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随堂优化训练》第5章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年《随堂优化训练》第5章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2-10-08 07:47: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第 5 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 1 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范围及类型
1.概念
由____________与它的_____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
一整体。
2.范围
生态系统的空间范围有大有小,__________是地球上最大
的生态系统,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__________的总和。
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
生物圈
无机环境
3.类型
自然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探究与学习】下列可称为生态系统的是(
)
B
A.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
B.烧杯中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
C.一片森林中的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D.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和水草
解析:生态系统的判断方法:先看是否包含全部生物,包
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再看是否包含无机环境。只有满
足了两个条件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1)成分:________、热能、水、空气、__________等。
(2)功能:为生物群落提供物质和能量。
2.生产者
(1)成分:自养生物,主要是____________。
(2)功能:通过光合作用,把____________固定在它们所制
造的有机物中,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_。
阳光
无机盐
绿色植物
太阳能
基石
3.消费者
(1)成分:主要是动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肉食性动
物、杂食性动物和____________等。
(2)功能
①将有机物转变为____________。
②加快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
③对植物的________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
植食性动物
寄生动物
无机物
物质循环
传粉
4.分解者
(1) 成分 :各种营腐生生活的生物 ,主要是 ________ 和
________。
(2) 功能 :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__________,
是生态系统的关键成分。
细菌
真菌
无机物
【探究与学习】下列哪种动物,对该食物网的存在影响最
大?
图 5-1-1
提示:观察食物网中的哪种动物在食物链中出现的次数最
多,磷虾在每条食物链中都出现,所以磷虾是该食物网中对生
物生存影响最大的动物。
草 绿色植物 生产者 第一营养级 自养
兔 植食动物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直接以
植物为食
狐 小型肉食动物 ③___________ 第三营养级 以植食
动物为食
狼 大型肉食动物 三级消费者 ④___________ 以小型肉食
动物为食
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1)组成:__________和消费者,__________不进入食物链。
(2)食物链中的营养关系
生产者
分解者
初级消费者
第二营养级
次级消费者
第四营养级
2.食物网
(1)概念:在生态系统中,许多____________彼此相互交错
连接成的复杂________________。
(2) 特点 : 食物网越 ________ , 生态系统抵抗__________
的能力越强。
3.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功能
(1)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
(2)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渠道。
食物链
营养结构
复杂
外界干扰
营养结构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探究与学习】生态系统内,食物网越复杂,说明(
)
A.生产者的个体数量越多
C
B.消费者的个体数量越多
C.消费者的种类越多
D.分解者的种类越多
解析:食物网越复杂表明组成该食物网的食物链数就越多,
推出该食物网的消费者种类越多;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与每个营
养级的个体数量没有直接的关系;分解者不进入食物链。
项目 成分 作用 同化
类型
非生物
的物质
和能量 阳光、热能、空气、水
分、无机盐等 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
量,是生物群落赖以
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者 主要是绿色植物,也包
括化能自养型微生物
(如硝化细菌、硫细菌等) ①无机物→有机物
②光能、无机化学能
→有机化学能
③为消费者提供食物
和栖息场所 自养型
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项目 成分 作用 同化
类型
消费者 包括营捕食生活和寄生
生活的各种生物(如羊、
菟丝子、肺炎双球菌等) ①加快生态系统中的
物质循环
②有利于植物的传粉
和种子的传播 异养型
分解者 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及
腐食性的动物(如蚯蚓、
秃鹰等) 通过分解作用将生物
遗体、排泄物分解为
无机物,供生产者重
新利用 异养型
续表
2.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相互关系
图 5-1-2
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辨析
①生产者并非都是植物。
②消费者并非都是动物。
③分解者并非都是微生物。
【例1】如果 a 代表生产者、b 代表分解者、c 代表原核生
物、d 代表蓝藻、e 代表腐生细菌,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
系的是(
)
【名师点拨】蓝藻为原核生物,同时属于生产者;腐生细
菌属于原核生物,同时属于分解者;生产者绝大多数是绿色植
物,也有少部分是单细胞生物和原核生物。
【答案】A
【变式训练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中,正确的
是(
)
A
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如硝化细菌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如食草动物
C.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如大肠杆菌
D.能量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1)内涵:各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2)特点
①一般不超过 5 个营养级。
②一种生物不是固定在一条食物链上的。
(3)食物链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实现的途径。
2.食物网
(1)营养级和消费者级别并不一致。
