水闲将白影来”是辛弃疾笔下的炊烟;”“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则出自柳永笔端。
写炊烟最多的当属陆游。“岭谷高低明野火,村墟远近起炊烟”和“遥望炊烟疑可愁,试从行路问村名”都是他的。可见放翁对田园袅袅飘逸的炊烟有多喜爱。后来又读到陆游“雾敛芦村落照红,雨余渔舍炊烟湿”的句子,禁不住疑惑,炊烟怎么会是湿的呢
直到离家多年后,有一回在梦里又见故乡炊烟,醒来后却一枕清泪,才终于有悟。原来炊烟是和思念缠绕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又想起母亲当年对炊烟的比喻,突然觉得母亲就是一个十足的诗人。而在我的眼里,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它自由舒展,浓淡随意,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在乡村的上空,画中的奇妙意境只有看懂它的人才能体会得到。
而且这幅画的色调永远都是暖的,因为它的作者是母亲。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有删改)
7.请你概括一天中三个不同时段炊烟的特征。(3)
【答案】 早晨的炊烟轻淡 午间的炊烟急速 傍晚的炊烟悠长
8.阅读下列语句,按要求作答。(6分)
(1)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暮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从修辞的角度加以赏析。)(3分)
【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早晨今晚的炊烟比作晨钟暮鼓,形象地表现了人们按照炊烟作息的习惯。
(2)原来炊烟是和思念缠绕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答案】“缠绕”本意是用带状物或条件状物盘绕其他物体,文中指炊烟和思念交织在一起,炊烟是故乡,是母亲,看到炊烟就会想起母亲,想起故乡,从而激发对母亲,故乡的思念;思念母亲、故乡,自然会想到炊烟。炊烟和思念紧密缠绕在一起,在魂牵梦绕中泪眼看炊烟,眼睛怎能浊湿的呢。
9.第⑩ 中引用关于“炊烟”的诗句有何作用 (4分)
【答案】引用诗句表现了乡村炊烟的美景,抒发了喜爱之情,为文章增添了文学色彩。
10.最后一段内涵丰富,请联系全文加以分析。(5分)
【答案】文中“这炊烟呀,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日日有饭香,就是好日子。”表现了炊烟与饭食的联系,“花”是美好的,“灶台上开出花”意味着母亲最美好的心愿就是一家人饱暖无忧。“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它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表现了炊烟与家乡的联系,浓浓的母爱和乡情,所以说母亲是这幅水墨画的作者,这幅水墨画的色调是暖的。(围绕“母爱”“乡情”结合文本内容回答即可)
4、 语言运用(12分)
现代社会,上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重要内容。据报载,2013年全国就约1亿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中小学生10岁以前触屏、触网的占到了61%,超过八成的中小学生每天上网,上网目的主要是学习、聊天交友和玩网游。
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数字终端有丰富的应用程序,具有很多功能,不但可以聊QQ、发微信、欣赏影视剧,还可以随时随地查阅信息。要学外语,可以下载相关的学习软件帮你翻译、帮你发音,还能智能的记住你的错题。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电脑网络对青少年进行积极影响的同时,将一些负面影响带给了青少年。在我国现有网民中,有78%的网民是青少年,很多人患上一种新的疾病——网络成瘾症,患这种病的人在心理上对网络产生一种强烈的依赖性,不能自拔,摧残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还诱发多种违法犯罪。据报道,我国某地未成年人劳动教养管理所公开一条数据,该所里的未成年劳教人员中,有80%曾沉迷于网络游戏。
11.为了净化网络环境,使青少年合理利用网络,学校拟开展“让青春在e时代闪光”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帮助完成以下任务。
(1)为学校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4分)
(2)为办好此次活动,学校已设计好了两种活动形式,请你再设计出两个。(4分)
①举办“网上健康行”知识讲座。
②举行“绿色上网,健康成长”主题辩论会。
③
④
(3)请你以校长的身份,给学生提出两点上网的要求。(4分)
【答案】(1)示例:①健康绿色上网,共建和谐空间。
②网络无边,青春有限,珍惜时间,健康上网。
(2)示例:①举办以“净化网络 合理上网”为主题的黑板报或墙报。
②召开“轻舞飞扬e时代的我们”的主题班会。
③开展以“让青春在e时代闪光”为题的演讲比赛。
(3)示例:①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帮助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②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上网要有利于身心健康,不沉溺于虚拟时空。
③要把网络当成一种工具,而不是精神的寄托。
④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培养高雅情趣,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