(2)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
级。
(3)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有可能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
关系。
3.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的变动
(1)若处于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则其他生物都减
少,因为第一营养级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
(2)某生的“天敌”减少,其数量增加。但随着数量增加,
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密度会下降,直到趋于稳定,但是数量比
原来要多。
(3)“中间”营养级生物减少,其他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可能
不会发生变化。
食物链的组成成分辨析
①分解者不参与组成食物链(捕食食物链)。
②每条食物链(捕食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
被其他动物捕食的动物。
③一条食物链中某一营养级的生物代表该种生物,不代表
生物个体。
【例2】下列选项中能表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的是(
)
A.草→兔→狼→蘑菇
B.阳光→草→兔→狼
C.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
D.昆虫→蛇→人
【名师点拨】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通过捕食关
系形成的。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不占营养级。食物链始于生
产者。
【答案】C
【变式训练2】下列哪种生物会出现在食物链的起始位置?
(
D
)
A.山羊
C.酵母菌
B.骆驼
D.水稻
【拓展过程】
本节内容:主要讲解了生态系统的结构。
课题延伸:探究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重要性和不可缺少性。
实例应用: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
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四部分,利用简单的人
工生态系统可探究各成分的重要性。
【典例】为了探究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重要性和不可缺
少性,某生物课外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装置如图 5-1-
3 所示:
图 5-1-3
步骤 1 号瓶 2 号瓶 3 号瓶
1 各加入等量的水
2 不加河泥 加入少许河泥
3 不加金鱼藻 加入适量且等量的金鱼藻
4 加入相同状况且生活力强的金鱼
5 置于条件适宜且有光照的环境中
瓶中金鱼生
存时间(天) 3 11 25
实验步骤如下表:
(1)1 、 2 、 3 号锥形瓶相比较 ,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号和 3 号锥形瓶相比较,2 号瓶中的金鱼存活的时间
较短,主要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
成分。
(3)____________两个锥形瓶的实验结果相比较,说明生产
者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4)3 号锥形瓶的金鱼最后也死亡,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提示】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分析各组实验条件的异同,
通过现象进一步分析得出结论。从题中信息可知 1、2、3 号锥
形瓶相比较,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水、空气和温度。2
号和 3 号锥形瓶相比较,缺少河泥(内含微生物),因此证明分
解者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一个生态系统要能长期维
持下去的关键是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大于或等于生态系统消
耗的有机物,此生态瓶中金鱼藻制造的有机物满足不了金鱼的
消耗,最后导致金鱼死亡。
【答案】(1)阳光、水、空气、温度
(2)分解者
(3)1 号和 2 号
(4)金鱼藻固定的太阳能不足以满足金鱼生存所需
1.森林中一棵大树死了,苔藓、藻类、蘑菇、白蚁、蠕虫、
)
C
蜘蛛和鼠均以这棵树为生,它们共同构成了(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群
2.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
)
D
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
B.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
C.生产者和消费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分
C
4.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
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
总量如图 5-1-4 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
加,则会引起(
)
图 5-1-4
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
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
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
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
解析:营养级高→含有机物总量少,所以可以确定食物链
为:丙→甲→乙→丁。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
丁的食物(乙)增加了,其种群数量也会增加;而甲的天敌(乙)
增加了,所以甲的种群数量减少;丙的天敌(甲)减少了,其种
群数量会增加。
答案:D
5.(双选)如 5-1-5 图是我国北方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
食物网简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 5-1-5
A.图中所示的所有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
B.图中食物网中共有 2 条食物链
C.蛇处于不同营养级
D.青蛙和蜘蛛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的关系
解析:生物群落包括该生态系统的全部生物,包括生产者、
消费者和分解者,而该食物链中只包含了部分的生产者和消费
者。图中共有 4 条食物链。
答案:CD
6.图 5-1-6 为某地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 5-1-6
(1)此食物网中有______条食物链。
(2)图中最短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食物链
有________个营养级,鹰在此食物链中是________级消费者。
(3)此食物网中的最主要成分是________。
3
草→鼠→鹰

次 

(4)该食物网所处的生态系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5)该食物网中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____。
(6)从上述简图可知鹰与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草原生态系统

捕食和竞争